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简单 | |
假设古代最高统治者为表示重视农业生产而示范犁地(如下图),其中扶犁的应是 A.齐桓公 B.汉武帝 C.北魏孝文帝 D.宋太祖
|
2. 难度:简单 | |
下列瓷器品种在历史上出现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A.青瓷、白瓷、彩瓷、青花瓷 B.白瓷、青瓷、彩瓷、青花瓷 C.青瓷、彩瓷、白瓷、青花瓷 D.青瓷、白瓷、青花瓷、彩瓷
|
3. 难度:简单 | |
从经济的角度看,明清时期中国已处于“近代的前夜”。下面能够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A.租佃制经营方式的推广 B.制瓷、矿冶等手工业技术均有较大进步 C.苏州丝织业“小户”“听大户呼织”,“计日受值” D.世界白银的一半流入中国,市面上大量使用白银
|
4. 难度:简单 | |||||||||||||||||||||||||||||||
表1 1885~1892年田赋、厘金、关税占清政府年收入百分比
表1反映了这一时期 A.政府强化了对关税的控制 B.连年战争使农村经济日趋凋敝 C.民族工商业发展陷入停滞 D.财政收入越来越倚重商品流通
|
5. 难度:简单 | |
大型电视专题片《大国崛起》中认为,“近五百年来,真正意义上拥有过世界霸权的只有三个国家;即荷兰、英国和美国。这三个国家对市场经济进行了接力棒式的创新和发展。”结合所学知识,英国对市场经济的创新发展主要表现在 A.国家大力推行重商主义经济政策 B.推行自由贸易,逐步确立自由市场经济模式 C.创立一系列现代金融和商业制度 D.加强政府干预,开创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模式
|
6. 难度:简单 | |
如果中国古代农耕文明所处位置是下图中的①,那么,18世纪时英国工业文明的位置应是下图中的 A.① B.② C.③ D.④
|
7. 难度:简单 | |
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这样写道:“市场总是在扩大,需求总是在增加,工场手工业再也不能满足这种需求了,于是蒸汽和机器就引起了工业中的革命。”这段话说明工业革命发生的直接原因是 A.海外市场和原料产地的扩展 B.蒸汽机的发明 C.工场手工业无法满足不断扩大的市场需求 D.分工的发展和劳动工具的专门化
|
8. 难度:简单 | |
观察下图,开辟图中①②两条新航线的航海家分别是 A.迪亚士、哥伦布 B.达.伽马、麦哲伦 C.哥伦布、达.伽马 D.麦哲伦、哥伦布
|
9. 难度:简单 | |
19世纪70年代前后,中国社会经济方面的新变化主要表现在 A.社会经济开始陷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B.产生了中国近代工业 C.中外反动势力开始勾结 D.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
10. 难度:简单 | |
下列图中五条曲线反映了1840—1956年我国五种经济形态,即自然经济、民族资本、外国资本、洋务资本与官僚资本发展变化的情况,其中最能反映近代中国发展主流的是
|
11. 难度:简单 | |
右图是2007年央视热播的电视剧《大染坊》剧照。该剧叙述了20世纪初陈寿亭从一个“叫花子”发展到拥有雄厚资产的印染厂老板的创业历程。该片的主题歌唱道:“总以为彩虹就在眼前,我却在风雨中越走越远,这一场荣华富贵好心酸”。造成剧中主人公“荣华富贵好心酸”的主要原因是 A.主人公出身低微 B.技术力量相对薄弱 C.中外反动势力的压迫 D.商场上的尔虞我诈
|
12. 难度:简单 | |
在电影《活着》中有一个场景:20世纪50年代,一小孩找出父亲的铁皮箱,交给街道干部用来炼铁。当时人们这样做 A.表达了渴望迅速建成社会主义强国的愿望 B.完全符合中国的国情 C.是片面追求公有化的体现 D.有利于尽快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
13. 难度:简单 | |
1962年到1965年国民经济逐渐恢复,在这一过程中城镇出现了集市贸易,农民重新有了自留地,不少农村甚至开始了包产到户。这一现象说明了: A.中央已经纠正了“左”倾的指导思想 B.中央开始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C.“调整”在农村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D.当时农村的生产关系发生了根本变化
|
14. 难度:简单 | |
邓小平曾将一张飞乐音响公司股票作为礼物赠送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董事长范尔霖。依据图5中的信息判断,当时的中国 ①已经出现了股份制企业 ②开始建立股票交易市场 ③初步形成市场经济体制 ④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已全面展开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15. 难度:简单 | ||||||||||||||||||||||||||||||||
下面是上海外白渡桥通行交通工具变化表(据《上海研究资料》)
该表反映了上海 ①交通工具的种类增加 ②交通工具日益近代化 ③公共交通有一定的发展 ④汽车制造业有所发展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
16. 难度:简单 | |
下图所示历史现象在中国最早出现于 A.20世纪70年代 B.20世纪80年代 C.20世纪90年代 D.21世纪初
|
17. 难度:简单 | |
罗斯福新政被称为“3R”改革,即recovery、relief、reform,下列举措属于relief方面的是 A.整顿财政金融体系 B.通过《工业复兴法》 C.调整农业政策 D.兴办公共工程
|
18. 难度:简单 | |
某西方大国曾采取以下措施处理经济问题:把40%的国有企业出售给私人,削减住房、医疗、失业等各种社会福利开支,减少税收,提高利率。这是为了 A.促进工业革命后经济的发展 B.克服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危机 C.解决二战后初期的经济困难 D.缓解20世纪70年代的经济滞胀
|
19. 难度:简单 | |
1933年罗斯福实行新政后,美国商品获得了更大的海外市场,国内商品价格也有一定提高,债务人特别是农民的债务负担减轻了将近一半。对这些变化起直接作用的新政措施是 A.整顿财政金融 B.调整农业结构 C.复兴工业生产 D.实行社会救济
|
20. 难度:简单 | |
《华盛顿邮报》在某一时期陆续刊登了几篇新闻评论,其标题分别是:“莫斯科:是巨大的机会吗?”、“西方的援助应当使苏联实行改造而非改革”、“大学对俄国如何走向资本主义观点不一”。由此推断,该时期是 A.赫鲁晓夫执政时期 B.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 C.戈尔巴乔夫执政时期 D.普京执政时期
|
21. 难度:简单 | |
20世纪30年代初,苏联领导人曾在一次演讲时强调:“已经是布尔什维克自己成为专家的时候了……技术决定一切。”这主要是着眼于 A.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实施新经济政策 C.发展农业集体经济 D.进行工业化建设
|
22. 难度:简单 | |
[美国]史密斯作品《俄国人》中有三段描述:“‘这里是工人的乐园,是世界上工人们混日子的最好地方,一个俄国青年……向我说:“‘他们不能把我们解雇’”、“即使在苏联本国生产的(某些)商品供应比较充裕时,俄国人也宁愿多出些钱购买进口货。”、“尽管排队是那样辛苦受罪,但是,一个俄国妇女一看到有人在那里站队,她的本能反应就是立即排了进去,甚至她不知道到底在卖什么!”对此理解正确的有 ①苏联是工人的乐园,工人生产积极性极高 ②苏联生产的产品质量较差 ③苏联的生活消费品缺乏 ④是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的结果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
23. 难度:简单 | |
下列文件中不属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是 A.《联合国货币金融会议最后决议》 B.《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 C.《国际复兴开发银行协定》 D.《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
24. 难度:简单 | |
历史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下列是全球化进程中的一些重要事件,期中推论符合史实的是
|
25. 难度:简单 | |
观察漫画,在各选项中为该画选择一个主题。 A.美国南北战争爆发 B.德国东西分裂加剧 C.世界两极格局解体 D.全球经济差距扩大
|
26. 难度:简单 | |
(13分)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城市如同一个符号,走近它,可以领略那些历史的沉淀、感受到时代的变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宋朝时期值得注意的是,城市发生了一场名副其实的商业革命……中国首次出现了主要以商业,而不是以行政为中心的大城市。 ——据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朝的“商业革命”有什么主要表现?(2分) 材料二:郡城之东,皆习机业;织文日缎,方空日纱。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有他故,则唤无主之匠代之,日“换代”。无主者,黎明立桥头以待……若机房工作减,此辈衣食无所矣。 ——《苏州风俗考》 (2)据材料二概括指出当时生产关系方面出现的新现象。(2分) 材料三:《南京条约》共有十三款,主要有以下几点:(1)中国割让香港给英国。(2)中国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在这些通商口岸里,英人可以自由居住,美国可以派驻领事等官。 ——摘编自中国网 (3)据材料三指出近代中国东南沿海城市的地位发生了什么变化?(1分)这种变化对近代中国有什么危害?(2分) 材料四:第一阶段:提出了通过“所有权与经营权适当分开”……第二阶段:明确提出:按照“两权分离”的原则搞活全民所有制企业……第三阶段:“以企业承包制为主的多种经营制”。 ——摘编自赵海钧《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三个阶段》 (4)据材料四,概括指出我国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是什么?(2分)从世界范围看,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发生在哪个重大历史事件之后?(2分) (5)结合上海世博会主题,谈谈你对南昌城市建设的提议。(2分)
|
27. 难度:简单 | ||||||||||||||||||||||||||||
(1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7、18、世纪,英国的纺织业靠着差不多100℅关税的保护,避免了廉价的印度纺织品的进口冲击。直到成为全世界生产效率最高的国家,英国才拆掉这些壁垒。即使在19世纪末自由贸易的鼎盛期,印度作为英国殖民地,仍然是自由贸易的禁区,多种工业品的市场基本上只准英国人插足。 材料二: 1820~1985年英美进口关税率(℅)
——据(美)赫尔德等《全球大变革》等 (1)根据材料和所学的知识,判断在英国是“自由贸易成就了工业革命”还是“工业革命成就了自由贸易”,并说明理由。(3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1926—1985年美国进口关税率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的知识分析变化的原因。(8分) (3)在当代贸易自由化的趋势中,出现了哪些区域性经济一体化组织? (3分)这些组织的出现对贸易自由化趋势有何影响?(4分)
|
28. 难度:简单 | |
(9分)有人认为:“20世纪有两位伟大的改革家,一位是罗斯福,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现代资本主义国家;一位是邓小平,在一定程度上挽救了现代社会主义国家。”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 ——罗斯福 (1)据材料一中“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回答罗斯福新政的根本目的。(1分)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具体指什么事件?(1分) (2)材料一中罗斯福的“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有什么特点?(1分)其实质是什么?(1分) 材料二:“社会主义要赢得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优势,就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 ——邓小平 (3)材料二中“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具体指什么经济模式?(1分)这个目标的确立对中国的经济建设有什么影响?(1分) (4)美、中两国对各自经济发展模式成功突破的手段有何共同之处?(1分)纵观经济发展模式的调整过程,你能得出什么启示?(2分)
|
29. 难度:简单 | |
阅读下列材料:(10分) 材料一 1856年,亚历山大二世向莫斯科贵族发表演说,他说:“到处在谣传,我要给农民自由,这是不公正的,……但是,遗憾的是,农民和他们的地主之间存在着敌对情绪,并因此发生了许多不服地主管束的事情。……因而,从上面解决要比从下面解决好得多。” ——摘自孙成木《俄国通史简编》 材料二 1868年4月的一天,日本京都皇宫的大殿内,天皇率领群臣宣读誓词:“广兴会议,万机决于公论;上下一心,大展经论;官武一体以至庶民,各遂其志,务必人心不倦;破历来之陋习,基于天地之公道;求知识于世界,大力振兴皇基。”这就是日本历史上著名的“五条誓文”。 ——摘自人教版历史选修1 材料三 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上谕,上谕说:“数年以来,中外臣工讲求时务,多主变法自强。……惟是风气尚未大开,论说莫衷一是,或托于老成忧国,以为旧章必应墨守,新法必当摈除,从喙哓哓,空言无补。……嗣后中外大小诸臣,自王公以及士庶.各宜努力向上,发愤为雄,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教空疏迂谬之弊”。以皇帝名义“诏定国是”,其目的是“以变法为号令之宗旨,以西学为臣民之讲求,著为国是,以定众向.然后变法之事乃决.人心乃一,趋向乃定。” ——摘自梁启超《戊戌政变记》 请回答:(1)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三则材料所反映的三国解决社会危机的角度(或者侧重点)有何不同?(3分) (2)三则材料中的三位君主都参与了改革,分别指出他们在改革中的作用。(3分) (3)材料三的改革与材料一、二在改革性质、改革方式相同之处是什么?(2分) (4)三国改革出现了不同的结果:俄日崛起,中国改革失败。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影响改革的因素主要有哪些?(2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