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简单 | |
《吕氏春秋·上农》:“民舍本而事末则其产约(财产轻便),其产约则轻(容易)迁徙,轻迁徙则国家有患,皆有远志,无有居心。”……这段话的核心思想是 A.民贵君轻 B.施行仁政 C.重农抑商 D.闭关锁国
|
2. 难度:简单 | |
据资料统计:在明后期至清前期200余年间,世界白银产量的一半流入中国,拥有一流城市和最为密集、完善的市场网络的中国,成为当时世界经济的贸易的中心区域。然而当时它却没有形成强大的扫荡旧经济基础的革命性变化。其内在的原因在于 A.“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的压制 B.自然经济的抵制和封建专制统治的阻碍 C.由于鸦片大量流入导致白银大量外流 D.英国工业革命后对中国进行的商品输出
|
3. 难度:简单 | |
1914-1920年,中国生产的植物油、面粉等工业品的出口数量大幅度增加,同一时期进口货物的数量却大幅度减少。这一现象不能说明 A.第一次世界大战为民族工业发展提供了客观条件 B.民族资本的发展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领域 C.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 D.中国已经成为对外贸易强国
|
4. 难度:简单 | |||||||||||||||||
下面是中国青年报的特别报道《变迁:从“一五”’到“十一五”》的部分主题词摘要。从“一五”到“十一五”主题词的变化不能反映出
A.对经济发展规律认识不断深化 B.中国共产党治国方略日益成熟 C.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逐步完善 D.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取得重大成就
|
5. 难度:简单 | |
2009年7月26日,县域经济百强县在全国县域经济科学发展交流年会上出炉,江苏省共有27个县(市)上榜,在前10名中占据7席,其中江阴市居首位。江苏经济的快速发展直接得益于 ①开放14个沿海城市 ②开辟长江三角洲经济开放区 ③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④设立第一个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
6. 难度:简单 | |
从1985年到1987年,我国指令性计划的工业品由120种减少到60种,计划管理的商 品由188种减少到23种,计划供应出口商品由70种减少到36种。这种情况说明了 A.民营企业的恢复与发展 B.企业自主权得到扩大 C.我国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我国国民经济发展迅速
|
7. 难度:简单 | |
苏联漫画家摩尔的作品《救命》,描述了20世纪20年代初,一位农民的骷髅化,其背后的“麦穗”已经干瘪萎缩。这幅漫画意在表明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剥夺,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 B.新经济政策减轻农民负担,人民热烈欢呼 C.农业集体化损害农民利益,遭到人民反对 D.人们对高度集中斯大林模式的不满
|
8. 难度:简单 | |
下列图片反映了世界历史的重大变化,发生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中世纪的世界 19世纪后期的世界 A.近代航海技术的巨大进步 B.西方国家的殖民扩张和掠夺 C.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 D.交通工具和通讯事业的发展
|
9. 难度:简单 | |
经济大危机(1929—1933年)的一个重要影响是使地方性的经济民族主义得到发展。经济民族主义的中心思想就是经济活动要为国家的整体利益服务,在总崩溃的大潮流中,各国都采取了诸如更严格的进口限额和双边贸易协定等形式的自卫措施,以维护国家经济利益。美国在当时采取的政策中,具有经济民族主义色彩的是 A.调整农业,扭转危局 B.美元贬值,刺激出口 C.以工代赈,扩大内需 D.计划指导,政府干预
|
10. 难度:简单 | |
美国总统罗斯福曾说:“如果我们想使和平的努力达到同我们战争的努力一样的水平,我们必须把和平的机构坚实地放在国际政治和经济合作的牢固基础之上。”二战后初期, 体现以上思想的经济领域中的合作有:①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②国际复兴开发银行③“关 税与贸易总协定”④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
11. 难度:简单 | |
美国学者贾雷德·戴蒙德在其科普著作《枪炮、病菌和钢铁》中说:“就整个新大陆来说,据估计在哥伦布来到后的一两个世纪中,印第安人口减少了95%。……主要的杀手是旧大陆来的病菌。印第安人以前从来没有接触过这些病菌,因此对它们既没有免疫能力,也没有遗传抵抗能力。天花、麻疹、流行性感冒和斑疹伤寒争先恐后地要做杀手的头把交椅。……一个曼丹人村庄里的人口在几个星期之内就从2000人急剧减少到不足40人。”从世界发展趋势角度看它给我们今天最大的启示是 A. 在西欧殖民扩张过程中病菌是第一“杀手” B. 西方发达国家有责任帮助落后国家脱贫 C. 高度重视“全球化”进程中的负面影响 D. 全世界都要加强对“流行疾病”的防控
|
12. 难度:简单 | |
“1840年以后进入近代,西洋文化侵袭着中国本土文化,许多沿海大城市,尤其上海这样的大都会,因华洋杂居,得西方风气之先,服饰也开始发生潜在的变革。”这种变化最先体现在 A.旗袍的出现与改进 B.中山装的出现 C.开始有国人穿西服 D.列宁装的流行
|
13. 难度:简单 | |
“同姓则同德,同德则同心”,与这一思想观念相对应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是 A. 君主制度 B.郡县制度 C. 礼乐制度 D. 宗法制分封制
|
14. 难度:简单 | |
下列是秦朝与隋唐时期的中央官制示意图,比较两图最能说明的问题是 秦朝“三公”制 唐朝三省六部制 A. 唐代中央官吏日益增多 B. 唐代以分权得以集权 C. 唐代尚书省权力最大 D. 太尉的权力下放到兵部
|
15. 难度:简单 | |
我国某旅行社在安排某项目旅游景点时写道:“接折(阅读奏折)——见面(请皇帝旨)——述旨(拟皇帝旨意)——过朱(皇帝过目确定)——交发(下发旨意)……”,该景点最有可能是 A.秦丞相府 B.唐尚书省 C.元中书省 D.清军机处
|
16. 难度:简单 | |
1887年,黄遵宪花了12年的时间终于写成了《日本国志》,但国内知道的人并不多。若干年后,总理衙门章京袁昶痛心地对黄遵宪说:“你的书如果早一点让大家看到,价值可以抵得二万万两银子。”他说这番话应该在什么历史事件之后? A.鸦片战争 B.甲午中日战争 C.维新变法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17. 难度:简单 | |
孙中山汲取并发展了美国宪法中的“三权分立”思想,提出在国家机构中设立立法、 行政、司法、监察和考试五院,彼此独立又相互制约,称为“五权宪法”。该主张主要体 现了孙中山先生的 A.民族主义思想 B.民权主义思想 C.民生主义思想 D.扶助农工思想
|
18. 难度:简单 | |
“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新中国成立初期,政治经济活动的法律依据是、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七届二中全会决议 C.十一届三中全会决议 D.民主革命纲领
|
19. 难度:简单 | |
“村里的事村民管,自己投票选‘村官’。拆掉干群之间墙,架起沟通连心桥。”这副对联最早应出现在 A.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后 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 C.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召开后 D.中共十七届四中会会召开后
|
20. 难度:简单 | |
到2006年底,有1487名来自中国的维和军事人员在联合国9个任务区执行维和任务。中国积极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就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展现中国热爱和平、积极履行国际法义务的负责任大国形象。它反映出新时期我国外交政策的哪一特点 A.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B.重视同世界大国建立不同类型的“伙伴关系” C.重视经济外交和不结盟外交 D.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
21. 难度:简单 | |
罗马法经历了一个复杂的发展历程,它从习惯法到成文法的转变从根本上说是适应了 A.维护平民利益的需要 B.维系帝国的需要 C.巩固贵族统治的需要 D.罗马扩张的需要
|
22. 难度:简单 | |
1689年颁布的英国《权利法案》和1875年实施的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都规定 A.议会完全行使立法权 B.国家元首任命内阁成员 C.政府首脑由民选产生 D.国家元首可以解散两院
|
23. 难度:简单 | |
根据1787年美国联邦宪法规定,军事、外交是联邦专有权,教育和治安是州专有权,征税是联邦与州共有的权力。这就 A.规定了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力结构 B.实现了各州与联邦政府之间的分权制衡 C.建立起中央集权制的民主共和国 D.满足了人民群众对民主权利的要求
|
24. 难度:简单 | |
高中历史教科书(必修1)中有这样一个观点:“德意志帝国的政治制度是一种不彻底 和不完善的代议制。”请你判断,下列各项表述中哪一项不能证明上述观点? A.宪法授予皇帝巨大权力 B.内阁只对皇帝负责,不对议会负责 C.皇帝和宰相控制了议会 D.宪法未赋予议会立法权
|
25. 难度:简单 | |
芝加哥大学政治学教授罗伯特·佩普说:“美国处于前所未有的衰退之中。在21世纪头十年,美国的相对实力不断下降,而中国的相对实力却一直在增强。单极秩序正在变得过时,其他国家正在崛起为可以与美国实力抗衡的力量,美国正在失去大部分的战略自由。”对这段话理解错误的是 A.中国的崛起使美国的霸主地位丧失 B.世界格局多极化发展趋势增强 C.一个国家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是由其国家实力决定的 D.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加强是由多极力量的发展推动的
|
26. 难度:简单 | |
(13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08年,清政府颁布《钦定宪法大纲》,包括正文14条和“臣民权利义务”“议院法要领”“选举法要领”三个附录。规定皇权“神圣尊严,不可侵犯”,皇帝“统治国家之大权,凡立法、行政、司法皆总揽”。第三条规定:“钦定颁行法律及发交议案之权。凡法律虽经议院议决,而未奉诏命批准者,不能见诸施行。”第五条规定:“用人之权,操之君上,而大臣辅弼之,议院不得干预。” ——摘自岳麓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Ⅰ》 材料二 1.凡未经国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 2.近来以国王权威擅自废除法律或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 4.凡未经国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出国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 6.除经国会同意外,平时在本国内征募或维持常备军,皆属违法。 8.国会议员之选举应是自由的。 9.国会内之演说自由、辩论或议事之自由,不应在国会以外之任何法院或任何地方,受到弹劾或讯问。 10.不应要求过多之保释金,亦不应强课过分之罚款,更不应滥施残酷非常之刑罚。 11.陪审官应予正式记名列表并陈报之,凡审理叛国犯案件之陪审官应为自由世袭地领有人。 13.为伸雪一切诉冤,并为修正、加强与维护法律起见,国会应时常集会。 ──摘自蒋相泽主编《世界通史资料选辑·近代部分》上册 请回答: (1)材料一是在怎样的背景下颁布的?(2分)如何评价材料一的规定?(2分)
(2)材料二是在怎样的背景下颁布的?(2分)概括其核心内容?(2分)
(3)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二作出简要评价?(3分)
(4)从材料一到材料二反映出世界政治发展的什么趋势?(2分)
|
27. 难度:简单 | |
(12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英国能在一个世纪的时间里保持着自己的优势不被侵犯,在很大的程度上得益于英国人的创新精神。……这种不断的创新精神有效地动员了英国的人力和物资资源,并在英国工业革命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使得英国能在很长的时期内战胜自己的竞争对手。 ——陈晓律《英国经济的盛衰》 【材料二】 (英)自l8世纪以来专利申请才普遍起来,变得重要了。申请专利的目的很简单,即保护一项发明,使它保持新颖。……晚年的瓦特,生活非常富庶。但是瓦特财富的主要来源,不是制造蒸汽机的工厂,而是被广泛转让的高效能蒸汽机的发明专利。……英国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和奖励,使几乎所有的人,都陷入了一种对新技术、新发明的狂热崇拜之中。 ——《大国崛起解说词》 【材料三】 1851年伦敦博览会展期为140天,参观人数达630多万人次……参观者最感兴趣的是不同的机器发明。人们目瞪口呆地看着各种机器工作,有开槽机、钻孔机、拉线机、纺纱机、造币机、抽水机等等,这些不同的机器又通过特别建造的锅炉房产生的蒸汽一起驱动,让人领悟到工业革命给世界带来的变化。 ——《l851年英国伦敦第一届世界博览会纪实》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在“创新精神”影响下,l7世纪到l9世纪初期英国在生产技术领域取得的成就。这种创新精神对英国崛起产生了怎样影响?(4分)
(2)据材料二,说明英国政府为保护公民“创新精神”采取的措施及产生的影响。(4分)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参观者为什么会对英国的机器发明最感兴趣?(2分)
(4) 综合上述材料,你从英国的发展中得到什么启示?(2分)
|
28. 难度:简单 | |
(10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孝文帝改革的思想和内容是恢复礼乐,是“迂腐的儒化”,“消极的汉化”,学来的主要是汉文化的糟粕,汉人的繁缛腐朽。……孝文帝推行的不加扬弃的全盘汉化,尤其是大定族姓,移植门阀士族制度,这使得尚无文化积淀的鲜卑拓跋贵族迅速腐化,这严重消蚀了北魏统治者的锐气与活力,激化了社会矛盾与冲突,致使北魏统治迅速由盛转衰,归于灭亡。孝文帝的汉化改革不适合北魏国家的国情和族情,是北魏政治危机的开端,北方的革命性完全被南方的虚腐性所取代,其教训是极其深刻的。 ——郝松枝《全盘汉化与北魏王朝的速亡──北魏孝文帝改革的经验与教训》(《陕西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第1期) 材料二 日本新领导人(注:指明治维新的领导者)不赞成这种不加区别地奉承所有西方东西的做法,他们并不对西方文明本身感兴趣,而仅仅对其中增强了民族力量的那些组成部分感兴趣。……他们现在提出了一个非凡的改革方案,宗旨在于建立一个强大的日本,而不是完全模仿西方国家。……讲究实际的日本领导人得出了这一明确结论:每个民族必须为自己去掠夺,软弱和胆小将一无所获。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指出作者是如何认识孝文帝改革对北魏的影响的?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作者观点的认识。(4分)
(2)依据材料二指出,在学习先进文明方面,日本明治维新与孝文帝改革相比有何主要不同?试从政治和文化两方面说明日本明治维新是怎样体现这一不同的?(4分)
(3)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应该如何对待外来文明?(2分)
|
29. 难度:简单 | |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10分)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 数千年的中华文明史是在统一观念主导下实现和维护中华民族大融合、大一统的历史,自秦统一后的2200年间,中国统一或基本统一的时间占2/3以上,历史上每一次民族对峙、国家分裂之后,最终的结局仍是民族大融合与新的空前大统一国家的出现。中国战争史的主流是谋求统一的战争。中华文明之所以能够保持发展上的连续性,为世界上所仅见,就在于文化认同与国家统一相辅相成。可以说国家统一的理念是中华民族与生俱来的胎记,是人们普遍的价值取向与理性追求 ——《 瞭望新闻周刊》 材料二 一些学者认为,中国古代曾出现过一些社会相对安定、政治比较清明的历史时期,可以说,这就是中国古代“和谐社会”的典型代表。其实,古代在“和谐社会”出现之前,当旧的社会秩序遭受到猛烈冲击时,思想领域中百家争鸣的局面往往应运而生,其间出现了不少要求建立和谐社会的某些思想或观点,如孔子提出“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就是非常典型的代表。 材料三 清朝前期鼎盛时期的疆域:西跨葱岭,东临太平洋,西北达巴尔喀什湖北岸,北接西伯利亚,东北至鄂霍次克海、外兴安岭和库页岛一带,南包南海诸岛。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分析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2分)
(2)结合材料二,例举中国古代典型的“和谐社会”,并简述出现这一和谐局面的形成原因。(4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康熙在维护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方面采取的措施。(4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