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2010年厦门理工学院附属中学高二文科10月月考历史试卷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与下列因素有关的是

①封建经济的产生  ②私学的兴盛  ③各国纷争的社会环境  ④社会的剧烈变革

A.①②     B.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董仲舒认为“天生民性,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对这一思想准确的理解是

A.认为民性本善,君权天授              B.感叹人性本恶,呼唤王道

C.建议以礼入法,以礼入俗              D.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王安石提出“形者,有生之本”。与之相对立的观点是

A.“心外无物”                   B.“天地为万物之本”

C.“夫形于天地之间也,物也”     D.“舍天地则无以为道”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孟子主张“君轻民贵”,董仲舒主张“君权神授”,黄宗羲认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以下解释正确的是

A.孟子、黄宗羲都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

    B.三种主张都与当时社会状况密切相关

    C.三种主张都遭到当时统治集团的轻视

    D.三种主张都反映社会转型时期的剧变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在某中学进行的学生制作模型比赛中,有一位同学展示了右图模型,这一模型的主要作用是说明: 6ec8aac122bd4f6e

A.观测天象    

B.指引方向    

C.烹饪烧烤    

D.察看风水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下列文献中.把救国救民同中国国情相结合,代表历史发展方向的是

说明: 6ec8aac122bd4f6e说明: 6ec8aac122bd4f6e说明: 6ec8aac122bd4f6e说明: 6ec8aac122bd4f6e

  A              B                 C                   D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隶书是我国书法的五种主要字体之一,它

A.源于殷商时期的甲古文和金文

B.始于秦朝,李斯以此字体书写了《秦始皇廿六年诏铭》

C.变化最为丰富,最能表现书法写意性

D.常用于书写古代官方文书,故又称正书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明清时期,以“风流文采磨不尽,水墨自与诗争妍”为特征的文人画兴盛。图1是明清文人画的代表作之一。这类作品所表现的是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A.个人的情感    B.真实的景象

C.多彩的生活    D.繁盛的社会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说到人生追求,我们也许会吟诵,“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这里依次引用的文学形式是

A.楚辞、汉赋、唐诗     B.楚辞、唐诗、宋词

    C.宋词、唐诗、楚辞     D.唐诗、宋词、元曲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有学者对古代某思想家有如下的叙述:“(他)想把廉溪、康节、横渠、二程种种意见都包容和会通,再加上通诸孔孟先秦儒,兼及道释,而且组织一大系统……思想上还是沿袭二程。”请问这位古人是

A.董仲舒          B.朱熹          C.陆九渊         D.王阳明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林则徐、魏源等人主张学习的西方“长技”,指的是

A.外国先进科学技术                B.西方的政治制度

C.西方的思想文化                  D.外国历史地理知识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魏源编著《海国图志》,主要资料来源于

A.《四洲志》    B.《瀛环志略》  C.《华事夷言》   D.《康輶纪行》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魏源在19世纪50年代写到:“西方人讲礼貌、正直、有知识,根本不应该称之为‘夷’”。四五十年代的许多著作把西方人称为“夷”,但在七八十年代这些著作再版时都改作“洋”了。该变化反映了

A.中国人对西方认识的逐步深入           B.中国人由仇视西方到崇拜西方

    C.由中国中心到西方中心的变化           D.对西方外交政策由对抗到和解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鸦片战争前后萌发的新思潮,其核心内容和实质是

A.“贵华夏,贱夷狄”,维护中国传统文化

B.“贵华夏,贱夷狄”,维护清朝统治

    C.向西方学习,发展本国资本主义

D.向西方学习,寻求强国御侮之道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19世纪90年代传播资产阶级维新思想的代表人物,不包括

A.康有为     B.梁启超      C.严复     D.姚莹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19世纪末的中国面临瓜分豆剖的危机,应当如何自救?当时中国人对这一艰深的课题做出的最符合时代潮流的回答是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D.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详细信息
17. 难度:简单

在近代中国,维新派和革命派都为国家的政治民主化做出了重要贡献。以下关于两个派别的关系,表述正确的是

A.针锋相对,势不两立               B.齐心协力,相得益彰

    C.异曲同工,殊途同归               D.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详细信息
18. 难度:简单

1917年,李大钊撰文指出:“孔子者,历代帝王专制之护符也:宪法者,现代国民自由之证券也;专制不能容于自由,即孔子不当存于宪法。今以专制护符之孔子,入于自由证券之宪法,则其宪法将为萌芽专制之宪法,非为孕育自由之宪法也。”李大钊在此强调的是

    A.批判封建皇权    B.反对尊孔复古   C.捍卫《临时约法》   D.倡导科学精神

 

详细信息
19. 难度:简单

陈独秀认为,“孔教与共和乃绝对势不相容之物,存其一,必废其一……愚之信仰共和,必排孔教。”由此可见,新文化运动对中国传统文化采取的基本态度是

A.彻底批判,全面否定             B.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C.万世圣论,不容置喙             D.中西互补,古今交融

 

详细信息
20. 难度:简单

康有为“尊孔”与陈独秀“排孔”本质上的相同点是

A.否定旧思想,实现各自的政治主张    B.否定守旧势力的理论基础

C.发动群众                          D.为实现各自主张提供理论依据

 

详细信息
21. 难度:简单

李大钊在《史学要论》中指出,“一时代有一时代比较进步的历史观,一时代有一时代比较进步的知识;史观与知识的不断进步,人们对历史事实的解喻自然要不断的变动。”他在这里强调历史研究要

A.与时代同行     B.有历史观引导    C.为现实服务   D.充分掌握史实

 

详细信息
22. 难度:简单

下列对新文化运动的评价,正确的是

①新文化运动的发起人是蔡元培    ②前期的指导思想是科学与民主

③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  ④既是一次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也是一场全面的文化转型运动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 ①③④

 

详细信息
23. 难度:简单

十月革命胜利的消息传到中国后,中国第一个介绍十月革命的先进知识分子是

A.梁启超       B.李大钊        C.孙中山      D.陈独秀

 

详细信息
24. 难度:简单

“三民主义”中的“民族主义”的主要含义不包括

A.以革命的暴力推翻清王朝的统治

B.把反清与建立资产阶级统一的民族国家结合起来

C.反映了人民的意愿和时代的要求

D.将反清与反帝结合起来

 

详细信息
25. 难度:简单

孙中山认为,西方国家贫富不均,劳资矛盾尖锐“社会革命其将不远”中国应该防患于未然,因此提出了

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        C.民生主义        D.民主主义

 

详细信息
26. 难度:简单

有四位同学对新三民主义进行评价,形成下列四种观点,其中不正确的是

A.新三民主义是国共两党合作的政治基础      B.新三民主义推动了中国革命发展

C.新三民主义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性质的纲领  D.新三民主义就是三大政策

 

详细信息
27. 难度:简单

孙中山思想发生转变,提出新三民主义的原因不包括

A.辛亥革命后维护民主共和的斗争不断失败

B.认识到清政府本来面目,突出反对清王朝统治

C.受到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

D.受到中国共产党的影响

 

详细信息
28. 难度:简单

近代史上,顽固派“其貌则孔也,其心则夷也”的指责主要针对下列哪位人物的思想主张

A.魏源          B.李鸿章       C.康有为             D.孙中山

 

详细信息
29. 难度:简单

毛泽东思想和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①具有时代特征  ②是马克思主义传播的产物  ③使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变  ④具有科学性的特征

A.①②③④       B.①③         C.①③④       D.①②④

 

详细信息
30. 难度:简单

郑燮的《墨竹图》,写修竹数竿,顾盼有情,疏爽飞动,浓淡相映,虚实相照,傲气风骨让人感慨。这种借物抒情,表现自我,追求神韵意趣是什么绘画的特点:

A.原始岩画      B.汉代帛画      C.中国文人画      D.民间绘画

 

详细信息
31. 难度:简单

古代有一个佛偈故事:庙前佛幡随风而动,方丈以此考问众徒。甲徒曰:“风催幡动!”乙徒曰:“幡何动?分明是你心动!心动才有幡动!”。下面的思想与乙徒相近的是  

A.万物只有一个本原——理               B.理在气先

C.宇宙便是吾心                         D.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

 

详细信息
32. 难度:简单

孔子说:“仁者,爱人,爱有差等。”墨子说:“兼相爱、交相利”“爱无差等”。造成这种分歧的根源是

   A.所处的时代不同                      B.代表的阶级立场不同

   C.思想观念不同                        D.看问题的角度不同

 

详细信息
33. 难度:简单

明清之际形成的进步思想,最能从根本上体现时代潮流的是

    A.“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B.“严以治吏,宽以养民”

    C.“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D.“工商皆本”

 

详细信息
34. 难度:简单

京剧成为流行全国的最大剧种是在

A.唐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详细信息
35. 难度:简单

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对中西科技有过如下一番论述:“像印刷术、大炮、气球和麻醉药这些发明,中国人都比我们早。可是有一个区别,在欧洲,有一种发明,马上就生气勃勃地发展成为一种奇妙有用的东西,而在中国却依然停滞在胚胎状态,无声无嗅。中国真是一个保存胎儿的酒精瓶。”下列有关这段话的认识比较合理的是

A.雨果否认中国人的发明创造能力

B.雨果认为中国的社会状态对科技发展起到了保护作用

C.雨果认为西方科学技术更加神奇

D.雨果指出了中国传统科技没有发展为近代科技的事实

 

详细信息
36. 难度:简单

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等重要文章,主要论证了(   )

     A.农民问题和农民斗争的极端重要性中国社会各阶级的革命态度

B.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C.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前途问题      

D.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理论

 

详细信息
37. 难度:简单

“自权利之祸于人心,破家族,削亲权,乱男女,蔑尊卑长幼,尽弃吾中国数千年之礼俗教治,而从事于其所谓平等自由之说。”材料反映了道学先生对哪一历史事件后社会变迁的不满

A.鸦片战争        B.维新变法       C.辛亥革命       D.新文化运动

 

详细信息
38. 难度:简单

唐朝以来,商业日益发展,城市走向繁荣,市民阶层壮大,与这些经济现象相适应,文化领域出现的成就是:

①小说的出现和繁荣     ②黄宗羲等人提出“工商皆民生之本”

③宋朝民间风俗画的发展 ④草书的形成和发展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

 

详细信息
39. 难度:简单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的世界观、人生观,为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奠定了基础。与儒家、墨家、道家、法家所崇尚的理想人格相对应的排列组合是

A.君子、侠客、隐士、英雄 B.英雄、侠客、隐士、君子

C.君子、侠客、英雄、隐士 D.英雄、隐士、侠客、君子

 

详细信息
40. 难度:简单

“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杜甫的这句诗描述了当时一位书法家的创作情景,这位书法家是

A.王羲之          B.张旭    C.颜真卿          D.柳公权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41. 难度:简单

(8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夫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若无私,则无心矣。

                                                           ——李贽

材料二  有生之初,人各自私也,人各自利也……向使无君,人各得自私也,人各得自利也。                                               ——黄宗羲

材料三  人之有私,固情之所不能免……世之君子必曰,“有公而无私”,此后代之美言,非先王之圣训。                                    ——顾炎武

请回答:

⑴据材料归纳李贽、黄宗羲、顾炎武三位思想家对人性认识的共同点。(2分)

⑵结合时代背景,分析上述认识产生的社会根源。(4分)

⑶指出上述认识给我国经济思想带来的变化。(2分)

 

详细信息
42. 难度:简单

(12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汝之民为饿也,何不白于君,发仓廪以赈之?而私以尔食馈之,是汝明(显示)君之无惠,而见己之德美矣。”             ——《孔子家语•观思》

材料二  康有为认为,要达到幸福快乐的大同之世,必须推行“公养”、“公教”、“公恤”的社会福利制度。妇女怀孕后入公立政府组建的“人本院”赡养,实施胎教,婴儿出世后一律由公立的“育婴院”、“慈幼院”抚养;儿童6岁入“小学院”,11岁入“中学院”,16岁入“大学院”,20岁毕业。经过长达14年的义务教育培养,使每一个年轻人都受到良好的教育和专门的技术训练;人如果患病或因工作受伤致残,可以进入社会举办的“医疾院”,得到精心高超的治疗;人到了晚年,则可进入社会举办的“养老院”、“恤贫院”,受到“公恤”。 

 ——据康有为《大同书》整理

材料三  “建设之首要在民生。故对于全国人民之食、衣、住、行四大需要,政府当与人民协力,共谋农业之发展,以足民食;共谋织造之发展,以裕民衣;建筑大计划之各式屋舍,以乐民居;修治道路、运河,以利民行。……土地之岁收,地价之增益,公地之生产,山林川泽之息,矿产水力之利,皆为地方政府之所有,而用以经营地方人民之事业,及育幼、养老、济贫、救灾、医病与夫种种公共之需。”

——摘自1924年孙中山的《国民政府建国大纲》

回答有关问题:

⑴实施救济是解决民生问题的重要举措。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并分析评价孔子在救济问题上的主要观点。(4分)

⑵根据材料二,与孔子相比,康有为的社会福利主张有何特点?并指出其思想来源。(4分)

⑶根据材料三,指出孙中山的民生主张又有何发展?(4分)

 

详细信息
43. 难度:简单

(8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梁启超在《五十年中国进化概论》中指出:“近五十年来,中国人渐渐知道自己的不足了……第一期,先从器物上感觉不足。这种感觉,从鸦片战争后渐渐发动……第二期,是从制度上感觉不足。……所以……开始在社会上运动。……第三期,便是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                                       

⑴中国“在器物上感觉不足”的背景是什么?采取了什么措施?(4分)

⑵在“从器物上感觉不足”、“从制度上感觉不足”、“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的三类人当中,材料的作者应属于哪一类?(1分)材料中所说的“在社会上运动”具体指的是什么事件?(1分)

⑶“从文化根本上感觉不足”的代表人物掀起了一场新文化运动,其开始标志是什么?(2分)

 

详细信息
44. 难度:简单

(12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魏源在《海国图志·叙》中指出:“不善师四夷者,外夷制之”,“夷之长技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又说:“是书何以作?曰为以夷攻夷而作,为以夷款夷而作,为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

材料二  1898年,张之洞发表《劝学篇》中说道:“中国之祸不在四海之外,而在九州之内”,宣传“民权之说,无一益而有百害”,他提倡: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材料三  新文化运动期间,陈独秀指出: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

材料四  李大钊指出:俄国(十月)革命,“是立于社会主义上之革命”,是“世界人类全体的新曙光”。他号召人民向俄国学习。

——以上材料摘自《中国近代史》上

请回答:

⑴材料一反映了作者什么进步思想?(2分)

⑵材料二中“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反映了近代哪一派的观点?(2分)

⑶材料三较之材料一、二,其内容进步在哪里?(4分)

⑷材料四与材料三有什么联系和区别?有什么重大影响?(4分)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