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据《通志》载:“曹氏,叔振铎,文王子而武王弟也,武王克商,封之於陶丘,为宋景公所灭,子孙以国为氏。”由此可见导致曹姓形成的制度应该是 A.分封制 B.宗法制 C.为宋景公所灭 D.郡县制
|
2. 难度:中等 | |
下列是中国古代中央机构的示意图,其演化的先后顺序是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② C.①④②③ D.②③④①
|
3. 难度:中等 | |
宋代是我国古代商品经济发展的高峰期之一,商业在农业、手工业快速发展的基础上获得前所未有的全面发展。下列表述不符合宋代的是 A.草市具有较完备的饮食服务设施 B.海外贸易融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C.商业活动不再受到官吏的直接监管 D.庙会集市商贾云集,百货杂陈
|
4. 难度:中等 | |
《剑桥中国史》中写道:“在唐代,科举考试不过产生一批官僚精英分子而已。其数量可能略多于全部官僚集团的10%。总之,其中大部分人出身于名门望族,都来自书香门第。在唐朝灭亡以前,这种情况没有改变。”材料反映了 A.九品中正制依然存在 B.科举制度在唐代没有执行 C.唐代官员都是科举出身 D.科举考试有利于人才选拔
|
5. 难度:中等 | |
《都城纪胜》记载:“酒楼歌馆,直至四鼓方静,而五鼓朝马将动,其有趁卖早市者,复起开张。”《梦梁录》记载:“自大街及诸坊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即无虚空之屋。”以上两段材料记载的商业状况最早出现的时间是 A.秦汉 B.隋唐 C.两宋 D.明清
|
6. 难度:中等 | |
王夫之是明清之际进步的思想家,下列观点中属于他的是 A.“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B.“天人之际,合而为一” C.“天人一物,内外一理” D.“天,人也,人即天也;天,物也,物即天也”
|
7. 难度:中等 | |
“如果以为选择原理是近代的发现,那未免和事实相差太远。远在1300多年前,在一部中国的古代(农业)百科全书中,就已经有关于选择原理的明确记述。”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所赞誉的这部中国古代著名著作是 A.《梦溪笔谈》 B.《齐民要术》 C.《本草纲目》 D.《农政全书》
|
8. 难度:中等 | |
“田亩起丁,田多则丁多,田少则丁少,计亩科算,无从欺隐,其利一;民间无包赔之苦,其利二;编审之年,照例造册,无须再加稽核,其利三;各完各田之丁,无不能上下其手,其利四。”材料所论述的赋税改革指的是 A.一条鞭法 B.更名田 C.摊丁入亩 D.纳庸代役
|
9. 难度:中等 | |
著名学者辜鸿铭说:“咸同年间,粤匪扰乱。清廷如一丛病之躯,几难著手。得一时髦郎中湘乡曾姓者,拟方名日洋务清火汤,服若干剂未见转机……”。造成“服若干剂未见转机”的主要原因是因为该“药方” A.在政局动荡年代难以发挥作用 B.不符合西学东渐的历史潮流 C.盲目自大以“天朝上国”自居 D.对西方制度文明缺乏认识
|
10. 难度:中等 | |
《中国近代经济史纲》记载1922年一民族资本家言:“我之廉价工人,彼(日本)亦得而使用;我之丰富原料,彼(日本)亦得而购买,就地制造,就地卖出,运费既省,关秘无多,我之便利即彼得便利。况彼来者皆该国一流工厂,资本较吾雄厚,技术较吾高深,对工厂之管理经营,亦皆养之有素,吾更何恃而不恐,吾将何术以善后。”结合材料知识分析,你认为解决这种态势采取的有效方法应是 A.发动群众性的反帝爱国斗争,抵制日货 B.拒绝同西方国家进行商业贸易 C.加大向西方学习的力度、引进科技 D.进行民主革命首先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
|
11. 难度:中等 | |
辛亥革命10周年之际,梁启超撰文写道,“辛亥革命有甚么意义呢?简单说……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这反映出他认为辛亥革命 A.增强了国民的民族民主意识 B.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 D.扩大了人民的民主自由权利
|
12. 难度:中等 | |
中国服饰在不同历史时期特征各异,如商的“威严庄重”,周的“秩序井然”,战国的 “清新”,汉的“凝重”,六朝的“清瘦”,唐的“丰满华丽”,宋的“理性美”,元的“粗壮豪放”,明的“敦厚繁丽”,清的“纤巧”。这里周的“秩序井然”、战国的“清新”、唐的“丰满华丽”、宋的“理性美”折射出的历史现象分别是 A.宗法制、“百家争鸣”、民主政治、新思潮萌发 B.郡县制、“罢黜百家”、政治腐朽、理学盛行 C.郡县制、“百家争鸣”、国家富强、“经世致用”思想 D.宗法制、“百家争鸣”、国家富强、理学盛行
|
13. 难度:中等 | |
(18分) 中国古代治理国家的准则和规范历经变化,逐渐形成中国特有的法律传统。到了近代,受西方的冲击和影响,近代法律制度逐渐在中国形成。阅读材料: 材料一 夏、商、西周时期,形成了以“礼”治国的制度体系。“礼”实际上是一种等级制的生活和行为方式,专为贵族所有,即所谓“礼不下庶人”。到了春秋战国,出现了“礼崩乐坏”的局面,以法治国的学说和法治逐渐兴起。 ——何怀宏《世袭社会》 材料二 民本、法也。……故善治者,刑不善,而不赏善,故不刑而民善。不刑而民善,刑重也。民不敢犯,故无刑也。而民莫敢为非。是一国皆善也…… ——《商君书·画策第十八》 材料三 唐太宗发现有一人诈伪做官,便下令处死。但负责审理此案的官员戴胄说:“法者,国家所以布大信于天下;言者,当时喜怒之所发耳,陛下发一朝之忿而许杀之,既知不可置之于法,此乃忍小忿而存大信也。”唐太守被迫收回成命,对他说:“法有所失,公能正之,联何忧也!” ——《贞观政要》 材料四 所谓“旨从内降”,就是犯罪案件,在三法司拟罪之前,已由锦衣卫拟罪请旨,或直接由君王授意如何拟罪。那么三法司的审判就是走形式而已,这样的话生杀予夺在予一人。 ——朱永嘉《锦衣卫与东厂、西厂、内行厂》 材料五 在清末新政全面发展的过程中,法制改革也被挺上议事日程。1902年3月,清廷发布了修订法律的谕旨:“中国律例自汉唐以来,代有增改。……惟是为治之道,尤贵因时制宜,今昔情势不同,非参酌适中,不能推行尽善。近来地利日兴,商务日广,如矿律、路律、商律等类,皆应妥议专夸。” ——张海鹏等《中国近代通史》第五卷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从三代到春秋战国,治国体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春秋时期的老子和孔子对这种变化有什么不同看法。(4分) (2)概括材料二商鞅的主要观点。结合所学知识谈谈该思想对秦产生了什么影响?(5分) (3)材料三和材料四反映哪两种权威的冲突?冲突的结果有何不同?这种结果的变化说明什么?(6分) (4)材料五中法制改革的原因是“今昔情势不同”,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哪些情势不同。(3分)
|
14. 难度:中等 | |
(14分)古今中外,民生问题关系着社会的安定和发展。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贞观初,太宗谓侍臣曰:“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咬腹,腹饱而身毙。若安天下,必须先正其身,未有身正而影曲,上治而下乱者。”“凡事皆须务本,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凡营衣食以不失时为本。” 材料二 孙中山先生1905年指出:“近时志士,舌救唇枯,唯企强中国以比欧美。然而欧美强矣,其民实困,吾国纵能媲迹于欧美,犹不能免于第二次革命……睹其祸害于未萌,诚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1920年,孙中山先生在执信中学开学典礼上说:“愿诸生人人皆学执信先生之毅勇果敢以求学,蹈行予自由、民主、均富之理念,以改造未来之社会。完成一庄严璀璨之中华民国。” 材料三 材料四 2010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作政府工作报告,他说:“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要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让社会更加公正、更加和谐。”在此之前,温家宝总理到中国政府网、新华网联合采访现场,与网民进行互动交流,解释了“尊严”的含义。 请回答: (1) 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贞观年间,唐太宗的哪些经济措施体现了“存百姓”思想? (3分) (2) 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回答,孙中山“均富”思想主要是针对当时国内外哪些社会现象提出来的?他在民主革命实践中提出了哪些具体主张? (4分) (3) 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国共十年对峙时期,孙中山先生的“均富”思想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土地革命中有哪些体现? (4分) (4)你对温家宝总理的“尊严”一词作何解释?(3分)
|
15. 难度:中等 | |
(60分)读图及有关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中国南方的崇山峻岭间,将建成世界上第一条电力“超级高速公路”——“云粤直流工程”,这将大大提高“云电东送”能力。 材料二 改革开放前,C岛是我国的国防前线,难以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改革开放后,该岛加快了经济建设的步伐,使其与国际市场的联系更加密切,成为我国最南端的开放窗口。 (1)简要说明A地区在清朝康熙、雍正年间,发生的两件重大历史事件及其影响。(6分)1915年首先爆发于该地区的重大历史事件是什么?(2分)它迅速胜利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分) (2)B地区从唐朝至清朝始终保持与国外交往的城市是哪座?(2分)1840年首先爆发于该城市的重大历史事件是什么?(2分)它对中国社会发展最大的影响是什么?(3分)1924年在该城市建立了一所新式学校,其突出的办学特点是什么?(3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