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文王(商朝末年周国统治者)行仁义而王天下,偃王(西周时的诸侯)行仁义而丧其国,是仁义用于古而不用于今也。故曰:‘世异则事异’。”这反映了 A.孟子的“仁政”学说 B.韩非的变法革新主张 C.墨子的“兼爱”思想 D.庄子的“齐物”观点
|
2. 难度:中等 | |
翻阅《汉书·百官公卿表》,对以下两幅图片上官职的记载,你从中能够看到的句子是 图一 图二 A.图一:“御史大夫,秦官,银印青绶,掌武事。” B.图一:“丞相,秦官,金印紫绶,为百官之长。” C.图二:“太尉,秦官,金印紫绶,掌武事。” D.图二:“太尉,秦官,银印青绶,掌副丞相。”
|
3. 难度:中等 | |
唐玄宗时礼部尚书沈既济曾对某历史性的变化有过中肯的评价:“前代选用,皆州郡察举……至于齐隋,不胜其弊……是以置州府之权而归于吏部。自隋罢外选,招天下之人,聚于京师春还秋住,乌聚云合。”沈既济所评价这一历史性的变化是 A.孝廉成为士大夫做官的主要途径 B.九品中正制使世家大族子弟依靠门阀步入仕途 C.三省六部制削弱了相权,保证了皇权 D.科举制把读书、考试与做官紧密联系起来
|
4. 难度:中等 | |
著名史学家黄仁宇认为:“隋唐宋组成的第二帝国带开放性,相对之下,明清组成的第三帝国则带收敛性。”这里的“收敛性”具体表现在 ①中央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同时设通判负责监督 ②废宰相,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 ③军机大臣跪受笔录,军国大事均由皇帝一人裁决 ④人民不得擅自出海与外国互市,对外贸易只能在官方主持下进行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
5. 难度:中等 | |
下面的文物之所以作为一座丰碑值得后人缅怀,主要由于 A.清政府土崩瓦解之势,已成横流之决 B.粉碎了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美梦 C.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 D.开启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新篇章
|
6. 难度:中等 | |
吕思勉在《中国通史》“衣食”篇中提出,“以中西的服饰相较,大体上,自以中国的服饰为较适宜。现在的崇尚西装,不过一时的风气罢了。”材料表明作者的观点是 A.西装必将风行全国 B.传统服饰有强大的生命力 C.中西服饰各有特点 D.列强侵略引起服饰变化
|
7. 难度:中等 | |
1954年6月,周恩来在新德里记者招待会上说:“世界各国不分大小强弱,不论其社会制度如何,是可以初平共处的。”下列事件体现了这一精神的是 ①与苏联建立外交关系 ②参加万隆会议 ③迎接尼克松总统来访 ④提出“一国两制”构想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④ D.②③
|
8. 难度:中等 | |
古希腊雅典政治家伯利克里有一篇著名的《在阵亡将士葬礼上的演说》,其中讲到:“在我们这里,每一个人所关心的,不仅是他自己的事务,而且也关心国家的事务。”“一个不关心政治的人,我们不说他是一个只注重自己事务的人,而说他根本没有事务。”对这两句话的准确理解是 A.所有雅典居民都享有民主权利 B.鼓励公民积极参政 C.公民大会是最高权力机关 D.不积极参与政治活动将被放逐
|
9. 难度:中等 | |
有人说:“近代西方什么都禁,就是不禁人的本能。古代中国什么都不禁,惟独禁人的本能。”假如你同意上述观点,主要依据是 A.启蒙思想;民贵君轻 B.因信称义;天人感应 C.人文主义;存天理,灭人欲 D.信仰得救;致良知
|
10. 难度:中等 | |
我国改革开放后农村的民谣:“过去喊破嗓子打烂钟,出工最早九点钟。现在不用队长叫一声,上工天不明,收工点了灯”。这一变化缘自 ①产品分配的方式发生变化 ②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的变化 ③农村生产组织形式的改变 ④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
11. 难度:中等 | |
《查士丁尼法典》的序言中说:“皇帝的威严、光荣不但依靠兵器,而且须用法律来巩固。这样,无论在战时或平时,总是可以将国家治理得很好。”对这句话理解准确的是 A.法律是治国重要手段之一 B.皇帝的敕令是制定法律的唯一依据 C.法律可以消除社会矛盾 D.皇帝的权威至高无上
|
12. 难度:中等 | |
某报纸曾刊登了这样一则消息:“那时,六大公司统治着德国化学工业市场,它们组成两大集团……此后不久,它又吞并了两大独立的公司。”从生产关系的角度来看,这则消息所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化学工业发展迅速 B.工业生产竞争日趋激烈 C.垄断组织不断扩大并占主导地位 D.工厂的规模不断扩大
|
13. 难度:中等 | |
蒋介石在1937年南京失守后发表告国民书,声称:“中国持久抗战,其最后决胜之中心,不但不在南京亦且不在各大城市,而实寄于全国之乡村与扩大强固之民心。”这说明 A.国民党号召国民奋起抗日 B.国民党决定开辟敌后抗日战场 C.国民党统治中心转向农村 D.国民党决心与共产党合作抗日
|
14. 难度:中等 | |
董仲舒提出:“受命之君,天意之所予也。故号为天子者,宜视天如父,事天以孝道也。”这句话的寓意不包括 A.屈君而伸民 B.君权天授 C.天人合一 D.屈君而伸天
|
15. 难度:中等 | |
“一五”计划的实施,使我国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基础,并在此基础上建成了社会主义制度,由此可知,计划经济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 A.史料正确,理解准确,史论合理 B.史料正确,理解准确,史论不正确 C.史料不正确,理解不准确,史论不合理 D.史料正确,理解不准确,史论不合理
|
16. 难度:中等 | |
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者从古典文化中汲取精神力量,铸成了反对神学桎梏的武器,以下最契合人文主义核心内涵的古希腊名言是 A.求知是人类的本性 B.人的出类拔萃为城邦增加的荣耀可以超过神 D.健康和聪明是人生的两大幸福 C.心灵美比形体美更珍贵
|
17. 难度:中等 | |
法国政治思想家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一书中说:“美国的联邦宪法,好像能工巧匠创造的一件只能使发明人成名发财,而落到他人之手就变成一无用处的美丽艺术品。”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美国的民主制度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和普遍性 B.美国的联邦宪法是一件好看不实用的美丽艺术品 C.美国的民主制度离不开特定的自然环境、法制和民情 D.美国联邦宪法是美国人排除外部思想影响而独自发明
|
18. 难度:中等 | |
1908年4月3日《申报》这样报道:“沪宁铁路告竣……举行开车典礼式,中西官绅到者甚多,颇极一时之感。”史料说明了 A.在学习西方的过程中交通运输走向近代化 B.民国时期铁路建设有了较大的发展 C.中国交通工具近代化的开始 D.国民政府成立后,南京和上海的重要性日趋凸显
|
19. 难度:中等 | |
马克思曾预言社会主义革命应该首先在欧洲比较发达的几个资本主义国家内同时发生,但十月革命却发生在比较落后的俄国,对此你的看法应该是 A.马克思对社会主义革命道路的预言是错误的 B.俄国十月革命是“早产”的,其结果已经证明 C.马克思主义要结合实践不断得到发展 D.十月革命有着特定的历史背景
|
20. 难度:中等 | |
在美国南北战争纪念雕塑中,南北方的将士都被雕塑成正气凛然、精神抖擞、英勇奋战的形象。这样雕塑的原因是 A.雕塑师是个北方的民主主义者 B.雕塑师是南方的共和主义者 C.现代主义艺术的广泛使用 D.考虑不伤害南北双方以利于民族融合
|
21. 难度:中等 | |
《全球通史》中有这样一段记述:“(1870年以后)工业研究的实验室,装备着昂贵的仪器,配备着对指定问题进行系统研究的训练有素的科学家,它们取代了孤独的发明者的阁楼和作坊。”这段材料反映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主要特点是 A.兴起于重工业 B.欧美国家间时发生 C.科学和技术紧密结合 D.电力的广泛使用
|
22. 难度:中等 | |
“20世纪70、80年代的苏联青年人都是出生于卫国战争之后,他们被告知自幼生活在无比优越的社会主义制度之下,当长为青年人之后又被告知生活在‘最发达的社会主义国家’中。但“最发达”的社会制度却无法提供足够的生活用品;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里,从来没有机会真正表达自己的意愿;官僚的子女拥有无可比拟的机会,而普通人家的子女在社会的下层挣扎,连改善命运的机会也极其渺茫。……”上述材料表明 ①军备竞赛加剧了苏联的经济负担 ②当时的苏联政治经济危机严重 ③信仰丧失是苏联解体的重要原因之一 ④“腐败”问题困扰着苏联社会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
23. 难度:中等 | |
美国著名学者塞缪尔·亨廷顿在《文明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中指出,“和平与文明的未来都取决于世界各大文明的政治、精神和知识领袖之问的理解和合作。……在正在来临的时代,文明的冲突是对世界和平的最大威胁,而建立在多文明基础上的国际秩序是防止世界大战的最可靠保障。”以下最符合其本意的是 A.文明的冲突是可以避免的 B.为避免战争,世界各大文明应趋向统一 C.文明的冲突已取代政治的冲突 D.各种文明的理解与合作是人类发展的基础和保障
|
24. 难度:中等 | |
“(古罗马)市场上的铁匠铺炉火熊熊。铁匠给奴隶钉上脚镣手铐,还要给他们戴上一个铁项圈,上面刻着:‘锁住我,不要让我逃掉’这样一行字。奴隶戴上这种项圈,就脱不下来了;如果逃亡在外,奴隶主也可以很快把他抓回来。另外,还用烧红的烙铁在奴隶的前额或脊背上烙下一个印记,这种印记通常是奴隶主姓名的第一个字母。”如果引用此材料做论据,下面哪个主题文章最合适 A.试论罗马法的实质 B.如何认识查士丁尼法典 C.谈封建经济在古罗马的发展 D.为什么说罗马法是资本主义法制的先声
|
25. 难度:中等 | |
英特尔公司副总裁肖恩•马洛克曾经说:“因特网是魔幻的第七大洲,在这里,每个人只需敲几下键盘就可以了解到世界上的所有知识。”对这句话理解不正确的是 A.因特网能够使信息的及时反馈得到实现 B.用户可以在网上查询所需要的资料 C.因特网具有其它三大媒介的传播功能 D.互联网是现代人学习知识最重要的手段
|
26. 难度:中等 | |||||||||||||
200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迎来了六十华诞。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很快就要在全国胜利了。……巩固这个胜利,则是需要很久的时间和要花费很大的气力的事情。……我们能够学会我们原来不懂的东西。我们不但善于破坏一个旧世界,我们还将善于建设一个新世界。 ——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上的报告》 (1)“破坏一个旧世界”的含义指什么?毛泽东在这方面有什么独特贡献?(2分)
材料二 客观的回顾中国1949年后在“大国崛起”的道路中发生的社会变迁,可以明确划分出三个相互衔接的时代脉络: 一是革命立国时代。这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一代共产党人,开创了一个新的国家政体,为建立和巩固政权,所走过的时光; 二是改革建国时代。这是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一代共产党人,经过拨乱反正、改革开放,确立并实现中国经济繁荣与快速发展的新经济体制的时代; 三是和谐富国时代。这是以胡锦涛为代表的新一代共产党人,励精图治,承先启后,以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为主旋律,以解决民生问题为契机,开启的中国走向全面富裕的时代。 ——摘自《学习时报》 (2)1953—1957年是新中国的重要发展阶段。这一阶段属于材料中的哪个时代?列举下列方面的史实论证材料所归纳的该阶段的时代特征。(7分)
材料三:“1979年以来,中国的发展可谓占尽“天时、地利、人和”。 ——陈东升《大国崛起的中国模式》 (3)1979年以来中国发展所占的“天时”因素。(3分)
|
27. 难度:中等 |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据世界银行的统计资料,全世界最富有的五分之一人口与最穷的五分之一人口之间的收入差距从1960年的30﹕1,扩大到1997年的74﹕1。在经济全球化中蛋糕是做大了,但是绝大部分被发达国家拿走了。 ——摘自《干部群众关心国家的25个理论问题》(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编写) 材料二 经济全球化在迅速发展,世界经济越来越成为一个整体,在这方面,跨国公司起着主要作用。跨国公司不仅跨国,而且跨集团,力图在全球范围内开展业务。它们控制着国际直接投资的百分之九十,世界生产的百分之四十,出口总额的三分之二和技术转让的三分之一。西方国家的政府特别是迅速发展的跨国公司,成了西方垄断资本推行经济霸权主义的主要工具。据统计,20世纪70年代初,西方发达国家仅从投资、对外债务和对外贸易三方面对发展中国家的剥削量就在240亿美元左右。及至20世纪80年代后期,每年榨取的垄断利润至少为2500亿至3000亿美元,几乎等于全部发展中国家国内生产总值的十分之一左右。正是这一源源不断增加的海外利润,支撑了战后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增长和技术进步,保持了这些国家近几十年的社会稳定。 ——摘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材料三 《饥饿的女孩》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推动经济全球化的主要因素。(4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跨国公司在世界经济中所起的作用。(3分)
(3)材料三中的照片摄于1993年的非洲。照片中,一个饥饿的女孩奄奄一息,身后站立着凶猛的秃鹰,等待下一秒钟即可享用的猎物。根据照片提供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发展中国家贫困问题可能产生的影响(3分)(并举例说明)(2分)
|
28. 难度:中等 | |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6年底,北京中国银行鉴于“女子心思细密”,“女子俸给可低于男子”,而且女子不像男子有“派别关系”,“不致见异思迁”,因此最先在银行中使用女子司帐,一时被称为“银行界之破天荒,妇女界之新事业”。1918年4月,上海曹某的理发店首次雇佣了二三十名女理发师。进入20年代,一些大城市的医疗、银行、商店、文艺、电讯等部门,均有女职员出现。 材料二 1923年的北京高师民意测验中,家庭旧制被列为应改革的不良风俗与习惯的首位。 ——据江沛《二十世纪一二十年代沿海城市社会文化观念变动评析》 请问题: (1)概括材料一中所反映的历史现象,简要分析其经济原因。(4分)
(2)指出材料二中“家庭旧制”的具体内容,简要分析它“被列为应改革的不良风俗与习惯的首位”的主要原因。(4分)
(3)依据材料,概括说明二十世纪一二十年代我国沿海城市文化观念变化的特点。(3分)
|
29. 难度:中等 | |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北宋的制度变革具有很强的针对性。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回答问题。 ⑴依据材料并结合史实概括北宋初年“旧弊虽防,新弊渐生”的具体表现。(5分)
⑵简述王安石为革除“新弊”采取的措施及效果。(6分)
⑶根据所学知识归纳变法失败的原因。(4分)
|
30. 难度:中等 | |
【近代民主思想与社会实践】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绘制于19世纪初期的英国工人劳动状况图 图1 矿道里的工人 图2 运煤的童工 材料二 1837年《人民宪章》条文:(1)凡年满21岁、身体健康而未被处过徒刑的男子,都有选举权。(2)无记名秘密投票。(3)议会议员不应有财产资格或其他任何限制,以保障各选区选举他们爱戴的人,不论贫富。(4)议员应领取薪金。(5)按照各地区选民的人数平均分配选举区。(6)议会每年改选一次。 材料三 (英国宪章运动中的)工人们认为,贫困是没有代表权的结果,而不是原因”,“很如工人有选举权,就会有一个比现在的议会更愿促进工人利益的立法机构-一就会采取一些措施来保证更平等地分配他们创造的对害”,因此,“普选权的问题是饭碗的问题,是每日三餐粗茶淡饭的问题”。 请回答: ⑴观察材料一中的图1和图2,你从中获取到哪些历史信息?(4分)
⑵根据材料二,概括《人民宪章》的主要内容。(3分)
⑶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宪章派是如何理解普选权与改善经济状况之间的关系的?(4分)
⑷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指出宪章运动中工人阶级的斗争目标。(4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