1. 难度:简单 | |
春秋战国以来,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是 A.铁犁牛耕 B.小农经济 C.刀耕火种 D.石器耜耕
|
2. 难度:中等 | |
黄梅戏《天仙配》的唱词:“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反映了我国古代小农经济具有的特征是 A.农业重要 B.生活富足 C.男耕女织 D.夫妻恩爱
|
3. 难度:中等 | |
当代学者余秋雨曾把某一水利工程视为“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工程”,因为“有了旱涝无常的四川平原成了天府之国,每当我们民族有了重大灾难,天府之国总是沉着地提供庇护和濡养。”这一水利工程是 A.郑国渠 B.都江堰 C.井渠 D.灵渠
|
4. 难度:中等 | |
造成古代中国封建社会出现“有力者无田可耕,有田者无力可耕”现象的 根本原因是 A.贵族、官僚及豪强霸占良田 B.封建土地制度的存在 C.政府采取不抑兼并的政策 D.地权和劳动者的分离
|
5. 难度:简单 | |
一位中国古代的妇女,她已经能够在分散于宅屋之间和城郊乡村等地的“市”里购物,还能在大街小巷看到叫卖食品杂物的小贩。这位妇女最有可能是生活在( ) A.汉代 B.六朝 C.唐代 D.宋代 |
6. 难度:中等 | |
“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白居易《卖炭翁》)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当时实行坊市制 B.当时政府对商业活动有严格的时间控制 C.反映了劳动人民悲惨的生活 D.作者是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
|
7. 难度:中等 | |
茅盾在小说《春蚕》中写道:“洋鬼子怎样就骗了钱去,老通宝不很明白……河里更有了小火轮船以后,他自己田里生出来的东西就一天一天不值钱,而镇上的东西却一天一天贵起来。”这段材料从根本上反映了 A.商品经济对小农经济的冲击 B.农民阶级的愚昧落后 C.自然经济已经退居次要地位 D.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
8. 难度:简单 | |
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是近代中国经济领域的一件大事。它产生的时间是在 A.鸦片战争后 B.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C.甲午中日战争后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9. 难度:中等 | |
民族工业“短暂春天”中,发展最迅速的企业有 ①烟草业 ②纺织业 ③火柴业 ④面粉业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
10. 难度:中等 | |
甲午年状元张謇被甲午战争的败局震惊,毅然挂冠从商。此举表明张謇( ) ①把救亡图存作为时代的使命 ②视创办实业为救国之要途 ③用实际行动来批判科举制度 ④认为经济是政治改革的基础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
11. 难度:简单 | |
我们通常所说的“过渡时期总路线”中“过渡时期”是指 A.从解放战争爆发到新中国成立面 B.从七届二中全会召开到新中国成立 C.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D.从新中国成立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通过
|
12. 难度:中等 | |
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的标志是( )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 B.三大改造的完成 C.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制定 D.“文化大革命”的结束 |
13. 难度:中等 | |
“谷撒地,薯叶枯,青壮炼钢去,收禾童与姑,来年日子怎么过?”诗中反映了20世纪50年代末的社会现象,造成这一现象主要由于 A.经济建设缺乏经验 B.自然灾害迅速蔓延 C.“左”倾错误严重泛滥 D.苏联政府背信弃义
|
14. 难度:中等 | |
下图中,较正确地反映了“文革”期间我国工农业生产总值变化趋势的是( )
|
15. 难度:中等 | |
《春天的故事》这首歌曾这样唱道:“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崛起座座城市,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歌词中老人在南海边画了“一个圈”,这指的是( ) A.在广东、福建沿海设立经济特区 B.划海南省为经济特区 C.促进深圳与香港经贸关系的发展 D.设立香港和澳门为特别行政区
|
16. 难度:中等 | |
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的改革开放步入一个新的阶段,其主要标志有 ①邓小平南方谈话 ②中共十三大召开 ③中共十四大召开 ④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
17. 难度:中等 | |
当今,被海内外誉为“进入中国经济的大门,打开中国市场的金钥匙,连接中国与世界经济的桥梁”的地方是( ) A.海南岛 B.深圳 C.大连 D.上海浦东
|
18. 难度:简单 | |
我国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格局是 A.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B.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C.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经济特区-内地 D.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
|
19. 难度:中等 | |
在广泛吸收欧美服饰优点的基础上形成的中国近现代民族服饰是 ①长袍马褂 ②中山装 ③列宁装 ④旗袍 ⑤西装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②④ D.③④
|
20. 难度:中等 | |
下列关于中国传播媒介的“第一”,完全正确的是 ①中国人自办的第一份报纸是1873年在汉口创办的《昭文新报》 ②中国人自办的第一个广播电台是1926年创办的哈尔滨广播无线电台 ③中国第一家电视台是中央电视台 ④中国第一条互联网专线在1993年正式开通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
21. 难度:中等 | |
“举头铁索路行空,电气能收夺天工。从此不愁鱼雁少,音书万里一时通。”此诗赞扬的是下列哪一项事业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A.铁路运输 B.航运 C.航空 D.电报通讯
|
22. 难度:中等 | |
衣食住行等作为社会文化的载体,展现时代特有的精神风貌。在1925年的上海,不可能出现的社会生活场景是 A.报童在街上叫卖 B.汽车在马路上穿梭 C.人们用移动电话相互问候 D.穿着西装的男子在吃西餐
|
23. 难度:简单 | |
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所经过的大洋的先后顺序是 A.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大西洋 B.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 C.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大西洋 D.大西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
|
24. 难度:中等 | |
新航路的开辟对后世产生的最深远的影响是 A.促进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和资本主义的增长 B.便利了欧洲殖民者开始疯狂的海外殖民掠夺 C.打破了世界各地彼此相互隔绝的状态,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创造了条件 D.证明了地圆学说的正确,推动了科学的进步
|
25. 难度:简单 | |
17世纪具有“海上马车夫”称号的贸易强国是 A. 西班牙 B. 葡萄牙 C. 英国 D. 荷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