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2010-2011学年河南省豫南九校高三第二次联考历史卷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梁启超在论及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时,指出“盖权臣之消长,与专制政体之进化成比例,而中国专制政治之发达,其大原力有二端,一由于教义之浸淫,二由于雄主之布划。”材料中“教义之浸淫”指的是

A.统治者利用宗教大力维护自己统治

B.宗教的欺骗性使人民丧失了斗争精神

C.儒家思想成为维护封建统治的工具

D.中国君主专制意识根深蒂固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古代希腊、罗马为人类留下了丰富的政治文明遗产,西方资产阶级在建立近代国家过程中从中借鉴的思想或制度不包括

A.民主制度

B.法律制度

C.人民主权

D.代议制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清末奕訢认为“中国所当学者,固不止轮船、枪炮,即以轮船枪炮论之,雇买以应其用,计虽便而法终在人;讲究以彻其原,法既明而用将在我。一则权宜之策,一则久远之谋。”请问奕訢的“法”及“久远之谋”各指何而言?

A.法指轮船、枪炮,久远之谋指造船厂与兵工厂

B.法指典章规则,久远之谋指建立国会,实施宪政

C.法指国际公法,久远之谋指设立总理衙门,开展对外交往

D.法指知识、学问,久远之谋指设立学校,学习西学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新的社会制度的建立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正因为历史的曲折与反复,近代西方历史上某国曾获得了“各种政体的试验场”的称号。据所学知识判断这个国家应是

A.英国

B.法国

C.美国

D.德国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下列表述是对世界近代历史的基本发展趋势的概括,其中理解不够准确的是

A.从君主体制过渡到共和体制

B.从专制主义到民主政治

C.从农耕社会走向工业社会

D.从封建神学到科学理性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政治现代化和经济现代化是一个国家现代化必须具有的两翼,政治民主化又是政治现代化的核心,回顾我国一百多年来政治现代化的历程,认识有误的是

A.太平天国颁布《资政新篇》,进行了政治现代化的初步尝试

B.资产阶级革命派为我国政治民主化做出了里程碑意义的贡献

C.20世纪50年代,我国政治民主化有了宪法保障

D.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的政治民主化进一步发展完善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某学者在《中国特色民主政治体制建设道路的探索》中指出:“在当代中国社会权力体系的结构方式上,必须要由各级公共权力中的常设最高决策领导权(简称决策权)和常设最高决策监督权(简称监督权)两权分立,相互分权制衡与合作,从而确保建立起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的权力运行机制。”造成以上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A.旧中国民主政治制度残缺、民众参政素质低

B.新中国民主政治制度建设起步晚、底子差

C.西方民主宪政制度和和平演变政策的影响

D.当代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的要求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据《肇城志·东南十一·徽州府》记载:明朝中叶以后新安商人兴起,“商贾四出”,活跃于国内及日本、东南亚等地。对此种现象认识正确的是

A.体现明清之际东南一带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B.说明中国已经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C.是明清之际商品经济繁荣的表现

D.反映明清统治者传统经济政策的变化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19世纪六、七十年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和洋务派创办的民用企业先后兴起,它们的本质区别是

A.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高低

B.是不是商品生产

C.所有制及经营方式

D.客观上是否抵制了外国的经济侵略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冷战时期,发展中国家联合斗争,逐渐形成一支新的政治力量,在国际政治舞台上显露出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下列历史活动不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

A.日内瓦会议

B.万隆会议

C.不结盟运动

D.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工业革命开始后,亚当·斯密提出自由放任经济政策,在以后的一百多年里,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奉行,二战后,凯恩斯主义盛行,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加强对经济的干预,20世纪70年代后,面对经济“滞涨”,资本主义国家又减少对经济的干预,这反映出的本质问题是

A.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策摇摆不定w.w.^w.k.&s.5*u.c.#om

B.随生产力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相应调整

C.没有哪种经济政策可保资本主义经济持续繁荣

D.资本主义国家尝试建立计划加市场的混合经济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1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秦遂兼并四海,以为周制微弱,终为诸侯所丧。故不立尺土之封,分天下为郡县。                                                         ——《汉书》

材料二  “一个国家外部的崛起,实际上是它内部力量的一个外延。内部制度还没有健全的情况下,很难成为一个大国,即使成为一个大国,也不是可持续的。”“就世界大国英国而言,大宪章是在13世纪初成文的,过了近五个世纪,君主立宪才成为成文的宪政原则,而民主制的逐步完善还要通过19至20世纪的多次改革。真实意义的‘一人一票’的民主直到20世纪中叶才在英国实现。此刻距大宪章已有七个世纪的历史,距光荣革命也有二百五十多年的历史。                           ——英国诺丁汉大学教授郑永年

材料三  我们认为下面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造物主赋予他们若干不可剥夺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为了保障这些权利,所以才在人们中间建立政府。而政府之正当权力,系得自被统治者的同意。如果遇有任何形式的政府变成损害这些目的的,那么,人民就有权力改变它或废除它,以建立新的政府。

——《独立宣言》(1776年7月4日)

(1)根据材料一指出秦朝实施的政治制度并分析其原因。(3分)

(2) 据材料二,你认为作者重在说明什么历史现象(3分)

(3) 概述材料三的基本主张,指出其历史作用。(6分)

(4) 古今中外政治制度的不同发展模式对你有何启示(6分)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1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很大程度上,我们可以认为,海权的历史乃是关于国家之间的竞争、相互间的敌意以及那种频繁的在战争过程中达到顶峰的暴力的一种叙述。海上商业对于国家的财富及其实力的深远影响,早在这些千真万确的原则昭然于天下之前,就已被洞察秋毫------因此海上力量的历史,蕴含着一个濒临于海洋或者借助于海洋的民族成为伟大民族的秘密和依据。                                        ——马汉《海权论》

材料二  如果可以把1492年看做全球化的开始,那么,大致可以看出全球化经历了这样几个阶段,首先是葡萄牙和西班牙人开创了现代全球化;然后是大英帝国、法国、比利时等欧洲国家开始大规模的全球殖民,这一阶段大致是以英国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开始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第三阶段是美国和前苏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全面崛起,取代英国成为主导全球化大趋势的两大核心;第四阶段是从海湾战争开始,前苏联解体,美国开始独自引领全球化潮流,即开始构建一个美国模式的全球社会。

——白海军《大预言:2049年的世界》 

材料三  世界的不平衡:富国和穷国——1970年(表中数字表示世界总数的百分比)

 

人口

国民总产值

粮食

识字的人

发达国家(新西兰、日本、西欧

澳大利亚、加拿大、美国

18.0

45.0

35.0

96.0

东欧和苏联

11.5

30.0

23.0

90.0

拉丁美洲

6.5

8.0

6.5

67.0

非洲

8.5

3.5

2.5

19.0

近东

3.5

7.5

14.0

36.0

远东(不包括中国)

31.0

3.5

13.0

40.0

中国

22.0

2.5

 

50.0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6至19世纪先后控制世界海洋的国家有哪些?并分别指出其主要原因。(6分)

(2)19世纪中期推动英、法等欧洲国家大规模全球殖民扩张的动力是什么?该时期英、法等国家的殖民扩张对中国的社会经济有何影响?(6分)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穷国”落后于“富国”的原因。(4分)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