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简单 | |
某博物馆藏有一块砖,此砖长30.8厘米、宽26.7厘米、厚4厘米,正面以凸线划为12方格,每格内有一阳文秦篆,被推测为秦代遗物。砖文为“海内皆臣,岁登成熟,道毋饥人。”这一遗物印证了秦朝 A.是大一统的王朝 B.没有自然灾害 C.人民生活的富裕 D.社会安定团结
|
2. 难度:简单 | |
某中学历史老师确定了一个研究性学习课题是“中国古代少数民族开创的全国性统一政权”,你认为下列地图中能为这一课题所用的材料是
|
3. 难度:简单 | |
“贤者举而上之,富而贵之,以为官长;不肖者抑而废之,贫而贱之,以为徙役”。这句话主要反映了中国古代时期的 A.墨家思想 B.儒家思想 C.道家思想 D.法家思想
|
4. 难度:简单 | |
元代堪称中国戏曲黄金时代,后人评价元曲“文而不晦”“俗而不俚”“明白如话”这主要肯定元曲的艺术风格是 A.以市民自然本色为主流 B.以文人雅士抒情写志为主流 C.体现凝重与沉郁的特征 D.体现浪漫主义风格
|
5. 难度:简单 | |
1762年,约翰·威尔克斯开始发行《苏格兰人》报,其中第45期刊出一篇文章,激烈谴责政府的对外政策,并对乔治三世本人进行攻击……这使乔治三世大为光火,授意政府将其逮捕。威尔克斯是议员,享有特权不受逮捕,但乔治三世指使下院通过决议,剥夺他的议员资格。……各阶层人们开始支持威尔克斯。“威尔克斯与自由”成了当时流行的口号。对上述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①下议院履行了对国王负责的义务 ②乔治三世的做法符合《权利法案》 ③议员享有司法豁免权 ④“威尔克斯与自由”呼唤民主与公平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 D.③④
|
6. 难度:简单 | |
李大钊说:“19世纪全世界之文明如政治或社会之组织等,罔不胚胎于法兰西血潮之中”。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19世纪全世界政治文明之源头是法兰西民族创造的文明 B.法国的启蒙运动和大革命为19世纪世界政治文明发展奠定基础 C.19世纪世界资本主义文明发展与法国不存在必然的联系 D.19世纪世界政治文明的发展因法国频繁的革命而受阻
|
7. 难度:简单 | |
英国哲学家赫伯特·斯宾塞创造了“适者生存”这一说法,以此来捍卫进化论;近代中国知识分子严复接受并传播进化论。两者给东西方带来的共同影响是 A.直接导致中英两国政治改革 B.改变了部分知识分子的世界观 C.否定了上帝的权威 D.开始了民主、科学对民众的启蒙
|
8. 难度:简单 | |
《全球通史》写道:“列宁几乎是孤身一人号召立即进行第二次革命。然而时间证明他是正确的,因为战争持续得越久,公众的不满情绪就越大,他的要求也越得人心。那些在四月份似乎是稀奇古怪的口号,半年后听起来就完全合理了。”这里所说的“第二次革命”的直接目的是 A.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 B.推翻沙皇专制统治 C.推翻资产阶级临时政府 D.巩固苏维埃政权
|
9. 难度:简单 | |
读下列“历届联大讨论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支持中国票数增长示意图”,对这一增长结果解读错误的是
A.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大势所趋 B.中国正式成为多极化格局中的重要力量 C.亚非拉国家逐渐成为国际事务中的重要力量 D.中国逐渐打破帝国主义国家的外交孤立政策
|
10. 难度:简单 | |
观察图,这是1942年7月7日,美国邮政总署发行的一枚邮票。对邮票表达的意义理解正确的是 ①邮标上的人物Sun Yat-Sen和Lincoln 分别是中美两国“国父” ②邮票设计者将“民族、民权、民生”与“of the people, by the people ,for the people”并列表明中美两国当时有共同目标 ③邮票中心突出“抗战建国”的目的是为了美、中两国共同抗击日本法西斯 ④邮票设计者将台湾列入中国版图是因为中美英发表了《开罗宣言》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③ D. ①④
|
11. 难度:简单 | |
1981年10月,率先实现与以色列和解的埃及总统萨达特被伊斯兰圣战组织成员枪杀;1995年11月,对中东和平做出很大贡献的以色列总理拉宾被以色列右翼极端分子暗杀。两位政治家的遭遇主要说明 A.中东和平进程破灭 B.中东和平进程艰难曲折 C.阿以矛盾不可调和 D.犹太人抵制和平进程
|
12. 难度:简单 | |
“牛顿的发现,给人类带来从未有过的自信。曾经匍匐在上帝脚下的人类,终于大胆地抬起头来,开始用自己理性的眼光打量世界。”这主要肯定牛顿的发现 A.直接推动天文学的革命 B.使人类彻底摆脱神学的束缚 C.促使人类开始关注现世生活 D.促成理性与思想的自由发展
|
13. 难度:简单 | |
阅读下列中外历史上法制建设的相关材料: 材料一:“治民无常,唯以法治……明主之所制其臣者,二柄而已矣。二柄者,刑德也。何谓刑德?曰:杀戮之谓刑,庆赏之谓德。为人臣者畏诛罚而利庆赏……故法者,王之本也。” ——《韩非子》 材料二:“在罗马人那里,私有制和私法的发展没有在工业和贸易方面引起进一步的后果,因为他们的生产方式没有改变。”但当资本主义经济在封建社会内部逐渐发展起来时,“详细拟定的罗马法便立即得到恢复并重新取得威信。”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 材料三:“人何以尊于禽兽!人有法律,而禽兽无之也” ……“立法权如果操于一人,必立有利于一人的专制之法;立法权如果操于众人,则所立之法必然是有利于众人的民主之律……”“法者,天下之公器也。” ——梁启超《饮冰室合集》 材料四:“法制”就是法律制度……而“法治”即法的统治(Rule of Law),法律至上,标志着民主政治……“法治”的本质不是“治民”,而是“民治”,是人民当家作主治理国家、行使民主权利的形式和保障;应当把法律看成是人民自己创造出来用来规范自己行为、保障自己权益的社会公约,是维护自己合法权利的工具,它具有至上的权威。 ——童光政《二十世纪中国法制文明的演进》
(1)材料一中的“法”的职能与材料二“法”的职能有什么区别?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你认为“罗马法”在近代世界“恢复并重新取得威信”的原因有哪些? (2)材料三、四有哪些共同观点?材料四中的“法治”与材料一中的“法治”有何本质区别? (3)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梁启超为什么强调“法者,天下之公器”? (4)举出中国现代史的史实论证材料四中“民治”这一观点,指出20世纪末中国提出的“民治”目标,并结合上述材料谈谈自己对“法治”的认识。
|
14. 难度:简单 |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铁器逐步推广到各个生产领域,特别是农业生产领域大量铁制农具的使用,引来了农业生产技术的一场革命。 ——《国史概要》
图一 图二 材料二:明清时期人口大幅度增加的过程中,牛耕大量退出,唐宋时期代表先进生产力的江东犁,到明清时已被铁搭所取代。铁搭用人,而江东犁用牛。《天工开物》记载:“吴郡力田者,以锄代耜,不蓄牛力。会计牛值与水草之资,窃盗死病之变,不若人力之便。”(注:铁搭:农具名。有4至6个略向里弯的铁齿,用于刨土。) ——《太湖地区农业史》
材料三:新设备(注:广告图片。19世纪末。农业设备在变化。从美国传入第一批收割 机、蒸汽脱粒机、割草机。机械化减轻了农民的劳动,然而取代了大量劳力。)
材料四:在18、19世纪,农业飞速发展:更合理的轮作制,粮食产量提高,用了新机器,以及对牲畜品种与农业技术的改革。与城市化相关的人口爆炸需要日益增多的食品,于是人们便进行集约耕作,甚至扩大耕种面积。这些变化往往来自荷兰或英国,被称作“农业革命”,然而这些改变并不像工业上的变化那么迅猛,所以称之为“农业变革”较为妥贴。 田野上可以看见新的农业机器,出现了蒸汽脱粒机。在英国,传统农民已经消失,从此土地由农业工人或小耕作者耕种。 1850年左右,将农民系于土地之上并迫使他们耕种土地的封建制在西欧已基本上消失…… 由于农业产量的提高和运输业的发展,欧洲人口的食物得到改善,周期性缺粮情况越来越少,但发展并不均衡。 农业变革使工业化更充满活力。农业的盈余创造了资本,资本再次投入运输业与工业,促进了新技术在欧洲的传播。 ——材料三、四摘自《欧洲史》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依据材料一中的图一和图二,并将两者联系起来,说明古代中国农耕文明发展过程中的一些变化。 (2)依据材料二说明明清时期耕作方面变化的表现及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可能产生的直接影响。 (3)依据材料三、四概括说明18至19世纪欧洲发生“农业革命”的主要原因及对欧洲带来的影响。 (4)怎样理解材料一与材料四所述的农业领域中的“革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