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三字经》是中国古代历史文化的宝贵遗产,是学习中华传统文化不可多得的儿童启蒙读物。内容从阐述教育的重要性开始,进而依次讲述名物常识、经书子书、历史知识及古人勤学的故事等。《三字经》开头就是“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在伦理观上,主张“性本善”和提出“人之性恶”的思想家分别是 ( )
A.孔子 老子 B.孟子 荀子 C.墨子 荀子 D.孟子 韩非子
|
2. 难度:中等 | |
2009年11月,美国华裔收藏家范季融、胡盈莹夫妇将其收藏的9件秦公晋侯青铜器全部捐赠给国家,支持祖国博物馆事业发展。下列为他们捐赠的部分秦公晋侯青铜器,其中属于“鼎”的有 ( )
① ② ③ ④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④ D.②③
|
3. 难度:中等 | |
右图是秦阳陵虎符,铜铸,中分为二,有十二字铭文: “甲兵之符,右才 ,左才阳陵。”(注:才即在) 调发军队,必须左、右半符验合,方能生效。上文 “右才”后空缺部分应是 ( ) A.皇帝 B.太尉 C.御史大夫 D.丞相
|
4. 难度:压轴 | |
《汉书·主父偃传》载:“偃说上(汉武帝)曰:‘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今诸侯子弟或十数,而适嗣代立,余虽骨肉,无尺地之封,则仁孝之道不宣。愿陛下令诸侯得推恩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于是上从其计”上述材料中,主父偃的建议的巧妙之处在于 ( ) A.以分封王国子弟的办法来调整统治者内部的关系 B.以广建侯国的办法来拱卫中央政权 C.有利于刘姓政权且抚慰了异姓功臣 D.以宣扬仁孝之道为由而削弱地方王国势力
|
5. 难度:中等 | |
《晋书·食货志》记载:魏文帝曹丕于黄初二年“罢五铢钱,使百姓谷帛为市”。以后很长一段时间以物易物成为魏晋时期主要的交换手段,其主要原因是 ( ) A.封建统治者限制商业活动 B.北方少数民族大量内迁 C.朝代更替频繁和社会动荡 D.我国经济重心南移
|
6. 难度:中等 | |
据史书记载:“隋氏西京(长安)太仓,东京(洛阳)含嘉仓、洛口仓,华州永丰仓,陕州太原仓,储米粟多者千万石,少者不减数百万。”这种情况的出现,不能说明 ( ) A.隋朝实现了国强民富 B.隋朝社会经济繁荣 C.隋朝时人民负担沉重 D.隋朝仓库储粮丰富
|
7. 难度:中等 | |
历史探究是新课程学习中积极提倡的学习方法,某校一个历史兴趣小组选用了下列四图制作一个展版,最能反映展版主题的是 ( ) 图一 西汉马踏匈奴石刻 图二 唐蕃会盟 图三 平定准葛尔图卷(部分) 图四 土尔扈特全部归顺记 A.中国古代民族交往融合方式多样 B.中原政权注重加强与蒙古族的交往 C.中原汉文化具有强大向心力 D.历代中央政府重视西北边疆的统一与稳固
|
8. 难度:中等 | |
下列机构或官职,在职能和权力上存在相互牵制关系的有 ( ) ① 唐朝中书省与门下省 ② 宋朝统兵将帅与枢密院 ③ 元朝中书省与枢密院 ④ 明朝五军都督府与兵部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
9. 难度:中等 | |
太平六年(1026年),辽主下诏曰:“朕以国家有契丹、汉人,故以南、北二院分治之。盖欲去贪枉,除烦扰也;若贵贱异法,则怨必生。夫小民犯罪,必不能动有司以达于朝,惟内族、外戚多恃恩行贿,以图苟免,如是则法废矣。自今贵戚以事被告,不以事之大小,并令所在官司按问。”材料揭示了当时的统治者 ( ) A.依法治国,维护社会稳定 B.纠正契丹贵族与普通平民同罪不同罚的弊端 C.实行一国两制,将契丹人和汉人分开治理 D.推进封建化改革,使契丹国称雄天下
|
10. 难度:中等 | |
文天祥抗元被俘,但他在异族强权面前,正气浩然,风骨铮铮,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绝唱。他的这种气节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思想主流是( ) A.黄老之学 B.佛学 C.程朱理学 D.陆王心学
|
11. 难度:中等 | |
元朝统一后中央政府采取了很多措施来巩固大一统。下列有利于大一统的有 ( ) ①“行中书省……掌国宿务,统郡县,镇边鄙,与都省成表里” ②“西藏之地虽不足一行省,……故作为一省委付于八思巴”(宣政院长官) ③ 中央与地方官中“其长则蒙古人为之,而汉人、南人贰焉” ④“可建国号曰‘大元’,盖取《易经》‘乾元’之义” A.①②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
12. 难度:中等 | |||||||||||||||||||||
下表是《中国的世界纪录》收录的中国古代科技成果,从表中可以看出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成果的突出特点有 ( )
① 与农业生产密切相关 ② 主要是研究者的理论创新 ③ 为近代自然科学奠基 ④ 主要成果在应用技术领域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
13. 难度:中等 | |
“利玛窦是天主教在中国传教的开拓者之一,同时也是18世纪以来第一位阅读中国文学并对中国典籍进行钻研的西方学者,被尊称为‘泰西儒士’”。文中错误的表述是 ( ) A.人物 B.称号 C.地点 D.时间
|
14. 难度:中等 | |
法国历史学家亨利·高第说:“我并不认为这在当时是个好办法。我们这样做了,就使得中国人感觉到,我们才是真正的野蛮人。此外,对同胞无辜的血,我们也不应该向石头寻仇。法国人与其英国同盟军的分歧就在这一点上:抢劫,可以;放火,不行!”亨利·高第所评价的历史事件是 ( ) A.英军武力强占香港岛 B.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 C.日军制造旅顺大屠杀 D.德国强租胶州湾地区
|
15. 难度:中等 | |
在一堂“关于太平天国运动的历史意义”研讨课上,四位同学都达成了“太平天国运动为中国的近代化减少了阻力”的共识,并阐明了自己的依据,你认为正确的是( ) A.甲同学:太平天国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具有革命性 B.乙同学:太平天国颁布了要求发展资本主义的《资政新篇》 C.丙同学:太平天国加速了清王朝和整个封建制度的衰落与崩溃 D.丁同学:太平天国运动是几千年来农民战争的最高峰
|
16. 难度:中等 | |
下图为某学生绘制的“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曲线图”。该图中有一处明显错误,它是 ( ) A.A—B段 B.B—C段 C.C—D段 D.D—E段
|
17. 难度:中等 | |
日本学者福泽谕吉的《文明论概略》就社会转型的问题说:“汲取欧洲文明,必须先其难者而后其易者,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按照这个顺序做,虽然有困难,但是没有真正的障碍,可以顺利达到目的。”倘若按此次序排列,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出现的代表人物应该是 ( ) A.曾国藩——蔡元培——孙中山 B.孙中山——蔡元培——曾国藩 C.曾国藩——孙中山——蔡元培 D.蔡元培——孙中山——曾国藩
|
18. 难度:中等 | |
历史学家郭廷以认为:“两千年来,中国施之于日本者甚厚,有造于日本者甚大,百年来日本报之于中国者极酷,为祸于中国者独深。近代中国所遭受的创痛,虽然不能说全部来自于日本,但实际上以日本所给予的最多最巨。”下列选项中能说明“日本所给予的最多最巨”的是 ( ) A.明治维新后,随着日本国力的增强,日本制定了侵略中国的计划 B.在近代日本发动两次大规模的侵华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和日本侵华战争 C.由于日本的侵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失去了发展的机遇 D.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受到严重冲击,延误了中国的工业化和民主化
|
19. 难度:中等 | |
“盖自三权鼎立之说出,以国会立法,以法官司法,以政府行政,而人主总之……人主尊为神圣,不受责任,而政府代之,东西各国皆行此政体,故人君与千百万国民,合为一体,国安得不强?”提出这一观点最有可能的是 ( ) A.李鸿章 B.康有为 C.孙中山 D.严复
|
20. 难度:中等 | |
双十节是台湾地区的法定假日之一,台湾“中央政府”亦每年举行庆典,“总统府”广场前会举办升旗典礼及“国庆”庆祝大会。这一节日主要是为纪念 ( ) A.武昌起义 B.黄花岗起义 C.保路同志军起义 D.同盟会起义
|
21. 难度:中等 | |
旗袍源于满族女装。20世纪20年代初有人撰文,“近来女界旗袍盛行……惟旗袍之名,若有社党(满清妻族组成的秘密团体)之臭味……故我以为袍可着,惟不可以旗名。无以,其改称为暖袍乎!”对此理解正确的 ( ) ① 具有狭隘的民族主义色彩 ② 体现了民主共和的思想 ③ 说明当时文明开化之风盛行 ④ 新旧观念激烈碰撞 A.①②③ B.①③ C.①② D.②④
|
22. 难度:中等 | |
新文化运动发起的目的是寻求“救国之要道”或“根本之救亡”,其“要道”或“根本”是( ) A.政治革命,推翻“军人武力之政府” B.思想启蒙,启发“多数国民之觉悟” C.实业救国,兴办“机器生产大企业” D.以俄为师,迎接“世界革命新纪元”
|
23. 难度:中等 | |
凤凰网《救赎中国》专题中,在叙述某一历史事件时,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动荡了;第二部分:传播了;第三部分:愤怒了;第四部分:爆发了。该 历 史 事 件可 能是 ( ) A.维新变法运动 B.辛亥革命 C.五四运动 D.新文化运动
|
24. 难度:中等 | |
“朦朦胧胧张眼一瞧,黑暗里突然突出一线红。这是什么?——原来是北极下来的新潮,由近东卷到远东。”这是民国七年,刘大白写的《红色中华》中的几句诗,它的创作背景是 ( ) A.五四运动爆发 B.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 C.中国共产党在上海成立 D.苏联建成杜会主义社会
|
25. 难度:中等 | |
毛泽东说:“孙中山先生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还未完成的革命事业,在仅仅两三年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这是两党结成统一战线的结果。”这里的“成就”是指 ( ) A.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B.北伐胜利进军 C.抗日战争的胜利 D.“双十协定”的签订
|
26.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表面看来,儒、道……一个入世,一个出世;一个乐观进取,一个消极退避;但实际上它们刚好互相补充协调。不但“兼济天下”与“独善其身”经常是后世士大夫互补人生路途,而且悲歌慷慨与愤世嫉俗,“身在江湖”而“心存魏阙”,也成为中国历代知识分子的常规心理及其艺术意念。但是,儒、道又毕竟是离异的。如果说荀子强调的是“性无伪则不能自美”,那么庄子强调的却是“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前者强调艺术的人工制作和外在功利,后者突出的是自然,即美和艺术的独立。 ——李泽厚《美的历程》 材料二 大致了解了上下三千年来教育的概况和“考试”取士的情形,无论我们的先圣先贤、诸子百家的名言,关于教育与学问的教诫,作过如何庄严神圣的定论,但教育的理想与一般社会对教育的“暗盘”思想,毕竟存在一段很大的距离。……尤其在古代轻视工商业的观念之下,当然就会产生“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看法了!……读书读到后来,所有经、史、子、集,也成剩余的物质,只有“八股”的制义文章,才是生活的宝典。 ——南怀瑾《亦新亦旧的一代》 材料三 (如今)知识的普及,使得一切学问的真正精神垮了,尤其是中国文化和东西文化的精义所在,几乎是完全陷入贫病不堪救药的境地。不但如此,我们……虽然接受西方文化的薰陶而换旧更新,可是我们教育的“暗盘”思想,依然落在二千多年来的一贯观念之中,只不过把以往“读书作官”、“光耀门楣”的思想,稍微变了一点方向,转向于求学就可以赚钱发财的观念而已。 ——南怀瑾《亦新亦旧的一代》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儒家、道家思想文化在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念上各有何不同的特点。(不得照抄材料原文)(4分)
(2)材料二中的“‘考试’取士”是指什么?(1分)并结合所学的知识对其进行评价。
(3)依据材料三,指出作者对当时的教育与古代教育本质的认识。作者的理想教育是什么?(4分)
(4)联系材料,你认为弘扬儒家文化有哪些现实意义?(4分)
|
27.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列几种史学观点,回答问题。 ① 现代化(近代化)史观认为:人类历史是实现由传统的农业社会向近代工业社会转变的历史,包括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 ② 全球史观(整体史观)认为:人类历史是一个整体,是从分散发展到整体发展演进的历史; ③ 文明史观认为:人类历史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纵向看,包括采猎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横向看,包括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等; ④ 革命史观认为:人类历史是通过不断的革命斗争推动社会演进的历史; ⑤ 社会史观认为:人类历史不仅仅是政治、经济、思想、外交等大事件的历史,更是与平民百姓,芸芸众生息息相关的小事件的历史,包括衣食住行,风俗习惯等。 请回答: 案例一:多元史观,解读历史人物。
案例二:多元史观,解读历史现象。
案例三:多元史观,解读历史事件的影响。 请用不同的史学范式来认识“中国近代通商口岸的开放” 的影响。 从革命史观来看:它是西方列强对华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的基地、桥头堡,是中国半殖民地化加深的明显标记;
从现代化史观来看:
从全球史观来看:
从文明史观来看:
|
28. 难度:中等 | |
海权就是拥有或享有对海洋或大海的控制权和利用权。海权对国家的盛衰乃至文明兴替有重要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一位外国史学家认为:明朝时期的中国正朝着成为一个海上强国的方向发展。但……这一潜在的可能从未实现。 ——摘自《太平洋上的较量》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到明清时期中国“成为海上强国的可能从未实现”的原因。
材料二 道光二十一二年(1841~1842年),夷船入长江,而全局始震。咸丰十年(1860年),夷兵犯津通,而根本遂危。盖京畿为天下根本,长江为财赋奥区,但能守此最要次要地方,其余各省海口边境略为布置,即有挫失,於大局尚无甚碍。 ——摘自李鸿章《筹议海防折》 (2)根据材料二,指出十九世纪中期列强军事侵华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形成这一特点的原因。
材料三 黑格尔说:“中国是一个与海‘不发生积极的关系’的民族。”由于中国对海权历来持一种和平的态度,使海权处于自发状态,……近代中国和日本的交锋历史,其实就是海权交锋的历史。这种交锋的背后是理论、体制、技术、军事、经济、文化的交锋。……日本海军认为,要赢得对中国战争的胜利,关键是要迅速充实海军力量,夺取和控制黄海、渤海和东海等广大海域的制海权……作为近代中日博弈一个标志性的拐点,甲午战争彻底改变了两国国运的方向。 ——《中国历史上对海权的认识及造成的影响》 (3)根据材料五,指出中日两国关于海权的不同态度。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日本夺取了黄海等海域的制海权对远东国际格局产生了哪些影响?(4分)
(4)根据材料和上述分析,你认为今天我国应如何对待海权问题?(2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