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简单 | |
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又称端阳节、五月节、艾节、夏节等。端午节这天,家家户户都悬钟馗像,挂艾叶菖蒲,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游百病,佩香囊,备牲醴端午节的由来,有纪念屈原说、纪念伍子胥说、纪念东汉孝女曹娥说等。上述材料,不能说明端午节 A.背后流传的是悠久的历史、辉煌的文明 B.积淀的是深厚的底蕴和千年不变的民族精神 C.是某一历史事件或人物故事发生的偶然产物 D.是民族文化素质在民俗心态中的自然流露和反映
|
2. 难度:简单 | |
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说:“皇室的权,总是逐步升,政府的权,总是逐步降。”下列史实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A.“六国毕,四海一” B.文臣任知州,设通判 C.“制其钱谷,收其精兵” D.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
|
3. 难度:简单 | |
到黑龙江省博物馆参观,你将听到讲解员按顺序介绍地方行政沿革时说哈尔滨市曾隶属 A.黑水都督府—辽北面官辖地—金上京龙泉府—辽阳行省—黑龙江将军 B.黑水都督府—金上京泉府—辽北面官辖地—岭北行省—黑龙江将军 C.翰海都督府—辽北面官辖地—金上京龙泉府—宣政院辖地—黑龙江将军 D.翰海都督府—辽北面官辖地—金上京龙泉府—岭北行省—黑龙江将军
|
4. 难度:简单 | |
资产阶级革命家章太炎(1869—936)在所作的《逐满歌》中写道:“地狱沉沉二百年,忽遇天王洪秀全;满人逃往热河边,曾国藩来做汉奸。洪家杀尽汉家亡,依旧猢狲作帝王;我今苦口劝兄弟,要把死仇心里记。”此作品的主要意图在于 A.制造民族仇恨,提高太平天国的历史地位 B.宣传人民革命,号召民众推翻清朝腐朽统治 C.打击汉族反动官僚,组织反清朝的统一战线 D.揭示太平天国政权后来完全封建化的本质
|
5. 难度:简单 | |
孙中山在辛亥革命后曾指出:“能开发其生产力则富,不能开发其生产力则贫。从 前为清政府所制,欲开发而不能,今日共和告成,措施自由,产业勃兴,盖可预卜。”这说明孙中山 A.认识到在清政府统治下,是不可能单纯靠振兴实业来救国的 B.充分肯定了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制度的功绩 C.高度赞扬了实业救国的思潮 D.没有看到实业救国的积极作用
|
6. 难度:简单 | |
《青年》(《新青年》前身)杂志的封面上印着“La Jeunesse”,就是法语“青年” 的意思。人们经常用它的副题“La Jeunesse”来称呼它。此副题的选择不是偶然的,因为 A.陈独秀曾留学法国,喜欢法语 B.这本杂志是和法国人合编的 C.上海是法租界,在杂志出版时必须附上法语 D.当时中国的思想界深受法国思想的影响
|
7. 难度:简单 | |
据有关资料统计,1946年的铁路运送达12358.5万人次,比之前的最高年份高出7300多万人次。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中国交通运输业的快速发展 B.国民政府政治中心迁回南京 C.抗战胜利后,各地交流频繁 D. 抗战胜利后民众向收复区回流
|
8. 难度:简单 | |
1956年的八届二中全会认为:1957年度的计划应当在继续前进的前提下,对基本建设做适当的压缩,合理调整和经济部门的比例关系。这表明 A.其基本思想是反冒进 B.犯了右倾保守错误 C.修改了八字方针 D.我国经济建设出现波折
|
9. 难度:简单 | |
十九世纪初,拿破仑领导法国打败普鲁士,有许多日耳曼人称赞他是“半个神、世界的灵魂”,也替法国祝福。但同时也有日耳曼学生组织“少年同志会”,提倡智育、体育,为祖国服务。这两种情形,彼此的关系是 A.冲突,是民族主义与自由主义对立 B.冲突,是个人自由与国家自由对立 C.不冲突,都具有自由思想,倾向改革 D.不冲突,都具有保守思想,维持传统
|
10. 难度:简单 | |
“17世纪和18世纪初,西方人了解中国的历史、艺术、哲学和政治后,(对这些人文资源)完全入迷了。”但到了“18世纪末19世纪初,欧洲人则对中国的自然资源更感兴趣”。出现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中国的人文和自然资源丰富 B.西方工业经济的发展 C.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需要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建立
|
11. 难度:简单 | |
据美国解禁外交文件显示,1972年夏天。美国人在得知日本首相田中角荣即将访华促成日中邦交正常化的计划后,使用了对日本人的蔑称“小日本”一词,大骂日本是“最坏的叛徒”。这最能说明 A.日本的做法违背了联合国宪章的原则 B.日本在政治上从属于美国 C.美日在国际关系上既合作又存在矛盾斗争 D.日本与中国建交导致美日关系恶化
|
12. 难度:简单 | |
1911年,意大利诗人里乔托•卡努杜发表的一篇论著中第一次宣称有种艺术是继建筑、音乐、美术、雕塑、诗歌、舞蹈这六种艺术后的一种新兴艺术,它是把所有这些艺术都加以综合,形成运动中的的造型艺术形式。这种“新兴艺术”是指 A.电视 B.电影 C.歌剧 D.书法
|
13. 难度:简单 | |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日本学者井上清在《日本历史》中写道:“公元702年到777年,(日本)曾派使节到唐朝达6次之多。使节的船队大体为四艘。每次都有大批留学生随行,大使以下留学生和水手多达四五百人。”中国史学家周一良在《中日文化关系史论集》中说:“奈良的贵族……举凡学术、技术、文艺、音乐以及佛教和佛教庙宇的建筑、雕刻、绘画、以及有关服饰、器皿、生活方式都在学唐朝。他们的头脑一刻也不忘记“在唐国”。只要是唐朝的东西,无论什么都要尽快地引进来——这是企图让人们看到,日本也是不亚于唐朝的国家。” 材料二 在中国近代,赴日留学生数以万计,其盛况不仅在中国留学史上是空前的,也是“世界史上最大规模的学生出洋运动。”在时间上,中国人留学日本比留学欧美晚了数十年,但在人数上,近代中国留日人数超过了留学欧美各国人数的总和。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留日学生情况大事年表
请回答: (1)报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日本多次向中国派遣大规模使节船队的目的是什么?推动中日交往频繁的重要因素有哪些?
(2)八世纪前后唐朝和日本的友好交往有何意义?
(3)近代中国留学教育随着民族危机日益加深和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而演进。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895~1906十年间促使中国青少年留日活动兴起和发展的重大历史事件,并概括说明这一现象对中国社会产生的积极作用。
(4)根据以上材料,说明中日两国间留学教育兴起的共同原因。
|
14. 难度:简单 | |
三百年的工业文明以人类征服自然为主要特征。世界工业化的发展使征服自然的文化达到极致;一系列全球生态危机说明地球再没能力支持工业文明的继续发展。需要开创一个新的文明形态来延续人类的生存,这就是生态文明。如果说农业文明是“黄色文明”,工业文明是“黑色文明”,那生态文明就是“绿色文明”。 请回答: (1)结合两次工业革命的史实,说明18世纪末到20世纪中期世界能源结构的变化及其原因?
(5)结合近代以来的史实,说明材料中为什么说工业文明是“黑色文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