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2010年江苏泰州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观察下图,我们可以获取的历史信息有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①分封诸侯有利于西周开发边远地区       ②黄河流域是当时重要的文明区域 

③分封的对象有王族、功臣、先代贵族     ④江苏地区的开发最晚可追溯到西周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江苏连云港尹湾出土的东海郡《集簿》(西汉永始四年前后)记载:“……县、邑、侯国卅八:县十八,侯国十八,邑二。其廿四有堠。都官二……。”据此可知当时实行的地方行政制度是

A.郡县制       B.郡国并行制       C.分封制      D.行省制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孙中山在《与刘成禹对话》中写道:“自世卿贵族门阀举荐制度推翻,唐宋厉行考试,明清峻法执行,无论试诗赋、策论、八股文,人才辈出;虽所试科目不合时用,制度则昭若日月。”由此可见孙中山认为

①科举制有其历史的局限性  ②科举制不看门第,以考试成绩决定录用与否 

③科举制是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进步 ④科举制因不合时宜而应该废除

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雍正七年(1729年),青海军事兴,始设军机房,领以亲王、大臣,予银印,印藏内奏事太监处,有事请而用之。”对这段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A.因军事需要而设置           B.由皇帝的亲信组成      

C.参与国事决策               D.提高了行政效率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一个雅典的家庭去参加公民大会,选举首席将军。这个家庭有一名男主人、一名女主人、未成年男孩和女孩各一名、还有一名男奴隶和一名女奴隶。那么真正投票时,这个家庭最多可投几票 

A.1票           B.2票             C.3票      D.4票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民法大全》中记载:“拷问不得施加于14岁以下的未成年人。”下列对此规定理解不准确的是

A.此规定注意规范审讯制度       B.此规定注意保护未成年人的利益

C.此规定注重保护奴隶制度       D.此规定包含的某些原则具有永恒价值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今年英国大选产生了“无多数议会”(下院共650个席位,保守党获得306个席位,工党获得258个席位,自由民主党获得58个席位,其他小党共获得28个席位,没有政党在议会中拥有绝对多数)。原工党领袖布朗(前首相)提出辞职,英国由保守党和自由民主党组建联合政府。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已经任命保守党领袖卡梅伦为新一任首相。对上述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A.一个政党没有成为下院多数党时也可能获得执政地位

B.首相由国王任命,对国王负责

C.首相名义上对国王负责,实际上对议会负责

D.政府(内阁)由议会中占多数席位的执政联盟组成,并对议会负责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1875年法国宪法的条款中,从法律上阻断保皇派复辟企图的是

A.“共和国总统由参众两院联合组成的国民议会,依据绝对票数选出”

B.“众议院用普选方式选出”

C.“总统是国家元首和军队最高统帅”

D.“凡曾统治过法国的家族成员不得当选为共和国总统”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国歌记录了一个国家的历史和追求。以下歌词中,出自德意志国歌的应该是

A.统一、权力和自由,是我们千秋万代的誓言

B.愿她保护法律,使民心齐归向,一致衷心歌唱,神佑女王

C.这就是星条旗,愿它永远飘扬;在这自由国家,勇士的家乡

D.公民们,投入战斗!前进,前进,万众一心,把敌人消灭净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1793年,马戛尔尼使团来华。清朝官员称马戛尔尼使团为“贡使”,所翻译的英王的国书有“吁请天恩”之类的文字。当时英王“吁请”的是

A.鸦片合法      B.开埠通商      C.割占香港       D.开设工厂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有人把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作为近代前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可以支持这一观点的依据有:

①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统治秩序完全确立 ②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开始向以资本输出为主转变 ③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④中国社会两大矛盾汇流,集中表现在反对清朝统治的斗争上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美国史学家魏斐德作品《大门口的陌生人》利用‘冲突—反应’理论,论述了太平天国起义是由于西方的冲击才引发的,因此说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原因是西方的侵略。”这段叙述

A.材料充分、结论合理              B.材料充分、结论不合理

C.材料不充分、结论合理            D.材料不充分、结论不合理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有誓词称:“国民痛苦,水深火热;土匪军阀,为虎作伥;帝国主义,以枭以张。本军兴师,救国救民;总理遗命,炳若晨星。”誓词涉及的历史事件是

A.解放战争      B.辛亥革命     C.抗日战争      D.北伐战争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中国的革命,当前第一件事便是把中国从俄国的羁轭下解放出来,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这条“相反的道路”的起点是

A.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            B.南昌起义

C.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D.八七会议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天安门是历史的见证。中国近现代史上天安门直接见证了

①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②中共一大的召开

 ③蒋介石国民政府的覆灭           ④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

A.②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毛泽东在总结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经验时曾说:“我们有许多宝贵的经验。一个有纪律的,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武装的,采取自我批评方法的,联系人民群众的党。一个有这样的党领导的军队。”下列能够为上述经验提供实践依据的是

A.武昌起义    五四运动     三大战役

B.北伐战争     南昌起义     一届人大

C.南昌起义     遵义会议     三大战役    

D.中共一大     遵义会议    十一届三中全会

 

详细信息
17. 难度:简单

邓小平曾说:“我的入门老师是《共产党宣言》和《共产主义ABC》。”《共产党宣言》能成为邓小平的“入门老师”主要是因为

A.阐明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B.指明了阶级斗争的重要作用

C.号召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D.推动了社会主义运动更加蓬勃地发展

 

详细信息
18. 难度:简单

“……冬宫、大本营和邻近的各点已经包围起来……临时政府已被推翻。政权转到了彼得格勒工人士兵代表苏维埃革命委员会手里……新政权立即就要提出正义的和平,把土地交给农民,召集立宪会议”对上述材料理解不正确的是

A.无产阶级用暴力革命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B.这场革命的直接目的就是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无产阶级专政

C.彼得格勒起义在性质上是一次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革命

D.这场革命是在《四月提纲》发表后立即进行的

 

详细信息
19. 难度:简单

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在政治建设和祖国统一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和努力,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请判断下列情景中不可能出现的是

A.1954年,王援朝的父亲参加了一届人大

B.1982年,王援朝的父亲参加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1997年,王援朝的舅舅从澳门特别行政区政府退休回来探亲

D.1998年,王援朝被村民民主选举为村长

 

详细信息
20. 难度:简单

2009年11月,中共江苏省委书记梁保华率领江苏代表团赴台访问,并参加“台湾江苏周”活动。下列对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了《告台湾同胞书》,宣布采用“一国两制”的方针 ②1987年台湾当局允许台湾居民赴大陆探亲,两岸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③1992年,海基会和海协会达成了“九二共识”,这是海峡两岸关系一次历史性突破 ④2005年国民党主席连战访问大陆,促进了海峡两岸关系的新发展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21. 难度:简单

阅读下列材料(11分)

在几千年的人类文明史上,社会政治制度经历了不断演变的过程。在世界上不同的地区,社会政治制度呈现多元化的特点。阅读下列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材料二  第一条:第一款本宪法所制定的立法权,属合众国国会,国会由一个参议院和一个众议院组成。……第二条:第一款行政权力赋予总统,总统任期四年……第三条:第一款合众国的司法权属于一个最高法院以及由国会随时下令设立的低级法院,最高法院和低级法院,如果尽忠职守,应继续任职……                

──美国《1787年宪法》

材料三  “主权属于国民之全体”,“盖国民为一国之主,为统治权之所出”;“一国之政事,悉以宪法行之。”                                       

──《孙中山全集》

材料四  究竟是一个党好,还是几个党好?现在看来,恐怕是几个党好。……共产党可以监督

民主党派,民主党派也可以监督共产党。为什么要让民主党派监督共产党呢?这是因为一个

党同一个人一样,耳边很需要听到不同的声音。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中的两种政治制度有何本质区别?(2分)

(2)依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简要说明美国是如何贯彻中央集权原则,又避免了专制的?(2分)

(3)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是如何具体实践美国式的民主政治的?(2分)结果为什么会失败?(2分)

(4)依据材料四和所学知识,新中国初期建立了哪些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主政治制度?(3分)

 

详细信息
22. 难度:简单

阅读下列材料(12分)

2010年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5周年,也是中国抗日战争胜利65周年,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材料一  所谓战争,就是包括了一切非人道的罪恶无比的巨大的恶魔口袋,它荼毒生灵,破坏良田,摧毁房屋,肆意暴虐,毁灭文化,使人间变成地狱,导致无数的生灵成了孤魂野鬼。                                                     ──《东史郎日记》

材料二  盖谋求帝国臣民之康宁,同享万邦共荣之乐。……帝国所以向美英两国宣战,实亦为希求帝国之自存与东亚之安定而出此,至如排斥他国主权,侵犯其领土,固非朕之本志。……战局并未好转,世界大势亦不利于我。……此朕所以饬令帝国政府接受联合公告者也。

                                      ──《日本天皇停战诏书》

材料三  争取抗战胜利的中心关键,在使已经发动的抗战发展为全面的全民族抗战。只有这种全面的全民族抗战,才能使抗战得到最后的胜利。

                                      ──《关于目前形势与党的任务的决定》

材料四  日本在1945年完全被摧毁了。尼米兹海军上将始终认为美国海军的绝对优势使胜利得以实现。苏联的观点认为红军的参战是决定性的因素,即使没有原子弹也是这样。──看来是所有这些因素综合在一起,才把日本一步步引向失败,然后又使失败突然来到。

                                ──H·米歇尔《第二次世界大战》

材料五  俄卫国战争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2010年是俄卫国战争胜利65周年,俄罗斯于2010年5月9日在多个城市举行规模空前的阅兵式和游行活动。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出席庆典并发表重要讲话。

                                                 ──凤凰网

请回答:

(1)依据所学知识,试以日本全面侵华战争期间相关史实证明材料一的观点。(3分)

(2)依据材料二,指出日本对美英两国宣战的理由和日本停战投降的理由。(2分)由此可见,当时日本政府对这场战争的认识怎样?(1分)

(3)依据材料三、四,概括指出促使日本最终停战的具体原因有哪些?(4分)

(4)依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领导人出席俄卫国战争胜利65周年庆典的现实意义。(2分)

 

详细信息
23. 难度:简单

阅读下列材料(9分)

人类社会自产生以来,改革就与社会进步相伴而生。

材料一   我给了一般人民以恰好足够的权力,不使他们失掉尊严,也不给他们太多;而那些有钱有势的豪富的人们,我也设法不使他们受到损害;我手执一只大盾,不让任何一方不公平地占着优势。                                              

——梭伦                                                                  

材料二   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法及太子,黥劓其傅。                                               ——《战国策》

材料三   ……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四  (北魏太和)九年(485年),下诏均给天下民田:诸男夫十五以上,受露田四十亩,妇人二十亩,奴婢依良。丁牛一头受田三十亩,限四牛。所授之田率倍之,三易之田再倍之,以供耕作及还受之盈缩。

──《 魏书》                                                                  

请回答:

(1)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都在不同程度上剥夺了贵族特权,根据材料一、二指出两者在这方面采取的策略有何不同?(2分)

(2)根据材料三、四,指出商鞅变法和孝文帝改革在土地问题上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2分)它们在推动社会进步方面有何共同作用?(2分)

(3)以上改革都是中外古代改革中成功的典型,你认为改革能够取得成功的因素有哪些?(3分)

 

详细信息
24. 难度:简单

阅读下列材料(9分)

材料一  克里米亚的失败对俄罗斯的民族主义者和斯拉夫派来说是一个严重打击,因为与许多事先就警告俄罗斯会因其没能跟上西方的脚步而即将遭到失败的西欧派人不同,斯拉夫派人则很有信心地预言俄罗斯专制制度的优越性将会导致一场可与1812年对拿破仑的胜利相媲美的胜利。实际上,这场失败暴露了旧制度的腐败和落后。

                               ──[美国]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百日维新”虽然失败了,但它毕竞触动了传统的中国政治体制,为现代国家的建立作出了有益的尝试。以后发生的历次革命运动,从现代化的进程看,都与戊戌变法有着历史的连续性。也正因为如此,史学界才会把戊戌变法视作近代中国现代化进程的起点。            

──《回顾戊戌重温历史》(《光明日报》2008年12月7日)

材料三  在明治维新期间,我们发现了一个奇特的现象。一方面日本全面学习西方,从事、技术、政治体制一直到生活习惯,日本的精英阶层善于学习,全力促进日本的现代化和西化;另外一方面明治政府在改革过程中出现了许多矛盾和不符合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改革措施,其改革过程中融入了大量日本本身的传统和文化的因素。

──《从“万世一系”的宗教神话看日本的崛起》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材料中“西方的脚步”和“旧制度”的内涵(4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史学界将戊戌变法视作“中国现代化进程起点”的主要依据。(2分)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治维新中“看起来非常矛盾和不符合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政治措施是什么?(1分)

(4)从以上三国走向近代化的改革中我们能得出哪些启示?(2分)

 

详细信息
25. 难度:简单

阅读下列材料(10分)

材料一  贞观二年,太宗谓侍臣曰:“凡事皆须务本。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凡营衣食,以不失时为本。夫不失时者,在人君简静乃可致耳。”        

                                                            ——《贞观政要》  

材料二  (贞观)五年七月戊申,初令天下决死刑必三覆奏,在京诸司五覆奏,其日尚进蔬食,内教坊及太常不举乐。

史臣曰:用人如贞观之初,纳谏比魏徴之日。……贞观之风,到今歌咏。

                                                     ——《旧唐书·太宗本纪》

材料三  贞观六年,太宗谓侍臣曰:“隋主残暴,身死匹夫之手。”“……炀帝东西征讨,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致灭亡。”         

——《贞观政要》

材料四  贞观十一年,上作飞山宫。……贞观二十二年,上营玉华宫,……备设太子宫、百司,苞山络野,所费已巨亿计。                              

——《资治通鉴》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三归纳“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4分)

(2)与材料一、二、三相比,材料四中唐太宗的行为发生了什么变化?(2分)

(3)依据上述材料中唐太宗的言行,对其作简要评价。(2分)

(4)综合以上问题,你认为我们在评价封建帝王时要坚持怎样的标准?(2分)

 

详细信息
26. 难度:简单

阅读下列材料(9分)

材料一  许多评论家指责他(克伦威尔)是伪君子,指出他虽然总是在口头上赞成议会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和反对独断专行的统治,但是在事实上却建立了一种军事独裁统治。

——迈克尔·H·哈特《历史上最有影响的100人》

材料二  在我们的时代,有许多人怀着巨大的敬意回忆起克伦威尔,他是一个虔诚的为了国家的自由而奋斗的战士。

                                        ——纳萨尔奇·克鲁奇《克伦威尔的历史》

材料三  英国历史学家艾诗立写过两部克伦威尔的传记,第一部名为《克伦威尔──保守的独裁者》,将克伦威尔说得几乎一无是处;20年后出版的第二部名为《克伦威尔的伟大》,之前那个专横独断的篡位小人成了民族英雄,作者承认自己过去是有眼不识泰山。                   

──摘自《中学历史教学园地》

 

 请回答:

(1)据所学知识,用史实论证材料一的观点。(2分)

(2)据所学知识,用史实论证材料二的观点。(2分)

(3)材料三中对克伦威尔的不同评价,说明了什么?(2分)由此你认为影响人们对历史人物评价的相关因素有哪些?(3分)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