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有学者认为,古代游牧民族大举南下与气候寒冷有密切关系。图中第Ⅱ期,少数民族曾两次入主中原。对这两次过程相同点的认识,正确的是( ) A.北京成为全国政治中心 B.结束分裂,实现统一 C.接受汉族文化,推动自身进步 D.实行行省制度,加强对地方统治
|
2. 难度:中等 | |
“公推公选”是上世纪80年代以来在一些地方出现的干部选拔方式。十七大后,通过这一方式选拔的干部从数量、范围和职位重要性上都向更高层次迈进。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A.是中国传统的“举荐制”和“科举制”的复合体 B.在“民主”话语和“创新”追求下对传统政治文化的回归 C.以笔试加面试的考试成绩排名作为录用的最重要标准 D.入围干部当任或淘汰时的票决制,带有“党内民主”色彩
|
3. 难度:中等 | |
下列中国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包含捍卫国家统一或领土完整的有( ) ①雅克萨之战 ②“五四运动” ③和平解放西藏 ④“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
4. 难度:中等 | |
梁启超说:“任凭你像尧舜那样贤圣,像秦始皇、明太祖那样强暴,像曹操、司马懿那样狡猾,再要想做中国皇帝,乃永远没有人答应。”据此对孙中山和辛亥革命的历史评价,下列正确的是( ) ①袁世凯反对民主、背叛共和失败 ②推动了社会的变迁和民族的发展 ③合乎世界政治现代化运动的主流 ④辛亥革命“只不过赶跑了一个皇帝”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
5. 难度:中等 | |
某校在迎接建党九十周特稿《中国共产党九十年历程回眸》一文中用以下四个关键词概括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要关节点,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红船启航 ②灯塔指引 ③星火燎原 ④进京赶考 A.①②④③ B.①③④② C.②①④③ D.①③②④
|
6. 难度:中等 | |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从人类社会进步的角度看,希腊的自然地理环境对希腊文明的最大影响是( ) ①有利于希腊民主传统的形成 ②有利于希腊向海外扩张 ③有利于人文意识的觉醒 ④导致各邦长期独立自治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7. 难度:中等 | |
美国人查尔斯·P·金德尔伯格在《世界经济霸权1500—1990》一书中记录的英国每年申请专利数变化如下图。与图中反映的历史事实有因果关系的是( ) A.君主立宪制确立 B.世界市场形成 C.殖民扩张加剧 D.工业革命扩展
|
8. 难度:中等 | |
2007年10月2日,联合国纪念第一个国际非暴力日。选择这一天是印度独立运动领袖以及非暴力思想和策略的创始人圣雄甘地的生日。他的非暴力原则的普遍重要意义不在于 A.散播和平、促进宽容 B.弘扬人性尊严的精神与联合国的创立思想是相通的 C.人性不能结束战争,能阻止战争发生 D.传播非暴力的信息,通过教育和提高公众认识的方式
|
9. 难度:中等 | |
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形势最早出现转折的战场上,当时联合抗击法西斯国家主要是 ①苏联 ②美国 ③中国 ④英国 ⑤法国 A.②③④ B.②④⑤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⑤
|
10. 难度:中等 | |
据梅雪芹《历史学与环境问题研究》记载,近代以来英国针对空气污染和水污染的部分法律,它说明了( ) A.英国工业化导致疾病流行,危害健康 B.英国政府注重通过立法解决环境污染问题 C.英国城市化加剧环境污染和疾病流行 D.英国改善全球环境方面率先承担主要责任
|
11. 难度:中等 | |
20世纪初期,欧洲发生这样的文化变迁:巴黎、柏林或伦敦的奢好和说话腔调,传布到国内最遥远的乡村。根深蒂固的地方文化开始被全国性文化取代,各国生活方式也愈来愈受到国际消费文化的影响。下列何者是促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媒介( ) A.报纸和广播 B.铁路与飞机 C.电视和电影 D.网络与漫画
|
12. 难度:中等 | |
从世界民主发展史的角度分析,巴黎公社和十月革命的积极意义在于( ) A.完善了民主的形式 B.强调了政府的作用 C.运用了革命的手段 D.扩大了民主的主体
|
13. 难度:中等 | |
(26分)中西文明在交流中相互借鉴,不断发展,彼此影响,推动了社会发展和历史进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国宋代时期的科学文化传播到欧洲(“中学西传”),对欧洲产生了重大影响。对此,《全球通史》中写道,中国文明在文化领域到了宋朝达到顶峰,尤其是科学技术取得了至今才得到充分理解的非凡的进展。英国哲学家、科学家弗兰西斯·培根也说:“我们应该注意到这些发明的力量、功效和结果,因为这些大发明改变了整个世界的面貌和状态。” 材料二:从16世纪后期,特别是中国近代前期,西方科学文化不断涌入中国(“西学东渐”),冲击着中国传统文化的正统地位。胡适说:“我们必须承认自己百事不如人。不但物质机械上不如人,政治制度不如人,而且道德不如人,知识不如人,文学不如人,艺术不如人,身体不如人。””(《介绍我自己的思想》,《胡适文存》卷首,1930年12月出版。) 材料三:中国应该大量吸收外国的先进文化,作为自己文化食粮的原料……决不能生吞活剥、毫无批判地吸收……”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元时期科学文化“中学西传”的具体表现。怎样理解“这些大发明改变了整个世界的面貌和状态”?(8分) (2)依据材料二,归纳胡适对待中西文化的态度。为改变上述状况,近代前期,在“西学东渐”的过程中,中国向西方学习了哪些先进的政治思想?(8分)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毛泽东在民主革命时期的斗争实践,谈谈毛泽东是如何批判地吸收外来文化的。(4分)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列出毛泽东思想形成、成熟的时期及其该时期的最重大理论成果(3分) (4)结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分别概括出现“中学西传”和“西学东渐”现象的主要原因。(6分)
|
14. 难度:中等 | |
(26分)人类文明的演进过程中,商品经济的发展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推动着社会的变革和撬动了大国的崛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继荷兰之后,英国通过推行自由贸易,建立起全球市场,并逐步确立起自由市场经济模式。当这种模式的弊端引发社会危机的时候,美国在20世纪30年代,又加入了政府干预的手段。从此,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交相作用,改变了人们对传统的市场经济模式的认识。 ——摘于电视记录片《大国崛起》语录 材料二:自中外通商以来,彼族动肆横逆,我民日受欺凌,凡有血气孰不欲结发厉戈,求与彼决一战哉?……彼之谋我噬膏血非噬皮毛,攻资财而不攻兵阵,方且以聘盟为阴谋,借和约为刀刃,迨至精华销竭,已成枯腊,则举之如发蒙耳。故兵之并吞,祸人易觉,商之掊克,敝国无形。我之商务一日不兴,则彼之贪谋亦一日不辍。纵令猛将如云,舟师林立,而彼族谈笑而来,鼓舞而去,称心餍欲,孰得而谁何之哉?吾故得以一言断之曰:习兵战,不如习商战。 ---郑观应《商战》上,《盛世危言》卷3 材料三: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形式和结构;二是社会主义经济管理体制。 ——何理《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英美两国对传统市场经济模式创新分别是什么?两国新的市场经济模式产生的历史背景分别是什么?(10分) (2)根据材料二和三,表达了中国早期维新派什么强烈的愿望?在中国近现代史上,中国曾两次加入世界市场。简要回答中国两次加入世界市场的方式及其对中国社会产生的不同影响。(8分) (3)依据材料概括新中国成立后经济体制的两次根本性变化,结合所学分别指出促成变化的主要原因。(8分)
|
15. 难度:中等 |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治早期)商业还继续处于依附的地位,从经济上来看,它是依赖于政府的。政府鼓励商业着眼于使日本拥有有效地近代基础,以抵制外国的压迫(另一只眼睛还盯着未来的征服事业),同时也给骚乱的农民提供一种职业。 ——巴林顿·摩尔《民主与专制的社会起源》 材料二:作坊里的日本人有“心灵紧闭”但“眼观八方”的特征。他们在数百年不被外族征服的优越中,在精神层面上向来蔑视一切外来文化。但出门便是深深的海洋而且资源贫乏的现实,又使他们充满生存危机感,所以在技能层面非常注意乃至模仿先进的东西。在国弱时,他们谦卑地对外点头哈腰,默默拿来先进才智,然后悄悄地在作坊里加班加点地消化,乃至超越。一旦确信自己在技能上超越了别国,便会出其不意地创造神话。 ——陈冰《作坊里的日本》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明治早期日本发展工商业的目的和特点。(4分) (2)结合日本19世纪下半期改革的相关史实,说说日本是如何“心灵紧闭”但“眼观八方”的?他们创造了怎样的“神话”?(6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