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2011年云南省芒市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黄梅戏《天仙配》七仙女的唱段“你耕田来我织布”反映了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哪些特征?

①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                  ②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③生产目的是为满足自家基本需要和交纳赋税  ④具有必要的积累和储备能力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此诗是对我国封建社会劳动人民生活的真实写照。它所反映的当时社会最基本的一种耕作方式是     

A .火耕          B.刀耕         C.石器锄耕        D.铁犁牛耕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下列关于中国冶铁业发展的表述,正确的有

①世界最早的铁器出现在中国②中国书籍的的人工治炼铁器出现在春秋晚期

③汉代开始用煤做治铁燃料  ④东汉杜诗发明水排,以水力为动力鼓风治铁。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  D.①②④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据(苏州府风俗考》记载,明朝苏州“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无主者,黎明立桥以待。……房工作减,比辈衣食无所矣。”材料中反映出苏州的情况有

①工匠的技术水平                ②出现劳务市场

③存在失业现象                  ④实行计时工资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电视剧《乔家大院》讲述了清代晋商乔致庸的传奇经历。晋商的发展表明:

A.政府鼓励贸易促进了商业发展  B.小农经济与市场联系日益密切

C.资本主义萌芽有了进一步发展  D.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发生新变化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唐代长安城设立市坊制度,宋代东京城打破市坊界限,这种变化主要有利于

A.市民的生活                    B.文化的交流

C.家对人民的统治                D.商业的发展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明清时期阻碍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因素不包括

A.继续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B.实行海禁政策

C.对商品征收重税               D.商品经济活跃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明清时期统治者实行“抑商”和“海禁”的根本目的是

A.维护封建统治                B.限制工商业发展

C.保护农耕经济                D.防范“外夷”入侵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的标志

A.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           B.手工棉纺织业的衰败

C.西方侵略者控制中国海关       D.农产品的商品化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

A.是中国社会自然发展的结果      B.与西方国家入侵无关

C.促进了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       D.摧残了资本主义萌芽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19世纪70年代宁波买办严信原创办轧花厂,因惧怕官吏们反对,所以表面上依附于日本人的保护之下;上海发昌机器厂造成一艘小汽船,船头悬挂英国旗,船尾悬挂中国龙旗。造成以上现象的根源是

A.中外合资生产开始形成          B.民族资产阶级得到了外国的大力支持

C.民族资本主义先天不足          D.民族资本主义生存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抗战胜利后,民族工业的发展陷入困境的原因包括

①美国商品的涌入             ②国民政府的恶性通货膨胀政策

③官僚资本的压迫             ④繁重的捐税负担

A.①③        B.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1864年包世臣记载:“近日洋布大行,价才当棉布三分之一,吾村专以纺织为业,近闻已无纱可纺。松太布市,削弱大半,去年棉花客大都折本。”上述材料反映的是

A.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缓慢         B.家庭手工业在外国商品的冲击下破产

C.松太地区棉纺织水平下降           D.中国手工棉纺织品价格下跌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火柴大王”刘鸿生回忆说“我在重庆办的中国毛纺织工业部,火柴原料厂及兰州办的毛纺厂,都有官僚资本的投资。我原来在上海是大老板,到重庆却成了大老板的伙计。”这表明他受到的的排挤和打击主要来自  

A.官僚资本主义       B.外国资本家       C.清政府       D.地主阶级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学习了《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历史命运》一课后,某班研究性学习小组在研讨会上发言如下,其中观点不准确的是 

A.列强的侵略是民族企业发展的阻碍    

B.民族企业在诞生之日就受三座大山的压迫

C.民族资产阶级在中国现代化进程和革命史上都有重要贡献 

D.民族企业在近代中国的命运表明,只有实现民族独立、国家统一和政治民主后,它才能健康发展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我国开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三大改造的完成

C.中共八大的召开                            D.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详细信息
17. 难度:简单

据资料统计,四川在20世纪50年代森林覆盖率仍有20%,60年代森林覆盖率只剩9%,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人口急剧增长             B.“大跃进”运动中毁林炼钢 

C.盲目垦荒及商业性采伐     D.长江流域洪灾频繁,造成水土流失

 

详细信息
18. 难度:简单

标志着中国进入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新时期的历史性事件是

A.中共八大                  B.七届二中全会

C.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D.十一届三中全会

 

详细信息
19. 难度:简单

我国建立的四个经济特区所属的省份是

①广东   ②江苏   ③福建   ④浙江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③

 

详细信息
20. 难度:简单

明确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会议是在

A.十一届三中全会              B.中共十三大

C.中共十四大                  D.中共十五大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21. 难度:简单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共14分)

材料一:“朕(雍正)观四民(指士、农、工、商)之业,士之外,农为最贵。凡士工商贾,皆赖食于农,以故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

—— 摘自《大清会典事例》

材料二:19世纪末清政府在内外交困的业严峻形势下,不得不谕令各省“多设织布、纺绸等局,广为制造”。

材料三:南京临时政府在中央设立实业部,管理农、工、商、矿等业,要求各省设立实业司,鼓励民间办各种实业团体,鼓励人们兴办实业;鼓励华侨在国内投资;颁布了一些有关的规章制度和措施,如《商业注册章程》,《商业银行度例》等。           

——《中国近代史》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古代的什么经济政策?(2分)这一政策对当时的中国有什么影响?(2分)

(2)从材料一到材料二,清政府的经济政策发生了什么变化(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变化的主要原因(2分)

(3)1912年到1919年中国民族工业出现短暂春天的原因是什么?(6分)

 

详细信息
22. 难度:简单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共12分)

材料一:华商在上海办了六家丝厂,资本总额120万元,而同一时期,法国商人在上海开办的宝昌丝厂一家就有资本110万元,接近上海六家华商丝厂资本的总和。

材料二:发昌机器厂制造小火轮时虽然“俱用华人”,但是自身的技术力量还很薄弱,“发动机系英国制造”。到19世纪80年代,受外商企业的排挤,发昌机器厂日趋衰落。后来,它被英商在上海开办的耶松船厂吞并。

材料三:洋商见我工商竟用新法,深中其忌,百技阻抑,勒价停市。上年(1866年)江浙、湖北等省,缫丝、纺织各厂,无不亏折,有歇业者,有抵押与洋商者。

材料四:90年代,天津武举李富明在北京开办一家机器面粉厂,使用外国进口蒸汽机磨,每天能磨面粉200石。京城官府见机器面粉厂生意兴隆,就存心勒索。李富明不甘心受压迫,到官府去讲理。结果,官府给他扣上“私设磨坊”、“哄闹官署”等罪名,革去他的武举功名,“交刑部照例治罪”。李富明的机器面粉厂被迫关闭。——以上材料转摘自《中国近代现代史资料选编》

材料五:已经垄断中国卷烟市场的英美跨国公司——英美烟草公司,多方谋划“把南洋公司打垮”。1919年5月,它诬称南洋公司为“日资”,其产品为“日货”,大造舆论,并买通北洋政府官员下令其停业。南洋公司认识到“若屈膝外人,则公司必将衰败”。因此,它联合各界奋起反抗,终于得以重新开业。

请回答

(1)材料一、二说明了近代早期民族企业的哪些特点?(2分)

(2)材料三、四反映了什么现象?(2分)造成这种处境的根本原因是什么?(2分)

(3)民族资产阶级特点是什么?(4分)这说明了什么?(2分)

 

详细信息
23. 难度:简单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共14分)

材料一《春天的故事》歌词中写到:“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

材料二  1984年邓小平在《办好经济特区,增加对外开放城市》中说:“我们建立经济特区,实行开放政策,有个指导思想要明确,就是不是收,而是放。”

请回答:

(1)“画了一个圈”指什么?

(2)我国是在哪一年哪一次会议决定实行“改革开放”这一伟大决策的?(4分)

(3)这次会议有什么伟大意义(4分)

(4)到20世纪90年代,我国对外开放形成了什么样的格局?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