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2010-2011学年江西省、临川一中高三12月联考历史卷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后汉书卷四六邓禹传》“邓氏自中与后累世宠贵,凡侯者二十九人,公二人,大将军以下十三人,……其余侍中、将、大夫、郎、谒者不可胜数。”此种状况的出现与当时什么选官制度有关?(  )

A. 察举制     B. 世袭制      C. 军功爵制        D. 科举制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1975年底,在湖北云梦睡虎地出土了一千一百余枚秦代竹简。抄录的有关法律文书,记录了刑事、经济、民事和官吏管理的法律条文,是弥足珍贵的历史资料。从中可以得到秦朝的确切信息是(  )

A.关心民众生活     B.加强专制集权     C.形成立法规范     D.进入法制社会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某中学历史老师确定了一个研究性学习课题是“中国古代少数民族开创的全国性统一政权”你认为下列地图中能为这一课题所用的材料是(  )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A                  B                   C                 D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古罗马《民法大全》:“父亲的罪名或所受的惩罚不能玷污儿子的名声,因为每一方的命运均取决于自己的行为,而任何一方都不得被指定为另一方所犯罪行的继承人。”材料体现的原则是(  )

A.保护弱者       B.人人平等        C.公正合理        D.注重证据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下列有关德国1871年宪法和法国1875年宪法共同点的表述,正确的是(  )

A.议会完全行使立法权             B.国家元首有权解散两院

C.内阁对国家元首负责             D.国家元首有权任命内阁成员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美国1787年联邦宪法规定,参议院的议员名额每州不论大小,均为两名。众议院议员名额则按各州人口比例分配,5个黑人折合3个人来计算南方各州的人口总数。上述规定体现了(  )

A.权益平衡思想     B.民主共和思想     C.民族平等思想    D.主权在民思想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历史学家余英时在研究中国近代历史的过程中提出了“转石效应”——改革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一经发动,便如危崖转石,非达于平地不止,经济体制改革初见成效之后,浪潮就会冲击到法律和政治领域。依据上述观点,在中国近代史上引发“转石效应”的历史事件是(  )

A.鸦片战争        B.洋务运动       C.戊戌变法         D.辛亥革命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1938年国民政府电文称:查第二期抗战开始以及我备战区本运动战、游击战相配合积小胜为大胜之最高原则,以攻为守指导作战,屡遏凶焰,挫被顽敌,士气振奋,精神日旺。台(儿)庄胜利足为表征。该电文表明(  )

A.正面战场给日军以重大打击             B.国民党军队的战略战术发生重大变化

C.八路军积极配合正面战场作战           D.中国军队取得抗战以来首次大捷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日本《选择》月刊近日发表文章声称:“雷曼兄弟公司破产引发了世界经济危机,中国成为世界经济复苏的火车头,对中国资金和需求的依存使日、美、欧的反共论调声日增。……对中国来说,通过政府投资来强求加快经济增长,是由于经济目的之上的政治目的的需要。”对这一观点解读最为准确的是(  )

A.确认了中国在当前经济危机中的领导地位

B.日美欧等国在当前经济危机面前束手无策

C.该文章中延续了二战后的“冷战”思维

D.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敌视中国的态度发生了变化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重农抑商是中国封建社会传统的经济思想,然而历代商品经济仍有不同程度的发展。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儒家思想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重农抑商是我国封建社会传统的经济思想,所以孔子是主张重农抑商的

B.法家代表人物商鞅是重农抑商政策的始作俑者,所以战国法家都是主张重农抑商政策的

C.重农抑商政策的经济基础是封建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所以重农抑商政策是封建自然经济的必然结果,因而它的长期的实行,是有利于社会经济发展的

D.司马迁在《史记》中为从事工商业者作传记,而后世的正史中再也看不到专门为工商业者作的传记,说明由于受重农抑商政策影响,工商业者不再具有较高的社会地位了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美国经济学家西奥多·舒尔茨认为:“小农的经济行为,绝非西方社会一般人心目中那样懒惰、愚昧,或没有理性。事实上,他是一个在传统农业的范畴内,有进取精神并对资源能作最适度运用的人”。按照其观点,可能对下列哪一历史事件评价相对较高(  )

A.苏联的农业集体化运动         B.中国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苏联赫鲁晓夫的农业改革       D.中国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法国史学家马克•布洛赫在《为历史学辩护》中指出:“在进行历史研究时,人们往往迷恋于寻找单一的原因,便错误地将原因归结于某一个,这样就成为一种价值判断。”他强调历史研究应(  )

A.多角度地认识和考察史实           B.抓住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

C.分清历史事件的主次原因           D.以正确的价值判断为起点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丹皮尔在《科学史及其与哲学和宗教的关系》中说:科学过去是躲在经验技术的隐蔽角落里辛勤工作的,当它走到前面传递而且高举火炬的时候,科学时代可以说已经开始了。这里所说的科学时代是指(  )

A.文艺复兴    B.启蒙运动    C.工业革命    D.第二次工业革命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列宁在1920年提出了“共产主义就是苏维埃政权加全国电气化”著名公式。结合时代背景,对此公式合理的理解是(  )

A.展望了苏联将在20世纪30年代建成社会主义

B.强调了现代化经济建设对社会主义发展的重要性

C.新经济政策推动了苏俄电气化的发展

D.共产主义与资本主义相比有充分的优越性

 

详细信息
15. 难度:中等

霍布斯鲍姆认为,进化论在19世纪中后期盛行的原因,“不在于人是由动物进化而来的证据来势太猛,以致无法阻挡”。“真正的原因在于下列两项事实构成了极佳的机遇:一是主张自由主义和进步的资产阶级迅速崛起,二是这个时期没有发生革命”。该分析说明进化论在当时(  )

A.并没有对传统势力提出公开的挑战   B.对论证资产阶级崛起提供了理论依据

C.顺应了资产阶级的改良主张         D.符合追求有序变革的社会心理

 

详细信息
16. 难度:中等

一位学者认为:“除了西方自由主义的民主制度之外,已找不到足以代替它且具存活能力的其它体系。”并认为:“世界性的意识形态斗争不再存在,代之而起的将是经济流通、无止境地解决技术问题、环境问题、以及品味微妙的消费者需求之满足。”上述说法应出现于(  )

A.英国光荣革命成功时            B.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成功时

C.东欧剧变及苏联解体时          D.世界两极格局确立时

 

详细信息
17. 难度:中等

美国学者贾雷德•戴蒙德在其科普著名《枪炮、病菌和钢铁》中说:“就整个新大陆来说,据估计在哥伦布来到后的一两个世纪中,印第安人口减少了95%。……主要的杀手是旧大陆来的病菌。印第安人以前从来没有接触过这些病菌,因此对它们既没有免疫能力,也没有遗传抵抗能力。天花、麻疹、流行性感冒和斑疹伤寒争先恐后地要做杀手的头把交椅。……一个曼丹人村庄里的人口在几个星期之内就从2000人急剧减少到不足40人。”从世界发展趋势角度看,它给我们今天最大的启示是(  )

A.在西欧殖民扩张过程中病菌是第一“杀手”

B.西方发达国家有责任帮助落后国家脱贫

C.高度重视全球化进程中的负面影响

D.全世界都要加强对“流行疾病”的防控

 

详细信息
18. 难度:中等

“(造物者)创造了人,并对他说:“我将你置于世界的中心,使你能够更好地观察世界上的一切;我创造了你,使你成为非上天的、非人间的、非永恒的。你也许会蜕化,变成无理性的畜生;但是,如果你愿意,也可以升华,变得神圣。”这段材料(  )

A.反映的是神学思想    B.认为人是无理性的

C.认为人是卑贱的      D.反映的是人文主义思想

 

详细信息
19. 难度:中等

排巫运动发生在近代早期的欧洲,1580至1660年间是排巫运动最狂热的时期。其间,许多人被迫害致死,其中95%是女性,多为衰老贫困的单身女性。“排巫运动”的发生表明经历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欧洲(  )

A.仍然缺乏理性精神                   B.科学精神高涨

C.需要继续进行反教会斗争             D.人文精神增强

 

详细信息
20. 难度:中等

史学家郝延平在《守旧与革新》一文中谈到:“中国对西方称呼由(19世纪)60年代前的‘夷务’,到七八十年代改称‘洋务’和‘西学’为主。”这种称呼的变化反映了(   )

A.中国人对西方的认识逐步深入       B. 由中国为中心向西方为中心转化

C.中国人由仇视西方到崇拜西方       D. 对西方外交政策由对抗转向和解

 

详细信息
21. 难度:中等

上个世纪20年代开始,列宁在苏维埃俄国提出“新经济政策”,毛泽东在中国提出农民问题,并开创“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道路,30年代罗斯福在美国推行“新政”,90年代邓小平在中国提出“社会主义也有市场,”倡导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有这些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A.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要相互学习借鉴     B.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制度没有优劣之分

C.这些历史巨人善于化腐朽为神奇         D.“实事求是”这一人类智慧的意义是世界性的

 

详细信息
22. 难度:中等

1949年4月刘少奇在天津与资本家座谈,一位资本家问道:“我现在开工厂,有剥削,是有罪的。我还准备多开几家,那不是罪更大了吗?”刘少奇回答:“你开的厂是有剥削,你用剥削来的资本再开几家厂,将来交给国家……这样的剥削是有功的。”刘少奇的这段话后来被概括为“剥削有功论”,被极大歪曲和非议。刘少奇的回答体现了国家对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政策是(  )

A.放任         B.保护         C.赎买         D.监管

 

详细信息
23. 难度:中等

陈独秀在《新青年》中撰文声称:“国人等欲脱蒙昧时代……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下列文章与陈独秀认为的“科学”的主旨最为接近的是(  )

A.毛泽东认真思考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文艺方针

B.达尔文实地考察提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进化论观点

C.孔子首创私学提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儒家处世观

D.亚里士多德一生实践“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的治学精神

 

详细信息
24. 难度:中等

李大钊在《我与世界》一文中写道:“我们现在所要求的,是个解放自由的我,和一个人人相爱的世界。介在我与世界中间的家国、阶级、族界,都是进化的障碍,生活的烦累,应该逐渐废除。”这表明此时的李大钊具有(  )

A.自由主义和个人主义倾向           B.国家主义和个人主义倾向

C.个人主义和世界主义倾向           D.民族主义和世界主义倾向

 

详细信息
25. 难度:中等

晚清的历史演进过程艰辛而悲壮,曲折而复杂,对此国内学术界进行了不同的解读和阐释,涌现出一大批成果,其中有这样一些著作:《动荡时代的知识分子》,《社会剧变中的近代绅商》,《晚清学堂学生与社会变迁》,《从边缘走向中心——晚清社会变迁中的军人集团》。这些著作的研究视角主要是(  )

A.社会变迁的角度  B.现代化的角度  C.社会思潮的角度  D.社会群体的角度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26. 难度:中等

(11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在古代中国血缘宗法制度下, 人们非常信奉“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养儿防老,积谷防饥”的传统观念。                      ——《制度文明与中国社会——风俗流变》

材料二  公元1500年,伦敦的人口不过5万,1600年人口增至20万。1700年增至70万。1800年英国本土人口加上移民约为2000万,英国人口快速增长。英国维多利亚女王统治的时代保证家庭稳定生育,导致生育率居高不下。英国由于人口增加快,每年增加大量年轻劳动力,源源不断地满足工业革命的需求。                        ——《大国崛起与现代化》

材料三  “除了党的领导之外,六亿人口是一个决定的因素,人多议论多.热气高.干劲大”(毛泽东)。到1962年,由于人口政策指导思想的偏差和高生育率的延续,人口数量猛烈增长,国民经济发展出现明显的不协调。                      ——《浅析毛泽东的人口观》

材料四  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变迁,传统生育观念正在悄悄发生着改变。城乡居民普遍接受了计划生育的国策和一对夫妇只要一个孩子的号召。2001年对农村的一项调查表明:在今天,家庭中男女地位的平等,合理生育或少生孩子的观念正在农民当中逐渐形成。“女儿也是传后人”等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20世纪中国社会生活变迁史》

(1)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古代社会的生育观,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主要原因。(4分)

 

 

 

(2)据材料二、三,概括英国和中国人口政策的相同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对两国造成的不同影响。(4分)

 

 

 

 

(3)材料四中,中国人的生育观念发生了哪些变化?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家庭关系、政策角度分析其成因。(3分)

 

 

 

详细信息
27. 难度:中等

(13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9年至1931年,中国农村经济发展恐慌,一些改良主义者纷纷组成各种社团,试图通过各自的方法复兴农村经济。……梁漱溟在《乡村建设理论提纲》一文中阐述了他的乡村建设理论。他说,所谓乡建运动,即是救济乡村的运动,是乡村自救运动……是重新建设中国社会组织结构的运动。他认为,中国的根本问题在于旧的社会秩序已经崩溃,而新的社会秩序又未建立,整个社会处于无序状态,以致“各方面或各人其力不相益而各相碍所成不抵所毁,其进不逮其退”。因此,须“重建一新组织构造,开出一新治道”,有了这一条,则中国的一切问题可随之而解,甚至于“外国侵略虽为患而患不在外国侵略,使有秩序则社会生活顺利进行,自身有力量可以御外也;民穷财尽虽可以忧而所忧者不在民穷财尽,使有秩序则社会生活顺利进行,生息长养不难日起有功也”。

……梁漱溟的乡建实验,力求通过“乡农学校”来实现其“政、教、富、卫”合一的理想。……然后将一乡一县的“乡农学校”实验扩展至全国。

——摘编自《中国近代经济史》

材料二  梁氏在山东实施了七年的乡建实验,的确促使了实验区社会.经济与文化教育状况的好转,但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正如梁氏所言:“他(指农民)所要求的有好多事,需要从政治上解决,而我们开头下乡工作时,还没有解决政治问题的力量。那末,当然抓不住他的痛痒,就抓不住他的心。”

                                             ——摘编自《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

(1)根据材料一,概括说明梁漱溟的乡村建设方案。(2分)指出他提出此方案的历史背景。(2分)

 

 

 

(2)梁漱溟关于其乡建实验局限性的观点,是否抓住了问题的关键?(1分)

为什么?(4分)

 

 

 

(3)在梁漱溟等人进行乡村建设实验的同时,共产党人正在在中国南方的一些地区进行另一种完全不同的的乡村变革。指出二者的根本区别。(2分)简要说明共产党的具体方案。(2分)

 

 

 

 

详细信息
28. 难度:中等

(11分)关注民生,构建和谐社会,一直以来是各国政府试图解决的重大问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英国于1601年颁布《济贫法》,由教会在全国各地设立济贫院,收容救济老人、孤儿、残疾人。1833年,英国颁布《工厂法》,建立了检查员制度,并制订了有关通风.温度和工作时间之类的规则。1920年劳埃德·乔治的《失业保险法》……几乎涵盖了所有年收入不超过250英镑的手工劳动者和非手工劳动者。这样保险涵盖的范围就从400万工人扩大到1200万工人。依据《老年抚恤金法》的规定,年龄在70岁以上的老人享有获得标准规模的抚恤金(每月5先令)的权利。在1919—1939年间,英国共建筑了130万幢公用住宅,300万幢自用或出租的房屋,所有的房屋建筑都有政府补助。

                                        一一《英国工业化进程中的社会失衡及其调整》

    材料二  让我们再一次发问:我们已经达到了19 33年3月4日那天所梦想的目标了吗?我们已经找到快乐之谷了吗?但是,我们的民主也正受到考验:在这个国家中,我看到数千万公民一一占总人口的重大数目一一他们中的大部分此时此刻仍然处于今天所称的生活之必需的最起码的标准之下。

    我看到数百万家庭依赖低微的收入生存、以致家庭灾难的阴影日复一日笼罩着他们。

    我看到成百万人得不到教育、娱乐以及改善他们及其子女利益的机会。

我看到数百万人无力购买农产品和工业产品,又因为他们的穷困潦倒而无力工作,不能为其他数百万人生产。——1937年1月20日罗斯福总统连任就职演说

    材料三  近两个月来,世界金融危机日趋严峻,为抵御国际经济环境对我国的不利影响,温家宝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了当前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包括:一是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二是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三是加快铁路、公路和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四是加快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事业发展。……会议确定,到201 0年底约需投资4万亿元。                             ——《人民日报》(2008年11月1 0日)

   (1)根据材料一,概括英国社会福利制度发展演变的主要特征。(2分)

 

 

   (2)从材料二的演说词中,你能看到20世纪30年代美国社会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2分)罗斯福采取了哪些措施解决这些问题?(2分)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指出中国政府在应对本次危机方面与罗斯福新政的哪些做法相似?(2分)二者有何共同特点?(1分)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认识。(2分)

 

 

 

 

 

 

 

详细信息
29. 难度:中等

[历史上重大改革的回眸]

材料一  “近来土地多归有力之家,非乡绅、则富民……若夫穷民,本无立锥之地。”

                                                       ——摘自《杨文弱先生全集》

材料二 “总括一州县之赋役,量地计丁,丁银毕输于官。……凡额办、派办、京库岁需与存留、供亿诸费,以及土贡方物,悉并为一条,皆计亩征银,折办于官……”

——《明史张居正传》

材料三 17世纪初年杭州府钱塘县赋税51900.5丁;1826年保宁府赋税15232.6894664丁。

材料四 “工匠佣力自给,以无田而免差;富商大贾操资无算,亦以无田而免差”, “视田如陷阱,是以富者缩资以趋末”                           

——《明穆宗实录》

请回答:

(1)与材料一相比,材料四反映了当时富商大贾的经济观念发生了什么变化?(3分)

 

 

 

(2)材料二与材料三中两个“丁”的含义不同。根据材料情境推测这两个“丁”的含义分别是什么?(4分)

 

 

 

(3) 据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中的措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8分)

 

 

 

 

 

 

 

详细信息
30. 难度:中等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材料一 国王是法律的创造者,而非法律创造了国王。……假如臣民认为国王滥用权力,他们只能祈求上帝开导国王,把他引到正确的道路上去。……正像争论上帝能作什么是无神论和渎神一样,作为一个臣民去争论国王能做什么,或者国王不能做这做那,也是僭越和高度的侮辱。                                    ——詹姆士·斯图亚特《神权》(1603年)

材料二 人们参加社会的理由在于保护他们的财产,他们选择一个立法机关并赋予其权力的目的,是希望由此可以制定法律,树立准则,以保卫一切社会成员的财产。……当立法者图谋破坏人民财产或贬低他们的地位,使其处于专断权力的奴役状态时,立法者就使自己和人民处于战争状态。人民因此就无须再予以服从,而只能寻求上帝给予人们的抵抗强暴的共同庇护。                                          ——约翰·洛克《政府论》(1668年)

请回答:

(1)材料一、二反映的思想倾向各是什么?(4分)

 

 

 

 

(2)两则材料中都提到了“上帝”的概念,分别指出其实质。(4分)

 

 

 

 

(3)分析上述思想内容对其所处时代的影响。(7分)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