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简单 | |||||
常言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不同的地理环境会造成不同的风土人情。那么希腊的自然地理环境对希腊文明影响最大的是
|
2. 难度:简单 | |||||
亚里士多德在《雅典政制》中提到:(梭伦)制定了一些新法律。……法律写在牌子上,所有人都要遵守法律,这些法律要实行上百年不变。从中我们可以看到 ①梭伦用立法的形式进行改革 ②梭伦的法令具有普遍性和稳定性 ③梭伦要求解放债务奴隶 ④雅典城邦已实现高度繁荣的民主
|
3. 难度:简单 | |||||
毛泽东在批《二十四史》时说:“今成一披吾国四千余年之记载,而求其利国富民伟大之政治家,商鞅不首屈一指乎?”下列措施中哪项最终起到“利国富民”作用
|
4. 难度:简单 | |||||
北魏在拓跋珪统治时期,曾稳步推行“离散诸部,分土定居”的政策,该政策
|
5. 难度:简单 | |||||
“千秋功业范公崇,贤圣于怀百代宗。御外内安裕家国,儆贪儒立挽颓风。”这是后人对范仲淹的高度评价,范仲淹“庆历新政”中使“儒立”的措施是
|
6. 难度:简单 | |||||
王安石对科举制度进行改革,规定“学问和品行最优者,可以不经科举考试直接出任官职。”这说明他( )
|
7. 难度:简单 | |||||
王安石对某一变法措施的效能进行评价时说,可以“广蓄积,平物价,使农人有以赴时趋事,而兼并不得乘其急”。相关的变法措施应是
|
8. 难度:简单 | |||||
“在中世纪,人类意识的两个方面——内心自省和外界观察都一样——一直处在一层共同的纱幕之下,处于睡眠或半醒状态。……在意大利,这层纱幕最先烟消云散。”上文中的“纱幕”主要是指中世纪在欧洲盛行的
|
9. 难度:简单 | |||||
马丁?路德反对“赎罪券”,认为“信仰上帝,灵魂便可得救。”其积极意义是
|
10. 难度:简单 | |||||
加尔文学说传播到欧洲许多地区,日内瓦成了宗教改革一个重要的国际中心,被称为“新教的罗马”。加尔文学说之所以能够在西欧广泛传播,主要是因为
|
11. 难度:简单 | |||||
1798年,拿破仑率法国远征军远征埃及,除携带了2000门大炮外,拿破仑还带了175名各行业的学者以及成百箱的书籍和研究设备。他甚至指令“让驴子和学者走在队伍中间”。拿破仑带领学者们远征埃及主要是为了
|
12. 难度:简单 | |||||
阿里在中央设立了高级国务会议,下设7个部,规定各部长官均由阿里直接任免,效忠于阿里.全国划分为7个省,省长由中央任免,下设县、乡、村三级行政机构,下级对上级负责。阿里在埃及实行征兵制,按照西式方法训练军队,军队完全由阿里控制。上述材料说明阿里的政治改革和军事改革 ①完全照搬了西方国家的政治和军事体制 ②使阿里总揽全国的政治、军事权力 ③仿效西方只是一种名义,实际上并未借鉴西方 ④虽然借鉴了一些西方元素,实际上是建立了封建政治军事体制
|
13. 难度:简单 | |||||
阿里以军事起家,建立了强大的军事帝国,但是连年的对外战争最终导致了阿里改革毁于一旦。下列对阿里对外战争的连接不正确的是
|
14. 难度:简单 | |||||
在19世纪上半期,英国竭力阻止埃及脱离奥斯曼帝国,主要是因为
|
15. 难度:简单 | |||||
在穆罕默德·阿里统治埃及的大部分时间里,埃及与奥斯曼帝国之间关系的实质是
|
16. 难度:简单 | |||||
“广兴会议,万机决于公论;上下一心,大展经纶;官武一体以至庶民,各遂其志,务使人心不倦;破历来之陋习,基于天地之公道;求知识于世界,大振皇基。”上述内容出自于
|
17. 难度:简单 | |||||
日本名人久坂玄端针对“尊王攘夷”曾这样说道:“诸侯终不足恃,公卿亦不足恃…… 除草莽志士纠合举义之外,别无他策。”材料中的“草莽志士”主要是指
|
18. 难度:简单 | |||||
历史概念是人们对历史事实的概括和总结,它包含着特定的含义。下面是与日本明治维新相关的历史概念的解读,其中对应解读有误的一项是
|
19. 难度:简单 | |||||
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19世纪末日本对外扩张事件,正确的是 ①打开朝鲜的门户 ②吞并琉球 ③侵略中国台湾岛 ④挑起甲午中日战争
|
20. 难度:简单 | |||||
“公车上书”中提出当时救亡图存的上策是
|
21. 难度:简单 | |||||
19世纪末,京、津、沪、穗是维新变法活动最活跃的中心城市,下列有关当时各地的维新报刊和团体对应有误的是
|
22. 难度:简单 | |||||
“夫先王之治天下,与民共之。……皇上举此经义,行此旷典,天下奔走鼓舞,能者竭力,富者纾财,共赞富强,君民同体,情谊交孚,中国一家,休戚与共。……大雪国耻,耀我威棱。”上述观点最可能出自
|
23. 难度:简单 | |||||
某论文将“俄国在克里米亚战争中失败,开始农奴制改革”、“日本遭遇黑船来航的冲击,继而明治维新”、“中国遭受列强的侵略,开展戊戌变法”作为重要论据。该论文的主题可能是
|
24. 难度:简单 | |
(13分)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是古代东西方历史上比较典型的社会改革。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不再以出身而是以财产的数量来划分公民的等级。……不同等级的人则待遇不同。 (2)包括第四等级的所有公民都有权参加公民大会……公民大会选举或罢免公职人员…… (3)奖励外国技工迁居雅典,对携眷移民给予公民权;……鼓励橄榄油出口。 材料二 (1)设立20个等级的军功爵制度……没有军功的国君亲属不再拥有世袭的爵位,立有军功的平民,按其功劳的大小授予官爵。 (2)……全国划为41县,县级官吏通由国君任免,领取国家的俸禄,可以随时任免调职。 (3)……凡从事“本业”者……免除本身的徭役;而追逐“末业”者……入官府为奴。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共同涉及了哪些方面的问题?(3分) (2)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两次改革对这些问题的处理方式有何不同?(6分) (3)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者不同的处理方式分别对本国经济发展和政治体制造成什么影响?(4分)
|
25. 难度:简单 | |
(13分)“迁都洛阳”是北魏孝文帝推行“汉化”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腾(孝文帝)以恒、代无运漕之路,故京邑民贫;今移都伊、洛,欲运通四方。 ——《魏书·成淹传》 材料二:孝文慨慕华风,力变夷俗,始迁洛邑,根本既虚,随即崩溃,亦不过数十年,天下复还中国之旧矣。 ——《魏书·习学记言序目》 材料三:今日之行,诚知不易。但国家兴自北土,徒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崤函帝宅,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 ——《魏书·列传第七中》 材料四:若南徒,则种人不满诸州之地,参居楱林之下,不服水土,疾疫死伤,情见事露,四方闻之,有轻侮之意,则声实俱损矣! ——《廿二史札记·崔浩传》 请回答: (1)在北魏政权是否应迁都洛阳的问题上学术界历来存在着两派不同的意见,即赞成派与反对派,为论证这两派意见应分别使用上述哪些材料?除迁都外,北魏政权“行汉法”的举措还有哪些?(6分) (2)赵翼在《廿二史札记》中这样评论北魏的“汉化”行为:“盖帝优于文学,恶本俗之陋,欲以华风变之,故不惮为此举也。然国势之衰,实始于此。”请指出赵翼对北魏“汉化”政策的观点是什么?并结合上述材料以及所学知识对此观点进行评价。(7分)
|
26. 难度:简单 | |
(14分)近代化是人类社会的一次转型,是文明方式的一次转换。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近代化产生了深远而重大的影响。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亚历山大二世在1861年3月1日颁布废除农奴制的法令……这是俄国历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点,甚至比美国历史上1863年的《解放宣言》更重大。在美国,《解放宣言》仅关系到少数黑人,而在俄国,废除农奴制的法令涉及到占压倒多数的人口。解放农奴的影响是如此深远,以致其他一系列改革证明是不可避免的……这些发展意味着1914年的俄国比起1825年的十二月党人时的俄国更与欧洲相似得多。然而,这些不断增长的相似之处正如斯拉夫派所警告的,引起了俄国社会中的某些分裂和冲突。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1861年改革使斗争空前激烈,俄罗斯站在一个十字路口;它是把西方模式作为“现代化的普适道路”而遵循前进,还是找一条“俄罗斯特殊性”之路?这就是此后半个世纪展现在俄罗斯大地上的基本事态…… ——钱乘旦《现代化的特殊性道路》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中俄国与欧洲有哪些“相似”之处?这些“相似”之处说明了什么问题?(8分) (2)农奴制改革是如何体现“俄罗斯特殊性”的?这种“特殊性”产生了怎样的深远影响?(6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