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2010-2011学年福建省莆田市高三适应性练习文综历史卷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中等

“经史子集”是中国古籍按内容区分的四大部类。如果要查阅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应该查阅(    )

A.经部      B.史部       C.子部    D.集部

 

详细信息
2. 难度:中等

明朝小说家冯梦龙在《醒世恒言》中写道:“昔有一人,姓韦名德,乃福建泉州人氏,自幼随著大亲,在绍兴府开个倾银铺儿。那老儿做人公道,利心颇轻,为此主顾甚多,生意尽好。不几年,攒上好些家私。”上述材料反映了明朝时期

A.福建当地人谋生困难         B.闽商控制金融领域

C.商品经济发展               D.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详细信息
3. 难度:中等

朱熹有诗云:“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朱熹认为知识及做人的“源头活水”是(    )

A.致良知      B.发明本心      C.经世致用     D.读圣贤书

 

详细信息
4. 难度:中等

史学家陈旭麓认为:“民族的反思,是在遭遇极大的困难中产生的。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的第一次反思是在鸦片战争后,渐知诸事不如人,只有学习西方。第二次则是反思何以学了西方仍然失败。”其中的“第二次反思”付诸政治实践开始于(    )

A.第二次鸦片战争后             B.甲午中日战争后

C.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           D.抗日战争后

 

详细信息
5. 难度:中等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女性“足的革命”推动了“鞋的革命”,妇女不再以穿自己纳的鞋为满足,喜欢穿花样繁多、美观大方的欧式鞋。下图是民国时期非常流行的一款国产欧式女鞋广告。以下对民国时期国产“欧式”女鞋流行原因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A.西方文明的冲击                      B.辛亥革命后社会习俗的变化

C.西方生活观念在国人中普遍确立        D.“抵制洋货、倡用国货”运动的推动

 

详细信息
6. 难度:中等

1943年蒋介石出版《中国之命运》。该书认为近百年来中国人“因为学西洋的文化而在不知不觉中做了外国文学的奴隶”,“中国国民对于西洋的文化由拒绝而屈服,对于固有文化,由自大而自卑,屈服转为笃信,信其所至,自认为某一外国学说的忠实信徒;自卑转为自艾,极其所至,忍心侮蔑我们中国的固有文化遗产”。这说明蒋介石出版该书目的之一在于(    )

A.以自由主义反对民族主义              B.以自由主义反对共产主义

C.以共产主义反对自由主义              D.以民族主义反对共产主义

 

详细信息
7. 难度:中等

作为教育的载体,教科书不但承载了知识,也透视了国家的兴衰与变迁。下列教科书图片最有可能出现于(    )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A.1949—1956年         B.1956—1966年

C .1966—1976年        D.1978—1988年

 

详细信息
8. 难度:中等

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约前484年─前425年)曾记述一名希腊人对波斯王薛西斯讲:“希腊人虽然是自由的,但他们并不是任何事情上都是自由的,他们受着法律的统治,他们对法律的畏惧甚于你的臣民对你的畏惧。”这段材料主要表明了(    )

A.古希腊是民主政体的发祥地           B.希罗多德非常赞赏希腊的政治制度

C.希腊当时仍然实行君主专制           D.古希腊的民主建立在法制基础之上

 

详细信息
9. 难度:中等

法国政治思想家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一书中说道:“美国的联邦宪法,好像能工巧匠创造的一件只能使发明人成名发财,而落到他人之手就变成一无用处的美丽艺术品。”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美国的民主制度离不开特定的自然环境、法制和民情

B.美国的民主制度具有很强的可推广性

C.美国的联邦宪法是一件好看而不适用的美丽艺术品

D.美国的联邦宪法是美国人排除外部思想的影响而独自发明的

 

详细信息
10. 难度:中等

下图为威廉·兰格《世界史编年手册》的一页。据此,对当时世界局势认识最准确的是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A.美苏两极完全控制了世界        B.世界处在美苏冷战格局之中,但新的力量已经孕育

C.北约和华约已经进入战争状态    D.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阵营对峙局面出现

 

详细信息
11. 难度:中等

图画家所代表的画派认为:“色是在光的照射下产生的, 在不同的时间、环境、气候等客观条件下,由于不同光的支配而产生不同的色彩”,这一现象说明(    )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A.科学技术发展推动绘画风格的变化

B.中西方绘画风格相互借鉴和融合

C.个人主观性情决定了绘画形式的变化

D.画家由注重意境转向注重写实

 

详细信息
12. 难度:中等

著名史学家张传玺说,“没有任何一个史学家,没有任何一本历史书没有理论、思想,其中包括那些倡导‘学术自由’的人。”这段话的主要观点是(    )

A.历史研究应该有充足的实证材料      B.历史研究离不开一定理论的指导

C.强调理论,轻视史料                D.理论建构无益于历史研究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13. 难度:中等

(37分)人类进入近代以来,各国的孤立状态逐渐被打破,各国之间的联系不断扩大、日益频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如果可以把1492年看作全球化的开始,那么大致可以看出全球化经历了这样几个阶段,首先是葡萄牙和西班牙人开创了现代全球化;然后是大英帝国、法国、比利时等欧洲国家开始大规模向全球殖民,这一阶段大致是以英国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开始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第三阶段是美国和前苏联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全面崛起,取代英国成为主导全球化大趋势的两大核心;第四阶段是从海湾战争开始,前苏联解体,美国开始独自引领全球化潮流,即开始努力构建一个美国模式的全球社会。

──自海军《火预言:2049年的世界》

材料二  鸦片战争后,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商品输出猛烈增加。中国进口的货物,第一是鸦片,第二是纺织品。1885年以后,棉纱和棉布的进口值超过鸦片进口值。中国出口商品仍然以传统的丝、茶为大宗。但是,丝、茶货值在出口总值中所占的比重逐步下降,其中,茶叶最为明显。1886年以前,出口货物中茶叶占第一位。此后,中国茶叶在国际市场上受到印度、锡兰(今斯里兰卡)和日本茶叶的排挤,数量日减。19世纪70年代以后,中国对外贸易逐渐由顺差向逆差转变。  

──赵德馨《中国近现代经济史》

材料三  下图是反映英国1903年关税改革的漫画。(注:中间的树代表英国的自由贸易政策)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作者为什么把“1492年看作是全球化的开始”?在全球化第二阶段,推动英国、法国等欧洲国家大规模向全球殖民的主要动力是什么? (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鸦片战争后中国对外贸易发生的变化及原因。(9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英国进行关税改革的背景。漫画反映了作者怎样的改革主张?(8分)

(4)结合史实说明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中期,工业文明和农业文明、资本主义文明和社会主义文明之间在经济上是怎样“相互关联和渗透”的。(12分)

 

详细信息
14. 难度:中等

(15分)A.【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司马光:眼下国用不足,灾害频频发生,应当减节冗费。

王安石:国用不足,因未得善理财之人故也。

司马光:善理财者,不过搜刮民财而已。

王安石:那不是善理财者。善理财者,民不益赋而国用饶。

司马光:天地所生财货百物,止有此数,不在民间则在公家。

宋神宗:朕意与司马光相同,然而姑且以不允许作答吧。

──摘编自叶坦《大变法》

材料二  王安石对宋神宗说:“今所以未举事者,凡以财不足故。故臣以理财为方今先急。未暇理财而先举事,则事难济。臣固尝论天下事如弃棋,以下子先后当否为胜负。又论理财以农事为急,农以去其疾苦,抑兼并,便趣农为急。此臣所以汲汲于差役之法也。”

──摘自《续资治通鉴长编》卷220

材料三  朱熹尝论安石“以文章节行高一世,而尤以道德经济为己任。被遇神宗,致位宰相,世方仰其有为,庶几复见二帝三王之盛。而安石乃汲汲以财利兵革为先务,引用凶邪,排摈忠直,躁迫强戾,使天下之人,嚣然丧其乐生之心。卒之群奸嗣虐,流毒四海,至于崇宁、宣和(宋徽宗的年号)之际,而祸乱极矣。”

──摘编自《宋史·王安石传》

(1)据材料一指出司马光与王安石的主要分歧。宋神宗持何态度?(4分)

(2)材料二中王安石认为哪一项理财措施最重要?这一措施的实行有何积极作用?(5分)

(3)据材料三概括朱熹关于王安石变法令人失望的原因。(6分)

B.【选修2——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认为下面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造物者赋予他们若干不可剥夺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为了保障这些权利,人类才在他们之间建立政府,而政府之正当权力,是经被治理者的同意而产生的。当任何形式的政府对这些目标具破坏作用时,人民便有权力改变或废除它,以建立一个新的政府……

──摘自美国《独立宣言》(1776年)

材料二 第一条  在权利方面,人们生来是而且始终是自由平等的。只有在公共利用上面才显出社会上的差别。

第二条 任何政治结合的目的都在于保存人的自然的和不可动摇的权利。这些权利就是自由、财产、安全和反抗压迫。

第三条  整个主权的本原主要是寄托于国民。任何团体、任何个人都不得行使主权所未明白授予的权力。

──摘自法国《人权和公民权宣言》(1789年)

(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它们所体现的思想主张的共同之处。试从经济、政治、思想方面概括这两大文献产生的历史背景。(10分)

(2)结合史实说明独立之初的美国是否真正保证“人人生而平等”。(5分)

C.【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繁芜丛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不仅如此,马克思还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一生中能有这样两个发现,该是很够了。

──恩格斯《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

材料二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1)材料一中的“两个发现”是什么?分析这“两个发现”的影响。(7分)

(2)材料二杂志封面上的“CHINA  Moving Away From  Marx”(中国正在远离马克思)的说法对吗?请结合史实谈谈你的看法。(8分)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