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2010-2011学年浙江省高三模拟考试文综历史卷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秦汉帝国的结构并不是任何人设计的,而是经过旧中国时代列国纷争,一个一个国家个别尝试,又互相模仿,方出现了秦汉帝国所承袭的国家形态。”从制度沿革的角度看,下列制度最能反映这一观点的是                                                

A.皇帝制度        B.官僚制度        C.郡县制度       D.三公九卿制度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和部分国民党高级将领认识到,中国对日抗战是持久战,必须以空间换时间。淞沪会战的紧要关头,蒋介石曾经在日记中写道:“凡我中国之寸土失地皆洒满吾中华民族黄帝子孙之血迹,使我世世子孙皆踏此血迹而前进,永久不忘倭寇侵占与惨杀之历史……”。在日军攻占南京后,他拒绝德国方面的斡旋,坚持既定的抗战国策。决定蒋介石抗战态度的主要因素是

A.战争的性质                        B.对敌我双方形势的正确分析

C.国际方面的有利条件                D.民族主义立场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2010年以来世界局势动荡,突尼斯、埃及、叙利亚出现了大规模的反政府示威,利比亚爆发的骚乱及流血事件不断升级等。下列有关当今世界形势评述正确的是

A.动荡紧张成为当今世界形势的主流

B.冷战结束后开始出现多极化趋势

C.当今世界是美国及欧、中、日、俄共同主导的一超多强的世界

D.民族、领土等矛盾及大国插手使世界局势动荡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中国古代手工业曾在许多方面取得辉煌的成就,下列对我国古代冶铁业和陶瓷业的表述正确的是

A.制瓷业在宋朝时成为独立生产部门     

B.战国炼钢和淬火工艺有所发展

C.隋朝时瓷器上出现用绘画和诗文装饰的釉下彩绘技术              

D.唐代冶铁开始使用煤炭做燃料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申江鬼国正通商,繁华富丽压苏杭。番舶来银百万计,中国商人皆若狂。今年买经更陆续,农人纺经十之六。遂使家家置纺车,无复有心种菽粟”。由上述材料中我们可以看到

A.纺丝业使用机器生产,自然经济开始瓦解

B.列强对华商品输出显著增加,土纱销售陷入困境

C.上海开埠通商,列强大量收购中国生丝

D.苏杭地区传统纺丝业衰弱,上海近代纺丝业发展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表格为国务院集中众多科学家编制的《十二年科技发展远景规划》中的部分章节,从而在全国掀起“向科学进军”的热潮。该规划制定于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A.一五计划期间   B.文化大革命时期

C.改革开放新时期 D.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时期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针对大企业主的责难,罗斯福做了一个生动的比 喻:“1933年夏天,一位戴着丝绸礼帽的体面的老     绅士不小心失足落入码头边的水中,他不会游泳。他的一位朋友,看到情况紧急,和衣跳入  水中,把他救了起来。可是珍贵的礼帽被水冲走了。老绅士安然脱险后,对朋友的救命之恩  感激不尽。可是,三年过后的今天,这位老绅士却大声责骂朋友,因为丢失了丝绸礼帽。”其中“丢失了丝绸礼帽”的寓意是新政         

A.没能完全解决失业问题                  B.减耕减产没能遏制农民破产情况

C.财政赤字过大,导致政府负担过重        D.规定最高工时和最低工资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中国五千年璀璨的文明及无与伦比的丰富文字记载都已为世人所认可,在这一博大精深的历史长河中,书法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再现了这一历史性的嬗变过程。下列有关中国古代书法艺术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丧乱帖》作者王羲之草、楷、行各体皆精

B.中国书法史上有“秦篆”、“汉隶”之说

C.柳公权的《玄秘塔碑》被称为天下行书珍品

D.张旭、怀素之狂草别具艺术魅力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盖自三权鼎立之说出,以国会立法,以法官司法,以政府行政,而人主总之……人主尊为神圣,不受责任,而政府代之,故人君与千百万个国民为一体,国安得不强?”下列对作者观点的分析正确的是

A.此思想是为了维护清朝君主统治

B.其目的是为实现国家富强,摆脱外族侵略

C.其主张深受西方民主共和思想的影响

D.此思想在中国的实施,使社会性质发生重大变革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希腊智者学派代表安提丰对待法律的方式是:众目睽睽下,应尊重法律;无人在场时,随本性驱动行事。这主要表明智者学派

A.没有法制观念                          B.反对法律对人的约束 

C.忽视道德建设                          D.处事灵活且实事求是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要是没有这一发现,那就不可能建立起分子、原子以及支配它们变化的能量过程的理论。而且,它还粉碎了古典力学和电动力学的这个框架,并给科学提出了一项新任务:为全部物理学找出一个新的概念基础。”这段话评价的科学家是

A.牛顿              B.爱因斯坦          C.普朗克          D.法拉第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某作家声称:“我所创造的形象,有许多都是从人类心灵活动,或是它们表现在外面的行为中吸取来的”。他要使“读者们细致的头脑里,记住一些高尚美丽的理想。”下列作品中,与此艺术风格相一致的是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A.《拾穗者》          B.《悲惨世界》    C.《欧也妮·葛朗台》D.《老人与海》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26分)从2010年11月1日到2011年4月28日,国务院利用一年多的时间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这是一项重要的国情调查,对国家制定各项方针政策具有重要意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古代中国,人们非常信奉“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养儿防老,积谷防饥”的传统观念。从家庭地位讲,多生男孩,将来或读书做官,或出门经商,最起码也可做到在乡里人多势众,不受欺负。而生女孩,下层民众认为女儿将来是人家之人,要倒贴一笔嫁妆费,故称女孩为“赔钱货”。……西汉惠帝六年(公元前189年)诏令:“女子年十五以上至三十不嫁,五算。”                  

——《制度文明与中国社会——风俗流变》

材料二  毛泽东“人多力量大”的人口观念在战斗中形成,适应了当时革命战争的需要,为新中国的建立做出了极其重要的贡献,是正确而必需的。……新中国建立至后来朝鲜战争爆发时期,毛泽东的人口观基本与革命战争时期一致。……1958年,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出现了急于求成的“大跃进”“左”倾错误,毛泽东指导思想中的“唯意志论”被歪曲和过分夸大。在“人定胜天”思想的作用下,毛泽东又再次将“人多力量大”摆在其人口观的首位。他在《介绍一个合作社》中说到:“除了党的领导之外,六亿人口是一个决定的因素,人多议论多、热气高、干劲大”。                    

——《浅析毛泽东的人口观》

材料三  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变迁,传统生育观念正在悄悄发生着改变。城乡居民普遍接受了计划生育的国策和一对夫妇只要一个孩子的号召。在城市,特别是在知识阶层家庭中,确是自觉地选择了“优生优育”的观点,因为养育子女不仅仅是经济成本问题还有时问问题。少部分人甚至走向极端,即使结婚也不要孩子,建立“丁克家庭”。2001年对农村的一项调查表明:在今天,家庭中男女地位的平等,合理生育或少生孩子的观念正在农民当中逐渐形成。“女儿也是传后人”等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20世纪中国社会生活变迁史》

材料四  机器和居民正在以加速度增长,生态环境很可能会极度恶化。现今世界人口一直在快速增长,因为不断增长的农业和工业生产力能够养活不断增长的人口,而医学的进步和公共卫生措施的先进又降低了死亡率。因此,尽管人类花了几百万年才在1830年达到第一个10亿人口,只需15年使能达到第四个10亿人口。……生态困境并不仅限于美国,它已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传播成为一个世界范围的问题。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注:汉代人口税中有一种算赋,是15岁至56岁的男女成年人交纳的,每人一算,120钱。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生育观的主要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的主要原因。(9分)

(2)据材料二,概括毛泽东时期中国人口政策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对国家发展造成的影响。(5分)

(3)材料三中,中国人的生育观念发生了哪些变化?结合所学知识从经济、家庭关系、政策角度分析其成因。(8分)

(4)根据材料四,提炼作者的核心观点。上述材料可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提供哪些借鉴?(4分)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2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西方的现代化道路历经思想观念——制度——器物的原发创新历程。

——百度网

材料二  “汲取欧洲文明,必须先其难者而后其易者,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按照这个顺序做,虽然有困难,但是没有真正的障碍,可以顺利达到目的。倘若次序颠倒,看来似乎容易,实际上此路不通。”

——福泽谕吉《文明论概略》

材料三  人生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中国之恒言也。自宇宙之根本大法言之,森罗万象,无日不在演进之途,万无保守现状之理;特以俗见拘牵,谓有二境,……以人事之进化言之,笃古不变之族,日就衰亡;日新求进之民,方兴未已;存亡之数,可以逆睹。……固有之伦理、法律、学术、礼俗,无一非封建制度之遗,持较皙种之所为,以并世之人,而思想差迟,几及千载;尊重廿十四朝之历史性,而不作改进之图,则驱吾民于二十世纪之世界以外,纳之奴隶牛马黑暗沟中而已,复何说哉!

——陈独秀《敬告青年》

(1)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15—19世纪上半期西方近代化道路的发展历程?(7分)

(2)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初期,“心满意足的中国人”由“注视过去”到“开眼看世界”,请归纳这一时期中国人“看世界”的角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综合所学知识,分析与西方相比,中国走这种近代化发展道路的原因是什么?(11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陈独秀认为中国应作何“改进”?其政治主张的理论基础是什么?这一理论对近代中国产生什么深远影响?(8分)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