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简单 | |
清朝学者万斯大说:“古之时,诸侯之嫡长子为世子,嗣为诸侯;其余支庶之后,族类繁多,惧其散而无统也,因制为大宗小宗之法。”材料主要说明了 A.大、小宗都有血缘关系 B.诸侯的庶子都不能取得政治权力 C.各级政权被一家一姓所掌控 D.宗法关系是维系政权的纽带
|
2. 难度:简单 | |
南京某中学几位同学到博物馆参观中国古代陶瓷展,看到以下藏品后,分别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其中符合历史史实的是
A.白瓷、青瓷、秘色瓷是唐朝极具代表性的三大瓷器系统 B.宋朝的五大名窑大部分分布在长江流域 C.珐琅彩瓷与青花瓷、彩瓷这三类瓷器在明清时期均能见到 D.瓷器在唐朝时开始大量输往国外
|
3. 难度:简单 | |
老子是我国春秋晚期著名的思想家,道家学派的创始人。下列言论反映了他思想主张的有: ①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剩,盗贼无有。” ②“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③“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 ④“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 D.①④
|
4. 难度:简单 | |
《梦溪笔谈》记载:“皇佑(宋仁宗年号)二年,吴中大饥,殍殣枕路。是时范文正(范仲淹,字希文)领浙西发粟及募民存饷(粮食),为术甚备……又召诸佛寺主首,谕之曰:‘饥岁工价至贱,可以大兴土木之役。’于是诸寺工作鼎兴。 ”范仲淹的救灾措施的主要特点是: A. 宣传佛教,要求百姓忍耐 B. 鼓励百姓生产,实行自救 C. 救济与“以工代赈”相结合 D. 寺院提供饮食,救济百姓
|
5. 难度:简单 | |
《资政新篇》曰:“兴车马之利,以利便轻捷为妙。倘有能造如外邦火轮车。一日夜能行七八千里者,准其自专其利,限满准他人仿造。”有研究者据此得出“洪仁玕在中国最早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的结论。该判断 A.材料不充分、理解准确、结论正确 B.材料充分、理解准确、结论不正确 C.材料充分、理解不准确、结论正确 D.材料不充分、理解不准确、结论不正确
|
6. 难度:简单 | |
依据上海警察局档案,1919年5月,上海许多学生家长都收到同样一份由上海华童公学校长发出的通知(见下框)。 引发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A.民族工业发展,劳动力需求增加 B.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 C.淞沪会战,逃避战火 D.国民经济崩溃,难以维持学业
|
7. 难度:简单 | |
1873年上海轮船招商局章程规定:将股份较大之人公举入局作为商董,在主要港口协助商总经营业务。这段材料反映了 A.洋务民用企业管理权由商董控制 B.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引进西方管理模式 C.洋务民用企业具有近代企业制度的某些雏形 D.洋务民用企业的所需资金全部来自民间资本
|
8. 难度:简单 | |
1979年,海城市西柳镇一位农民做裤子卖,一天挣的钱比在地里刨一年还多。远近农民纷纷仿效,这引起了轩然大波。民兵围追堵截,工商税务补税罚款,然而,撵了集中的却撵不了分散的,裤子交易仍在进行。到1984年,西柳裤子市场终于名正言顺。结合所学知识,对此认识中不正确的是 A.改革开放初期仍存在一定的阻力 B.“有形的手”打不过“无形的手” C.实行改革是搞活经济的必由之路 D.农民偷逃税款是被追堵的主要因素
|
9. 难度:简单 | |
一位学者认为:“从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如果没有中国同美国的关系正常化,也就没有70年代末中国开始实行的对外开放政策以及中国对外经济关系的蓬勃发展。”这一结论的主要依据是中美关系正常化 A.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B.标志着美国对中国封锁政策的彻底失败 C.掀起了西方国家与中国建交的热潮 D.大大提高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际地位
|
10. 难度:简单 | |
“送嫁妆”是我国很多地区的特色民俗,下表的统计不能说明 A.西式婚礼逐渐被人们所接受 B.嫁妆品种越来越丰富,越来越现代化 C.改革开放后人们生活水平大为提高 D.嫁妆保留了传统特色,体现了时代特色
|
11. 难度:简单 | |
在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进程中,梭伦改革.克里斯提尼改革和伯里克利改革被视为三大里程碑式的事件,这三次改革的共同方向是 A.逐步提升妇女的政治地位 B.从治“公民”到治“万民” C.不断健全民主政治 D.城邦政权向所有的人开放
|
12. 难度:简单 | |
意大利建筑师布鲁内莱斯基在1430-1436年间为佛罗伦萨大教堂建造了一个41米宽、106米高的大圆顶,不再完全封闭,而是在上面开有让阳光照射进来的窗洞。该设计反映出 A. 人类摆脱束缚奔向自由的精神 B. 启蒙运动的光辉照耀人们前进 C. 新宗教理念开始支配人类行为 D. 欧洲已告别专制迎来新的曙光
|
13. 难度:简单 | |
1815年英国议会通过的《谷物法》规定在英国粮价每夸特低于80先令时,禁止粮食进口。1822年谷物法修正为价格在每夸特70-80先令间可以进口谷物,而当时国内平均粮食价格只有44先令。该法案引起极大争议,除土地所有者支持外,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人强烈反对。1846年,废除《谷物法》的法案在议会通过。对此,当时英国的工业资产阶级最可能的反应是 A.这是国家干预经济的伟大胜利 B.生产成本肯定会下降,发财的日子到了 C.面包要便宜了,我们的日子会好过点了 D.靠高价卖粮、出租土地赚钱的好日子到头了
|
14. 难度:简单 | |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威尔逊带着他已宣布的战后和平计划出席了巴黎和会,但他带回美国的包括国联盟约在内的凡尔赛和约遭到了参议员否决,威尔逊试图建立‘战后国际新秩序’的努力以失败告终”。这说明在美国 ①国会的权力高于总统 ②国会对于总统的行为有制约作用 ③总统与外国缔结的条约需得到国会的批准方可生效 ④总统没有权力与外国缔结条约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 D.①②③④
|
15. 难度:简单 | |
《全球通史》写道:“列宁几乎是孤身一人号召立即进行第二次革命。然而时间证明他是正确的,因为战争持续得越久,公众的不满情绪就越大,他的要求也越得人心。那些在四月份似乎是稀奇古怪的口号,半年后听起来就完全合理了。”这里所说的“第二次革命”的直接目的是 A.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B.推翻沙皇专制统治 C.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D.巩固苏维埃政权
|
16. 难度:简单 | |
美国南达科他州的一个农民,他种植遗传基因作物,驾驶有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的拖拉机;衣阿华州的一家保险公司,它用软件来减少管理层次,并给予工人更大的责任和自主权;佐治亚州的一家纺织公司,它用因特网收到世界各地客户的订单。三则材料均反映出下列哪种经济现象的特点? A.福利国家制度 B.第三产业 C.经济全球化 D.知识经济(新经济)
|
17. 难度:简单 | |
以下两图反映了欧洲某一城市的变化。其中,图一摄于1961年8月,图二摄于1989年11月,它们分别反映的是
图一 图二 A.冷战开始和两极格局消亡 B.大国对峙加强和国家统一 C.军事冲突加剧和政权更迭 D.民族矛盾激化和暂时缓解
|
18. 难度:简单 | |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规定,重大事项远需获得85%以上的投票权才能通过。2009年11月该组织在华盛顿举行的会议上决定增加“金砖四国”(中国、印度、俄罗斯和巴西)在“新借款安排”中的出资份额,即从原来的800亿美元提升至1000亿美元,这样四国在该组织中的投票权超过了15%,实际上拥有了对重大事项的集体否决权。这段材料表明 A.该组织的控制权已经发生了转移 B.该组织通过主要国家共同协商一致来决定重大事件 C.金砖四国已经结成经济同盟 D.该组织以认缴的资金多少决定投票权的份额
|
19. 难度:简单 | |
弗洛姆深刻地指出“19世纪的问题是上帝死了,20世纪的问题是人死了。”你认为以下哪种理解正确? A.19世纪宗教信仰不存在了,20世纪人们因缺少信仰而失去人生意义 B.19世纪人从神学束缚中解放,20世纪人类陷入信仰危机和精神困境 C.19世纪强调人的价值,20世纪人类面临传染病、灾难和污染的威胁 D.19世纪科学快速发展,20世纪科学面对伦理道德的巨大挑战
|
20. 难度:简单 | |
21. 难度:简单 | |
不同的历史因素造就了各具特色的政治制度。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北京大学教授张传玺认为,中国历史上形成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是由当时的国情和民情决定的,其正面作用是主要的。在四大文明古国中唯有中华文明一脉相承,也反证了我们的先人在两千余年前选择的中央集权国家的政治道路是正确的。 材料二 光荣革命以后的300多年,英国极少有大起大落、波澜壮阔的历史场面。人们看到的只是逐步的变革、前进,实现了政治民主化历程……它是英国文化模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无论外人对这种方式评价如何,其优劣得失如何,它确是地地道道的英国的。 ——钱乘旦《英国——在传统与变革之间》 材料三 中国民族多,而叉互相杂居,这样的民族分布情况,就不可能设想采取如同苏联那样的民族共和国办法。……我们整个中华民族对外曾是长期受帝国主义压迫的民族,内部是各民族在革命战争中同甘苦结成了战斗友谊,使我们这个民族大家庭得到了解放。我们这种内部、外部的关系,使我们不需要采取十月革命时俄国所强调的实行民族自决、允许民 族分立的政策。 ——周恩来《关于我国民族政策的几个问题》 (1)据材料一概括张传玺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依据。 (2)据材料二指出英国模式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是怎样通过这一方式完成政治民主化历程的。 (3)据材料一、三分析我国没有实行“如同苏联那样的民族共和国办法”的原因。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政治制度的认识。
|
22. 难度:简单 | |
世界博览会被誉为“经济、科技与文化界的奥林匹克盛会”。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51年英国举办首次世界博览会时,维多利亚女王就通过外交途径邀请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参展,但清政府并无兴趣,而在上海英商洋行任买办的徐荣村得知此事,立刻行动,将自己经营的“荣记湖丝”打包装船,紧急运往伦敦参展,并荣获优质奖牌。 ——戴鞍钢《世博会与晚清江浙经济》 材料二 1903年5月日本举办大阪博览会,张謇先后八次参观大阪博览会,参观了机械馆、工业馆、水产馆、动物馆、通运馆、水族馆、参考馆等。在馆内看到我国六省展品基本雷同,多为汉瓦当、唐经幢等古物。他深有感触地说:劝业博览会的展品象征着时代的潮流,应有启迪未来、继往开来的产品,而我们的产品却正好相反,多数为彰显过去的文物类的展品,似乎来自中国的博物馆。 ——《通州大众》》2010年3月27日 材料三 2010年5月,上海将举办世博会。2010年中国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是中国、上海与世界接轨的一个重要标志。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推测英国在这次博览会上有可能极力展示的产品主要有哪些?(至少举两例)。概述清政府不感兴趣的政治、经济原因。 (2)据材料二概括中国在大阪博览会上参展商品的特点。他所期望的“启迪未来、继往开来”的产品主要是什么类型的?中国展品没能象征时代潮流的原因是什么? (3)近代上海开始融入世界是在哪一事件之后?你认为上海能够成功申办世界博览会的有利条件有哪些? (4)如果上海世博会设有“中国古代发明”科技成果展台,请你设计解说词,那么你确立的解说词的的主题是什么。
|
23. 难度:简单 | |
人类历史的发展是各种文明不断交流、融合、创新的过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伏尔泰在谈及孔子思想时叹言道:“欧洲的王族同商人发现东方,只晓得求财富,而哲学家则在那里发现了一个新的精神的与物质的世界。 ——李云泉主编《中西文化关系史》 材料二 唐初对外来文化大胆吸收,外来民族的音乐、歌舞、技艺、服饰皆为唐人普遍喜好,刻意仿效。……清朝政府自认为是天朝大国,别的都是蛮夷小邦,不与外国往来。满清严禁中国人学外语,严禁华人与外人接触 ——李云泉主编《中西文化关系史》
材料三 中国应该大量吸收外国的先进文化,作为自己文化食粮的原料……决不能生吞活剥地、毫无批判地吸收……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材料四 当今世界,奥林匹克运动会超越了民族与各族的界线,传承着和平与发展的福音;世界博览会将各国各民族的优秀文化传播到世界各地;环球小姐大赛、环球嘉年华、迪斯尼主题公园等活动将鲜花、欢笑和美丽传递到世界各个角落…… (1)材料一中“新的精神……世界”指什么?伏尔泰推崇东方新的精神世界原因是什么? (2)与唐初相比,清朝对待外来文化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产生了什么影响?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毛泽东在民主革命时期的斗争实践,谈谈毛泽东是如何批判地吸收外来文化的? (4)概括材料三反映的现象,并分析原因。
|
24. 难度:简单 |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某一场景
材料二 日本明治维新时……依据英国模式建设铁路、电信、公共建筑和市政工程、纺织工业等;参照法国模式变革法制,改革军事(后来采用普鲁士模式),海军当然还是学习英国;大学则归于美国。1898年颁布的《日本帝国宪法》以《德意志帝国宪法》为蓝本,确立了同欧美各国民主政体大相径庭的天皇制度,走上了近代化之路。 材料三 日本新领导人(注:指明治维新的领导者)不赞成这种不加区别地奉承所有西方东西的做法,他们并不对西方文明本身感兴趣,而仅仅对其中增强了民族力量的那些组成成分感兴趣。……他们现在提出了一个非凡的改革方案,宗旨在于建立一个强大的日本,而不是完全模仿西方国家。……讲究实际的日本领导人得出了这一明确结论:每个民族必须为自己去掠夺,软弱和胆小将一无所获。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 (1)材料一的场景反映了日本明治维新时期哪些方面的改革措施?这些措施的实行起到什么作用? (2)据材料二和材料三,概括日本向西方学习的特点和局限性。 (3)根据材料三,举例说明19世纪末日本民族是怎样“为自己去掠夺”的?为什么要对外扩张? (4)日本明治维新时期“文明开化”过程中的过火行为,使得日本的传统文化面临崩溃。针对在改革中要不要移风易俗的争论,谈谈你的观点。
|
25. 难度:简单 |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对德国来说,拿破仑并不像他的敌人所说的那样是一个专横跋扈的暴君。他在德国是革命的代表,是革命原理的传播者,是旧的封建社会的摧毁人。” ——恩格斯《德国状况》 材料二 “这是一位同亚历山大和恺撒一样的天才人物,长于指挥军队,……竟还有立法家们具有的才能……。”“几年之后,这位伟人,聪明的人物疯狂了……使得一百万人的生命毁灭在战场上,激起整个欧洲来反对法国……二十年胜利果实被剥夺一空。” ——梯也尔《执政府和帝国的历史》 材料三 “在皇帝(拿破仑)的庇护下,新贵名流才得以保住政权,增殖其财富并扩大其势力。” ——《拿坡仑时代》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恩格斯为何说拿破仑是德国“革命原理的传播者,是旧的封建社会的摧毁人”?
(2)以史实说明拿破仑是“有立法家所具有的才能”。
(3)梯也尔所言“二十年胜利果实被剥夺一空”是否符合史实?为什么?
(4)材料三中的“新贵名流”是指哪些人?在“皇帝的庇护下”,“增殖其财富并扩大其势力”说明了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