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2011年内蒙古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公元前8世纪以后,雅典贵族专权的威胁主要来自于

①平民②奴隶③工商业奴隶主④外部城邦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之所以说财产等级制度重新分配了国家的政治权利,依据是

A.为后来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开辟的道路  

B.新兴工商业奴隶主逐渐跻身于统治阶层的行列

C.平民逐渐跻身于统治阶层行列  

D.贵族阶层被排挤出国家政权之外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梭伦为打破贵族政权的垄断所采取的措施是

①规定公民大会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    ②创立五百人议事会 

③创立四百人会议和民众法庭          ④取消高级职官的财产资格

A.①②③    B.①③    C.①②    D.③④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下列对春秋战国时期史实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铁农具和牛耕出现并逐步推广 

B.我国历史上大动荡、大变革、大发展的时期

C.新兴地主产生、奴隶主贵族势力完全消失 

D.思想文化呈现出繁荣景象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商鞅变法中有利于培植封建小农经济的措施是

A.相地而衰征   B.奖励军功   C.废除分封制    D.奖励耕织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预示着分封制下封国采邑制废除的是 

A.设立县制    B.废除井田制  C.实行按军功授爵    D.推行什伍连坐制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以森林民族的原生文化,直接与高度发展的中原文化相结合,实现了民族的飞跃。”这是对哪次改革的描述?

A.大化改新  B.1861年改革    C.王安石变法    D.孝文帝改革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北魏孝文帝改革措施中,最具有开创性意义的是

A.整顿吏治   B.汉化政策    C.实行府兵制      D.颁布均田令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移风易俗是孝文帝改革的重要措施,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其目的在于促进鲜卑族积极接受汉族文化

B.其影响是鲜卑族因丧失自身特色而走向衰落

C.其结果有利于鲜卑族巩固对中原的统治

D.其内容涉及服装、语言、婚姻等众多方面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的相同点是

A.缓和了阶级矛盾              B.有利于封建经济的发展

C.遭到大地主的强烈反对        D.实和严刑峻法和文化高压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北宋造成“冗兵、冗官、冗费”的局面,从反面证明了

A.北宋加强中央集权在当时弊大于利   B.政治改革要有经济作保证

C.兵越多,战斗力越弱               D.政治改革要重视精兵简政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王安石设想其变法应是在不增加人民负担的前提下,增加国家的财政收入(“民不加赋而国有饶”)。为此他采取的措施有

①政府向农民贷款获得利息       ②向有特权的官僚地主征收钱财

③选拔人才更注重实用性         ④清查为逃避赋税而隐瞒的土地

A.①③            B.①②④        C.②④           D.②③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德国宗教改革的直接原因是    

A.天主教会到德国兜售赎罪券           B.马丁·路德提出宗教改革的政治主张

C.加尔文在瑞士日内瓦进行宗教改革试验 D.天主教会对德国的压榨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以下活动与卡尔文有关的是   

①主张信仰得救,并把其解释为先定论 

②主张简化教会组织和宗教仪式,制定严格的道德标准

③提出建立民族教会的主张 

④创立的卡尔文教不符合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16世纪西欧宗教改革的意义有   

①沉重打击了欧洲封建统治的支柱天主教会  ②为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了道路

③为欧洲走向现代社会创造了条件          ④促进了各国文化教育的发展

A.①②③④    B.①⑨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穆罕默德·阿里改革前,埃及存在着土耳其、英国和马木路克三股外来势力

B.日本倒幕派联合外来势力推翻了幕府统治

C.戊戌变法是在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的形势下展开的   

D.西方列强集中力量侵略中国,客观上为日本的明治维新提供了一个相对有利的国际环境

 

详细信息
17. 难度:简单

阿里在抵御了英法殖民侵略的同时,认识到“应向西方寻找发展的钥匙”,具体表现是

①创办近代工厂   ②改革行政制度   ③实行开放政策   ④大力发展海军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详细信息
18. 难度:简单

穆罕默德·阿里改革和中国洋务运动的相同点不包括 

A.都创办了军事工业     B.都创办了民用工业

C.都改革了政治体制     D.都建立了新式海军

 

详细信息
19. 难度:简单

亚历山大二世说: “与其等农奴自下而上解放自己,不如自上而下地解放农奴”这说明他

A.认识到农奴制阻碍资本主义发展   B.主要是维护农奴主利益

C.主张实现天赋人权,人人平等      D.代表资产阶级利益

 

详细信息
20. 难度:简单

下列有关俄国农奴制改革说法不正确的是

A.使俄国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    B.推动了俄国政治变革

C.使资本主义制度在俄国确立      D.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

 

详细信息
21. 难度:简单

下列对明治维新评价不正确的是

A.使日本成为近代亚洲强国        B.使日本摆脱民族危机

C.使日本迅速走上对外扩张道路    D.使日本彻底实现政治民主化

 

详细信息
22. 难度:简单

有人说日本明治维新是自身条件尚未成熟、在外部因素催化下发生的。这里“外部因素”主要是指

A.中下级武士破产   B.西南大名的强大  C.倒幕运动的胜利 D.民族危机加剧

 

详细信息
23. 难度:简单

梁启超在《变法通议》中写道:同治初年,德相俾斯麦对人说:“三十年后,日本其兴,中国其弱乎?日人之游欧洲者,讨论学业,讲究官制,归而行之;中人之游一欧洲者,询某厂船炮之利,某厂价值之廉,购而用之。强弱之原,其在此乎。”梁启超这段话的根本意图是   

A.证明中国进行社会政治变革的必要性   B.寻找甲午中日战争日胜中败的原因

C.批评洋务运动未能使中国富强         D.比较中日近代化道路的异同

 

详细信息
24. 难度:简单

戊戌变法的内容没有涉及到的问题是

A. 撤并机构     B. 改革财政       C. 改革军队        D. 改革政体

 

详细信息
25. 难度:简单

戊戌变法的失败告诉我们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

A.资产阶级改良主义道路行不通  B.资产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C.资产阶级共和国道路行不通    D资资产阶级改良主义不具有进步性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26. 难度:简单

阅读下列材料:(13分)

材料一:一农不耕,民有饥者;一女不织,民有寒者。          

——《管子》

材料二:生民之道,食为大……是故土地,本也;……天地而责之耕,犹徒手而使之战也。法制不立,土田不均,富者日长,贪者日削,虽有耒耜终不得而食也。故平土之法,圣人先之。                                         

——北宋《平土书序》

材料三:……平籴(买入粮食)文法行,则农人秋粜(卖出粮食)不甚贱,春籴(买入粮食)不甚贵,大贾蓄家不得豪夺之也。而官之出息常什一二,民既不困,国且有利,兹古圣贤之用心也。                                  

——北宋《富国论》

(1)材料一体现了什么思想?(2分)

(2)材料二的主张是什么?主要针对当时土地方面有什么问题?(2分)

(3)材料三在“利国便民”问题上肯定了什么主张?主要针对当时粮价方面的什么问题?(3分)

(4)针对材料二、三反映的北宋社会问题,王安石推行了哪些新法?最终结果如何?说明了什么?(6分)

 

详细信息
27. 难度:简单

阅读下列材料:(12分)

材料一:罗马天主教会鼓吹“因行称义”的修道信条。所谓“因行称义”是指一个基督徒靠其行事修为而成为符合上帝意愿的义人,灵魂得以升入天堂。因此,必须绝色弃欲、积功行善,诸如持斋、守员、安贫、乞食、忍让、施舍、服从教会、遵守教规、购买赎罪券等,而入修道院修道是最佳途径。

材料二:马丁•路德提出“因信称义”说。他认为,灵魂得救只须靠个人虔诚的信仰,根本不需要教会的烦琐仪式。上帝的恩典是上帝给人的礼物,只有上帝才能赦免罪人。信徒得救不靠行为,全凭信仰。要得救上天堂,不靠教会或行善,更不靠赎罪券。

材料三:加尔文主张“信仰得救” 。他认为得救在于信仰而不在于善行;而且得救与否取决于上帝预先的安排。上帝事先早已把人分为“选民”和“弃民 ”选民发财致富,万事顺利,死后进入天堂,弃民则相反。

请回答:

(1)据上述材料看,马丁路德和加尔文的基本主张的共同点是什么?与罗马天主教会的主张有何不同?他们为什么要提出这一与天主教会不同的思想?(4分)

(2)结合所学知识及上述材料信息,比较马丁路德和加尔文的宗教改革主张有何异同?(5分)

(3)概括宗教改革与资本主义发展的关系。(3分)

 

详细信息
28. 难度:简单

阅读下列材料:(13分)

材料一 “泰西近政论,皆言三权:有议政之官,有行政之官,有司法之官,三权立,然后事体备。以我朝论之,皇上则为元首,百体所从,军机号曰政府,出纳王命……”

——康有为《应诏统筹全局折》

材料二 “自台事后(1895年台湾割让后),天下皆知朝廷之不可恃,人无固志,奸宄生心。陈涉辍耕于陇上……伏莽遍于山泽,教民遍于腹省……揭竿斩木,已可忧危。”

——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

材料三 大借洋款,以举庶政。

——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

材料四 使戊戌变法不致推翻,行二十年新政,或已致中国于富强矣。

——胡适《留学日记》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康有为的什么政治主张?其理论依据是什么?(2分)

(2)材料二、三反映了维新派对农民和帝国主义各持怎样的态度?(2分)

(3)根据材料一、二、三指出维新变法运动的根本缺陷。(6分)

(4)材料四的观点是否正确?为什么?(3分)

 

详细信息
29. 难度:简单

阅读下列材料:(12分)

材料一 日本明治维新时……依据英国模式建设铁路、电信、公共建筑和市政工程、纺织工业等;参照法国模式变革法制,改革军事(后来采用普鲁士模式),海军当然还是学习英国;大学则归功于美国。1898年颁布的《日本帝国宪法》以《德意志帝国宪法》为蓝本,确立了同欧美各国民主政体大相径庭的天皇制度,走上了近代化之路。

材料二 日本新领导人(注:指明治维新的领导者)不赞成这种不加区别地奉承所有西方东西的做法,他们并不对西方文明本身感兴趣,而仅仅对其中增强了民族力量的那些组成成分感兴趣。……他们现在提出了一个非凡的改革方案,宗旨在于建立一个强大的日本,而不是完全模仿西方国家。……讲究实际的日本领导人得出了这一明确结论:每个民族必须为自己去掠夺,软弱和胆小将一无所获。

一一[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 “拿过去若干个五十年和这个五十年来比,这五十年诚然是进化了;拿我们这五十年和别人家的五十年来比,我们可是惭愧无比,试看这五十年的日本如何?这五十年的德国如何?俄国如何?美国如何?他们政治上虽然成败不同……真都算得上一日千里!就是英法等老国,又哪一个不是往前飞跑?”

一一1923年梁启超:《五十年中国进化概括》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日本向西方学习的特点。(2分)

(2)材料三中梁启超发出“惭愧无比”的感叹,与同一时期的日本相比较,请分析造成中日差距的主要原因。(6分)

(3)针对上述改革的成败,你认为改革的成功需要哪些因素? (4分)

 

详细信息
30. 难度:简单

阅读下列材料:(10分)

材料一  (陆)睿(原姓步六孤)始十余岁,袭爵抚军大将军、平原王。……娶东徐州刺史博陵崔鉴女,鉴谓所亲云:“平原王才度不恶,但恨其姓名殊为重复。”时高祖(即孝文帝)未改其姓。                                     

——《魏书》卷四十

材料二  (迁都洛阳后)高祖曰:“今恂(即太子)欲违父背尊,跨据恒朔(今山西大同,内蒙古河套一带)。……此小儿今日不灭,乃是国家之大祸……”乃废为庶人。                                                    

——《魏书》卷二十二

材料三  李唐一族之所以崛兴,盖取塞外野蛮精悍之血,注入中原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扩大恢张,遂能别创空前之世局。 

——陈寅恪《李唐氏族推测之后记》

(1)材料一中,崔鉴对陆睿的不满反映出当时民族关系存在什么问题?为此,孝文帝采取了哪些改革措施?(5分)

(2)材料二中孝文帝对太子恂的处理说明了什么?(2分)

(3)依据材料三,分析孝文帝改革产生的影响。(3分)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