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2010年浙江省各地文综模拟(历史)专题汇总及解析(人民版必修2)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湖州市2010届高三第二次模拟13)西周时“一人跖(踏)耒而耕,不过十亩”,而战国时“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岁收亩一石半,为粟百五十石。”发生这一变化的原因包括(    ) 

①铁农具、牛耕的推广   ②水利工程技术的进步  ③社会秩序的稳定   ④田庄经济的发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二、材料阅读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宁波市2010年高三模拟考试卷39)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铁器逐步推广到各个生产领域,特别是农业生产领域大量铁制农具的使用,引来了农业生产技术的一场革命。

    ——《国史概要》

 

6ec8aac122bd4f6e

 

 

 

 

 

 

 

 

 

 

 材料二:明清时期人口大幅度增加的过程中,牛耕大量退出,唐宋时期代表先进生产力的江东犁,到明清时已被铁搭所取代。铁搭用人,而江东犁用牛。《天工开物》记载:“吴郡力田者,以锄代耜,不蓄牛力。会计牛值与水草之资,窃盗死病之变,不若人力之便。”(注:铁搭:农具名。有4至6个略向里弯的铁齿,用于刨土。)                                     

——《太湖地区农业史》

6ec8aac122bd4f6e    材料三:新设备(注:广告图片。19世纪末。农业设备在变化。从美国传入第一批收割机、蒸汽脱粒机、割草机。机械化减轻了农民的劳动,然而取代了大量劳力。)

    材料四:在18、19世纪,农业飞速发展:更合理的轮作制,粮食产量提高,用了新机器,以及对牲畜品种与农业技术的改革。与城市化相关的人口爆炸需要日益增多的食品,于是人们便进行集约耕作,甚至扩大耕种面积。这些变化往往来自荷兰或英国,被称作“农业革命”,然而这些改变并不像工业上的变化那么迅猛,所以称之为“农业变革”较为妥贴。

    田野上可以看见新的农业机器,出现了蒸汽脱粒机。在英国,传统农民已经消失,从此土地由农业工人或小耕作者耕种。

    1850年左右,将农民系于土地之上并迫使他们耕种土地的封建制在西欧已基本上消失……

    由于农业产量的提高和运输业的发展,欧洲人口的食物得到改善,周期性缺粮情况越来越少,但发展并不均衡。

    农业变革使工业化更充满活力。农业的盈余创造了资本,资本再次投入运输业与工业,促进了新技术在欧洲的传播。

   ——材料三、四摘自《欧洲史》

(1)依据材料一中的图一和图二,并将两者联系起来,说明古代中国农耕文明发展过程中的一些变化。

  (2)依据材料二说明明清时期耕作方面变化的表现及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可能产生的直接影响。   

  (3)依据材料三、四概括说明18至19世纪欧洲发生“农业革命”的主要原因及对欧洲带来的影响。

  (4)怎样理解材料一与材料四所述的农业领域中的“革命”?(4分) 。

 

 

三、选择题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湖州市2010届高三第二次模拟14)唐诗有云“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但后人一直认为秘色瓷开始产于五代,直到1987年,陕西扶风法门寺出土了十多钏精美的秘色瓷,最终印证了唐代就开始制作秘色瓷。以上材料说明获取史料的有效途径有(    )

    ①文学记载侧面反映                  ②考古挖掘       

    ③史书记载                          ④民间传说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温州市2010年高三第一次适应性测试l2)棉花种植及棉纺织技术推广到闽、粤等地区是在(    ) 

A.汉代          B.唐代             C.宋代              D.明代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2010年宁波市高三“十校”联考13)浙江历史悠久,文化灿烂,是中国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下列在浙江所作或出土的古代作品有(    )

6ec8aac122bd4f6e

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①③        D.③④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2010年嘉兴市高三教学测试(二)14)明清数百年来,杭州人将十座城门的名字及其特色编成了杭曲大调:百官门外鱼担儿,坝子门外丝篮儿,正阳门外跑马儿,螺蛳门外盐担儿,草桥门外菜担儿,侯潮门外酒坛儿,……(注:篮儿—竹篮,杭州方言喜在词后加“儿”字。)从中反映出明清时期(    )

A.杭州开始成为商业大都会          B.杭州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C.官府对杭城进行了区域功能划分    D.杭城市民的经济文化生活较为丰富

 

四、材料阅读
详细信息
7. 难度:困难

 (2010年绍兴市高三教学质量调测39)根据经济史学家安格斯·麦迪逊的研究,在相当长时间里,世界的人口规模与经济规模高度相关,人口规模决定经济规模。但这一现象从1820年开始急剧变化,在近两百年间走了一个“V”字形。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国初,总户九十六万七千五百五十三,至开宝末,增至二百五十万八千六十五户。太宗拓定南北,户三百五十七万四千二百五十七。此后递增,至徽庙有一千八百七十八万之多。噫,可谓盛矣!及乘舆南渡,江淮以北悉入虏庭。今上主户亦至一千一百七十万五千六百有奇,生息之繁,视宣和已前仅减七百万耳。

                                           ——转引自郦家驹《两宋经济重心南移》

    材料二:我曾看到过一个生产大头针的英国小手工工场,从铁丝拉直、剪短、磨尖、车光到把犬头针成品装进小包,分为十八道独立工序。那里工作的只有十个工人,因此其中有些一个人要做两道或三道不同的工序。尽管他们很穷,因而不能充分装上必要的设备,可是他们紧张地工作,一天共同能制出十二磅多大头针。因为四千多根大头针重约一磅,所以这些人一天共制出四万八千根以上的大头针,一个工人一天能制出四千八百根大头针。但是,如果他们彼此独立工作,如果他们不习惯于做专业的工作,那么,他们哪一个人一天也做不出二十根大头针,可能甚至连一根也做不出来。

                             ——[苏】莫克洛、奥尔洛夫《世界近现代史教学资料选辑》

材料=:部分国家颁布专利法和成立证券交易所的时间表

    项  目

    荷兰

    英国

    美  国

    日  本

  颁布专利法的时间

    17世纪初

    1624年

    1790年

    1826生

成立证券交易所时间

1609年(阿姆斯特丹)

17世纪末(伦敦)

  1792(纽约)

  1878年(东京)

 

材料四:

6ec8aac122bd4f6e

——摘自金勇进主编《数字中国》——张维迎《把脉未来中国经济增长》

(1)归纳材料一所反映的历史现象,(2分)简析这一现象与两宋时期社会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试从农业、手工业、商业等方面举例说明两宋时期经济发展的主要表现。    (6分)

(2)材料二、三反映了经济领域的哪些情况?(4分)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对工业革命的发生所起的作用。

(3)20世纪后期开始,世界的人口规模与GDP规模的相关系数开始回升。试结合材料四及所学知识分析其中的原因。据此有人预测,西方世界与东方世界因此又将“均等化”、“趋同”,甚至东方超越西方。谈谈你的看法。

 

 

五、选择题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台州市2010年高三年级第二次调考22)某一学校的历史研究性学习小组,列出中国古代某地居民的职业结构,如表

 

自耕农

地主

佃农

工人

商人

占总人口比例

11%

23%

35%

21%

10%

这种职业结构最可能出现在何时何地?(    )

A.汉代江南地区                      B.唐代关中地区

C.宋代关中地区                      D.明代江南地区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温州市2010年高三第一次适应性测试l5)某生分析下表3得出了四项结论,其中错误的是(    )

表3                     中国近代工业发展情况统计表

年代

商办

官办或官商合办

外商企业

设厂数

资本(千元)

设厂数

资本(千元)

设厂数

资本(千元)

1872-1894年

53

4697

19

16196

103

28000

1895-1913年

463

90801

86

28469

136

103153

A.甲午战争前民族资本力量相对弱小     

B.一战前官办资本在近代工业中的比重逐渐降低

C.甲午战争后到20世纪初民族资本发展迅速     

D.甲午战争后外商企业严重压迫民族资本发展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2010年嘉兴市高三教学测试(二)16)读图7,下列对该图解读正确的是(    )

6ec8aac122bd4f6e

A.外国人在华开设工厂合法化        B.民族资本力量相对弱小

C.民族工业发展得到政府支持        D.中国自然经济完全解体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湖州市2010届高三第二次模拟18)在老王收藏的旧纸币中,恰好有同一年由国民政府先后发行的三种纸币(如右图)。从纸币面额的变化,可判断当时的经济情形是  (    )                   

6ec8aac122bd4f6e    A.国家强盛,纸币的价值升高

    B.通货膨胀,贷币购买力变低

    C.经济发达,贷币需求量大增

    D.物质缺乏,制币的成本增加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温州市2010年高三第二次适应性测试l7)图5反映的是中国1911—1919年的面粉业生产状况,对造成这种状况的背景分析正确的是(    )   

6ec8aac122bd4f6e

A.清政府放宽限制  B.美日等竞争压力减小

C.国外市场扩大    D.和平稳定的社会环境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温州市2010年高三第三次适应性测试l7)某生分析下表,得出了四项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

1957年—1961年全国主要农产品产量(单位:万吨)

年份

粮食产量

棉花产量

油料产量

糖料产量

1957

19505

164.0

419.6

1189.3

1958

20000

196.9

477.0

1563.1

1959

17000

170.9

410.4

1214.7

1960

14350

106.3

194.1

985.5

1961

14750

80.0

181.4

506.5

A.1957年到1961年我国主要农产品产量在持续下降

B.“文革”的“左”倾错误波及到农业生产领域

C.1958年到l960年农产品产量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D.中央对国民经济实施“八字方针”政策后农村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温州市2010年高三第一次适应性测试l9)图7反映了我国某时期工业建设的成就,该时期是(   )

6ec8aac122bd4f6eA.1946—1949年       

B.1949—1952年

C.1953—1957年       

D.1978—1999年

 

 

 

6ec8aac122bd4f6e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湖州市2010届高三第二次模拟20)2009年9月,中共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决议》指出“我们党成立88年、执政60年、领导改革开放30年来相继实现的三次历史性转变,……是根本改变中华民族命运、深刻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伟大变革。”下列对三次历史性转变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领导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B.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C.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D.实行改革开放,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经济体制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2010年宁波市高三“十校”联考19)2009年9月19日,“辉煌六十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成就展”在北京展览馆隆重开幕。下列事物的出现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多联全国各省市的粮票、油票、布票            ②浙江某人民公社缝纫厂

③“籼型杂交水稻”                            ④凤阳县农民分田到户的契约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②③①④    D.③①④②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2010年金华十校高考模拟16)右表是《中国青年报》“建国60周年特别报道”:《变迁:

“一五” (1953一1957):工业增速  超英赶美

“二五”(1958—1962):大跃进  大倒退

“十一五”(2006—2010):           

“十一五”(2006—2010):改革开放  坚定不移

 

 
从“一五”到“十一五”》的部分

主题词摘要,其中“八五”处应该填写  

(   )                

A.走向改革开放

    B.小平南巡改革潮涌

    C.改革闯关治理整顿

    D.指令计划退场市场配置资源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台州市2010年高三年级第二次调考23)张德彝在《航海述奇》里记载了1866年他从天津到上海途中吃西餐的事情:“每日三次点心,两次大餐……所食者,无非烧炙,牛羊鸡鱼,再则糖饼、苹果……饮则凉水、糖水、热牛奶、菜肉汤、甜苦洋酒。”材料说明当时(    )

    A.西餐馆服务周到、营养卫生          B.西餐已成为中华饮食文化的主流

    C.西餐馆主要分布在沿海通商口岸      D.西餐馆已由通商口岸进入内地

 

六、材料阅读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温州市2010年高三第二次适应性测试3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不同年代的择偶标准差异         单位:%

选择项目

择偶年代

1948~1966

l967—l976

1977~1986

l987~1996

家庭出身、社会关系

26.6

28.8

12.65

15.6

本人成分、政治面貌

30.5

23.5

15.5

13.9

学历

10.6

11.7

12.6

25.3

样本资料来自1996年在上海、哈尔滨对65岁以下的已婚士性及其配偶为调查对象(共3200名)的入户访问

——徐安琪:《择偶标准:五十年变迁及其原因分析》

材料二   “解放前结婚要办嫁妆、坐花轿、请吹鼓手,这在新中国都被当成是封建迷信的资本主义的旧观念、旧风俗,要破除,要树立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新思想、新风俗。早在50年代,大摆结婚宴席被批评为浪费、不经济。…1964年后人们继续提倡简单节约的婚礼,用新的结婚仪式取代旧的习俗,新娘不再用轿子迎娶,也不再穿红色的嫁衣,亲戚、朋友,同事参加的茶聚取代了婚宴,在茶会上生产队的干部讲话,新郎、新娘讲述相互结识的经过。新郎新娘不是在‘天地桌’前,而是在毛主席像前向父母、亲戚朋友鞠躬行礼。”

——罗梅君(德):《北京的生育婚姻和丧葬》

(1)概括材料一中择偶标准变化的趋势(6分)

(2)材料二中婚姻习俗在解放前后发生了哪些具体变化?(6分)依据材料概括这种变化的原因。

(3)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如何认识上述择偶标准和婚姻习俗变迁所产生的积极作用。

 

七、选择题
详细信息
20. 难度:中等

 (湖州市2010届高三第二次模拟15)有人说哥伦布的抱负和思想反映出中世纪的衰落,也反映出理性主义和资本主义新时代的兴起。以下最能反映“中世纪的衰落”的根本表现是        (    )     

    A.美洲的发现促进了新旧大陆之间的沟通和联系

    B.美洲的发现加速了欧洲资本主义原始积累的步伐

    C.美洲的发现冲击了西欧教会的威信

    D.美洲的发现有利于不同文化的汇合和民族融合

 

详细信息
21. 难度:中等

 6ec8aac122bd4f6e(台州市2010年高三年级第二次调考13)右图是14世纪欧洲画家根据《马可·波罗游记》而创作的中国杭州市景图。对此画的评论较为合理的是(    )

A.是反映14世纪杭州市景的一手史料

B.是反映当时欧洲人中国观的一手史料

C.是反映当时欧洲城市景观的一手史料

D.就史料意义而言,无任何可利用价值

 

详细信息
22. 难度:中等

 (2010年宁波市高三“十校”联考17)曹雪芹在《红楼梦》中细微地描写了贾府的洋货使用。第40、59回,凤姐用以包裹银箸、黛玉用以包裹匙箸的洋巾,宝玉的俄罗斯国出品的雀金裘氅衣。第105回,抄家时没收的洋灰皮、洋呢、哔叽、姑绒、天鹅绒等呢料。对上述材料理解最恰当的是(    )

  A.外国商品普遍进入市民家庭    B.官宦人家使用外国奢侈商品

  C.世界逐渐连成一个整体        D.西方殖民侵略改变了中国民众的生活方式

 

 

详细信息
23. 难度:中等

 (温州市2010年高三第三次适应性测试l9)“他们之间有遍布全球的冲突点——北大西洋的渔业、东方的商战、美洲的殖民地以及非洲和西印度群岛的奴隶贸易。这些争端直接促成1652至1674年的接连三次的战争。”这里的“他们”是指(   )

A.英国与荷兰                       B.英国与西班牙

C.葡萄牙与西班牙                   D.英国与法国

 

详细信息
24. 难度:中等

 (2010年绍兴市高三教学质量调测20)19世纪被一些人称为“发现年代”,下列不成为依据的是(   )

    A.达尔文提出的自然界进化规则       B.法拉第提出的电磁感应理论

    C.马克思创立的科学社会主义学说     D.亚当·斯密创立的自由主义经济理论

 

详细信息
25. 难度:中等

 (2010年宁波市高三“十校”联考20)下面是英国各行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比例,你能从图中得出的最直接的信息是(   )

  6ec8aac122bd4f6e

  A.改变了英国的经济地理状况和人口结构,促进了新兴城市的产生,加快了城市化进程

  B.农业就业人数比例不断下降,工业和服务业就业人数比例不断提高

  C.工业革命和圈地运动的开展

  D.外来移民的涌入,英国人口的职业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本

 

八、材料阅读
详细信息
26. 难度:中等

 (2010年嘉兴市高三教学测试(二)39)世界博览会是一次国际性大型展示会,它由一个国家的政府主办,有多个国家爱或国际组织参加,以展现人类在社会、经济、文化和科技领域取得的成就。阅读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在1851年的伦敦博览会上,参观者最感兴趣的事不同的机器发明。人们目瞪口呆地看着各种机器工作,有开槽机,钻孔机,拉线机,造币机,抽水机等等,这些不同的机器又通过特别建造的锅炉房产生的蒸汽一起驱动,让人领悟到工业革命给世界带来的变化。维多利亚女王在当晚的日记中回忆到:“…… 阳光照射在宏伟的大厦上面,每个国家的旗帜都在阳光下飘扬。 …… 这次和平节日的创造者,把地球上所有国家的工业联合了起来…… 。”

材料二:1900年至1930年是中国在世博会上得奖的黄金期。其中,在1915年旧金山世博会上,张裕白兰地、苏绣、上海“葛德和”陶器、上海美华利插屏钟、北京鼻烟壶、浙江湖笔、浙江乐清黄杨木雕、青田石雕等就获得金银奖项多个。在1926年的费城世博会上,杭州都锦生织品、常州梳篦和重庆天厨味精等也都获得金奖。

材料三:1851—2005年各国举办世界博览会(综合性)次数统计表

美国

法国

日本

比利时

英国

加拿大

澳大利亚

13

6

5

3

2

2

1

奥地利

西班牙

意大利

韩国

葡萄牙

德国

 

1

1

1

1

1

1

 

材料四:历届世博会上,从早期的打字机、火车、无线电、缝纫机、汽车到电视机和电脑,诸如埃菲尔铁塔、亚历山大三世桥等等,无不一次次地引起世界性的轰动,无不成为先进科学技术的展台,无不成为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和建筑景观等的时代标志,无不成为推动世界尤其是主办国社会经济的强心剂。世博会打破自然障碍和人为藩篱,克服民族种族和宗教信仰的界限,成为全人类的和平友好盛会。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1851年首次世界博览会能够举办的条件。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国在这一时期世博会上获奖产品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

其原因。你如何看待这些产品的获奖?(10分)

(3)根据材料三、四,概括世博会的主要特点。

 

详细信息
27. 难度:中等

 (台州市2010年高三年级第二次调考38)(26分)关注民生,实现社会的和谐,是各国政府试图解决的问题。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统治阶层中普遍流行的看法是,谁拥有财富就证明谁有能力;谁处于贫困状态,只说明他懒惰无能。当时有人就曾这样说:“就是应该让社会下层尝尝贫穷的滋味,否则他们永远不会变得勤快起来。贫穷被看成是个人的事,国家和社会与此无关。

                                 ——钱乘旦、刘金源《寰球透视:现代化的迷途》

材料二: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社会领域进行了多方面调整。如英国1909年颁布的一项法案授权成立工资管理处,负责确定“流汗行业”工人的最低工资;另一项法案授权成立一个行业管理局,为失业者提供就业信息;1911年提出国家保险法案,对失去健康和生病者提供了保险。法国1892年的法律为所有工人确定了最大限度的工作时间l0小时;1893年的法律为工人繁荣安全和健康作了充分的规定,同时还保障工人及其家属的免费医疗。德国也先后颁布了“疾病保险法”、“意外工伤保险法案”、“老年及残疾保险法”,保障工人的权益。 

   ——吴于廑主编《世界史·近代史》

材料三: 我国居民家庭消费水平比较(未考虑价格因素影响)    (单位:元/人)

 

最低收入户

低收入户

中等收入户

高收入户

最高收入户

1985年

456

551

724

963

1163

2008年

4533

6195

10345

17888

26982

2008年比1985年增长(倍)

8.9

10.2

13.3

17.6

22.2

(1) 根据材料一,分析资本家认为社会的贫富问题是由哪些因素造成的?(4分)

(2) 根据材料二,概括说明各国从哪些方面进行社会改革。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些改革对各国社会发展产生的有利影响。  

(3)归纳材料三反映的现象,并分析其出现的原因。

 (4) 综合以上三段材料,谈谈你对当代民生问题的认识。

 

详细信息
28. 难度:中等

 (2010年浙江金华十校高考模拟38)人们对待贫困问题的态度,反映了不同时期的社会历史发展状况。阅读下列材  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601年的“济贫法”,是英国社会福利史上长期占有重要地位的文件。它实际上是都铎王朝在不同时期针对贫民制定颁布的各种有关法律的汇编。其主要内容是:

地方教区负有救助贫民的义务;国家开征救贫税,作为各种济贫活动费用的专项开支

……法令推广在伦敦首先实施的感化院制度。

                          ——改编自卢海生《试论英国工业革命时期济贫法的调整》

材料二:18世纪下半叶到19世纪初期英国工人生活费和工资指数    (1850年=100)

 

1759—1768年

1779—1788年

1789—1798年

1799—1808年

1809—1818年

名义工资

81

86

94

114

114

生活费

72

85

97

137

159

实际工资

112

101

98

83

72

材料三:20世纪30年代中期以前,美国政府一般对经济和社会生活持自由放任式的不干预态度,人们认为穷人应该对自己的贫困负责,政府没有义务为了帮助穷人们人为地改变市场竞争和淘汰法则。20世纪30年代中期以后,美国人逐渐承认贫困不仅仅是个人的事,更多的是由社会原因造成的,政府该介入社会福利事业。

                                             ——牛文光《美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

   (1)概括材料一中17世纪英国济贫制度的主要内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601年“济贫法”出台的主要社会背景。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8世纪下半叶到19世纪初英国工人阶级生活状    况的变化及其影响。

   (3)根据材料三指出20世纪30年代前后美国政府对待贫困问题态度的变化,这反映了    经济学思想经历了怎样的变迁?富兰克林·罗斯福总统为解决美国的贫困问题采取了哪些措施?(10分)

(4)综合上述,谈谈你对贫困问题的认识。

 

详细信息
29. 难度:中等

 (2010年4月衢州市高三年级教学质量检测39)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美国在“新政”第一阶段,劳工的真正困难远未得到解决。1935年全国就业工人虽比1933年多了400万,但失业者仍达900万之多。从1933年起,工人依靠罢工手段,以进一步捍卫自己的切身利益。1934年,全美各地罢工持续不断,并以要求承认工会为主要目的。罢工打破了行业的界限,深入到过去很少发生罢工的诸如汽车工业、纺织工业等大批量生产的工业部门。

—— 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材料二 最终,第二次世界大战挽救了罗斯福和他的新政:战争开设了工厂,创造了工作机会,从而结束了大萧条的噩梦。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罗斯福清楚地懂得,“私营企业——个人利润经济不应消灭,应当保留。可是,这种经济的营运,并不总是有利于或总是促进普遍福利。因此,只要是必要,这种营运就必须由各州和联邦政府作出努力,加以改进和补充。”

——何顺果《美国史通论》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哪些问题?(4分)罗斯福又是怎样解决这些问题的?(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第二次世界大战是如何结束美国“大萧条的噩梦”的?(6分)

(3)材料三反映了罗斯福新政的实质是什么?里根和克林顿是如何对“这种运营”进行“改进和补充”并取得理想效果的?(10分)

 

九、选择题
详细信息
30. 难度:中等

 (2010年绍兴市高三教学质量调测21)在俄罗斯长篇小说《切温古尔》中有这样一段话:“令人费解的是,红军来了,分了土地,却又把每一粒粮食收走了,你倒是自己去尝尝这样的土地的滋味吧!”如按上述材料进行情景解读,正确的是(   )

    ①背景:新生的苏维埃政权陷于国内外反动势力的包围,形势非常不利。

    ②内容:苏维埃政府采取了余粮收集制,导致农民的不满。

    ③后果:促使苏维埃政府运用国家权力,推行农业集体化政策。

④结论:农民是落后生产力的代表,无产阶级的领导是其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前提。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⑧④

 

详细信息
31. 难度:中等

 (温州市2010年高三第三次适应性测试22)2008年某国新出版的历史教科书说:“它是人类第一次以国家调节市场的尝试,主要任务在于解决工业化市场任务,建立工业化社会的基础。”符合该评价的历史事实是(   )

A.新经济政策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中国的改革开放                  D.罗斯福新政

 

详细信息
32. 难度:中等

 (2010年4月衢州市高三年级教学质量检测20)“他们是竭泽而渔”(罗斯·特里尔著《毛泽东传》),毛泽东曾经这样谈论苏联斯大林时期经济建设的教训。此处毛泽东所说的“渔”指的是(   )

A.工业生产       B.农业生产      C.人民生活           D.环境保护

 

 

详细信息
33. 难度:中等

 (温州市2010年高三第一次适应性测试21)有人评价赫鲁晓夫“是徘徊在新旧时代十字路口的一名代表人物,他的一只脚跨进了新时代,而另一只脚又由于历史的原因,仍然深陷在旧时代的泥淖之中而不能自拔。”下列选项能表明其“一只脚跨进了新时代”的是(   )

A.对工业管理体制进行改革,扩大地方权力

B.大规模平反冤假错案,摆脱个人崇拜泥淖

C.推行“新经济体制”,企业获得独立自主地位

D.推行“加速发展战略”,以经济管理方法代替行政命令

 

十、材料阅读
详细信息
34. 难度:中等

 (温州市2010年高三第一次适应性测试3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6ec8aac122bd4f6e

材料二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最深刻的教训是:放弃了社会主义道路,放弃了无产阶级专政,放弃了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放弃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结果使得已经相当严重的经济、政治、社会、民族矛盾进一步激化,最终酿成了制度剧变、国家解体的历史悲剧。

——《江泽民文选》第3卷

材料三  一些国家出现严重曲折,社会主义好像被削弱了,但人民经受锻炼,从中吸收教训,将促使社会主义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

——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

(1)与图16相比,图17在欧洲一体化进程方面有哪些重大变化?根据所学知识,概括欧盟成立的原因。

(2)结合戈尔巴乔夫改革论证材料二中的“最深刻的教训”。

(3)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苏联解体对世界的影响。

 

 

 

详细信息
35. 难度:中等

 (温州市2010年高三第三次适应性测试39)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此时提出这样一项计划(国际货币计划)具有极大的经济和战略意义以行动表明我们的令人鼓舞的国际经济目标的时机已经成熟。

——美国财长摩根索(1943年)

材料二  美国不打算在战争结束后背弃为战争折磨而处于贫困状态的国家,而是打算在长期困难的经济重建任务中帮助他们,这不是出于自私的动机,而是源于认识到这一真理即繁荣与和平一样不可分割。现在向他们提出保证,就是团结和鼓励反轴心国家的力量,极大地加强他们赢得胜利的信心。……两次世界大战之间的经济与货币混乱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使各国之间形成一种共识,即稳定的货币关系有助于世界贸易的扩展和持久的和平与安全在这场战争中并肩作战的国家之间结成的政治军事同盟有助于彼此的妥协。

——陶婧《议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成立背景及其对最初计划的偏离》

材料三  更重要的是,布雷顿森林体系彻底粉碎了战前几个殖民帝国的货币势力范围,停止了恶性贬值带来的贸易冲突。货币管制瓶颈的削弱,为国际经济开拓了全新的视野和思维。从大航海时代以来,大概这是最重要的一次全球化进展。

—一孔笑微《斯芬克斯的遗产》

(1)结合时代背景分析材料一中摩根索提出该观点的理由(8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布雷顿森林体系能够建立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影响。

 

详细信息
36. 难度:中等

 (台州市2010年高三年级第二次调考39)(26分)学术界普遍认为,经济全球化是历史发展的产物,是经济国际化的新阶段。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由于贸易、传教士和殖民者的工作,南北美洲迅速被打上欧洲附庸的烙印。……在英国、西班牙和葡萄牙的殖民地,采矿业和种植农业的发展使对劳动力的需求大量增加。人们最初企图奴役美洲的印第安人,但是他们一切难以管理。这个问题16世纪时由于非洲黑人的输入而得到解决。

                                                        ——伯恩斯《世界文明史》

材料二:“(第一次工业革命)不断扩大产品销路的需要,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它必须到处落户,到处创业,到处建立联系”。资产阶级运用产业革命造就的廉价商品,利用先进的洋枪洋炮,叩开了闭关自守的古老国家的大门。”

“(第二次工业革命)资本输出使输入地区人民受到沉重剥削,……国际垄断同盟形成,它们在经济上分割世界。……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全球大约有14个国际卡特尔组织它们的出现,对经济全球化进程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陈钦庄、计翔翔等《世界文明史简编》

材料三:“全球化”套用当代美国语言学大师杭士基所讲的,是居全球化中心位置的“中心国家”日趋“流氓化”。他分析,随着区域经济的全球化,居于中心位置的国家日益流氓化,它对全球化的边陲国家的宰制与剥削,几乎是达到了维多利亚女王统治时代的“日不落”的大英帝国,而且尤有过之。经济学家告诉我们,“M型”社会已经来临,两端很高,中间很低。随着全球化,随着高新科技的发展,如纳米科技、通讯科技、认知科学、生命科学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国与国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贫富不均的问题。                       

                                  ——黄俊杰《全球化时代,需要经典精神的召唤》

(1)根据材料一指出推动全球化的媒介有哪些?(4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两次工业革命后,列强对外经济扩张形式有什么不同。

(3)根据材料三概括“全球化”引发的问题。人类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化”以空前的速度发展,推动全球化发展的因素有哪些?(6分)

(4)全球化浪潮给世界各国的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也带来挑战。作为发展中国家,如何处理好全球化与民族主义的关系?(6分)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