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2010-2011学年江西省吉安市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卷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法国历史学家布罗代尔在《文明史纲》中指出,“没有一种文明可以毫不流动地存续下来:所有文明都通过贸易和外来者的激励作用得到了丰富。”以下历史现象符合上述观点的是               (    )

A.北朝时期均田制的出现 B.隋唐科举制度的建立

C.徽汉合流和京剧的形成 D.晚清新思潮的萌发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大清律例》载:“嫡庶子男,除有宫荫袭先尽嫡长子孙;其分析家财田产,不问妻、妾、婢生,止以子数均分。”这表明清朝在财产继承方面(    )

A.所有家庭成员均分财产 B.嫡庶长幼之趋手淡化

C.子女都有平等继承权   D.嫡长子享有优先继承权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苏联已逝去多看,俄罗斯人民对十月革命的积极评价却越来越多,相当多俄罗斯人怀念十月革命,甚至向往能回复苏联时代。图7反映的是2009年11月7日,在俄罗斯首都莫斯科市中心举行的纪念十月革命92周年的群众游行场面,以历史的眼光看,俄罗斯人怀念十月革命的最大理由是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A.它以建立无产阶级政权为政治目的           B.它的成功证明了列宁主义的正确性

C.它为俄国社会发展开辟一条新道路           D.它开创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新局面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苏州出土了一块明清时期的碑刻,记载了一起商标侵权案,“近有无耻之徒,假冒本堂牌记,或换字同音,混似射利,粘呈牌记,叩求示禁。”这反映出苏州(    )

A.资本主义萌芽         B.劳资矛盾尖锐

C.商业法律十分完备     D.商品经济发达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英国人麦考利在1830年说:“如今我们国家比1790年还穷吗?我们坚决相信,尽管统治者有种种管理不当之处,但英国一直变得越来越富。有时略有停顿,有时暂时倒退,但总的趋势是不容置疑的。”这一说法的主要历史背景是(    )

A.工业革命成效显著     B.资本主义世界枣场形成

D.西方殖民主义体系确立 C.国际局势平稳发展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下表反映了1978-1982年中国工农业总产值,劳动投入和劳动生产率的指数变化(注:均以1978年为100)。对其解读正确的是(    )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A.工农业年总产值基本相当,反映了这一时期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协调发展

B.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幅度大于工业,得益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广

C.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促进了工业化进程   

D.劳动投入不断增长,表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激发了劳动者生产积极性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1872年《申报》报道:“妇人女子原宜深藏闺阁,不令轻见男子之面……乃上海地方妇女之蹀躞街头者不知凡几,途间或遇相识之人,欢然道故,寒暄笑语,视为固然,若行所无事者,甚至茶轩酒肆,杯酒谈心,握手无罚,……日甚一日,莫能禁止。”对该报道的理解不确切的是             (    )

A.传统道德礼教观念受到冲击                 B.妇女解放思潮悄然兴起

C.近代中国女子逐渐步入社会                 D.上海社会风气已彻底改变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图反映的是美国1899年与1937年的工业生产状况,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是(    )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A.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                     B.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后果

C.1929年经济危机的影响                     D.拥有殖民地和势力范围很少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201 1年1月26日,世界经济论坛的创办人克劳斯·施瓦布在接受采访时说:“世界正在从根本上发生改变……这些根本性变化中,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地缘政治权势与地缘经济实力正在同时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从西方向东方转移。”这从—个侧面反映出当今世界(    )

A.“一超多强”的世界政治格局                B.世界政治经济多极化趋势

C.经济区域集团化取代全球化                 D.布雷顿森林体系趋于解体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儒家“尊王”、“忠君”及“三纲”思想的精神实质,从来都不是让人们无条件地服从君权,或无止境地强化王室权威,而是敏感于地方势力的膨胀,以及诸侯兴起、地方权力过大破坏天下安宁的教训。从儒家思想演变的进程看,最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

A.孔子提出“仁者爱人”、“克己复礼”         B.孟子主张“民贵君轻”

C.董仲舒倡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朱熹主张“格物致知”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几位同学在评价毛泽东思想时发生了争执,你认为下列有关毛泽东思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它是中国人民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思想武器

B.它是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指导思想

C.它是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思想政治基础

D.其在“文革”期间发展成为严重的“左”倾错误思想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法国作家左拉极力推崇某一美术流派。认为其“给予人们的是感觉,而不是思想”。这个美术流派是 (    )

A.浪漫主义             B.现实主义         C.印象主义         D.现代主义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37分)近代以来,民族主义受到全世界不同制度的国家、不同文化背景的民族的普遍接受和信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民族主义直到18世纪西欧资产阶级开始分享或获得全部权力时,才呈现其近代的形式。西欧资产阶级是以国家的名义分享或获得全部权力的,因此,国家不再是国王、国王的领土和国王的臣民。更确切地说,国家这时由公民(仅指19世纪末叶以前有财产的公民)组成,这些公民居住于一个共同的地区,在其共同的政府里拥有一个发言权,并意识到其共同的(想象的或真实的)遗产和其共同的利益。……但是,随着19世纪的逝去,民族主义的性质起了变化。它起初是一种人道的、宽容的信条,这种信条不是建立在各种民族主义运动相竞争的基础上,而是建立在手足之情这一概念的基础上。但是,在19世纪后半世纪,它变得愈来愈沙文主义和军国主义。”

——摘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近代中国民族主义是在空前的变局之下,因受外力刺激而形成和迅速发展起来的。一方面,在具有高度文化的“西夷”面前,不得不放弃古代的华夷观念;另一方面,在“西夷”的侵略面前,为谋自救而迅速激活了民族意识。此民族意识已逐渐摆脱古代的华夷观念。而导向建立独立的近代民族国家的目标。建立近代民族国家,是近代民族主义的核心内容。粱启超在《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一文中,首次提出了“中华民族”的概念。他还最早表明建立民族国家的问题,于1902年发表的《论民族竞争之大势》明确提出:“今日欲救中国,无他术焉,亦先建设一民族主义之国家而已。”

——转引自《光明日报》关于“中国近代史上的民族主义”的对话

材料三:孙中山先生逝世后,中国共产党人继承孙中山先生的遗志,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政权,开展了大搜摸的社会主义建设。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中目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开拓前进,取得了举世公认的伟大成就,中国的面貌发生了举世瞩目的深刻变化。

——胡锦涛在孙中山先生诞辰14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四:20世纪末期的世界在民族和民族主义问题上存在着两种相反的趋势。一种趋势是由欧盟体现的。尽管欧盟在其内部建设中困难重重矛盾不断,正如人们所说建构一个超民族的共同体、形成统一的欧洲认同是如此之难。但欧盟无疑体现着对传统的民族国家和民族主义概念的超越。国内有的学者把欧盟描述为一种新型的民族主义,这也许是基于对欧共体的成立背景及早期情况的考察,当时它东抗苏联集团挑战西拒美国控制的企图,要在“两超”的夹缝中确立欧洲的地位。而欧盟的内部建设意味着人们正在企图克服民族主义给欧洲带来的弊病,“结束上千年来存在于欧洲人之间的相互残杀与争斗以及民族主义的战争”,通过一体化而使欧洲享有和平、繁荣和幸福。

——摘自安东尼·D《全球化时代的民族与民族主义》

材料五:自1945年以来,经济一体化趋势逐年增长,统一的无所不包的国际贸易、资本、劳务、技术等市场已经把全球社会联成一体。这是一种经济世界主义趋势。另一方面,殖民帝国的崩溃,“冷战”的结束,民族意识与主权意识的高扬又使新建的主权国家单位越来越多,划分愈来愈小。这是一种政治民族主义趋势。很显然,这两种背道而驰的趋势必将给21世纪世界国际政治带来更多的纷争和冲突。

——摘自罗荣渠《现代化新论》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8世纪末民族主义呈现近代形式的背景,(6分)比较民族主义在19世纪中期前后的区别。(4分,不得抄录原文。)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梁启超提出“中华民族”、“民族国家”等概念的原因和目的。(8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共产党人对孙中山先生革命事业的继承与发展。(9分)

(4)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中所说的民族主义趋势及影响。(6分)

(5)你认为该如何应对材料五所提出的“这两种背道而驰的趋势必将给21世纪世界国际政治带来更多的纷争和冲突”?(4分)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15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明治维新期间,我们发现了一个奇特的现象。……明治政府在改革过程中出现了。许多看起来非常矛盾和不符合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改革措施,其改革过程中融入了大量日本拳身的传统和文化的因素。

——刘涛《从“万世一系”的宗教神话看日本的崛起》

材料二:论者曰:中国之当改革不待言矣,然此次之改革,得无操之过蹙,失于急激,以自贻蹉跌之忧乎?辩曰:中国之言改革,三十年于兹矣,然而不具改革之效,而徒增其弊何也?凡改革之亭,必除旧布新,两者之用力相等,然可有新也。苟不除旧而言布新,其势将旧政之积弊,悉移而纳与新政之中,而新政反增其害矣。

——《戊戌政变记》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治维新在经济和政治领域采取了哪些“看起来非常矛盾和不符合西方现代化模式的改革措施”?(6分)

(2)材料二中关于戊戌变法失败原因的争论,“论”者及“辩”者的主要观点各是什么?(4分)

(3)明治维新和戊戌变法的一成一败,给我们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带来哪些启示?(5分)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15分)【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启蒙运动”一词源自以下事实:他们将过去基本上看作是一个迷信和无知的时代,认为只是到了他们时代,人类才终于从黑暗进入阳光。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

材料二:著作家们一般称之为自然权利的,就是每一个人按照自己所愿意的方式运用自己的力量保全自己的天性——也就是保全自己的生命一的自由。因此,这是自由地用他自己的判断和理性认为最适合的手段做任何事情的自由。自由这一词语,按照其确切的意义来说,就是外界障碍不存在的状态。

——霍布斯《利维坦》

材料三:当立法权和行政权集中在同一个人或同一个机关之手,自由便不复存在了;因为人们将要害怕这个国王或议会制定暴虐的法律,并暴虐地执行这些法律。如果司法权不同立法权和行政权分离,自由也不存在了。如果司法权同立法权合而为一,则将会对公民的生命和自由施行专断的权力,因为法官就是立法者。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1)依据材料一,概括启蒙运动的含义。(3分)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启蒙思想家认为人类“由黑暗进入阳光”的主要表现是什么?(2分)

(2)依据材料二和材料三归纳霍布斯与孟德斯鸠的共同主张。(2分)说说他们各自的观点是什么?请对他们的观点进行评价。(8分)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15分)【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第一条  缔约各方以他们各国人民的名义郑重声明他们斥责用战争解决国际纠纷,并在他们的相互关系上,废弃战争作为实行国家政策的工具。

第二条  缔约各方同意他们之间可能发生的一切争端或冲突,不论其性质或起因如何。只能用和平方法加以处理或解决。

——《非战公约》

材料二:1950年6月24日,当朝鲜战争爆发的消息传到美国,艾奇逊立即指示美国驻联合国代表奥斯汀要求安理会召开紧急会议,讨论朝鲜局势.。美国故意歪曲朝鲜国内战争性质,以“紧急援助”李承晚集团为名,操纵联合国安理会通过非法决议,为美国搜罗侵朝军队。7月8日,杜鲁门任命美国驻远东军司令官麦克阿瑟担任“联合国军”总司令的职务,“联合国军”正式建立。“联合国军”总部设在东京。参加“联合国军”的有美国、英国、加拿大、溴大利亚、新西兰、荷兰、法国、土耳其、泰国、菲律宾、希腊、比利时、哥伦比亚、埃塞俄比亚、南非、卢森堡共16个国家的军队。此外。还有瑞典、印度、丹麦、挪威、意大利为“联合国军”派出了医生和医疗船。

——百度网·百度知道

材料三:法、德、俄、中等国在联合国安理会反对美国不经核查、以武力解决问题的做法。主张加强对伊核查,通过政治外交途径解决问题。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的1441号决议拒绝了美国关于自动授权动武的要求。伊拉克战争打响后,俄罗斯总统普京指出伊拉克战争是一个政治上的大错误:法国总统希拉克和德国总理施罗德也呼吁停止战争。伊拉克战争使跨大西洋关系严重受挫,欧美关系面临冷战结束后最严重的危机。

——百度网·百度知道

(1)依据材料一概括《非战公约》的核心主张。(4分)  

(2)依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西方主要国家对待这两场战争的态度的变化及其原因。(11分)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毛泽东之所以肯定曹操,恐怕也缘于二人在诸多方面有着逼真的“形似”乃至“神似”之处。举其大端,譬如叱咤风云、临危不惊的军事才干,气壮山河、舍我其谁的政治抱负,直抒情怀、气魄雄伟的诗词文赋等等……即使在个性、气质上,二人也有着某种相似之处。

——宋培宪《毛泽东与(为曹操翻案)》

材料二:“涂巷中小儿薄劣,其家所厌苦,辄与钱令聚坐听说古话。至说三国事,闻刘玄德败,辄蹙眉,有出涕者,闻曹操败,即喜唱快。”

——北宋·苏轼《志林》

材料三:《三国演义》善于通过战争的描写来展现人物的性格。赤壁之战中的人物很多。重点只有几个。在决策阶段,作者着力写诸葛亮和周瑜,在决战阶段,则突出了曹操。……小说中的曹操经过各个时代的艺术加工,已成为统治阶级权臣的形象,是极端利己主义者的典型,成为古今奸雄中的第一奇人,他的突出特点是奸诈,小说同时写出了他的雄才大略。

——《从<赤壁之战>看曹操奸绝、关羽义绝、孔明智绝——浅析(三国演义)的战争描写》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5)

(1)材料一是怎样评价曹操的?(3分)

(2)结合宋元时代背景分析为何会出现材料二、三中对曹操的贬低评价?(8分)你认为评价历史人物的关键是什么?(4分)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