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2010-2011学年上海市徐汇区高三上学期期末学习能力诊断考试历史卷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有位学者说“人人都可以成为历史家”、“所有历史都是当代史”,对此正确的理解是(    )

A.史学家因其个人立场、文化背景不同,因而对历史的解释会不同

B.任何人都可以成为历史学家,可以不凭借史料而加以说明、解释

C.历史著作的编撰,其客观性、科学性是否存在和真实而令人怀疑

D.历史学家凭其掌握的资料,阐释历史事件因果而重建历史的真相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史书描述某一民族因人口过剩而向外殖民,指出:“这一个民族移植所到之处,其制度、宗教和生活方式亦随之而至。他们比照自己的母邦,建立独立自主的城邦。新殖民城邦与母邦相似的经济生活,产生与母邦相似的社会、政治纷争。”这一个民族应是(    )

A.公元前七世纪向外移民的希腊人       B.十七世纪中移往美洲的英国清教徒

C.十九世纪初移民东南亚的中国人       D.二十世纪中移民巴勒斯坦的犹太人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一幅图画上描绘人类求知过程的“知识山”,一路逐级而上,分别是语法、数学、逻辑、音乐、天文、几何、修辞,在顶峰则是神学。这种概念最可能出现在(    )

A.公元前2世纪的麦加             B.公元3世纪的印度

C.公元13世纪的巴黎              D.公元19世纪的英国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河南偃师二里头发现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中有大型宫殿,有些历史学者推论这个社会已初具“国家”形态,极可能是文献所记载的夏代晚期王都。这些学者的推论依据是(    )

①文献中夏墟的位置与考古发掘的位置相符   ②二里头遗址的地层年代与传说的夏代相当③二里头出土文物可以证明夏禹治水的传说   ④大型宫殿建筑说明强大权力机构已经存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一位先秦思想家的著作中有“礼论”一篇,说明“礼”的起源是因为人各有所欲求,故彼此争夺,结果发生乱事,于是统治者才制定“礼义”,以确立每个人应遵行的分际。请问这位思想家是(    )

A.荀子         B.老子           C.孔子           D.韩非子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史家指出,中国历史上某一时期“有极关重要者四事”:一为中国版图之确立,二为中国民族之传成,三为中国政治制度之创建,四为中国学术思想之奠定。该时期指的是(    )

A.商周时期    B.秦汉时期       C.魏晋时期        D.隋唐时期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在16世纪中期,一位葡萄牙作者将其在广州所见所闻记录下来,出版了《中国见闻录》,其中有一段记载说:“皇帝在省城里成立了一所学校,由政府负担经费,负责审核的官员命令所有成绩优异的学生集合到省城,详细询问每一位学生有关法律等的相关问题。”作者的这段文字最可能描述的是(   )

A.科举考试      B.官僚体系      C.社会组织       D.律令邢狱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日本某古寺留存有一份珍贵文件记载:“癸丑,春三月,明州(今宁波)来船两艘,其中,祥兴号满载丝绸、陶瓷,另附铜钱七万,《史记》、《汉书》、《三国志》各十部;《四书集注》百部;佛教经典数百部。”这一份文件最早可能出现于(     )

A.汉代          B.唐代         C.宋代       D.元代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某一本历史著作有如下的叙述:“在万历的祖父嘉靖皇帝以前,大学士为三至六人,皇帝可能对其中的一人咨询较为频繁,但从名义上说,他和另外的几位大学士仍处于平等的地位。这以后的情况发生了变化,张居正名为首辅或称元辅,其他大学士的任命则处于他的推荐。”该段文字叙述的内容特征符合(     )

A.汉代内外朝      B.唐代三省六部制  C.明代内阁制    D.清代八旗制度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有位传教者到了中国,他先剃去头发,穿上僧服,后来又脱去僧服,换上儒服。他把所传的宗教与儒学相结合,谓之“和儒”、“超儒”。为求与中国结合,他不惜修改教规,默许信徒祭拜祖先。与以上传教活动特征相符的教派应该是(    )

A.印度佛教徒      B.伊斯兰教徒      C.耶酥会士      D.太平道道士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诗人写了一首《咏牡丹诗》,其中有一句:“夺朱非正色,异种也称王。”他因此遭到诛戮。当时知识分子的处世态度也变成“从不以字迹与人交往,偶有无用稿纸,亦必焚毁。”这种情况应是发生在(    )

A.明朝中期       B.清朝初期      C.清朝末期      D.民国初年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公元1500年以后的世界史,历史学家称其为“近代史”。下列选项最能代表近代历史发展特色的是(    )

A.人文主义兴起,社会走向世俗化,宗教信仰失去了存在的理由

B.工业发达以后,农业的产值日减,导致工业国家不再重视农业

C.封建制度解体,民族国家兴起,政治权力结构由分权走向集权

D.中产阶级是工业革命的新产物,也是近代社会变化的主要推手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房龙《人类的故事》一书中写道:“此时人们仍是教会母亲的儿子……但是,人们的人生观已经改变,他们开始穿与以前不同的服装,不再把全部思想与精力集中于在天堂、等待幸福的永生,他们试图在今生、在地球上建立他们的天堂。”这样的改变始于(    )

A.中古黑暗时代     B.文艺复兴       C.宗教改革      D.启蒙运动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在所著《哲学书简》里评论某国的政治说:“这个国家的人民曾抵抗过其君主,遂使君主的权力受到节制。他们建立了一个明智的政体,使其君主有能力做好事,而无法做恶事;其贵族很有势力,但不仗势欺人;其平民能够参与政治,却并未导致混乱。”伏尔泰评论的这个国家应是(    )

A.光荣革命后的英国         B.大革命之后的法国

C.独立战争后的美国         D.统一之后的德意志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历史学家评论某一政权,指出:“他的帝国实为新、旧秩序的混合。一方面,他改变国家的社会与经济结构,保留象征自由、平等、博爱的三色旗,是新秩序的保卫者;另一方面,他虽号称革命之子,实为开明专制的精神后裔,忽略主权在民而行绝对君权,强调平等而不重视自由,注重秩序与阶级。”评论中的“他”是指(    )

A.建立法兰西帝国的拿破仑      B.成立清教政权的克伦威尔

C.背叛民国而称帝的袁世凯      D.妄想征服全世界的希特勒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美国2001年总统大选期间,侯选人布希(George W.Bush)反对使用堕胎药。总统大选辩论中,发问者询问布希,当选后是否会变更已获国会立法通过的RU486堕胎药使用权?布希回答:“我在信仰上反对,但国会一旦通过,我只能劝导社会大众不要使用堕胎药。” 布希的回答显示,作为总统的他更应重视(    )

A.法律程序    B.选举利益      C.意识形态      D.道德标准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一位诗人描述某历史人物,说他“生是天骄死鬼雄,全欧震荡气犹龙”;赞美他的主要事功是推动“世间一切人平等”,即使称帝,也仍然以天下为念。由此推测,这位诗人的政治主张最接近(    )

A.专制独裁        B.君主立宪        C.无政府主义       D.共和政体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18世纪一位英国学者针对圈地运动前后的变化指出:“过去小土地所有者和小租地农民,靠自己耕种土地的产品和公有土地上放养的羊、家禽、猪等维持自己和家庭的生活,几乎不必向市场购买,如果土地落到少数大租地农场主手中,他们就必须为别人劳动才能维持生活,而且不得不到市场上去购买自己所需要的一切。因为将有更多寻找职业的人被赶到城市里去,城市和手工业工场将会扩大。”对上述材料的正确理解是(    )

A.圈地运动使农民流离失所,为英国社会带来动乱,直接导致英国王权的解体

B.圈地运动使农业支离破碎,成为英国社会的重大难题,延缓工业革命的发生

C.圈地运动使生活物质仰赖市场供应,提升农业生产效率为工业革命打下基础

D.圈地运动使农村劳动力移向城市,对之后英国工业革命的发生构成不利影响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某国在1801年时人口不到九百万,到了1851年时增加一倍。除了数目增加外,结构也有重大改变。1801年时只有五分之一的人口居住在城镇之中,到了1851年,城居人口占了一半,再到1911年时,变成了五分之四。下列符合这样叙述的国家是(    )

A.英国         B.法国        C.德国          D.美国

 

详细信息
20. 难度:中等

19世纪末,有人说:“我国不可犹疑,与其座等邻邦之进步而与之共同复兴东亚,不如脱离其行伍,而与西洋各文明国家共进退。对待邻国之办法,不必因其为邻邦而稍有顾虑,只能按西洋人对此类国家之办法而对待之。”请问这段话作者的国籍是(     )

A.日本         B.英国        C.俄国           D.中国

 

详细信息
21. 难度:中等

一部小说中有下列的情节:“海港都市中,大蒸汽船带来许多远洋的新奇货物,街上有许多新式建筑,而城中商家贩卖许多外国商品,有一种自鸣钟,吸引了居民的注意。一家著名的药材店新装了电灯,许多客人感到非常惊喜。”上述描写的物件中最足以判断这部小说写作确实时间的是(     )

A.电灯       B.新式建筑      C.大蒸汽船       D.自鸣钟

 

详细信息
22. 难度:中等

某大臣力排众议,主张积极改革,强调:“文明输入国不必自傲,文明输出国也不必自卑,某一个文化为别国所吸收,这种输入品即为吸收者所拥有。譬如人吃猪肉,消化后变成人的血肉,谁能怀疑吃猪肉的人,他的血肉是猪的血肉而不是人的?”这位大臣最可能出现在(     )

A.唐代      B.宋代         C.明代          D.清代

 

详细信息
23. 难度:中等

这个条约的签订改变了长期以来中国与外国人之间经商的习惯和组织,开始了新的贸易制度。一夜之间,过去原本举足轻重的行商遭到削弱。这个条约最可能是指(    )

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

 

详细信息
24. 难度:中等

一位学者回忆幼年的时光:“有人从上海带来几盒洋火柴,当时叫自来火。虽然有了时钟,但是在灯下并无大用,早两三个小时,晚两三个小时,又有什么关系?火柴其实也是奢侈品,至于煤油,那可又另当别论;煤油灯可以把黑夜照的如同白昼。国际上也发生了不少事。”从文中所述背景推测,当时国际上最有可能发生的大事应该是(    )

A.法国大革命    B.瓦特改良蒸汽机     C.美国独立战争     D.日本占领台湾

 

详细信息
25. 难度:中等

甲乙两人交换对时局的意见。甲说:“四夷交迫,……覆亡无日。”乙认为:“非变法不可。”甲表示:“以现在的力量,行可变之事,虽不能完全变法,如果掌握重点,亦足以救中国。但是大臣守旧,不通外国。若要依赖他们变法,就好象缘木求鱼。”甲乙两人应该是下列(    )

A.商鞅与秦孝公   B.林则徐与道光帝   C.康有为与光绪帝  D.孙中山与宣统帝

 

详细信息
26. 难度:中等

清末自强运动时,恭亲王曾说:“中国所当学者,固不止轮船、枪炮,即以轮船枪炮而论,雇买以应其用,计虽便而法终在人……。一则权宜之计,一则久远之谋。”对“久远之谋”最合理的解释为(    )

A.建立兵工厂和军事工业         B.建立国会,实施宪政

C.建立总理衙门拓展外交         D.设立学校,学习西学

 

详细信息
27. 难度:中等

近代中国虽不断受到帝国主义侵略,但并没有像印度一样全面都变成了殖民地。下列选项与中国的这一结局最为有关的(    )

A.俄国主张远东政策,积极在亚洲从事政治活动

B.美国主张门户开放政策,让所有国家公平参与

C.美国提出十四点和平计划,希望废止秘密外交

D.日本提出“大东亚共荣圈”,带领亚洲抵抗侵略

 

详细信息
28. 难度:中等

一个社会改良会要求会员“不狎(狎,亲近)妓,不置婢妾,承认离婚、再嫁之自由,废缠足、穿耳之习,废除‘老爷、大人’之称,以‘先生’代替之。”下列选项与这些主张相符的是(    )

A.太平天国时期的男女平等思想    B.百日维新时期所推行的新政

C.五四运动中主张的反传统思想    D.洋务运动时期的反封建思想

 

详细信息
29. 难度:中等

租界作为西人居留地,经历了从华洋分处到华洋杂居的过程。出现这种局面的主要因素是(    )

A.《上海土地章程》的订立        B.小刀会起义的影响

C.城厢内外自治公所的成立        D.辛亥革命后的影响

 

详细信息
30. 难度:中等

某资料描述:“十八世纪时,他因讽刺王室,曾被迫流亡海外。他相信自然神教,认为天神启示的宗教是无知和欺骗的产物,一生为文化、政治和宗教自由奋斗。可是他却不是绝对的拥护民主,因为基层民众多是无知的暴徒,一旦他们开始争议,则一切将归于失败。”上述资料所指的欧洲思想家最有可能是(    )

A.洛克           B.孟德斯鸠         C.卢梭        D.伏尔泰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31. 难度:中等

雅典民主政治

“雅典人民啊,不要以为我现在是在为自己申辩,我其实是在为你们。因为你们要是杀死我,就很难再找到像我这样的人。一个可笑的比喻,我就像一只牛蝇,整天盯住你们不放,唤醒你们、说服你们、指责你们。杀死像我这样的人,对你们的损害将超过对我的残害。”

——苏格拉底(公元前469—公元前399)

问题:(7分)

(1)苏格拉底生活的年代属于古代希腊的哪个时期?(1分)

 

 

(2)雅典政治的最大特色及核心是什么?它是如何形成的?(3分)

 

 

(3)苏格拉底为什么要“整天盯住你们不放,唤醒你们、说服你们、指责你们”?由此可知雅典政治的实质是什么?(3分)

 

 

 

详细信息
32. 难度:中等

中国古代农商政策

材料一:“春秋战国时代,穷人若想致富,从事农业不如从事工业,从事工业不如从事商业,而在家刺绣又不如在市集买卖。”                        ——司马迁《史记》

材料二:“富商大贾是用‘末’来发财,用‘本’来守财。” ——司马迁《史记》

问题:(7分)

(1)概括材料一中春秋战国时期的主要观念。(1分)

 

 

(2)材料二中司马迁所提及的“末”、“本”分别指什么?(2分)

 

 

(3)这两则材料所反映的观念与汉代的农商政策有什么不同?(1分)

 

(4)司马迁在中国史学界有何地位?其所编撰的《史记》有什么价值?(3分)

 

 

 

详细信息
33. 难度:中等

中外文化交流

材料一:丝缕布帛这些,我们生产得不少,贩卖到路途颇远,又有点危险的吕宋,就是为了换取佛郎银、佛郎钱。吕宋一带地方,与我们的商民往来贸易,彼此颇为熟悉,相处融洽。

材料二:中国有的是过剩的货物,他们从不向我们购买任何物品,只把物品卖给我们,并专门索取钱币为代价。为获得银币,他们的货物价格非常便宜,故我们向他们买的东西特别多。

问题:(12分)

(1)材料一中的丝缕布帛通过什么途径“贩卖到路途颇远,又有点危险的吕宋”的?其开创者为谁?(2分)

 

 

(2)为保证安全,减少危险,唐朝时采取了哪些措施。(3分)

 

 

(3)用史实说明材料一中“商民往来贸易,彼此颇为熟悉,相处融洽”。(3分)

 

 

(4)材料二中“中国有的是过剩的货物,他们从不向我们购买任何物品”,其根本原因是什么?为此清朝采取了哪种对外贸易政策?采取此政策的因素还有哪些?(4分)

 

 

 

详细信息
34. 难度:中等

“落日的辉煌”

材料一:自1530年,白银开始流入中国,尤其是通过菲律宾与中国贸易的西班牙美洲帝国,估计16世纪后半叶至17世纪前半叶,流入中国的白银多达23万吨。自17世纪中期起,因为中国本身与国外的各种因素,白银流入速度减缓。但自1684年起,海外贸易重新展开,白银再度流入中国。1810年代中英贸易,中国仍净流入约37万公斤白银。

材料二:1700—1800年中英贸易白银流入中国数量统计图。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问题:(15分)

(1)材料一称“17世纪中期起,因为中国本身与国外的各种因素,白银流入速度减缓”。“中国本身与国外的各种因素”主要指哪些?(3分)

 

 

(2)材料一中“自1684年起,海外贸易重新展开”与哪一政策直接相关?(1分)

 

(3)从材料一中可以得知中英在正常贸易中处于何种地位?英国为扭转此局面采取了什么行动?导致了哪些结果。(4分)

 

 

(4)材料二中甲乙时段的中国处于哪一时期?如何评价此时期。(7分)

 

 

 

详细信息
35. 难度:中等

“历史”的辉煌

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曾感慨地写道:“1897年是维多利亚女王执政60周年。庆典活动使人不禁回想起60年来的种种往事。抚今追昔,一部历历在目、简洁明了的人类文明史展现在人们面前。400年前……哥伦布开创了一个新的历史进程……在这4个世纪中,几乎所有的非西方世界,不是沦为西方的统治,就是在某种程度上自愿采用成功的西方文明生活方式,从而保持自己的独立。”                                ——《历史研究》

问题:(12分)

(1)维多利亚女王即位之初,英国有着怎样的世界地位?(2分)

 

 

(2)汤因比写作这段文字时,英国的世界经济地位受到了哪个国家的挑战?说明理由。(2分)

 

 

 

(3)“400年前……哥伦布开创了一个新的历史进程”是指什么历史事件?有何深远的影响。(4分)

 

 

(4)用具体事例说明“非西方世界,不是沦为西方的统治,就是在某种程度上自愿采用成功的西方文明生活方式,从而保持自己的独立”。(4分)

 

 

 

详细信息
36. 难度:中等

现代化的世界进程

现代化的世界进程是人类文明形态的重大飞跃,是工业文明向全球扩展的过程。

问题:(13分)

(1)根据所学知识和下图示例,简述现代化的主要内涵。(3分)

方   面

主要内容

经济上

工业化和市场化

政治上

 

思想文化上

 

生活上

 

 

 

 

 

 

 

(2)世界历史经历了从地理大发现开始的工业文明孕育降临,到20世纪40年代多种现代化模式基本形成的过程。请叙述15、16世纪开始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现代化的世界进程。(10分)

 

 

 

详细信息
37. 难度:中等

文明的冲突

战争被认为是文明历程中的剑与火,它是政治交往的另一种手段的继续,是人类文明的特殊现象。千百年来,人类饱受战争的创伤,古今中外不同时期的战争,虽各具特点,战争的性质也各不相同,但都或多或少影响了文明的发展进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4分)

材料一:人们可以把鸦片战争的失败归因于当时中国生产力的落后,毕竟,中英对抗是近代工业国家与原始农业国家的对抗,军事技术的时代差距是任何因素都不能弥补的。但是,甲午战争的失败就不能归因于当时中国生产力的落后了,因为当时的中日两国几乎处在同一起跑线上,都是靠购买西方武器来打仗的,就财富和金钱而言,中国甚至要远远超过日本。

材料二:阿尔弗雷德·塞耶·马汉曾说:谁掌握了海权,谁就掌握了历史的命运,海权是通过一场海上决定性会战来决定的,而海上决定性会战的胜负是由交战双方的战术火力强弱决定的。

材料三:许华认为:“陆军出身的丁汝昌根本就不懂海军战术,在北洋海军的战役指挥方面,明显存在着极其严重的失误:一是在黄海海战中采用了极为不利于实施战场机动与发扬火力的错误阵法与错误战法,造成北洋海军在海战中损失惨重。”杨志本则认为:如果北洋舰队也摆出“单纵列”队形,和日本联合舰队形成同向异舷交战,战役的过程和结局就可能完全改观了。

材料四:中国的“洋务运动”却违背了军事现代化的普遍规律,在“中体西学”思潮的误导下,错误地采取“单骑突进”的方针,企图在整个腐朽的社会系统中培植出一个现代化的军事子系统,致使北洋海军——这个现代化军事子系统非但得不到其他社会子系统的支持,反而遭到其他腐朽的社会子系统的侵蚀,而不能发挥其正常的功能,最终在与外部强敌的碰撞中粉身碎骨。

材料五:中华民族的现代化进程,最早受挫于“洋务运动”的失败,而“洋务运动”失败的标志性事件则是“甲午战争”惨败,这场惨败引发了中国社会的长期动荡,把中国现代化进程逼入坎坷凶险的途径,并差点使我们民族在历史的惊涛骇浪中万劫不复!

——以上材料均摘自2010年10月9日《文汇报》

(1)材料一中所述中国“靠购买西方武器来打仗”最早始于何时?为改变此种状况,国人开始创办军事工业,其代表为何?(2分)

 

 

(2)材料一认为“当时的中日两国几乎处在同一起跑线上,……就财富和金钱而言,中国甚至要远远超过日本。”是否正确?请说明理由。(5分)

 

 

(3)材料二和材料三认为甲午战争中国战败的主要原因有哪些?(2分)

 

 

(4)依据材料,结合所学,评述甲午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及对中国造成的深远的影响。(15分)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