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2010-2011学年湖北省高三模拟适应性考试文综历史卷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则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这段论述出自春秋战国时期的

A.儒家          B.道家         C.法家         D.墨家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白寿彝在《中国通史》中写道:“对官吏有任免权,官吏不能世袭;实行俸禄制,官在则有俸禄,不在官,俸禄也就取消。……皇帝及中央有权监察地方官吏的政务、财政和有无不法行为之权。”材料反映的政治制度首先始于

A.夏朝            B.西周            C.秦朝          D.唐朝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指出:“元代的行中书省,就是一个行动的中央政府,宰相府的派出所,分驻在这个地方来管事。如是则地方绝无权,权只在中央。元代是有中央无地方的,中国只是其征服地,像英国的香港。”此言论反映的实质是

A.元代通过行省制度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B.行省制度使地方行政机构形同虚设

C.元代中央最高行政机关是行中书省    D.元代中央政府与地方的矛盾十分尖锐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明清数百年来,杭州人将十座城门的名字及其特色编成了杭曲大调:百官门外鱼担儿,坝子门外丝篮儿,正阳门外跑马儿,螺蛳门外盐担儿,草桥门外菜担儿,侯潮门外酒坛儿,……(注:篮儿—竹篮,杭州方言喜在词后加“儿”字。)这段材料反映出明清时期

A.杭州开始成为商业大都会            B.杭州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C.官府对杭城进行了区域功能划分      D.杭城市民的经济文化生活较为丰富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某记着对中国现代的一次战役做了这样的描述:“从晋西高山,到东海海岸,从黄河畔到长城边,都成了战场……打击了敌人的整个经济、交通线和封锁网,战斗是炽烈而无情的。”这次战役是指

A.太原会战      B.淞沪会战      C.渡江战役      D.百团大战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中国近代经济史1895—1927》是一部专门记载清末民初中国经济史的学术专著,该书在论述中国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同时,也阐述了“近代中国的产业革命精神”。这里所说的“革命精神”主要在于追求

A.实业救国       B.发展资本主义     C.民族富强         D.实现民主政治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下表为我国1957年和1960年城乡居民人均年消费量(公斤),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A.“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破坏了农业生产

B.互助合作运动影响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C.当时我国出现了严重的自然灾害  

D.文革的“左”倾错误扩展到经济领域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德国著名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指出:“此一制度导致候补者互相竞争俸禄与官职,因而使他们无法连成一气地形成封建官吏贵族。获得官职的机会对任何人开放,只要他们能证明自己有足够的学养。”在马克斯·韦伯看来,该制度有利于

①提高行政效率           ②保证官员的文化素养   

③防止世家大族垄断官场   ④公平公正选拔人才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罗斯福新政时期,政府以高于当时农产品的市场价格,预购参加土地减耕计划的农场主的农产品。在农作物收获后,如果农产品市场价格高于预购价,农场主可以以预购价把自己的农产品赎回进行销售,否则这些农产品将归政府所有。材料反映了新政中农业政策的主要目标是

A.鼓励农民积极生产                  B.压缩产量,稳定农产品价格

C.消除农民对政府的不满情绪          D.打击大农场主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在社会安定时,该政府注意兼顾有产阶级的利益,不露声色地建立新的政治机构和制度。“偷梁换柱”“旧瓶装新酒”是他们在保持社会安定的前提下,寻求政治制度更新的惯用手段。“该政府”是指

A.英国政府                          B.法国热月党人建立的督政府

C.南京临时政府                      D.美国联邦政府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乔治凯南说:“大家都会想起《伊索寓言》里太阳和北风比赛谁能使旅行者脱掉大衣的故事,这个旅行者就像是苏联,大衣就是它在东欧和其他地区的势力范围。使得那个旅行者最后脱去大衣的不是北风的直接威胁,而是太阳的间接的温和办法。”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北风的直接威胁”喻指战争方式    

B.“太阳的间接的温和办法”喻指冷战

C.古巴导弹危机属于“北风的直接威胁”

D.马歇尔计划属于“太阳的间接的温和办法”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近年来,国际上悄然吹起一股温和之风,“伙伴关系”屡见报端。冷战时期那种两极对立、剑拔弩张的气氛正在被一种“碰撞中磨合”“竞争中协调”的新型国际关系取代。这种变化

A.表明国际政治多极化格局已经建立   

B.表明国际关系的内容多样化

C.反映出各个主权国家因利益和力量的变化调整了对外政策

D.体现了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各国利益趋于一致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兴水利、除水害历来是治国安邦的大事,近年来特别是去年频繁发生的严重洪涝干旱灾害,充分反映了水利“基础脆弱、欠账太多、全面吃紧”的突出问题。  

材料一:鉴湖位于浙江省绍兴市会稽山北麓,建成于东汉永和五年(140)。当年人们在近山低地周围兴建堤防,积蓄若耶溪来水,形成水库。水库北面是地形较低的农田,可以引水灌田,再北则是大海,有利于农田排水。丰富的水源和适宜的地形,使鉴湖成为一座“堤塘周回三百一十里,都溉田九千余顷”的大型蓄水灌溉工程,并兼有防洪和向绍兴城及运河供水的综合水利工程。一直到北宋年间,鉴湖都是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

材料二:“斩伐林木,亡有时禁,水旱之灾未必不繇此也”

材料三:……北宋中期至南宋初期在江南一带,为增加土地资源,出现了普遍的围垦水面的做法。太湖下游塘浦河道被蚕食围垦,破坏了原有的排水通道,水旱灾害急剧增加。也有地方官为表现自己的政绩,废湖为田的情况。由于鉴湖水浅,也被地方官陆续围垦,以至到南宋初年,鉴湖的水利功用已丧失殆尽。鉴湖废毁后,失去了对水资源的调蓄,被围垦成田后的100年比前100年,本区水灾和旱灾分别增加4倍和11倍,围垦所失明显大于所得。……近代以来人类改造自然能力显著提高,在人口加速增长的重压下,围垦湖泊变本加厉地进行。近40年里,全国总计围垦湖泊面积达1.3万平方公里,尤其东部平原与江河关系密切的湖泊围垦更加严重。江汉平原通江湖泊水面缩小了6000平方公里,不足40年前的1/3.太湖水系湖泊面积在近30年里,水面减少650平方公里,相当于l/4个太湖。围垦的结果是得到了土地,却失去了调蓄洪水的库容。在1991年江淮大洪水的受灾面积中,有相当一部分是被围垦的湖泊面积。

材料四:“不知堤内之地,非堤外之田可比,原应让之与水者。地方官因循积习,不加查禁,名曰爱民,所谓因噎废食者也”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古者立国居民,疆理土地,必遗川泽之分,度水势所不及”

材料五:水利与社会的相互影响也是直观的和迅速显现出来的。但水利建设对自然环境的作用所引起的自然的反作用,长期以来却不为人们所重视。人们总是把自然环境作为外在的消极的和基本稳定的客体,它只会平静地承受着人们任意的塑造和装扮,而不必担心它是否接受,是否会说“不”,是否会对人们的改造以自己的方式反作用于人类社会。这种反作用会不会违背人们兴水利的初衷,而变作新的灾害或加剧灾害强度呢?历史事实说明,自然界的这种反作用是客观存在的,其结果或许并不立即显现,而在几十年或上百年之后才逐渐变得明显。古人对此已有所察觉。时至现代,随着人们改造自然能力的提高,这种反作用也变得日益强烈,并使人们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行为的后果。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鉴湖的主要功能有哪些?试从中国古代和近现代各举一例说明水利事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保障。(12分)

(2)结合材料二与材料三,概括指出造成水、旱灾害增多的人为主要表现。并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12分)

(3)有关水利和水害的哲学思考,材料四和材料五有何相同之处?(4分)

(4)综上所述,谈谈你对发展水利事业的看法。(4分)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进入近代社会以来,海权对一个国家的盛衰和文明兴替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世界。

材料一:英国蕾莱爵士直截了当地指出:“谁控制了海洋,谁就控制了世界贸易。谁控制了世界贸易,谁就可以控制世界财富,最后也就控制了世界。”                            ——摘自《太平洋上的较量》

材料二:19世纪晚期英国海外贸易示意图: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材料三:中日甲午战争时,慈禧太后命人向李鸿章问策,李怒曰:“总理度支(户部),平时请款辗驳诘,临事而问兵规。兵舰果可恃乎?……政府疑我跋扈,台谏参我贪婪,我再哓哓不已,今日尚有李鸿章乎?”……近代史上,欧美列强和日本均主要通过海上路线入侵中国……

(1)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从控制海权的角度,概括英国为了达到“控制世界”所做出的努力。(4分)从文明史观的角度看,英国“控制世界”产生了哪些影响?(6分)

(2)材料三中李鸿章认为甲午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是什么?(4分)近代前期,先进的中国人在加强海防建设方面做了怎样的探索?(6分)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