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2010年福建厦门六中高二下学期3月考试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公元前8世纪以后,雅典贵族专权的威胁主要来自于

①平民      ②奴隶      ③工商奴隶主    ④ 外部城邦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依据财产等级制度的划分,下列哪个阶层获得的利益最多

A.贵族        B. 平民        C.奴隶          D.工商业奴隶主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根本目的的是

A.恢复北方农民生产            B.加速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

C.接受汉族先进文化            D.巩固北魏的统治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北魏农业生产日益活跃的主要原因是

A.均田制         B.吏治的改善      C.赋税的调整      D.迁都洛阳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有人反对王安石变法中的某项法令,认为它“将笼诸路杂货,买贱卖贵,渔夺商人毫末之利”,该法令是

A.均输法         B.募役法          C.青苗法          D.市易法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庆历新政”与王安石变法均以失败告终,其最主要的原因是

A.触动大地主,大官僚的利益而遭到强烈的反对       B.用人不当,危害百姓

C.支持变法的皇帝过世,他们失去了支持             D.保守派当政,坚决反对新法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尼德兰宗教改革的旗帜是

A.路德教          B.卡尔文教        C.英国国教        D.天主教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亨利八世宗教改革本质上主要体现了

A.资产阶级和王权的矛盾             B.新贵族与旧贵族的矛盾

C.王权与教权的矛盾                 D.资产阶级与天主教会的矛盾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欧洲宗教改革的主张或措施中为新兴的资产阶级提供借鉴的是

A.剥夺天主教会的财产               B.卡尔文主张建立民主,共和的教会组织                   

C.卡尔文主张勤勉敬业和积极进取    D.因信称义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明治维新前,日本倒幕派的主力是

A.新兴地主      B.中下级武士      C.高利贷商人        D.西南各藩藩主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明治政府改革封建等级制度,改革之后的”平民”包括

①农民  ②武士   ③商人   ④僧侣  ⑤神官

A.①②③⑤      B.②③④⑤        C.①③④⑤         D.①②④⑤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之所以说戊戌变法是我国近代史上的一次思想解放潮流,主要原因是

A.变法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B.变法采用改良的办法

C.变法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             D.表现了勇于献身的精神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对戊戌变法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B.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先进科学文化的传播

C.给民族资产阶级提供了参政的可能性

D.从根本上动摇了封建统治的秩序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在1878年的日本,儿童玩拍球游戏时,用10种最值得采用的新事物的名称来代替数字,它们分别是汽灯、蒸汽机、马车、照相机、电报、避雷针、报纸、学校、信箱和轮船。这主要反映了日本

A.殖产兴业的经济政策     B.富国强兵的奋斗目标

C.全盘西化的生活方式     D.文明开化的文化政策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下列词句①休养生息  ②杯酒释兵权  ③犯颜直谏  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⑤“中国十一世纪时的改革家”,可以作为萧何、魏征、赵普、范仲淹、王安石等五位中国古代宰相小传的关键词句.对应的排序是

A.①②③④⑤    B.①③②⑤④    C.①③②④⑤    D.③①④②⑤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阅读下列材料(14分)

材料一  其一:你们这些财物山积、丰衣足食而且有余的人,应当抑制你们贪婪的心情,压制它,使它平衡。其二:我手执一个有力的盾牌,站在两个阶级的前面,不许它们任何一方不公平地占着优势。其三:我制定法律,无分贵贱,一视同仁。按照正义,人人各得其所。

                                                            ——梭伦

材料二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巡礼者不足多。

                                          ——商鞅                                                               

材料三  (康有为说)泰西讲求三百年而治,日本施行三十年而强,吾中国国土之大,人民之众,变法三年可以自立,此后则蒸蒸日上,富强可驾万国。

     ——《戊戌变法》                                                        

材料四  戊戌变政,首在裁官。京师闲散衙门被裁者不下十余处,连带关系,因之失职失业者将及万人,朝野震骇……

                              ——《梦蕉亭杂记》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梭伦改革的出发点是什么?(2分)

(2)根据材料二、三,分别指出商鞅、康有为为什么能取得最高统治者支持?(2分)

(3)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的性质分别是什么?(2分)两场改革对社会发展的主要作用分别是什么?(4分)

(4)据材料一、四分别指出两场改革一成一败的主要原因。(2分)从中你得出什么启示?(2分)

 

详细信息
17. 难度:简单

阅读下列材料(14分)

材料一  朕(孝文帝)以恒、代无运漕之路,故京邑民贫;今移都伊、洛,欲运通四方。

                                                           ——《魏书·成淹传》

材料二  孝文慨慕华风,力变夷俗,始迁洛邑,根本既虚,随即崩溃,亦不过数十年,天下复还中国之旧矣。

                                 ——《魏书·习学记言序目》                                                                                          

材料三  今日之行,诚知不易。但国家兴自北土,徒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执未一,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崤函帝宅,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

                                                 ——《魏书·列传第七中》                                                

材料四  若南徙,则种人不满诸州之地,参居榛林之下,不服水土,疾疫死伤,情见事露,四方闻之,有轻侮之意,则声实俱损矣!

           ——《廿二史札记·崔浩传》                                                                                                      

材料五  就在孝文帝要求本族改穿汉服的同时,胡服却在汉人中流传开来。以致汉族年轻女子“褰裙逐马如卷蓬,左射右射必叠双”。

    ——《飘逝的岁月一一中国社会史》

请回答:

(1)在北魏政权是否应迁都洛阳的问题上学术界历来存在着两派不同的意见,即赞成派与反对派,为论证这两派意见应分别使用材料一至材料四中的哪些材料? (2分)除迁都外,北魏政权“行汉法”的举措还有哪些?(4分)

(2)赵翼在《廿二史札记》中这样评论北魏的“汉化”行为“盖帝优于文学,恶本俗之陋,欲以华风变之,故不惮为此举也。然国势之衰,实始于此。”请指出赵翼对北魏“汉化”政策的观点是什么?(2分)并结合上述材料以及所学知识对此观点进行评价。(2分)

(3)材料五反映了什么现象?(2分)据此分析北魏孝文帝改革对北方社会的影响和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2分)

 

详细信息
18. 难度:简单

阅读下列材料(14分)

材料一  仁宗之世,契丹增币,夏国增赐,养兵西陲,费累百万。

    ——《宋史》                                                                                    

材料二  王安石“以诗赋记诵求天下之士,而无学校养成之法;以科名资格叙朝廷之位,而无官司课试之方。监司无监察之人,守将非选择之吏,转徙之亟,既难于考绩,而游谈之众,因得以乱真。……农民坏于差役,……又不为之设官,以修其水土之利。兵士杂于疲老,而未尝申敕训练,又不为之择将而久其疆场之权。……其于理财,大抵无法。故虽俭约而民不富,虽勤忧而国不强。”

                ——《续资治通鉴》卷六十六                                              

材料三  安石曰:“变风俗,立法度,最方今之所急也。”上以为然。……据家赀高下,各令出钱雇人充役……以东、西、南、北各千步,当四十一顷六十六亩一百六十步为一方,岁以九月,令、佐分地计量,验地土肥瘠,定其色号,分为五等,以地之等,均定税数。                                                                   

                                                     ——《宋史·王安石传》                                              

材料四  王安石认为:国用不足,由未得善理财之人耳,善理财者,民不加赋而国用足。司马光认为:天下安有此理?天地所生财货百物,不在民,则在官,彼设法争民,其害乃甚于加赋。

                                      ——《续资治通鉴》卷六十六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2分)出现这种现象的根源是什么?(2分)

(2)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回答,王安石为改变这些现状采取了哪些措施?(4分)

(3)材料三涉及王安石变法的法令是?(2分)从关注民生的角度分析推行这些措施的目的。(2分)

(4)你对材料四中王安石、司马光的理财之道的认识有何看法?(2分)

 

详细信息
19. 难度:简单

阅读下列材料(14分)

材料一  《路德的九十五条论纲》摘录

27.他们宣传说,当钱币扔在钱柜里叮当作响的时候,灵魂即会应声飞入天堂。

28.很显然,当钱币投入钱柜中叮当作响的时候,增加的只是利得心和贪欲心。至于代祷之是否有效,完全只能以上帝的意旨为转移。

36.每一个基督教徒,只要自己感觉到真诚悔罪,就是不购买赎罪券,也同样可以得赦罪或全部免罚。

材料二  加尔文《基督教原理》摘录

救恩对于某一些人是白白赐予,对于另一些人则是无由达到的,这一件事很显然的是由于神的旨意。

上帝的恩典并不是毫无分别地把得救的指望赐给所有的人,却是将救恩赐予某些人。

根据圣经的清楚教训,我们敢肯定地说,由于上帝的永久而不改变的安排,他早已按照自己的意旨,决定了要将谁接入他的救恩中,并将谁贬入灭亡。

材料三  图片 圣巴托洛缪之夜(1572年8月23日)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路德怎样的主张和要求?(3分)

(2)材料二反映了加尔文怎样的主张?(3分)

(3)材料一、二的主张对欧洲的历史发展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6分)

(4)材料三说明了什么?给我们什么启示?(2分)

 

详细信息
20. 难度:简单

阅读下列材料(14分)

材料一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材料二  “观大地诸国,皆以变法而强,守旧而亡。然则守旧开放之效,已断可睹矣。以皇上之明,观万国之势,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臣故请皇上以俄大彼得之心为心法,以日本明治之政为政法也。”

      ——康有为《应诏统筹全局折》                                                                       

材料三  现代化是人类社会的一次转型,是文明方式的一次转换。现代化用工业生产力取代农业生产力,在此基础上引发了社会的整体变动,从而实现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变。

                           ——钱乘旦《世界现代化进程》    

请回答:

(1)材料一、二分别反映了什么重大历史事件?(2分)

(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一、二所述历史事件之间的联系。(4分)

(3)改革必然会触动旧制度和一些特权者的既得利益,使改革充满阻力。上述两个改革都遇到这个难题。请运用你所学知识谈谈中日两国改革者在改革前是如何处理这个难题的?(4分)

(4)依据材料三,概括“现代化”的基本含义。(不得摘抄原文)(2分)依据所学知识回答,日本在现代化过程中的主要特点是什么?(2分)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