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2010年江西靖安中学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按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石器锄耕  ②刀耕火种  ③铁犁牛耕

A.②①③

B.③①②

C.③②①

D.②③①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完整的说,我国的“青铜器时代”应包括

A.夏、商

B.商、周

C.西周、春秋、战国

D.夏、商、周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凡有麻雀能飞到的地方,都有山西商人”这句话说明山西商人

A.能像麻雀一样飞

B.活动范围广

C.像麻雀一样灵活

D.具有麻雀的特性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我国古代的重农抑商政策

①形成于战国时期            ②长期保持了社会的稳定 

③是封建社会传统的经济政策  ④在封建社会中始终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一位学者在论述第二次工业革命时写道:“无论就其深度还是广度而言,第二次工业革命都远远超过第一次工业革命。……时至今日,人们仍然时时刻刻地直接感受着它所带来的恩惠。”下列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带来的“恩惠”有

A.汽车和火车

B.电脑和手机

C.汽车和飞机

D.蒸汽机和内燃机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下列土地制度或农业政策对农民(或奴隶)明显有利的是

①北魏至唐朝的均田制        ②美国罗斯福新政时的农业政策

③斯大林的农业集体化运动    ④商周时期的井田制

A.①③

B.②③

C.①②

D.②④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国民政府与美国签订《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的目的是

A.推动工矿企业的恢复生产

B.取得美国的援助

C.打击民族资产阶级

D.实现外贸的对等权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几种主要传媒在中国出现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A.报刊、互联网、广播、电视

B.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

C.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

D.广播、报刊、互联网、电视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关于二战以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A.“混合经济”模式导致“滞胀”现象出现

B.20世纪90年代首先从英国产生了“新经济”模式

C.第三产业的产值和从业人数越来越少

D.社会福利制度逐步完善,社会相对稳定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在近现代史上,反映我国经济近代化开始和社会主义工业化开始的史实分别是

A.洋务运动和改革开放

B.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和“一五”计划

C.洋务运动和“一五”计划

D.民族资本主义产生和改革开放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短暂春天”出现在

A.19世纪60、70年代

B.19世纪末

C.“一战”期间

D.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建立对世界产生的积极影响有

A.确立了美元在国际货币金融体系中的统治地位

B.确立了美国在二战之后相当一段时间左右世界经济的霸主地位

C.有利于美国进行商品输出

D.在一定程度上稳定了世界经济秩序,促进了世界贸易的发展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对外开放对中国产生的影响不包括

A.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增长

B.社会主义制度发生了变化

C.促进了外向型经济的发展

D.促进了对外交流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阅读材料,回答相关问题:(12分)

材料一:“朕观四民(指士、农、工、商)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凡士工商贾,皆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未业。” 

——清 雍正帝

材料二:“(老百姓有)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孟子》

材料三:“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唐 李绅 《悯农二首》

材料四:“……(农民)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女以偿责者。”

——西汉晁错《论贵粟疏》

材料五:春秋战国时期,铁农具的出现和牛耕的逐渐推广,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伴随着封建土地私有的确立,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渐步形成。那时的农民,生产主要是为了满足自家的基本生活需要和交纳赋税。这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

请回答:

(1)依据一、二、三、四材料分析概括影响小农经济发展的有利和不利因素。

(2)依据材料五说说小农经济的突出特征。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根据下列材料和学过的有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为了迅速增强经济实力和国防力量,苏联采取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由农业轻工业为重工业的发展提供资金。在经济体制方面实行单一的公有制,实行高度集中地计划经济,建立相对独立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之外的经济体系。

材料二:但这种模式也存在严重弊端:片面发展重工业,导致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国家从农民那里拿走的东西过多,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不高;长期执行计划指令,压制了地方和企业的积极性,阻碍了苏联经济的持续发展。特别是这种高度集中地计划体制后来因没有进行有效地改革而日益僵化,成为以后苏联解体的一个重要原因。

材料三:从美国爆发的危机,迅速扩展到其他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演变为世界性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出现经济衰退或萧条。这场危机持续时间也相当长。直到1933年,美国等国才陆续走出危机阴影。危机的破坏性特别巨大,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的工业产量下降了三分之一以上,失业工人超过三千万。资本主义世界笼罩在空前绝望的情绪中,甚至有人哀叹:“世界末日已经来临”。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三概括这场席卷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有什么特点?首先发生在哪一个国家?罗斯福总统采用怎样的模式来应对经济危机?

(2)根据材料一、二苏联的斯大林模式有何特点?你认为斯大林模式有什么弊端?

(3)二战结束后,苏联进入和平建设时期,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日益显露。对此,苏联有那三位领导人先后进行了改革?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世界经济全球化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历史趋势。阅读下列材料:

从新航路的开辟开始,世界各民族、各地区的经济联系开始增多。工业革命以后,资本主义经济在世界范围内获得了空前的发展,世界市场迅速扩大。二战以来,交通运输技术的迅猛发展,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把世界各国各地区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加速了原材料、资本和劳动力的国际流动。跨国公司和各种国际组织成为经济全球化的强有力的推动者。两极格局的瓦解也为经济全球化扫清了障碍,绝大多数国家都实行了市场经济体制,推动了世界经济向全球化发展。

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它既加速世界经济发展与繁荣,也加剧了全球竞争中的利益失衡。发达国家凭借资金、技术、市场和经营管理方面的绝对优势,成为经济全球化最大的受益者。对于广大发展中国家来说,经济全球化既是机遇,也是挑战。由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基础较差、技术水平低等原因,在经济全球化中处于劣势和被动的地位。因此,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过程中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制定合理对策,在积极主动的参与中谋求发展。

请回答:

(1)任意列举出三个为开辟新航路作出贡献的航海家。

(2)英国工业革命完成后,通过一场什么战争签订了什么条约,从而使中国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3)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4)为什么说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发展中国家如何应对世界经济全球化?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