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黑龙江省哈六中09-1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古人在分析姓氏起源时说:“氏于国,则齐鲁秦吴……氏于字,则孟孙叔孙;氏于居,则东门北郭。”由此推论,司马、司徒等姓氏应源自

A.官名            B.爵位            C.谥号           D.行业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先秦经典《尚书》中多次提到“民主”,如“天惟时求民主,乃大降显休命于成汤”,意即“上天为民求主,天降大任于成汤,使为民主”。对材料中“民主” 的正确理解是

A.“民主”是指最高统治者              B.中国的民主政治早于西方

C.成汤是民主的领导者                  D.商朝的最高权力属于人民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分封制也称分封制度或封建制,即狭义的“封建”,由共主或中央王朝给王室成员、贵族和功臣分封领地,属于政治制度范畴。下列历史现象与西周分封制没有内在联系的是

A.“周公……立七十一国”                    B.山东素称“齐鲁大地”

C.“裂都会而为郡邑”                        D.烽火戏诸侯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分封制在周初巩固了周的统治,发展了周的疆域;在后期则造成分裂割据,瓦解了周的统治。导致这种结果的根本因素是

    A.生产力的发展      B.生产关系的变革    C.诸侯争权夺利      D.宗法制形同虚设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左传·昭公七年》:“天有十日,人有十等。下所以事上,上所以共神也。故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士臣皂”,上述材料反映西周社会结构的基本特点是

A.严格的等级关系                     B.嫡长子拥有继承特权 

C.通过垄断神权强化王权               D.血缘纽带和政治关系紧密结合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著名史学家王国维用“任天者定,任人者事;定之以天,争乃不生”来评述西周的宗法制。对其所谓“天”的正确理解是

A.确定继承人选的天子                      B.表现自然主义的天道

C.辨别是非善恶的天理                      D.决定嫡庶身份的天命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宗法制将“国”与“家”结合在一起,其结合点主要是

A.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保障国王的权威和政治隶属关系

B.以家族的分配制度保障各级贵族的世卿世禄制度

C.以血缘亲疏关系确立土地、财产和权力的继承,保障了国家内部的稳定

D.以宗法制保障权力和财产的再分配,从而稳定各级贵族的统治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西周时期,周王对墓葬用品的规定严格,如用鼎制度就明确规定为“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士三鼎或一鼎”。材料反应的本质问题是

A.西周严格维护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          B.周礼是维护宗法分封的工具

C.这一规定的意图是防止腐败现象的产生        D.西周社会等级森严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汉武帝倡导“独尊儒术”,后来,汉宣帝反对专任儒生时说:“汉家自有制度,霸王道杂之,奈何纯任德教,用周政乎。”此处所谓“周政”主要是指周代的

    A.分封制度       B.井田制度         C.宗法制度        D.礼乐制度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斯塔夫里阿若斯在《全球通史》中说:“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它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 221年,……第二次发生于1911年,……第三次在1949年……”第一次的“革命”主要是指

A.中央集权制度建立                    B.儒家学说成为统治思想

C.宗法式家族制度形成                  D.“世卿世禄”制确立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秦统一后确立了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下列关于这一制度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易导致唯上是从和因循守旧之风    B.可以消除封建割据维护国家统一

C.易导致官僚主义和贪污腐化之风    D.易于开展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活动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柳宗元在《封建论》一文中说:“时则有叛人而无叛吏,人怨于下而吏畏于上,天下相合,杀守劫令而并起。”他得出“有叛人而无叛吏”的认识,是由于

A.分封制的确立    B.郡县制的确立    C.宗法制的确立    D.三省制的确立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是                              

A.分封制的实行     B.郡县制的实行   C.察举制的实行    D.科举制的实行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汉哀帝曾经说:“丞相者,朕之股肱,所与共乘庙宇,同理海内,辅朕之不怠,以制天下也。”可见汉代的丞相

A.与皇帝的私人关系十分融洽          B.有辅佐皇帝治理天下的职责

C.必须是同姓亲族方可任此职          D.权利实际已经不受任何监督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中国历史悠久,凭着相当完整的官僚体系,才能维持整个国家的运作,基本上其运作模式是专断的,但也有例外,下列那一朝代中央政府的运作是通过协商,而具有“集体领导”的性质

A.秦汉三公制    B.隋唐三省制      C.宋代二府三司制    D.明清内阁制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隋朝六部制中“民部”在唐朝时改名为“户部”,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该名称是在

A.唐高祖时期     B.唐太宗时期       C.武则天时期         D.唐玄宗时期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秦朝以后中央机构分工的突出特点是

A.保证了贵族的特权垄断地位           B.加强了封建中央集权统治

C.儒家思想长期影响政治形态           D.提高行政效率和加强皇权并重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中央和地方关系是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重要问题。下列措施中属于通过经济手段防止地方割据的是

A.实施推恩令        B.设置转运使     C.设置三司使    D.实施行省制度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大明永乐帝虽有洪武帝一样独揽大权的雄才伟略,但一次又一次的御驾亲征让他不能真正意义上地总揽政事,于是一个帮助皇帝的“助手” 机构——内阁就应运而生。对明朝内阁制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它不是权力分化的结果                 B.内阁不过是皇帝旨意的拟稿人执行皇帝命令

C.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决策机构     D.其批红是否被采纳最终取决与皇帝的票拟

 

详细信息
20. 难度:中等

 《荀子·君道》:“墙之外,目不见也;里之前,耳不闻也;而人主(君主)之守司(官吏),远者天下,近者境内,不可不略知也”。引文认为,君主应当

    A.施行“仁义”和“王道”              B.强化君主专制

C.深入民间体察民情                    D.加强对中央与地方官员的监察

 

详细信息
21. 难度:中等

 在古代的民主政治中,希腊的雅典首开先河,它所建立的陪审法庭是最高法院。其职能与中国古代的哪些机关类似

A秦朝的御史大夫与廷尉                 B 汉朝的尚书台  

C唐朝的门下、中书省                   D元朝的中书省                                                                                                                                                            

 

详细信息
22. 难度:中等

 古希腊民主制的特征可以概括为人民主权、轮番而治。体现这两项内容的制度是

A.举手表决制、连选连任制              B.比例代表制、与会津贴制

C.抽签选举制、有限任期制               D.政教分离制、公民兵制

 

详细信息
23. 难度:中等

 古代雅典城邦平民能在反对贵族的斗争中取得胜利,最重要的社会因素是

A.平民开展暴力斗争                   B.代表平民利益的领袖不断改革

C.平民中不再有债奴                   D.平民中新兴工商业者力量壮大

 

详细信息
24. 难度:中等

 罗马法规定:当事人若不向法庭提起诉讼,法庭即不予受理;一个人除非被判有罪,否则即是无罪之人;一个被控有罪的人,可在宣判前为自己辩护;法官审判应重证据等。这些规定后来成为现代法治的重要原则。下列各项中,符合上述规定的是

A.法庭立案与否皆取决于案情                 B.被告在法庭审理过程中无罪           

C.被告必须为自己的行为辩护                 D.证据是法官判案的唯一依据

 

详细信息
25. 难度:中等

 罗马帝国极盛时,有这么一件事,一个自由的男子娶一女奴为妻后又后悔,将妻子“休”回“娘家”。该女子决定到法庭起诉前夫。那么法庭将

A.进行调解        B.宣布“休妻”无效        C.要求男子赔偿         D.干脆不予理睬

 

二、材料阅读
详细信息
26. 难度:中等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他(梭伦)把雅典公民按土地收入和财产的多少分为四个等级,凡是年收入超过500麦斗谷物的为第一级,称富豪级;年收入在500至300麦斗之间的为第二等级,称骑士级;年收入在300至200麦斗之间的为第三等级,即双牛级;不足200麦斗的一律归入第四级,称日佣级。财产越多,等级越高。第一、二等级能够担任执政官等高级官职,第三等级能担任低级官职,第四等级不能担任官职。

材料二  商鞅在变法中实行按军功授爵,制定二十级爵,也称“军功爵制”(就是按照军功大小授官。二十级爵位中,一级称为公士,十六级为大上造,二十级为彻侯。各级爵位都享有相应等级的田宅、奴婢和衣服等。)宗室贵族凡是没有立军功的就不得授爵位和取得贵族身份,不能享有特权,即使家境富裕,也不允许大肆铺张,有功劳者才可享受荣华富贵。

(1)据上述材料分别指出两次改革中为限制特权、追求社会公平与公正所采取的措施。材料一、二的规定分别适应了哪一阶级的政治需求?(2分)

 

材料三  清人赵翼在《廿二史札记》中说:“高门华阀,有世及之荣;庶姓寒人,无寸进之路。选举之弊,至此而及。然魏、晋及南北朝三四百年,莫有能改之者。”

(2)据材料回答魏晋南北朝选举官员的标准(1分),指出其弊端?(1分)

 

材料四  唐代科举取士,以进士、明经两科为主,“大抵众科之目,进士尤为贵,其得人亦最为盛焉”。

唐代明经、进士两科的考试内容

 

初试

二试

三试

明经

选《礼记》或《左传》之一及《孝经》《论语》《尔雅》,每经帖十条

口答诸经大义十条

答时务策三道

进士

选《礼记》或《左传》之一及《尔雅》,每经帖十条。

作诗、赋、文各一篇

作时务策五道

 

——摘编自陈茂同《中国历代选官制度》等

(3)在唐代明经、进士两科考试中,为何进士科“其得人亦最为盛焉”?(4分)

 

材料五  在中世纪的英国,宫廷和政府之间没有明确界限,官员主要由国王遴选,并被视为国王的仆人。资产阶级革命爆发后,文官开始出现。光荣革命后,国王和权贵行使有封建特权色彩的官职恩赐权来任用官员。直至18世纪末,文官录用仍无常规可据,文官录用权主要由国王、宫廷权贵和各部长官直接行使,私人关系和个人感情成为获取官职的关键因素。工业革命催生了英国近代文官制度。1853年政府有关部门提出《关于建立常任英国文官制度的报告》,建议实行公开竞争考试录用制,并认为考试科目应有四类:古典文学;数学和自然科学;政治经济学、法学和近现代哲学;现代语言、近现代史和国际法。1855年文官改革令是以择优取士的方式取代官职恩赐制的重要起点。1870年枢密院关于文官制改革的命令规定,多数重要文官职位必须按照文官制度委员会的要求,通过公开竞争考试,择优录用。该令的颁布成为英国近代文官制度建立的标志。                   

摘编自阎照祥《英国政治制度史》

(4)指出唐代科举取士与中世纪英国官员选用的主要区别。

 

(5)为什么说“工业革命催生了英国近代文官制度”?(4分)

 

 

(6)指出唐代科举制与英国近代文官考试制度在推动社会进步方面的共同之处。

 

 

 

详细信息
27. 难度:中等

 民生问题是古今中外统治者都十分重视的问题。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诸男夫十五(岁)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对实行两年轮耕的)所授之田率倍之,三易之田再倍之……(人多地少的地方)乐还者听逐空荒……诸宰民之官(各地的地方长官)各随地给公田,刺史十五顷,太守十顷,治中、别驾各八顷,县令、郡丞六顷。更代(离职与上任)相付。卖者坐如律。                                                        ——《魏书·食货志》

(1) 据材料一概括北魏孝文帝鼓励农耕的措施。

 

材料二  废除农奴制,农民有人身自由和一般公民权,地主不能买卖和交换农民,农民又拥有财产担任公职、进行诉讼和从事工商业的权利。在全部土地归地主所有的前提下,农民可以使用一定数量的份地,但必须向地主缴纳赎金。      ——1861年俄国废除农奴制的有关法令

 (2)根据材料二简要指出1861年俄国废除农奴制法令颁布后,俄国农民地位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法令对俄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

 

 

(3)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古今中外历代为什么重视解决“民生”问题?(3分)

 

 

详细信息
28. 难度:中等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美国总统罗斯福在1940年底说,我们现在竭尽全力支援保卫自己、反对轴心国进攻的国家……我们必须成为民主国家的伟大兵工厂。

(1)材料一中的“民主国家”指的是哪些国家?罗斯福的这个口号表明什么立场?(2分)

 

材料二  1941年8月,大西洋会晤中,丘吉尔建议罗斯福发表一个照会,表示:“日本向太平洋西南地区的任何程度的进一步推进,将会造成美国政府被迫采取反击措施,甚至导致美国和日本发生战争的局势。”罗斯福私下的反映是:“他(丘吉尔)要我们支持他。现在他对东方——香港、马来亚、印度、缅甸很不放心。我们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地拒绝他的恐吓日本的坚决要求,因我们尽一切可能不给日本有进攻我们的任何借口。”

(2)材料二中,丘吉尔的目的是什么?为什么罗斯福要拒绝丘吉尔的建议?(4分)

 

材料三  伊克斯日记记载了1941年9月美国部长联席会议的情况:“话题转到俄国的黄金储备上……显然我们是在力求趁他们的黄金没有告罄之前全部把它弄到手,以抵偿我们提供的货物。从此刻起,我们对苏联采取了租借法案。”

回答:

(3)分析材料二、三可以看出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采取了什么政策?(4分)美国采取这种政策的根本出发点是什么?(3分)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