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学习历史,必须分清史实,解释、观点等。下列各项中,属于观点的是 ( ) A.商朝甲骨文主要出土于殷墟 B.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六国 C.孔子是春秋时期鲁国人 D.古代中国的历史证明,国家合则利,分则弊
|
2. 难度:中等 | |
清朝学者万斯大说:“古之时,诸侯之嫡长子为世子,嗣为诸侯;其余支庶之后,族类繁多,惧其散而无统也,因制为大宗小宗之法。”材料主要说明了 ( ) A.大、小宗都有血缘关系 B.诸侯的庶子都不能取得政治权力 C.各级政权被一家一姓所掌控 D.宗法关系是维系政权的纽带
|
3. 难度:中等 | |
《朱子语类》云:“唐制: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以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若可行,门下又下尚书省,尚书但主书撰奉行而已。”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 A.削弱皇权加强相权 B.体现三权分立的原则 C.提高行政效率 D.加强中央集权
|
4. 难度:中等 | |
历史学家陈寅恪指出:“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下列史实不能作证这一观点的是 ( ) A.完善科举程序 B.创立行省制度 C.强化文人政治 D.世俗文学兴起
|
5. 难度:中等 | |
古代雅典城邦平民能在反对贵族的斗争中取得胜利,最重要的社会因素是( ) A.平民开展暴力斗争 B.代表平民利益的领袖不断改革 C.平民中不再有债奴 D.平民中新兴工商业者力量壮大
|
6. 难度:中等 | |
“法律条文没有作出规定的,法官就不能受理。譬如有公民的奴隶被人拐走或偷跑掉,此公民要求法律受理就要找法官,向他申明:根据某某法律,我认为此奴隶应归我所有。法官确认后才能受理。”这一描述主要说明罗马法 ( ) A.强调法官至上 B.体现人人平等 C.重视法律程序 D.保留习惯旧俗
|
7. 难度:中等 | |
下图为一位同学的课堂笔记,记录了对某一历史事件的不同评价。据此,推断他学习的内容是 ( ) A.太平天国运动 B.义和团运动 C.辛亥革命 D.北伐战争
|
8. 难度:中等 | |
清末民间有一首歌谣:破戏台,烂秀才,小足板子洋烟袋;火车站,德律风(指电话),大足板子毕业生,这反映出当地 ( ) ①传统习俗受到冲击 ②文化教育日渐衰落 ③生活方式发生变化 ④思想观念有了改变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
9. 难度:中等 | |
图是辛亥革命时期的漫画《葫芦尚未捺下,瓢儿又起来了》,它表明 ( ) A.清朝统治面临崩溃 B.保路风潮已被镇压 C.武昌起义即将爆发 D.革命派的实力强大
|
10. 难度:中等 | |
十月革命的胜利对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产生了巨大影响,中国先进知识分子( ) A.提出了只有民主与科学才能使中国富强的主张 B.找到了一条改造中国的新的革命道路 C.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D.认识到统一战线是中国革命胜利的法宝
|
11. 难度:中等 | |
下图中数字标明的地点,都是抗日战争期间著名战役的发生地,其中能为八路军战史提供实地的资料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
12. 难度:中等 | |
近代以来,在中国人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中出现了许多震撼人心的爱国口号。如①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②保卫华北,保卫黄河,保卫全中国 ③愿人人战死而失台,决不愿拱手而让台 ④还我山东,还我青岛。这些口号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 A.①②④③ B.①③②④ C.②③④① D.③④②①
|
13. 难度:中等 | |
1949年,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6人中有3位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在63名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中,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为30人。对上述内容理解正确的是 ( ) A.该届中央人民政府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选举产生 B.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制 C.从此确立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D.标志着新中国根本政治制度的确
|
14.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符合这一时期中国外交状况的结论是( ) 1969—1978年与中国建交国家数据简表
①中国对外关系出现全新局面 ②中国外交没有受到“文化大革命”干扰 ③中美两国关系逐步缓和 ④中美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15. 难度:中等 | |
图是反映古巴导弹危机的漫画。漫画中的两个人物是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左)与美国总统肯尼迪。从漫画中可以提取的正确历史信息时 ( ) A.美苏两国力量平衡 B.美苏两国相互制衡,但优势在美国 C.苏联掌握使用核武器的主动权 D.美国拥有制约苏联的绝对实力
|
16. 难度:中等 | |
2001年上海合作组织成立,坚持“互信、互利、平等、协作、尊重多样文明、谋求共同发展”的“上海精神”。它与欧盟的主要区别在于 ( ) A.促进了地区经济政治一体化 B.构建了一个地区国家安全共同体 C.加强了区域性经济合作 D.顺应了和平与发展的时代潮流
|
17. 难度:中等 | |
农耕技术的发明与改进,推动了农业经济的发展。比较以下两图,其中图(1)所示的耕作技术始见于 ( ) A.战国 B.秦 C.西汉 D.东汉
|
18. 难度:中等 | |
桑弘羊上书汉武帝指出:“今意一总盐铁,非独为利也,特以建本抑末,离朋党,禁淫侈,绝兼并之路也。”桑弘羊建议由国家管理盐铁的直接目的是 ( ) A.增加地方政府财政收入 B.加强对人民的统治 C.限制土地兼并 D.巩固封建统治秩序
|
19. 难度:中等 | |
下图呈现的是我国古代各个时期的生产工具,其中涉及动力革新的有 ( ) ①牛耕 ②花楼机(花机) ③翻车 ④水排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
20. 难度:中等 | |
《吕氏春秋·上农》载:“是故丈夫不织而衣,妇人不耕而食,男女贸功以长生,此圣人之制也。故敬时爱日,非老不休,非疾不息,非死不舍。”材料反映的经济形态主要取决于 A.个体分工 B.社会制度 C.生产能力 D.劳动力短缺
|
21. 难度:中等 | |
某小组在探究“宋代城市商业发展”课题的过程中,搜集到了下列素材,你认为最有说服力的是 ( ) A.史籍《宋史》 B.北宋“交子”刻版等实物 C.宋朝诗词作品 D.电视剧《水浒传》
|
22. 难度:中等 | |
据《张居正传》(第三册卷三十七)载:“古之为国者,使商通有无,农力本穑。商不得同有无以利农,则农病;农不得力本穑以资商,则商病;故农商之势常若权衡……故余以为欲物力不屈,则莫若省征发,以厚农而资商;欲民用不困,则莫若轻关市,以厚商而利农。”据此判断,张居正主张 ( ) A.农商并重 B.重商抑农 C.扶持商业 D.重农抑商
|
23. 难度:中等 | |
从经济的角度看,明清时期中国已经处于“近代的前夜”了。下面能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A.租佃制经营方式的推广 B.制瓷、矿冶等手工业技术均有较大进步 C.苏州丝织业“小户”“听大户呼织”、“计日受值” D.世界白银的一半流入中国,市面上大量使用白银
|
24. 难度:中等 | |
《清文献通考》卷33载:“(顺治四年)户部议复两广总督佟养甲疏言:‘佛朗西国人寓居濠境澳,以其携来番货与粤商互市,盖已有年。后深入省会,至于激变,遂行禁止。今督臣以通商裕国为请,然前事可鉴,应请仍照前明崇祯十三年禁其入省之例,止令商载货下澳贸易可也。’上从之。”这段记载充分说明 ( ) A.明末对外封闭政策在清初得到延续 B.清朝认识到开放澳门时常可以“裕国” C.清廷中开放派的主张得到暂时推行 D.清朝前期只准许在澳门与外商贸易
|
25. 难度:中等 | |
“学而优则仕”是传统中国人的理想追求,然而清末状元张謇却放弃仕途,毅然挂冠从商。这里反映出的观念意识是 ( ) A.实业救国 B.工商皆本 C.重利轻义 D.重商轻学
|
26. 难度:中等 | |
旗袍源于满族妇女服装。20世纪20年代初,流行于上海等地社会上层妇女。当时有人撰文指出:“近来上海女界旗袍盛行……惟旗袍之名,若有宗社党(满清贵族组成的秘密组织)之臭味……故我以为袍可着,惟不可以以旗名。无以,其改称为暖袍乎!”对以上言论理解有误的是 ( ) A.新旧观念激烈碰撞 B.民主共和观念传播 C.文明开化之风流行 D.具有狭隘的民族主义色彩
|
27. 难度:中等 | |
学习历史可以用想象的方法来“重建”历史场景。假如你生活在1910年的中国上海,可能会看到以下哪一情形? ( ) A.商人吴某乘坐有轨电车去谈生意 B.街上不少路人穿着中山装 C.《申报》上刊登武昌起义的消息 D.同盟会成员陈某用无线电话与总部联络
|
28. 难度:中等 | |||||||||||||
观察下表1937、1942年国民政府统治区重工业状况表
表中所示各种比例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 A.抗日战争的影响 B.抗日根据地扩大 C.国际援助的增多 D.民营工业的发展
|
29. 难度:中等 | |
文物是研究历史的重要物证,下列各项对图信息理解正确的是 ( ) A.工业大跃进时期以股息发放工资 B.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采取公私合营政策 C.人民公社社员按期领取生产贷款 D.手工业者以人股形式参加生产合作社
|
30. 难度:中等 | |
图是四川宁江机床厂的一则广告,发表在1979年6月25 日的《人民日报》上。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该报首次刊登推销产品的广告。这一现象的积极作用不包括( ) A.促进企业技术革新,提高企业产品质量 B.开拓国内国际市场,实现中外合作生产 C.鼓励企业大胆探索,变革企业经营模式 D.突破计划经济体制,推动商品经济发展
|
31. 难度:中等 | |
英国前首相丘吉尔说:“我们塑造了建筑,而建筑反过来也影响了我们。”下列是一组有关政治建筑的材料。阅读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雅典人在城市附近修建了许多露天剧场,目前遗迹尚存的就有酒神剧场和埃庇道鲁斯剧场等。雅典露天剧场依山修建,一层层看台一般可以坐一万多名观众,多的可以坐四万多名观众,底层看台前面铺成的一大块平面是演员的表演地。表演场砖的后面有供演员化装和贮藏道具等什物用的房屋。雅典人造的这种露天剧场充分利用了声学和光学原理、场地虽大,可是坐在剧场不同地方的观众都能清楚地看到和听到演员的表演。 材料二 明清故宫建于北京城的中央,以南北为中轴线,座北朝南,充分体现了皇权至上的封建统治思想,在宫城外是皇城,皇城外又有北京城,城城包围,显示了森严的等级制度。历史上,故宫基本格局主要分为外朝和内廷两部分。……外朝建筑高大森严,显示着皇权的至高无上;内廷建筑则庭院错落,自成体系,富于情趣。前朝后寝,分工明确,不得随便逾越,体现了中国自古以来等级分明、内外有别的伦理观念。 材料三 依泰晤士河而建的议会大厦是英国的政治中心。它不仅外表雄伟壮观,内部装饰华丽,而且其建筑结构和内部设计也能充分地体现世界上最古老的君主立宪政体。据说英国国会开会时,国王应坐在上议院的国王宝座上……议会机构的全部特质建立在这样一个事实上,即议会下院是长方形而不是半圆形的结构。因为长方形的会议厅更适合政党体制。对个人来说,所谓“左”、“右”立场很容易改变,但穿过发言席的行为需要慎重考虑。” 材料四 美国国会大厦俯瞰着华盛顿哥伦比亚特区,对历任美国总统来说都是一个需要小心应付的地方。美国的开国者们因为长久的自治传统。……使他们对一个坐拥大权的政治首脑怀有极大的忧虑,……因此他们想方设法地约束总统权力。不仅是司法.立法制度上的约束,甚至在宪法中加上了弹劾权,对犯有“叛国罪、贿赂罪或其他重罪轻罪”的总统和其他行政官员进行弹劾,并予罢免。这是一项很严重的行为,需要多数众议院议员提出弹劾,2/3参议院议员同意后才能加以定罪并予罢免。在美国历史上虽然只有三位总统面临过弹劾,而且除尼克松辞职外,无一人被罢免,但国会山上的这座白色建筑让每一位总统的心头都悬着“达摩克里斯”之剑。 (1)当时雅典公民到剧场看戏时,为什么国家还向公民发放“观剧津贴”呢?(1分) 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古代雅典民主政治有何特征?(3分) (2)根据材料二,归纳中国明清政治制度的特点是什么?(2分)从19世纪末期至20世纪初期该制度受到了怎样的冲击和挑战?(2分)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概括英国现代政治制度的特点是什么?(3分) (4)根据材料四及所学知识回答美国总统与国会之间有何关系?(2分)
|
32. 难度:中等 | |
绘画、图片、票证等既是不同时期一幕幕人们生活场景的展现,又是当时社会状况的写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图是《南都繁会图》的一部分。这幅历史长卷生动地描绘了明永乐年间南京秦淮河两岸的盛况。画卷中街市纵横,店铺林立,车马行人摩肩接踵,标牌广告林林总总。两岸建筑有:佛寺、官衙、戏台、民居、牌坊、水榭、城门,层层叠叠;茶庄、金银店、药店、浴室,乃至鸡鸭行、猪行、羊行、粮油谷行,应有尽有。河中运粮船、龙舟、渔船往来穿梭,还有从内秦淮河拐出的唱戏的小船…… 材料二图是光绪年间黄浦江畔的街景:房屋多为西式,轩敞华丽,有高至六、七层者,钟楼矗立,烟囱如林,入夜则灯火辉煌,明如白昼。……;大厦商铺、中西邮局、洋行、海关、银行、电报局、丝厂,船坞、轮船公司皆在焉。……这里修建了许多教堂,在众多的外国领事馆的小教堂,都有钟楼和高耸的十字架。还有一些以营利为目的的“蕃菜馆”“面包房”“咖啡店”出现,许多身着西装的中国人在此出入。 材料三 图一 粮票 图二 股票 (1955年起发行至1993年停止流通) 新中国第一张股票是1983年7月8日 曾关系到国计民生,虽已退出历史舞台, 由深圳市宝安县联合投资公司发行的。 但仍能昭示那个时期的经济体制特色, 它打破了“股票是资本主义的专利”的 颇具史料价值。 旧观念。此后,上市公司在中国纷纷涌现。 (1)《南都繁会图》又被称为“明代的清明上河图”,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从中你可以得到哪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材料反映的如此繁华的经济状况为什么没有完成社会转型?(6分) (2)与材料一相比,材料二中上海的社会生活状况有哪些新变化?(3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新变化出现的原因。(3分) (3)由粮票到股票,反映出中国经济体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概括这种变化对社会经济产生的积极影响。(3分)
|
33.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22年,梁启超说:“我们这十岁大的中华民国,虽然目前像是多灾多难,但他的禀赋原来是很雄厚的,他的环境又不是和他不适,他这几年来的发育已经可观,难道还怕他会养不活不成,养活了还怕没有出息吗?只求国民不要自己看不起自己,别把志气衰颓下去,将来在全人类文化上,大事业正多着哩。” ——摘编自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推荐序 材料二 保罗·肯尼迪在《大国的兴衰》中写到:自20世纪50年代初到80年代初,中国的工业和农业的年增长率分别为10%和3%左右,国民生产总值的年平均增长率为5%--6%。 说明:上图为新中国1952—1983年国民生产总值曲线图(根据国家统计局网站数据绘制)。 材料三下图是1950年欧洲复兴计划宣传画。下方的等式意思是:欧洲复兴计划=和平+工作。画面上有一桥梁——由与计划相关的欧洲各国的国旗组成桥梁,连接着美国和欧洲。 材料四 中国、印度和某些西欧国家1980—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预测(摘编自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1)根据材料一概括梁启超对中华民国前十年发展的观点,结合史实进行论证。(5分) (2)根据材料二可知,1952—1983年中国经济发展速度整体很快,但中间也经历了几次波折。结合史实,概括中国在时期Ⅱ的经济发展状况,并分析其原因。(3分) (3)请结合史实谈一谈对这幅宣传画的寓意的理解。(1分) (4)根据材料四概述肯尼迪对中国1980—2020年的经济发展状况的预测。简要分析其作出这样预测的原因。(3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