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2010-2011学年江西省高三模拟考试文综历史卷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佛教源于古代印度,西汉时经丝绸之路传入中原,道教在东汉时兴起于我国民间,佛道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对我国文化影响深远.下列常用语言来自佛教文化的有

①无事不登三宝殿 ②三生有幸 ③五行八卦 ④上善若水⑤大千世界⑥八仙过海

A.①③⑤        B.③④⑥     C.①②⑤       D.②④⑤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在一个记者会上,温家宝总理答记者关于物价上涨的问题时说:“我一边看网,一边脑子里想起一段话,就是‘民之所忧,我之所思;民之所思,我之所行’” 。温总理所引诗句体现了百家争鸣时期

A.尚力、尚贤,主张节俭的墨家思想      B.关注民生、注重和谐的儒家思想

C.以改革促发展的法家思想              D.“无为而治”的道家思想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罗马法《学说汇纂》中记录这样一个案例:一人把洗衣人告上法庭,要求他赔偿自己被老鼠咬破的衣服的损失。原告说:“按照约定,衣服洗好后你应该妥善保管,事先考虑到各种可能出现的问题。你应使用鼠夹和鼠药来预防鼠害,可是在你的店里甚至连一只猫都没有”。最后法官判定洗衣人要依照承揽之诉承担责任。这一案例直接体现了罗马法的什么原则

A.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B.公平、公正

C.谨慎履行契约                     D.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某中学一历史研究小组对德意志帝国的“君主立宪制”进行研究,有同学提出“为什么说德意志帝国的君主宪制是一种不彻底不完善的代议制?”对这一问题,有四位同学产生了争议,你认为最正确的回答是

A.甲同学:皇帝和帝国宰相掌握行政大权

B.乙同学:联邦议会权力较大,帝国议会权力较小

C.丙同学:行政机构权力大,立法机构权力小 

D.丁同学:行政机构控制了立法机构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我国汉字博大精深,而修改汉字就更加独特有趣。近代史上“国”字的传统写法是“國”,但在太平天国的文献中“国”字却少了一点,口中是个“王”字,即“囯”;而辛亥革命后却又有人将“国”写为“囻”,口中是个“民”字。对两次修改所表达的不同含义,理解正确的是

A.前者说明太平天国领导人认为没有统一全国,故“国”不完整;后者说明中华民国已取得民族独立

B.前者说明太平天国领导人未摆脱专制思想的束缚;后者说明主权在民思想在《临时约法》中得到体现

C.前者说明太平天国领导人认为国中无财富;后者说明辛亥革命体现了孙中山的民权主义

D.前者说明太平天国领导人时时提醒自己清政府尚未推翻;后者说明孙中山把民生主义放在革命的首位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1918年,孙中山在《建国方略·自序》中怀着无比痛苦的心情回顾以往的历史:“夫去满洲之专制,转生出无数强盗之专制,其为毒之烈,较前尤甚。于是国民愈不聊生矣!”这说明当时的中国

①清政府已被推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已经结束了

②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没有发生根本的变化   

③辛亥革命没有取得彻底的胜利     

④出现了军阀割据的局面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         D.①②③④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在解释巴黎公社失败的原因时,列宁这样说道,“胜利的社会革命至少要有两个条件:生产力高度发展和无产阶级准备成熟。但是在1871年这两个条件都不具备。”列宁的这段话可理解为(     )

A.生产力的发展必然导致革命斗争           B.在无产阶级准备成熟以前不能进行革命

C.革命的成功需要成熟的主客观条件作保证   D.1871年是革命条件成熟与否的分水岭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法国史学家朗格诺瓦和瑟诺博司所著的《史学原论》(1897年出版)一书指出:“史料可分为两种,有时过去的事件,留下实迹(碑碣及制造品),有时,也是更常见的,事件所留下的痕迹,是心理的状态——一种文字上的描写和叙谈。”作者的意思是

A.任何文字史实都带有主观因素              B.实迹和文字史料都真实反映历史

C.历史是“心理的状态”的反映              D.只有实迹史料才能反映历史真实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斯大林模式”一词由西方学者首先使用,泛指所有“苏联式的社会主义体制”。戈尔巴乔夫改革前,苏联官方和学界从不使用这个词。戈尔巴乔夫上台后接过这个词用以概括整个苏联70年的历史,并且说:“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正在为自由的人们的公民社会所取代。”戈尔巴乔夫的上述言行(     )

A.消除了与西方国家的矛盾             B.否定了苏联社会主义制度

C.促进了苏联经济体制改革             D.缓和了苏联国内社会矛盾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从“和平使命—2005”、“和平使命—2007”,一直到“和平使命—2009”,和平使命系列军演已经成为世界著名的反恐军演品牌,这也是上海合作组织向全世界展示自己的一种姿态。以下对上海合作组织认识正确的有:

①由中国领导创立的全球性国际组织,2001年在上海正式成立  

②它的成立标志着一个以互信求安全,以互利求合作的新型区域合作组织的诞生 

③联合打击恐怖主义是该组织重要的目标之一 

④该组织各国合作目前仅限于军事、政治领域,尚未涉及经济等其它领域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伽利略通过梁的弯曲试验和理论分析,指出对长度相似的圆柱形梁,抗弯力矩和半径立方成比例。1685年,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两个物体之间有引力,引力和距离的平方成反比,和两个物体质量的乘积成正比。从这两个事例中可以看出自然科学的特征之一

A.试验是近代科学研究的全部方式    B. 17世纪物理学是核心学科和基础学科

C. 数学方式是主要表达形式         D.揭示时间和空间的本质属性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19世纪中期欧洲某个出版社想出版法国作家巴尔扎克的小说集《人间喜剧》。为吸引读者,出版社想为小说配一些插图,插图的风格要与小说的风格一致。以下最令出版社心动的画家是

A、德拉克洛瓦      B、米勒           C、塞尚          D、毕加索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37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随着美洲和通往东印度的航线的发现,交往扩大了,工场手工业和整个生产运动有了巨大的发展。从那里输入的新产品,特别是进入流通的大量金银完全改变了阶级之间的相互关系,并且沉重地打击了封建土地所有制和劳动者;冒险的远征,殖民地的开拓,首先是当时市场已经可能扩大为而且日益扩大为世界市场,——所有这一切产生了一个历史发展的新阶段……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10页

材料二  自18世纪下半叶,蒸汽机吐着白气推开现代化大门以来,人类文明发生了深刻的嬗变。在现代化进程的大舞台上,新老大国次第亮相,演绎了各具特色的发展篇章,这当中有一条堪称规律的结论:一个国家要保持充满活力、持续向上的发展态势,关键是让经济发展方式始终与时俱进,找到符合时代潮流、契合自身发展阶段的现代化路径……正是依靠工业革命,转向工业立国,才使英国这个孤悬一隅的小岛,孕育了超凡的能量,成为跨越两个世纪世界发展的领头羊。正是重视科技发明、信奉“专利制度就是将利益的燃料添加到天才之火上”,才使美国这个原本照搬欧洲技术的学生,成为一个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国家,抓住机遇跃居世界第一经济强国。

——任仲平《决定现代化命运的重大抉择》

材料三 20世纪以来,中国曾有两次决定现代化命运的重要转型。60年前新中国的成立,完成了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历史性转变,彻底扫清了中国走向现代化的制度障碍,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30年前,我们以“摸着石头过河”的勇气、“杀出一条血路”的决心。拉开了改革开放的恢弘巨幕,开始了从计划经济体制到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使我们这个曾占据人类文明中心地位的古老民族,在落后世界现代化进程一个多世纪后,赶上了现代化的最新浪潮。

——任仲平《决定现代化命运的重大抉择》

(1)材料一中马克思、恩格斯分析了新航路开辟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是什么?(10分)他们所预言的历史发展新阶段是指怎样的阶段?(4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分析英国和美国成为世界经济强国的原因。(8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20世纪中后期中国经历了哪两次决定现代化命运的重大转型? (6分)根据上述三则材料,谈谈我们应怎样赶上现代化的最新浪潮。(9分)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俄国财政大臣塞奇·维特伯爵在写给沙皇的信中说:“国际竞争并不等待我们。如果我们不采取有力的、决定性的措施,使我们能在以后十年间满足俄国以及俄国影响之下——或者应该在俄国的影响之下——的亚洲国家的需要,那么正在迅速发展中的外国工业就会冲破我们的关税壁垒,在我们的祖国和以上提到的亚洲国家中立足,并深深地扎根我们的经济。——我们的经济上的落后也可能会导致政治和文化上的落后。”

——《塞奇·维特伯爵致沙皇的信》

材料二  日本政府派出使团出访欧美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材料三  梁启超说:“戊戌维新,虽时日极短,现效极少,而实为二十世纪中国史开明宗义第一章也。”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回答:俄国、日本、中国近代改革所受的共同国际环境的影响是什么?分别列举导致俄国、日本,中国近代进行变革的具体外部原因。(8分)

 (2)日本派使团出访欧美的目的是什么?这一举措体现出日本近代化的突出特点是什么?对日本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5分)

(3)结合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概括维新运动的宝贵精神遗产。(2分)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近代民主思想与社会实践】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绘制于19世纪初期的英国工人劳动状况图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图1 矿道里的工人                 图2  运煤的童工

材料二  1837年《人民宪章》条文:(1)凡年满21岁、身体健康而未被处过徒刑的男子,都有选举权。(2)无记名秘密投票。(3)议会议员不应有财产资格或其他任何限制,以保障各选区选举他们爱戴的人,不论贫富。(4)议员应领取薪金。(5)按照各地区选民的人数平均分配选举区。(6)议会每年改选一次。

材料三 (英国宪章运动中的)工人们认为,贫困是没有代表权的结果,而不是原因”,“很如工人有选举权,就会有一个比现在的议会更愿促进工人利益的立法机构-一就会采取一些措施来保证更平等地分配他们创造的对害”,因此,“普选权的问题是饭碗的问题,是每日三餐粗茶淡饭的问题”。

请回答:

⑴观察材料一中的图1和图2,你从中获取到哪些历史信息?(4分)

⑵根据材料二,概括《人民宪章》的主要内容。(3分)

⑶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宪章派是如何理解普选权与改善经济状况之间的关系的?(4分)

⑷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指出宪章运动中工人阶级的斗争目标。(4分)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