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下列现象中能够体现出中国封建自然经济特征的是 ( ) A.夜市卖菱藕,春船载绮罗 B.闭门而为生之具以足 C.均有无而通万物 D.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
2. 难度:中等 | |
亚里士多德说:“由于致富艺术表现在商业活动中,这种艺术永远不会有达到目的的极限,因为其目的是无止境地攫取财富和占有货币。”按亚里士多德思想“合乎逻辑推想”下述思想或情形明显与其格调不同的是 ( ) A.《史记货殖列传》载:“用贫求富,农不如工,工不如商。” B.孔子提出,中国“乃士农工商四民之结合,而士农则总居工商之上” C.韩非子把从事“末业”的“工商之民”列为社会中的“王蠹”之一 D.《管子》强调要利用国家垄断等手段挤压民间商品经济的发展空间
|
3. 难度:中等 | |
康熙皇帝任命曹雪芹的祖父曹寅主持江宁制造局的生产,根据当时的制度,该局产品 A.全部投放商场,收入归皇室 B.全部供皇室使用,不投放市场 C.部分用于纳税,部分投放市场 D.部分供皇室使用,部分投放市场
|
4. 难度:中等 | |
《辞源》里丝部字有311个。以《辞源》为例,我们作个比较。山部字220个,水部字679个,草部字665个,木部字617个,人部字414个,言部字292个,土部字255个,金部字314个。上述诸部在汉语里是最“人丁兴旺”的,丝部“丁口”仅次于水草木人金五部,位居第六,足见蚕丝 ( ) ①源头之古老 ②用途之广泛 ③意象之普及 ④技术之精湛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
5. 难度:中等 | |
“如果产业革命仅仅在于一些技术改进,如果它的后果并不扩张到设备和商品之外,那么,它就终于成为一个不大重要的事件,它在通史上只能占很少的篇幅。但是,它通过物质东西的媒介,即人类的需求,筹划和活动等具体表现便对人发生了影响。”(引自保尔·芒图《十八世纪产业革命——英国近代大工业初期的概况》)下列表述不属材料中“影响”的是A.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 B.多种化学全盛材料的创制大大丰富了人类生活 C.农业在国民经哜中的比重明显减少 D.工业资产阶级要求获得更多政治权利
|
6. 难度:中等 | |
“在1759年,詹姆斯布林德利开凿了英国第一条大运河,即布黎纪瓦特公爵运河。从那时起,……引起运河开凿热,使英国到1830年时拥有2500英里的运河。”英国“运河开凿热”的兴起主要是由于 ( ) A.农业灌溉的需要 B.旅游观光的需要 C.商品运输的需要 D.借助水力驱动机器设置的需要
|
7. 难度:中等 | |
科学院院长路甬祥曾对来访的记者说:“……历史经验表明,全球性经济危机往往催生重大科技创新和科技革命,1857年的世界经济危机推动引发了以电气革命为标志的第二次技术革命,……。”其中,第二次技术革命的技术革新和成就不包括 ( ) A.内燃机的发明与应用 B.石油化工工业的产生 C.机器制造业的诞生 D.重工业成为整个工业的主导
|
8. 难度:中等 | |
梅斯菲德以“创造”评本书:“他在欧洲人的心目中,创造了亚洲。”苏联史学家马吉多维奇的《地理发现史纲》以“遐想”评本书:“他向欧洲人报道了有7448个香料岛的南中国海。这些香料岛引起的欧洲人的遐想,不亚于令人惊奇的中国财富引起的遐想。”对这本书认识不正确的是 ( ) 书中插图(14世纪描画) A.直接或间接地开辟了中西方直接联系和接触的新时代 B.给中世纪的欧洲带来了新世纪的曙光,其积极作用不可抹杀 C.图中大汗的子民用纸币兑换银子的情景对当时西方人看来极其荒谬 D.在西欧的流传标志着资本主义萌芽在西欧的出现
|
9. 难度:中等 | |
对帝国的扩张也有批评的声音。19世纪的政治家索尔斯伯利勋爵在1861年抱怨,英国每年支出150万英磅保卫殖民地,“仅仅滋养了一大堆军事驻地和一种‘日不落帝国’的自满情绪。”大英殖民帝国的发家史实际上是走过了一条火与血的路程,竖着三个路标。这三个路标包括 ( ) ①海盗起步 ②战争开路 ③正当的商业贸易 ④工业革命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
10. 难度:中等 | |
“被工业革命推上权势顶峰的是这样的一些人,他们中大多数未曾经商,更不是贵族,没有光荣的族谱和坚强的后盾。他们的祖父曾经种地,他们的父亲破了产,他们自己则穷困潦倒,飘零半生。在工业革命的风暴中,他们凭自己的创造才能取得发明专利,更凭精明的计算和心狠手辣开办工厂,在社会财富的梯级上越爬越高。”当时出现的“这样一些人”的对立阶级是 ( ) A.金融资产阶级 B.工业资产阶级 C.工业无产阶级 D.资产阶级新贵族
|
11. 难度:中等 | |
1760年,英国5~10万人的城市只有一个,1851年达到十三个;1851年,十万人以上的大城市已经有七个。1851年,英国的英格兰和威尔士的城市人口总和已经超过农村人口,城市人口比重达到50.2%,初步实现城市化。工业革命的深入发展,使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迅速地变为工业人口。当时推动城市发展的因素包括 ( ) ①农业发展,流动人口增多 ②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工厂制日益普及 ③内燃机驱动的火车和轮船的发明 ④市场不断扩大,商品经济日益繁荣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
12. 难度:中等 | |
1850年,马克思看到一台电力机车模型后,就曾预言“蒸汽大王在前一个世纪中翻转了整个世界,现在它的统治已到末日,另外一个更大的无比的革命力量——电,将取而代之。”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 ) A.一百多年来的历史充分证实了马克思预言的正确性 B.当时实际可用的发电机的问世是此预言的基础 C.电灯、电话、电影放影机的涌现印证了这一预言 D.电气技术比蒸汽技术将提供更为强大便捷而又廉价的动力
|
13. 难度:中等 | |
从1895年开始,在短短的10多年时间里,张謇的企业从一个扩大到二十多个,形成了一个以纺织为主跨行业的资本企业集团。这主要得益于 ( ) A.洋务企业的诱导 B.群众怀的反帝爱国运动高涨 C.列强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D.清政府放宽对民间办厂的限制
|
14. 难度:中等 | |
1869年,《教会新报》的一篇文章写道:“外国生产皆归男医接生,虽经此例,似不成规矩。……男归男医,女归女医,岂不善也!”材料反映出当时的中国( ) A.虽已开放,但人们思想还比较保守 B.西方男女平等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C.旧的风俗习惯受到西方民主思潮的冲击 D.人们难以接受西方医学知识
|
15. 难度:中等 | |
曾朴的《孽海花》描写一位叫做米筱亭的新进士,原是监生出身,因为娶了前科状元的女儿,颇有惧内之名。一次不知怎样又得罪了太太,招来一顿臭骂:“我是红顶子堆里养出来的,仙鹤锦鸡怀里抱大的,这会儿,背上给你驼上一只短尾巴的小鸟儿,看了就触眼睛。算我晦气,嫁了个不济的阌茸货。”由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出 ( ) A.外国人把花翎看成服饰上一种可笑的累赘 B.清代的官服在官场中划分出严格的等级 C.清廷小官在家穿着考究甚至可以对太太发号施令 D.米筱亭之妻抱怨丈夫不着中西合壁的中山装
|
16. 难度:中等 | |
有学者认为中国近代社会风俗的阶段性发展特点是:洋务早期,风气初开;清朝末年,天下移风;民国初年,飙转豹变。这一特点也可以用来描述近代中国( ) A.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B.大众媒体的变迁 C.思想领域的变化 D.民主政治的发展
|
17. 难度:中等 | |
《南京条约》签订后,英国资本家深信,“只要中国人每人每年需用一顶睡帽,不必更多,那现有的英格兰工厂就已经供不上了。”然后那些推销棉织睡帽的人没有想到“远在英格兰人知道有棉织物的许多世纪前,这三万万居民的祖先从来就决不稀罕这种东西。”对这一现象的理解错误是 ( ) A.那些推销棉织睡帽的人“形成了亏本生意” B.《南京条约》规定免征一切内地税使英国对华倾销商品信心十足 C.自然经济对外来商品具有顽强的抑制作用 D.1842~1845年英国对华商品输出总额呈递增趋势
|
18. 难度:中等 | |
1912年3月2日,南京临时政府以临时大总统孙中山的名义公布了《令内务府通知革除前清官厅称呼文》,文中指出“查前清官厅视官之高下,有大人、老爷等称呼,受之者,增惭;施之者,失体,义无取焉……嗣后各官厅人员,相称咸以官职,民间普通称呼曰先生、曰君,不得在沿前清官厅恶称。”这项变革是希望在人际关系中树立一种 A.自由的观念 B.平等的观念 C.博爱的观念 D.互助的观念
|
19. 难度:中等 | |
维新派指出,“如今日中国不变法,则必亡是已。”然而通过维新变法中国并未摆脱封建落后状态和帝国主义对中国人民的欺压,其主要原因是“今日中国”( ) A.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尚未得到初步发展 B.近代西方详论尚未系统介绍进来 C.尚未出现影响浣的思想解放运动 D.民族资本主义没有得到充分发展
|
20. 难度:中等 | ||||||||||||||||
下表是新经济政策实施后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的情况
表格中的数字所反映的信息有 ( ) 战争使俄国的农业遭到破坏 ②1921年苏俄工农联盟受到削弱 ③农业生产到1925年基本恢复到一战前的水平 ④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经济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
21. 难度:中等 | |
丘吉尔曾说过:“斯大林是一个世上无出其右的最大独裁者,他接过俄国时,俄国只有木犁,而当他撒手人寰时,俄国已经拥有核武器。”苏联之所以取得如丘吉尔所说的这一重大成就,主要是因为 ( ) A.充分调动了农民和工人的生产积极性 B.适时纠正了经济政策中存在的弊端 C.合理吸引了西方国家的经济建设经验 D.开创并实行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
22. 难度:中等 | |
有人评价赫鲁晓夫“是徘徊在新旧时代十字路口的一名代表人物,他的一只脚跨进了新时代,而另一只脚又由于历史的原因,仍然沉陷在旧时代的泥淖之中而不能自拔。”这里“跨进了新时代”的主要含义是 ( ) A.改变了农业水平落后局面 B.改革在理论上取得重大突破 C.促进了苏联重工业的发展 D.冲击了斯大林模式
|
23. 难度:中等 | |
1957年,苏共中央第一书记突然提出苏联人均肉类产量在1960~1961年赶上美国。州委第一书记拉季奥诺夫提出本州在1959年一年内出售给国家的肉类数量增加二倍,深受赞赏。1959年底拉以弄虚作假手段宣告“完成”指标,不久骗局被揭穿,自杀身亡。这表明 A.赫鲁晓夫根本性的变革造成了“浮夸风” B.赫鲁晓夫的超越计划是不现实的 C.勃列日涅夫改革没有突破原有经济柜架 D.勃列日涅夫改革的赶超计划严重脱离苏联实际
|
24. 难度:中等 | |
有人认为,20世纪30年代的世界性的经济危机,在使资本主义经济、政治政治笭遭到重创的同时,也给它带来了一个新的转机。这里的“转机”主要指的是( ) A.从政治上着手,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 B.从思想上着手,强化道德,培养优秀公民 C.从法律上着手,完善法制,稳定社会秩序 D.从经济上着手,国家干预,调整生产关系
|
25. 难度:中等 | |
战后西欧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实行社会福利政策,福利国家的发展日趋完备。20世纪80年代,联邦德国总理科尔说:“我们太贵了,这些既得利益现在都需要打破。”对此话的准确理解应是 ( ) A.资本主义国家福利政策破产 B.资本主义国家福利太高 C.福利政策不利于经济发展应该废除 D.福利政策存在弊端需要调整
|
26.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列材料:(18分) 在世界现代化进程中,不同的国家,经济发展模式也不尽相同。以英、美为赌注“自由放任”模式和以苏联、中国为赌注“计划经济”模式,都可以使一个国家完成工业化,实现经济转型,但这两种模式走向极端和僵化后,也会造成严重弊病。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请以英国和苏联为例,说明“自由放任”模式和“计划经济”模式产生的消极影响。(4分) (2)以美国罗斯福新政为起点,西方国家通过何种方式突破“自由放任”模式?这标志着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4分) (3)为修正“计划经济”模式的弊病,苏、中两国先后进行了改革。苏联的赫鲁晓夫改革以失败而告终,原因何在?(2分)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从思想和实践上全面突破“计划经济”模式,其表现是什么?(4分) (4)美、中两国对各自经济发展模式成功突破的手段有何共同之处?纵观经济发展模式的调整过程,你能得出什么启示?(4分)
|
27.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列材料:(17分) 材料一:山东省范县是跑步进入“共产主义”的一个典型。1958年10月28日,县委第一书记在全县共产主义积极分子大会上,宣布了两年过渡到共产主义的规划,并编了一首顺口溜:“人人进入新乐园,吃喝穿用不要钱;鸡鸭鱼肉味道鲜,顿顿可吃四个盘;天天可以吃水果,各样衣服穿不完;人人都说天堂好,天堂不如新乐园。”11月6日,毛泽东批阅了该县的规划,说:此件很有意思,是一首诗,似乎也是可行的。时间似乎太仓促,只2年。也不要紧,2年完不成,顺延也可。 材料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党中央的积极支持和大力传导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逐步在全国推行,到1983年初,全国农村已有93%的生产队实行了这种责任制。 生产队社员正在领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合同书 材料三:中国关于农村土地使用权流动的政策刚出台,上海就在积极实施了。好消息传来,农民兄弟们个个喜上眉梢,尤其是对决定提出农艺可以以“转包、入股”等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等,更是拍手称快。谈及土地流转,一位种植大户说“三中全会就是好,土地流转是个宝!”过去想搞不敢搞,现在终于有了“尚方宝剑”。一位老大爷说,咱知道土地流转不是私有化,这正合咱们心意,这土地可是咱们的“命根子”,听说可以入股什么来着,这下好了,咱也可以像“股民”那样参股分红了,真是天大的好事啊。 材料四:胡锦涛在纪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30年来,我们党的全部理论和全部实践,归结起来就是创造性地探索和回答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30年的历史经验归结到一点,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30年的经验是极为宝贵的财富,全党同志要倍加珍惜和自觉运用这些宝贵经验。 请回答: (1)人民公社的主要特点是“一大二公”,结合材料一谈谈你对其“大”字的理解?毛泽东的批阅反映了什么问题?(6分) (2)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基本特点是什么?(4分) (3)结合材料三,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等为什么使“农民兄弟们个个喜上眉梢”?(4分) (4)材料四中胡总书记的讲话实际表述了哪些重大理论的观点?(3分)
|
28.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列材料:(15分) 材料一:这只不过是坦率地承认,无论是通过直接侵略还是间接侵略,将极权主义政权强加给自由国家人民,都破坏了国际和平的基础,从而也破坏了美国的安全……我认为,美国的政策必须支持那些人民,他们正在抵抗武装起来的少数人或者是外来压力企图加于他们的奴役。我认为我们必须援助自由人民以自己的方式来规划自己的命运。全世界自由的人民指望着我们支持他们维护他们的自由。如果我们领导不力,我们就可能危及世界和平……而肯定会危及我们自己国家的安全和利益。 ——杜鲁门1947年3月在国会两院联席会议上的讲话 资料二:尼克松说:“……二、如果某个核大国威胁我们某个盟国的自由,或威胁某个我们认为其自下而上关系美国安全的国家的自由,我们将提供保护;三、在涉及其他形式的侵略场合,我们将根据条约的义务,在被要求时提供军事和经济的援助。但我们指望遭受威胁的国家承担为本身提供人力的主要责任。美国将参加各盟国和朋友的防务和发展活动,但是美国不能而且也不会制订全部方案,拟订全部计划,执行全部决定,负担起保证世界自由国家的全部责任。只有在我们的帮助真正起作用,并且被认为符合我们利益的时候,我们才会以帮助。” ——尼克松在1970年对外政策报告 请回答: (1)材料一和材料二被分别称为“杜鲁门主义”和“尼克松主义”,根据材料分析归纳两者推行的外交政策的不同点与相同点。(8分) (2)从“杜鲁门主义”到“尼克松主义”的演变,是否说明美国放弃了霸权政策?(1分)分析原因。(6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