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中等 | |
下列选项中,通过直接变革宰相制度来加强君主专制的措施有 ①西周实行分封制 ②西汉设置刺使 ③唐朝实行三省制 ④宋朝设立参知政事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2. 难度:中等 | |
下列情况的出现与商品经济的发展有关的是 ①话本的兴起 ②君主专制空前加强 ③一条鞭法的实行 ④早期民主思想的出现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
3. 难度:中等 | |
唐时期的知识分子有可能经历的事情,包括 ①空闲之余茗茶品葡萄酒 ②参加科举考试,向往“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生活 ③空闲时可以逛夜市 ④访朋问友,吟诗作画 ⑤平时可以看看杂剧,吟吟散曲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⑤ D、①⑤
|
4. 难度:中等 | |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诗中的“君”将前往 A、西域都护府辖区 B、安西都护府辖区 C、黑水都督府辖区 D、忽汗州都督府辖区
|
5. 难度:中等 | |
“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师其法,而不必尽用其人。”下列哪项内容体现了这一主张 A、购买外国武器 B、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C、创办军事工业 D、重用外国人才
|
6. 难度:中等 | |
在中国近代史上,最早主张兴办近代保险事业的代表人物及其著作 A、魏源的《海国图志》 B、洪仁玕的《资政新篇》 C、郑观应的《盛世危言》 D、康有为的《应诏统筹全局折》
|
7. 难度:中等 | |
孙中山提出的“诚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的思想,旨在 A、把夺取政权和民族独立相结合 B、把反帝斗争和民族独立相结合 C、把争取民主权利和民族独立相结合 D、把实现共和与消除贫富悬殊相结合
|
8. 难度:中等 | |
一位现代学者在评论一部历史文献时说:“在这里,孔子已经换上了西装。”这一评论指是在 A. 董仲舒笔下的孔子 B.李獒笔下的孔子 C.维新变法时期康有为笔下的孔子 D.新文化运动时期陈独秀笔下的孔子
|
9. 难度:中等 | |
前期的新文化运动与资产阶级改良派、革命派的思想相比,就其作用而言,主要“新”在 A、传播了资产阶级民权平等思想 B、较为彻底地批判了封建正统思想 C、绝对肯定了西方文化的进步性 D、深入研究和传播了马克思主义
|
10. 难度:中等 | |
毛泽东在《必须注意经济工作》中指出“我们要使人民经济一天一天发展起来,大大改良群众生活,大大增加我们的财政收入,把革命战争和经济建设的物质基础确切地建立起来。”下列史实中充分体现这一精神的是 ①在革命根据地开展土地革命 ②在反“围剿”失败后进行战略转移 ③在抗日根据地大打地雷战 ④在解放区开展土地改革 A、①②③ B、①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
11. 难度:中等 | |
邓小平曾经说过:“如果没有毛泽东,至少我们中国人民还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长的时间。”其最主要依据是毛泽东 A、在八七会议上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论断 B、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指明了中国革命的道路 C、作了《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的报告 D、1949年元旦献词中发出“将革命进行到底”的伟大号召
|
12. 难度:中等 | |
1945年10月10日由国共两党代表签署了一个重要协定。下列关于其签订的历史意义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解决了国共两党之间存在的分歧 B、使中共在政治上处于主动 C、反映了人民要求和平、民主的愿望 D、为政治协商会议召开创造了条件
|
13. 难度:中等 |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康有为指出:君主专制制度不是“天经地义”,人类社会最初并没有君主,君主是人民推举出来的,实行君民共主的君主立宪政体,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材料二:我们定要为平民革命,建国民政府,这不止是我们的革命之目的,并且是我们革命的时候所万不可少的。 ——孙中山 材料三:没收地主、反革命及农村公共土地;土地分配的原则是“地主不分田,富农分坏田”;以“最有利于贫农、中农利益的方法”按人口或按劳力平均分配;分配给农民的土地允许农民出租、买卖。 ——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土地法》 材料四:地租一般地以实行二五减租为原则,按抗日战争前的原租额,减去百分之二十五;利息一般地减少到社会借贷关系所允许的程度。 材料五:没收地主的土地,废除封建剥削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制度,按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 ——1947年《中国土地法大纲》 材料六:“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广大人民的最根本利益。”(江泽民)“权为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胡锦涛)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康有为与孙中山“兴民权”的途径有何不同?(2分)他们都主张“兴民权”,可最终却得不到广大农民群众的支持,主要原因有哪些?(2分) (2)材料三、材料四、材料五分别是中共哪几个时期的土地政策?(6分) (3)结合所学知识,中共为实现材料三的目标制定了怎样一条土地革命路线?(4分)谈谈实行土地革命的必要性?(4分) (4)材料四中的土地政策的具体内容是什么?(2分)与材料三相比有什么重大变化?(2分)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材料四的政策在当时起到了哪些作用?(6分) (5)根据材料三、材料四、材料五中土地政策的变化,分析中共调整政策的主要依据是什么?(2分) (6)综合上述材料,就“国以民为本”这一思想而言,共产党人与资产阶级的最主要的不同点是什么?(2分)
|
14. 难度:中等 | |
材料一:唐朝时期江南地区的土地资源得到进一步开发。在河滩、湖滨浅水之处筑堤,用堤圈围出土地,而圈围起来的田叫做围田,或叫圩田。在山中把荒野开辟为耕地,往往采用放火烧山的办法,草木被烧去之后,稍加平整,即可播种,这种方法叫“畲田”或“畲种”,唐人多称之为“烧畲”或“火田”“火耕田”。 材料二:在官方史籍中,清代人口数字有史以来第一次在乾隆六年突破了1亿大关,并相继在乾隆三十一年突破2亿,乾隆五十五年突破3亿,嘉庆十七年为三亿六千万道光十四年突破4亿。由此,康熙五十三年(1714年),“今人民蕃庶,食众田寡,山地尽行耕种。” 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直隶永定河边蓄水防洪的淀泊,“水退一尺,则占耕地一尺”,“每遇潦涨,水无所容,甚至漫溢为患”。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黄河“河滩地亩”,尽皆耕种麦苗,并多居民村落。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现象?(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此现象形成的主要原因有哪些?(4分)这一现象在当时产生了哪些影响(4分)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中清朝前期人口迅速增长的原因有哪些?(6分)如何正确认识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及环境的关系?(4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