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简单 | |||||
世界上第一个工农苏维埃政府建立在
|
2. 难度:简单 | |||||
十月革命取得胜利的最主要原因是
|
3. 难度:简单 | |||||
《布列斯特和约》的签订,反映了苏俄人民哪一方面的迫切要求
|
4. 难度:简单 | |||||
1920年,苏俄农民中流传这样的说法:“土地属于我们,面包却属于你们;水属于我们,鱼却属于你们;森林属于我们,木材却属于你们。”这反映出
|
5. 难度:简单 | |||||
“苏联”这一名称开始出现于
|
6. 难度:简单 | |||||
决定实行苏联工业化的会议是
|
7. 难度:简单 | |||||
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有 ①1935—1938年间,苏联进行的大清洗运动是阶级斗争扩大化的表现 ②从1928年起,苏联完整地实施了三个五年计划 ③20世纪20年代末,苏联的工业产值已跃居欧洲第一位,世界第二位 ④20世纪30年代,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已达到相当严重的程度
|
8. 难度:简单 | |||||
苏联工业化与西方国家工业化的最明显区别是
|
9. 难度:简单 | |||||
参加了巴黎和会,但没有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的国家有 ①中国 ②美国 ③日本 ④法国
|
10. 难度:简单 | |||||
巴黎和会对领土问题的处置,叙述正确的有 ①归还了法国的领土 ②萨尔区由国联代管15年 ③莱茵河东岸50千米内德国不能设防 ④莱茵河西岸的德国领土由协约国军队占领15年
|
11. 难度:简单 | |||||
巴黎和会与华盛顿会议的共同之处是 ①少数帝国主义国家操纵会议 ②是帝国主义国家重新瓜分世界的会议 ③会议暂时协调矛盾,又埋下了隐患 ④均损害了中国主权
|
12. 难度:简单 | |||||
《九国公约》的主要影响是
|
13. 难度:简单 | |||||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最先遭到破坏的历史事件是
|
14. 难度:简单 | |||||
德国纳粹党制造的“国会纵火案”和日本少壮派军官发动的“二二六”兵变的共同点是
|
15. 难度:简单 | |||||
德国法西斯上台的主要途径是
|
16. 难度:简单 | |||||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由局部战争一步步发展成为全面战争的。首先点燃局部战火的法西斯国家是
|
17. 难度:简单 | |||||
希特勒曾说:“利用布尔什维主义的幽灵来遏制凡尔赛诸国,要使他们相信,德国是反对赤祸的决定性堡垒。这是我们渡过危机摆脱凡尔赛和约和重新武装的唯一办法。”他们打出反共产国际旗号的主要意图是
|
18. 难度:简单 | |||||
下列关于20世纪30年代西班牙人民反法西斯战争失败的原因,表述错误的是
|
19. 难度:简单 | |||||
二战爆发前,德、意、日法西斯国家进行勾结的主要前提是
|
20. 难度:简单 | |||||
希特勒说:“在进军莱茵区以后的48个小时,是我一生中最紧张的时刻,如果当时法国人也进军莱茵区,我们只好夹着尾巴撤退,因为我们可资利用的军事力量,即使来稍作抵抗,也是完全不够的。”该材料最能说明
|
21. 难度:简单 | |||||
下列战场最先实现转折的是
|
22. 难度:简单 | |||||
对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具有促进作用的是
|
23. 难度:简单 | |||||
二战期间,英、美、苏三国首脑会议通过了许多决议,其中基本没有实现的一项是
|
24. 难度:简单 | |||||
二战后期,攻占德国首都柏林的是
|
25. 难度:简单 | |||||
下列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召开的国际会议中,中国政府代表参加的有 ①26国华盛顿会议 ②开罗会议 ③雅尔塔会议 ④波茨坦会议
|
26. 难度:简单 |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罗斯福新政从一开始就遭到一部分资本家的反对。他们嫌罗斯福太迁就工人,课了垄断资本家的商税。报纸上连篇累牍咒骂罗斯福是“向富人敲竹杠”,说罗斯福天天在吃“烤百万富翁”。在关于《社会保障法》的听证会上,有人高喊:“这个法案是从《共产党宣言》第十八页逐字逐句抄来的。”胡佛在《国家工业复兴法》通过之后对政府干预经济生活的规定也感慨地说:“这简直是法西斯!” ——引自《世界现代史》 材料二:“总统先生”,一位年轻的记者曾经问过罗斯福,“你是共产党吗?”“不是。”“你是社会主义者吗?”“不是。”这位记者对罗斯福拒不承认自己属于哪种常规的意识形态感到困惑,最后问道:“那你的哲学是什么?”“哲学?”有些迷惑不解的总统回答说:“哲学?我是基督徒,是民主党人——如此而已。” ——引自内森·米勒《罗斯福正传》 请回答: (1)为什么罗斯福新政会给部分人以“社会主义”或“法西斯”的印象?(6分) (2)如何全面客观地评价罗斯福新政?(8分)
|
27. 难度:简单 |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广岛在早上9时14分还是生机勃勃拥有三十四万四千人口,到了9时16分就损失了六万零一百七十五人,死的死,失踪的失踪。四平方英里的城市文明,化为乌有……8月9日再干一次,又毁灭了第二个目标城市(长崎)的三万五千人。 ——W·曼彻斯特《光荣与梦想》第二卷 材料二:对于日本战败的真正原因,当事者和历史学家们意见不一。负责进行战略轰炸的人断言,即使没有原子弹,日本在1945年底也就完全被摧毁了。尼米茨海军上将始终认为,美国海军的绝对优势使胜利得以实现,而且只有海军优势就足以获胜。苏联人的观点出人意料地得到了负责中国境内空中作战的陈纳德将军的支持。他认为,红军参战是决定因素,即使没有原子弹也会是这样……看来所有这些因素综合到一起,才把日本一步步引向失败,然后又使失败突然到来。但是有两个不变和压倒一切的因素早已注定了日本的命运:首先是日本经济上的弱点——它的经济潜力只及美国的15%…… 但是美国人——这是第二个决定因素——出色地动员和发挥了自己的力量。 ——H·米歇尔《第二次世界大战》下册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二,说明H·米歇尔对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投降原因的观点。(5分) (2)你对美国向日本的广岛、长崎投掷原子弹作何评论?(5分)
|
28. 难度:简单 | |
从十月革命胜利到30年代中期,苏俄(苏联)曾经实行过哪些重要的经济政策?(4分)分别说明这些政策产生的影响。(12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