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2010年浙江省2010-2011学年高三第一次月考历史卷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曾国藩为晚清重臣,湘军的创立者,清末的军事家、理学家和政治家,但因其镇压过太平天国农民运动而备受后人诟病,近年来研究曾国藩的人逐渐增多。如果你收集了如下资料,你认为对研究曾国藩最有价值的资料是

A.长篇历史小说《曾国藩》                B.“文革”中出版的《曾国藩反动言论》

C.关于曾国藩的史学论著                  D.部分曾国藩日记、奏折、书信的影印件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浙江临安钱氏族谱贯穿“念其根、睦其族、尊其祖”之宗旨,记载本族世系源流、支派辈份、人物传略等内容,成为联结海内外钱氏宗亲的桥梁和纽带。浙江临安钱氏重视修订族谱,说明   

①中国古代宗法制影响深远   

②弘扬传统美德是社会的需要   

③中国古代分封制根深蒂固  

④传统小农经济孕育了强烈的家庭观念

 A.①②③④             B.①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下列各图中,反映了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一的有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①秦铜权图          ②半两钱         ③宜侯夨铜簋           ④虎符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下列秦汉时期的政治制度中与西周时期的宗法制最相近的是

A.中央集权制           B.郡县制          C.中央官制         D.皇位世袭制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据《汉书》记载,某一官员“周行郡国,省察治状,黜陟能否,断治冤狱……”这一官员的身份应是

A.丞相                B.郡守           C.州牧            D.刺史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对古代某一地方制度做出了如下评价“(它)就是一个……宰相府的派出所,分驻在这个地方来管事。如是则地方绝无权,权只在中央。”这一制度是

A.分封制               B.郡县制          C.郡国并行制       D.行省制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明太祖实录》载:“夫元氏之有天下,固有世祖之雄武,而其亡也由委任权臣,上下蒙蔽故也。今礼所言不得隔城中书奏事,此正元之大弊。人君不能躬览庶政,故大臣得以专权自恣。”上述材料反映出明太祖朱元璋 

A.解除地方割据                           B.要抑制清除权臣,加强皇权    

C.皇权与相权的冲突                       D.改革官制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明代大学士叶向高曾说过:“我朝阁臣,只备论思顾问之职,原非宰相。中有一二权势稍重者,皆上窃君上之威灵,下侵六曹之执掌,终以取祸”。由此可见明代的阁臣

A.是位高权重的丞相                       B.是皇帝处理政事的助手

C.完全剥夺六部的权力                     D.是明代祸乱的根源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明朝时期科举制与唐朝时期科举制的最大差别是                             

 A.考试目的           B.考试手段          C.考试内容        D.考试管理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雍正七年(1729年),青海军事兴,始设军机房,领以亲王、大臣,予银印,印藏内奏事太监处,有事请而用之。”这段材料表明军机处  

①初因军事需要而设置 ②降低了行政效率 ③参与国事决策 ④由皇帝的亲信组成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明清时期封建君主专制空前强化所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相适应               B.封建制度走向衰落

C.封建政治制度进一步完善                 D.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钱穆在《国史大纲》的前言引论中说:“中唐以来之社会,……常易招致‘王室’与‘政府’之娇纵与专擅……故中国政制之废宰相,统‘政府’于‘王室’之下,真不免为独夫专制之黑暗所笼罩者,其事乃起于明而完成于清,则相沿亦已六百年之久。”据此,我们做出的合理推断有  

①明朝以前的“政府”并不完全统属于“王室”,明朝废除丞相后六部直接隶属于皇帝  

②明以前政府权力完全被丞相掌控,我国古代的丞相制度历经六百多年后被废  

③明朝废宰相造成了政治的极度黑暗,明清两代都是极端专制集权的社会  

④明朝以前的中国社会并非专制社会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据《大清律》规定:“凡化外人犯罪者,并依律拟断”。最早以条约文本形式打破这一规定的国家是

A.英国               B.美国              C.法国           D.俄国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有人把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作为近代前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可以支持这一观点的依据有

①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统治秩序完全确立   ②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开始向资本输出为主转变   ③使中国由一国独霸向列强共同支配的局面过渡   ④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⑤中国社会两大矛盾汇流,集中表现在反对清朝统治的斗争上:

A.①②③          B.③④⑤         C.①③⑤       D.①④⑤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鲁迅说:“因为多年受着侵略,就和这‘洋气’为仇,更进一步,则故意和这‘洋气’反一调:他们活动,我偏静坐;他们讲科学,我偏扶乩;他们穿短衣,我偏穿长衫;他们重卫生,我偏吃苍蝇;他们健康,我偏生病……”他描述的现象出现在

A.太平天国运动中    B.辛亥革命中        C.义和团运动中     D.新文化运动中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日本天皇1937年9月2日发出的《宣战诏书》称:“今朕之军人,正排除万难,发扬忠勇,只为促进中华民国醒悟,迅速确立东亚之和平,别无他意。朕期望帝国臣民鉴于今日之局势,忠诚奉公,同心协力,以襄助达到所期之目的。”这段话最能证明的是

A.天皇是日本人的神圣偶像                B.天皇是日本最高统治者,是军队最高统帅

C.天皇是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主要负责人    D.天皇为东亚和平做出了最大的努力动员

 

详细信息
17. 难度:简单

1938年国民政府电文称:查第二期抗战开始以及我备战区本运动战、游击战相配合积小胜为大胜之最高原则,以攻为守指导作战,屡遏凶焰,挫被顽敌,士气振奋,精神日旺。台(儿)庄胜利足为表征。该电文表明

 A.正面战场给日军以重大打击              B.国民党军队的战略战术发生重大变化

 C.八路军积极配合正面战场作战            D.中国军队取得抗战以来首次大捷

 

详细信息
18. 难度:简单

美国记者谈到西安事变结束时的局势发表评论说:“……西安事变是一次全国性的胜利,一个统一的中国终于在渐渐诞生。”他所说的“统一”指的是

A.国共两党正式组建联合政府              B.蒋介石获释并重掌军政大权

C.国共两党停止对峙走向合作              D.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详细信息
19. 难度:简单

1937年2月,中国共产党致电国民党,提出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工农政府改名为中华民国特区政府,红军改名为国民革命军,接受南京中央政府与军事委员会之指导”等主张。这表明

A.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B.中国共产党将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权交给了国民党

C.中国共产党积极推动国共两党的第二次合作  

D.中国共产党内出现了右倾投降主义错误倾向

 

详细信息
20. 难度:简单

我国史学界普遍认为武汉、广州失守之后抗日战争进入了战略相持阶段,之前为战略防御阶段。下列战役发生于战略防御阶段的是

①太原会战 ②百团大战 ③徐州会战 ④枣宜会战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详细信息
21. 难度:简单

“长毛(指太平军)造反那时候,老通宝的祖父和陈老爷同被长毛掳去,同在长毛窝里混上了六七年,不但他们俩同时从长毛营盘里逃了出来,而且偷得了长毛的许多金元宝”。这段文字不能说明的是 

①有些农民参加太平天国运动是被迫的  ②太平天国运动与以往的农民战争无本质区别 

③组织涣散是太平天国失败的重要原因  ④农民阶级不能作为中国革命的主力军

A.②④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详细信息
22. 难度:简单

五四运动不同于辛亥革命之处是

①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②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③工人阶级起了主力军作用 ④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详细信息
23. 难度:简单

下列各项中,属于中华民国第一届参议院的历史贡献的是

A.促成了武昌起义的爆发                 B.制约了袁世凯的独裁行为

C.制定了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         D.确立了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

 

详细信息
24. 难度:简单

1919年,著名漫画家马星驰在上海《新闻报》上发表题为《民气一致之效果》的漫画(下图)。对该漫画表述不正确的是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A.反映了民众团结的重要性                

B.体现了五四运动是一场爱国主义运动

C.褒扬了爱国学生的先锋队作用

D.反映了五四运动有较为广泛的群众基础

 

详细信息
25. 难度:简单

右图记载的是中共建军史上最早的阅兵式情景,摄于一九三一年十一月初。这次阅兵是为了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A.纪念秋收起义成功         B.声讨日本制造八•一三事变

C.欢送工农红军长征         D.庆祝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

 

详细信息
26. 难度:简单

下列各项是某班同学在一次课本剧活动中,还原1935年遵义会议现场的努力,其中可以确信的是

A.毛泽东被推举为中央主席                 B.共产国际代表被驱逐出境

C.井冈山斗争经验被广泛认同               D.毛泽东思想被写进党章

 

详细信息
27. 难度:简单

1943年蒋介石出版《中国之命运》。该书认为,近百年来中国人“因为学西洋的文化而在不知不觉中做了外国文学的奴隶”,“中国国民对于西洋的文化由拒绝而屈服,对于固有文化,由自大而自卑,屈服转为笃信,信其所至,自认为某一外国学说的忠实信徒;自卑转为自艾,极其所至,忍心侮蔑我们中国的固有文化遗产”。这说明蒋介石出版该书目的之一是

A.以自由主义反对民族主义                B.以自由主义反对共产主义

C.以共产主义反对自由主义                D.以民族主义反对共产主义

 

详细信息
28. 难度:简单

20世纪40年代朱自清总结了人们的普遍心情:“胜利到来的当时,我们喘了一口气,情不自禁的在心头描画着三五年后可能实现的一个小康时代……但是胜利的欢呼闪电似地过去了,接着是一阵阵闷雷响着。这个变化太快了,幻灭的太快了。”当时人们的普遍愿望是

 A.“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B.“要和平,争民主”

 C.“还我河山,守土抗战”                D.“打倒列强,除军阀”

 

详细信息
29. 难度:简单

民主革命时期国民党、共产党曾两度合作。这两次合作的目的分别是为了

A.推翻清朝统治   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     B.建立中华民国   反帝反封建

C.反帝反封建     抗击日本侵略           D.抗击日本侵略   完成祖国统一

 

详细信息
30. 难度:简单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体成果有

①制定民主革命纲领 ②探索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

③两次和国民党合作 ④提出“一国两制”统一祖国方案

A.②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31. 难度:简单

(15分)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丞相之印章”封泥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材料二  周亚夫,汉文、景之世名将。周勃次子,因兄胜之杀人被处死,故得嗣爵,封为条侯。文帝后元六年(前158),匈奴大举侵扰上郡、云中,京城长安告警。周亚夫以河内太守被任为将军,驻屯细柳。因治军谨严有方,不久迁中尉,负责京城治安。汉景帝刘启即位后,任亚夫为车骑将军。三年(前154)吴楚七国发动叛乱,周亚夫以太尉率军平叛。他会兵荥阳,固守昌邑,待机以轻骑断绝吴军粮道。最后以精兵出击,不到三个月,就平定了叛乱。五年后,周亚夫迁为丞相,很受景帝器重。不久,因不同意废栗太子,又在王皇后兄王信和匈奴降王徐卢五人封侯等政事上与景帝旨意相左,加以梁孝王的挑拨和诬陷,受到景帝猜忌, 中元三年(前147)被免除丞相职务。景帝后元元年(前143),周亚夫子私买工官尚方甲盾五百具,备作其父葬器,被人告发,事连周亚夫。廷尉召亚夫对质,并逼其供认谋反。周亚夫不服,绝食五日,呕血而死。

材料三  唐太宗说:“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划,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且日断十事,五条不中,中者信善,其如不中者何?以日继月,乃至累年,乖谬既多,不亡何待?”

——摘自《贞观政要》

材料四  明太祖说:“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有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摘自《明史纪事本末》

请回答:

(1)联系材料一根据材料二,指出周亚夫丞相职务被免的原因是什么?其根本原因又是什么?(4分)

(2)根据材料二,说明周亚夫先被封为条侯和后来被封为车骑将军的原因有何不同?前后两种不同的任职原因说明古代中国的选官制度的什么发展趋势?(4分)

(3)根据材料三、四,说明唐太宗认为“稳便”的途径是什么?明太祖认为“稳当”的方法是什么?你认为唐太宗与明太祖的看法从根本上说是否矛盾,请说理由?(7分)

 

详细信息
32. 难度:简单

(12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792年,英国以给乾隆皇帝祝寿为由,派马戛尔尼使团前往中国,并致函两广总督,通报此事。英方在信函中说,英国国王为了“与中国皇帝发生友谊,并增进两国之邦交,扩充两国人民之商业”,决定派遣马戛尔尼使团来华。使团携带有英国国王赠送给中国皇帝的许多精美礼物,以表达英国国王的真诚心意,从而“发扬两国之利益,建立两国永久之协和”。两广总督向朝廷上呈的信函译文称,英国国王命“马戛尔尼前来,带有贵重贡物进呈天朝大皇帝,以表其慕顺之心。惟愿大皇帝施恩远夷,准其永远通好,俾中国百姓与外国远夷同沾乐利”。                              

──摘编自《清史编年》等

材料二 乾隆皇帝接见马戛尔尼使团后,在给英方的回信中说:咨尔国王,远在重洋,倾心向化。朕披阅表文,词意肫恳,具见尔国王恭顺之诚,深为嘉许。尔国王表内恳请派一尔国之人住居天朝,照管尔国买卖。此则与天朝体制不合,断不可行。其实天朝德威远被,万国来王,种种贵重之物,梯航毕集,无所不有。然从不贵奇巧,并无更需尔国制办物件。

又据尔使臣称,欲求相近珠山地方小海岛一处,商人到彼,即在该处停歇,以便收存货物。天朝尺土俱归版籍,疆址森然。即岛屿沙洲,亦必划界分疆,各有专属。此事尤不便准行。                                                                             ──摘编自《清实录》等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在陈述两国关系方面,两广总督上呈的译文与英方信函有何不同,并分析其原因。(6分)

(2)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马戛尔尼使团访华的英国国内背景。(3分)

(3)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乾隆皇帝对英方要求的回应。(3分)

 

详细信息
33. 难度:简单

(13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37年8月,国民政府南京国防会议上,一致通过以“持久消耗战略”作为中国抗战的战略指导方针,即“利用我优势之人力与广大国土,采取持久消耗战,一面消耗敌人,一面培养国力,伺机转攻势,击破敌人,争取最后胜利”。

——摘自《国共两党关系史》

材料二 陈诚在1946年所著的《八年抗战经过概要》中论述到:国民政府军队抗战活动可分为三期:第一期为持久抵抗时期;第二期为敌我对峙时期;第三期为我总反攻时期。

                                                    ——摘自《中国国民党简史》

材料三   抗战初期,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依据中日战争互相对立的基本特点,阐明了实行持久战的道理,指出持久战具体地表现于三个阶段之中:第一段,是敌之战略进攻,我之战略防御阶段;第二阶段,是敌之战略保守,我之战略反攻阶段,即敌我战略相持阶段;第三阶段,足我之战略反攻,敌之战略退却阶段。第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尽可能地消耗敌人的有生力量,迟滞和遏制敌人的战略进攻,争取时间,动员和组织民众,调动一切潜在的抗战因素。第二阶段是持久战的枢纽,其基本任务,是用一切努力去准备我之战略反攻所必需的一切条件,其中最重要的是扩大和巩固抗日统一战线,切实实行全面抗战路线。

                     ——摘自《中国共产党的战略策略》

请回答:

(1)根据材料指出国民党和共产党对中国抗日战争基本战略看法的相同点。这说明了什么问题?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抗战初期正面战场的积极作用?(8分)

(2)根据材料指出国民党和共产党对中国抗日战争基本战略看法的根本不同点。这反映了什么问题?(3分)

(3)你如何看待国民党确定“持久消耗战略”的方针?(2分)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