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吴江县的盛泽镇,本来是一荒村,“明初居民止五六十家,嘉靖间倍之。以绫绸为业,始称为市”。乾隆时,“居民百倍于昔,绸绫之聚亦且十倍。四方大贾辇金至者无虚日……盖其繁阜喧盛,实为邑中诸镇之第一。”上述材料说明: A.盛泽镇丝织业开始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B.明代已开始形成以“市”为标志的商业中心 C.明清政府重农抑商政策失效 D.工商业发展促进城镇的形成与繁荣
|
2. 难度:中等 | |
历史学家陈寅恪曾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年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下列图示反映的内容能证明这一论断的是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②④
|
3. 难度:中等 | |
在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转轨的过程中,清政府陨落了。但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清政府也不断地进行自我拯救,力求跟上工业文明的脚步。下列的说法,正确的是 A.海禁政策的实施表明清政府自我拯救的决心 B.洋务运动的开展说明清政府完成了自我拯救 C.维新变法运动使自我拯救深人到制度的层面 D.护国运动加速了清政府自我拯救的步伐
|
4. 难度:中等 | |
一位学者对发生于近代的某一重大历史事件的评价是:“爱国”却“不爱”中国旧文化,“反帝”却崇拜帝国主义“文化”。这一重大历史事件指的是 A.洋务运动B.戊戌变法C.辛亥革命D.新文化运动
|
5. 难度:中等 | |
近期播出的电视连续剧《中国远征军》生动体现了中国军队在印缅战场浴血抗日的情景。早在1942年1月2日,蒋介石就接受美国总统罗斯福的建议,出任中国战区(包括泰国、越南等国)最高司令,22日,罗斯福又任命史迪威出任中国战区参谋长兼中缅印战区美军司令官。这表明 A.罗斯福时任世界反法西斯盟军最高总司令 B.美国对中国内政的干涉 C.中国抗战成为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 D.中美两国在抗战时期一直合作抗日
|
6. 难度:中等 | |
下表是中国主要工农业产品的产量表,对表格中数据的理解,不准确的是 A.新中国成立后的钢产量增长幅度高于粮食产量 B.新中国成立前我国重工业落后,工业起点低 C.建国后经过三年的奋斗,我国工农业主要产品产量超过历史最高水平 D.1992年工农业产值增长得益于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
|
7. 难度:中等 | |
“善是人的内在灵魂,世界上没有人自愿作恶,人之所以作恶,做不正义的事是出于无知。”这是古希腊一位哲人强调知识对人的道德的作用,这位哲人是 A.苏格拉底 B.亚里士多德 C.柏拉图 D.普罗泰戈拉
|
8. 难度:中等 | |
中国近代有人曾赞叹一种西方发明:“无智愚长幼之别,无学习译录之难,人手而能用,着而能得声。坐一室可对百朋,隔颜色而可亲声咳。此亘古未有之便宜,故创行未三十年,遍于各国。其始之达数十里,现已可通数千里。”这项发明是 A.电话 B.有线电报 C.无线电报 D.广播电台
|
9. 难度:中等 | |
“十月革命的伟大实践已经证明,它是符合客观历史发展规律的,是帝国主义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产物,是俄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又是列宁和布尔什维克领导无产阶级和劳苦大众充分发挥革命首创精神的体现”。下列各项中,与上述观点能互相印证的有①十月革命的胜利,决不是西方某些历史学家所说的纯粹是“历史的偶然性”②十月革命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③十月革命开辟了无产阶级革命新时代④十月革命是民族解放运动的成功典范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 D.①③
|
10. 难度:中等 | |
罗斯福上台后,颁布了《全国工业复兴法》,该法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建立国家复兴管理局。二是由国家举办各种公共工程,减少失业大军。三是适当提高劳工地位,改善劳工待遇。下列关于该法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该法属于国家立法 B.该法旨在复兴美国工业,不涉及其他问题 C.该法有效缓和了社会矛盾 D.该法建立了公平竞争等方面的规则
|
11. 难度:中等 | |
1919年美国总统威尔逊带着“十四点原则”,参加了巴黎和会。西方一评论家说,“威尔逊的原则征服了欧洲……”威尔逊的原则之所以能征服欧洲的最主要原因是 A.美国的综合实力已经超过欧洲各国 B.人们厌战,渴望和平 C.美国操纵的“国联”在欧洲影响深远 D.“十四点原则”较好地维护了欧洲的利益
|
12. 难度:中等 | |
有学者指出:“两极格局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是它又因为国际力量的对比不断变化而受到撼动,并且已受到逐步扩大起来的其他中心力量的挑战”。对于该材料的解读,正确的是 A.两极格局至今稳定 B.其他中心力量包括日本、俄罗斯、中国、欧盟等 C.国际力量对比的不断变化指的是苏联解体 D.世界格局的多极化已经形成
|
13. 难度:中等 | |
(2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 在1905年2月至9月之间,《申报》直接涉及革命党人活动的新闻仅仅只有3则: 《乱首被获》(4月28日)、《拿获华兴会匪要电》、《又获华兴同仇各余党》。 ——朱英《辛亥革命与近代中国社会变迁》 材料二 1912年元旦的《申报》以显著地位刊登庆祝标语和祝词。其中一条标语是:“中华民民万岁”。……在《共和国大总统履任祝词》的最后写道:“共和造端,一人首揭。毂我蒸民,振兴实业。四万万众,人足家给。轶美驾欧,扬我国力。” ——根据《申报的兴衰》和《清末四十年申报史料》整理 材料三……一百年前,中国饱受列强欺凌,几乎亡国,国父领导革命,推翻满清,建立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向人民许下富强的承诺。一百年前,中国历史只有朝代的更替,人民不能当家做主。“中华民国”的建立,向人民许下民主的承诺。一百年前,中国社会贫富悬殊,文盲遍地。“中华民国”的建立,向人民许下均富与教育的承诺。 ——中国国民党主席马英九《纪念辛亥革命九十九周年讲话》 材料四(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纷纷下令剪辫子,形成一股强大的剪辫运动的社会潮流,被人们称为“辫子革命”。……到1917年,“民国成立,于今六载,南方人民久已将辫发剪除净绝,间有垂乘拖豚尾者,亦千百人中之一、二耳。” ——摘自《孙中山与中国社会的变迁》 (辛亥革命后)社会风俗和人的思想发生了很大变化……人们之间不许称“大老爷”。 “老爷”、“大人”,不许府属官员坐轿。男人剪了辫子,女人裹脚大大减少。吸食鸦片不再被认为是一种体面的事。…… ——摘自《中外历史人物评说》人教版教科书 材料五 皇帝………加今都可以被打倒,那么,还有什么陈腐的东西不可以怀疑、不可以打破?思想的闸门一经打开,这股思想解放的洪流就奔腾向前,不可阻挡了。 ——金冲及《辛亥革命改变了中国》 ⑴上述两则材料表明《申报》对民主革命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 材料二中把“中华民国”改为“中华民民”的用意是什么?(2分)学者们认为《申报》的祝词反映了中华民族的时代要求,当时的时代要求是什么?(2分)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要求?(2分) (2)马英九在讲话中称“中华民国”的成立对人民许下一系列承诺,请结合史实概括指出孙中山一生是如何实践这些承诺的?(8分) (3)根据材料四,简要说明“剪辫运动”的实质。(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辛亥革命要采取剪辫子、改称呼、禁缠足等移风易俗的措施?(4分) (4)依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辛亥革命后“这股思想解放的洪流”是怎样“奔腾向前,不可阻挡了”的?(4分)
|
14. 难度:中等 | |
(2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上谕大臣……又日:“广南市舶(市舶司,为掌管海外贸易征税、管理外商及收购舶来物货的官署),利(利税、利润)人甚厚,提举官(管理市舶事务的官员)宜得人(用人得当)而久任。庶(期望)蕃商肯来,动得百十万缗,皆宽民力(减轻人民的财力负担)也。” ——宋代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 材料二 一名官员在乾隆二十四年给皇帝的奏拆中说:“近年以来,南北丝货腾贵,价值较往岁增至数倍……民间商贩希图重利出卖,洋艘转运,多至盈千累万,以至丝价日昂。”乾隆皇帝谕旨宣布:“前因出洋丝斤过多,内地市价翔涌,是以申明限制,俾裕官民织衽。” ——樊树志《国史十六讲》 材料三 清政府在粤海关规定:(一)洋船销货、装货,应该按期离开,禁止在广州过冬;(二)洋船不许同汉奸私自交易;(三)内地行商不许向洋商借贷资本;(四)洋商不许雇佣内地仆役;(五)在洋船停泊处必须有官员与兵了弹压、稽查。 ——樊树志《国史十六讲》 材料四 进入近代以来,特别是19世纪60年代以后,中西方交流出现了新的状况。中国的茶叶、生丝、棉花大量输往西方,以“英国制造”为代表的西方纺织品、金属制品、机械设备等也飘洋过海。洋人反客为主,得操丝市、茶市之权华商之业丝茶者,反仰洋人鼻息,厘毫不能主持。在某些地区,洋布排挤了土纱土布,使中国城乡出现生产凋敝、经济萧条的状况。 ——摘编自李侃等《中国近代史》 (1)根据材料一,概括有效的历史信息。(8分) (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清政府的贸易政策,(2分)分析该政策带来的影响?(6分) (3)依据材料四,概括中、西方交流出现的新状况,并分析出现这些新状况的原因。(10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