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简单 | |
中国人对与父母同辈的称谓非常多,比如有“伯伯、叔叔、舅舅、姑妈、姨妈……”等这种现象应该受中国古代哪种制度影响最大 A.分封制 B.宗法制 C.等级制 D.礼仪制
|
2. 难度:简单 | |
《三字经》中写道:“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周朝的政治文化具有惊人的延续性和稳定性B.“天下共主”体制有利于社会稳定 C.“天子封诸侯”打破方国血缘界限 D.宗法制度有利于构筑国家的向心力
|
3. 难度:简单 | |
西周立国,以封建制度为支柱,政治秩序仰赖封建制度来维持。我们对于周代封建 认识,不正确的是: A.宗法关系是封建制度的基础 B.与周王室无血缘关系者,被排除出封建对象之外 C.诸侯受封以后仍维持与周王室的关系 D.统治权力与土地依贵族阶级高下而逐层分割
|
4. 难度:简单 | |
分封制与宗法制最突出的相同特点在于它们 A.都服务于周王巩固统治的需要 B.都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C.都形成了森严的等级制度 D.都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
5. 难度:简单 | |
分封制在周初和周后期的结果截然不同,导致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A.周王室衰微 B.生产力的发展 C.诸侯争权夺利 D.生产关系的变化
|
6. 难度:简单 | |
下列关于赢政改“王”而称“皇帝”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神化皇权 B.效法古代明君 C.君主集权 D.有体现专制主义的倾向
|
7. 难度:简单 | |
图是秦阳陵虎符,铜铸,中分为-二,左右各有十二字铭文:“‘甲兵之符.右在---- 左在阳陵。”将帅发兵时必须左,右半符验合后方能生效。上文“右在”后的”----------“应是: A.皇帝 B.太尉 C.御史大夫 D.丞相
|
8. 难度:简单 | |
柳宗元在《封建论》中说:“秦有天下,裂都会而为之郡邑,废侯卫而为守宰(宰:县令)……此其所以为得也。”柳宗元这段话实际上 A.肯定了秦朝的郡县制 B.肯定了三公九卿制度 C.肯定了统一货币的制度 D.肯定了秦统一文字的政策
|
9. 难度:简单 | |
秦朝郡县制是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和中央集权的制度,主要是由于: A.郡县官吏必须由上一级任命并对上一级负责 B.郡县是地方行政管理机构 C.郡县官吏与皇帝是臣与君的关系 D.郡县完全由皇帝和中央控制,官吏不能世袭
|
10. 难度:简单 | |
汉初,在分封同姓王的同时,也向王国派遣丞相,这一做法 A.目的是防止地方割据 B.事实上强化了中央集权 C.加强了诸侯王对封地的管理 D.加强了皇权,削弱了相权
|
11. 难度:简单 | |
下列政治举措中,不属于汉武帝时代的是 A. 实行刺史制度 B. 实行州郡县三级制 C. 实行中外朝制度 D. 颁布“推恩令”
|
12. 难度:简单 | |
东汉尚书台、唐朝三省六部、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等机构的设立,本质上反映了 A.宰相权力不断削弱 B.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C.专制皇权不断强化 D.文臣地位不断提高
|
13. 难度:简单 | |
唐高祖时期,国家要对大运河一些淤塞的河段进行疏通,按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是 A.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工部 B.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 C.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工部 D.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工部
|
14. 难度:简单 | |
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与欧洲启蒙运动时期的三权分立原则的相似之处是 A.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B.强化君主的统治权力 C.具有分权与制衡的特点 D.形成严密的官僚机构体系
|
15. 难度:简单 | |
封建中国政治传统中,君权和相权的关系,是一部不断摩擦、不断调整的历史,下列有关朝代加强皇权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汉武帝为加强皇权设立中朝 B.唐代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 C.宋代设置枢密使掌管财权 D.元朝废除三省,只设中书省
|
16. 难度:简单 | |
(宋太祖)因谓(赵)普曰:“五代方镇残虐,民受其祸,朕今选儒臣干事者百余,分治大藩,纵皆贪,亦未及武臣一人也”宋太祖据此思想所采取的措施是 A.削弱节度使的实权 B.杯酒释兵权 C.设置转运使 D.派遣文官担任知州
|
17. 难度:简单 | |
古代中国的官衙机构、官职名号各有渊源。“刺史”有“省察治状,黜陟能否,断治冤狱”之意,“行省”以“行中书省”得名,巡抚则以“巡行天下,抚军按民”而名。从名称来源看,“行省”是( ) A.中央的派出机构 B.皇帝的秘书机构 C.地方的自治机构 D.朝廷的朝贡藩属
|
18. 难度:简单 | |
《剑桥中国史》中写道:“在唐代,科举考试不过产生一批官僚精英分子而已。其数量可能略多于全部官僚集团的10%。总之,其中大部分人出身于名门望族,都来自书香门第。在唐朝灭亡以前,这种情况没有改变。”材料反映了( ) A.九品中正制依然存在 B.科举制度在唐代没有执行 C.唐代官员都是科举出身 D.科举考试有利于人才选拔
|
19. 难度:简单 | |
黄宗羲说:“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明太祖)罢丞相始也。”该论点实际上指出了在宰相制度下 A.不可能产生明君贤吏 B.容易形成极端君主专制 C.宰相对皇权有一定制约作用 D.政治腐败倾向更加严重
|
20. 难度:简单 | |
据说明太祖曾经写诗一首描述自己的辛劳:“百僚未起朕先起,百僚已睡朕未睡。不 江南富足翁,日高太五犹拥被”为解决上述问题,明太祖 A.设置殿阁大学士以备顾问 B.选拔翰林院官员入值文渊阁 C.授予内阁大学生以票拟权 D.设六部分理全国政务
|
21. 难度:简单 | |
汉武帝设刺使,唐太宗划全国为10道,宋太祖设置通判。这些举措反映了封建统治 在加强对地方管理的过程中重视 A.分割地方权力 B.发挥文官作用 C.对地方官的监察 D.利用地方矛盾相互制衡
|
22. 难度:简单 | |
明朝的内阁距离皇帝寝宫1000米,清朝的军机处距离皇帝寝宫只有50米。政务中 逐步靠近皇帝寝宫的这一过程,从本质上体现了 A. 皇帝寝宫建筑布局愈益合理 B. 政府行政效能不断提高 C. 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 D. 君主专制的不断强化
|
23. 难度:简单 | |
历史学家钱穆说:“皇室的权,总是逐步升;政府的权,总是逐步降。”下列史实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 ①西汉设立中朝②魏晋实行九品中正制 ③隋唐实行三省六部制 ④北宋设立枢密院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
24. 难度:简单 | |
秦朝在中央设立丞相,明朝却废除丞相,这一变化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封建制度的发展与巩固 B.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日趋衰落 C.秦、明统治者采取不同的政治制度 D.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进一步加强
|
25. 难度:简单 | |
古代有一机构,史书对其官员有“大臣例司缮写谕旨,其权一归于上,非内阁比也”的表述,下列机构其官员在职能上符合这一特征的是( ) A.三公九卿 B.中朝 C.三省六部 D.军机处
|
26. 难度:简单 |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 材料一 汉初的官制,是沿袭秦朝的。秦制则是沿自列国时代。中央最高的官为相。秦有左、右,汉通常只设一丞相。丞相之副为御史大夫。武官统称为尉。中央最高的武官,谓之太尉。这是秦及汉初的制度。……又以太常,光禄勋,卫尉,太仆,廷尉,大鸿胪,宗正,大司农,少府,为九卿。……三公分部九卿,亦无理论根据。有大事仍合议。 ——《吕思勉讲中国文化》 材料二 唐太宗说:“中书所出诏敕,颇有意见不同,或兼错失而相正以否。原置中书、门下,本拟相防过误。人之意见,每或不同,有所是非,本为公事……卿等特须灭私徇公,坚守直道庶事相启沃,勿上下雷同也。” ——《贞观政要》 材料三 自古三公论道,六卿分职,不闻设立丞相。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期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頡颃,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 ——《明皇祖训》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说出秦与汉初在中央实行什么制度?这种制度在当时起到什么积极作用?(3分) (2)秦汉的这种制度在运行过程中出了什么问题?从汉武帝时就着手解决,最终演变成材料二中的什么制度?该制度有何特点?(4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朱元璋废丞相的理由是什么?(3分) (4)综合上述材料,可以看出在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上,发展的趋势是什么?(2分)
|
27. 难度:简单 |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周人以西方的一个小国代商而有天下,苦于兵力单薄,不足以统治东方各族人民,于是大封同姓、异姓及古帝王之后于东方,以为周室的“藩屏”。 ——赵光贤《周代社会辨析》 材料二 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置诸侯不便。”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廷尉议是。”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三 汉兴之初,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立二等之爵。功臣侯者,百有余邑;尊王子弟,大启九国——藩国大者,夸州兼郡,连城数十,然诸侯原本以大,末流滥以致溢,小者淫荒越法,大者睽孤横逆,以害身丧国。 材料四 若元(元朝),则起朔漠,并西域,平西夏,灭女真,臣高丽,定南诏,遂下江南,而天下为一,故其地北逾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盖汉东西九千三百二里,南北一万三千三百六十八里,唐东西九千五百一十一里,南北一万六千九百一十八里,元东南所至不下汉、唐,而西北则过之,有难以里数限者矣。 ——《元史·地理志》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西周实行分封制度的原因是什么?(1分) (2)材料二中秦朝实行了什么制度?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种制度在当时的主要作用。(4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汉初又分封王侯的原因及影响,并就此作简要评价。(4分) (4)根据材料四概括元朝疆域状况的特点。为此,统治者实行了什么制度,有什么历史意义?(4分) (5)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特征。(1分)
|
28. 难度:简单 |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唐制,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又还中书又将上,得者再下中书,中书又下门下。若事可行,门下即下尚书省。尚书省但主书镇“奉行”而已 ——朱熹《朱子语类》 材料二 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逐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行政一切收了,州郡逐日就困弱。……靖康之役,虏骑所过,莫不溃败 ——朱熹《朱子语类》 材料三 元朝大政委于中书省,今冀、晋、鲁、内蒙及河南的黄河以北地区称“腹里”,由中书省直辖。中书省也称都省,为全国行政中枢。总领各行省,又兼辖腹里。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元制,凡有重大军事,则遣中书省官员前往督之,其班底仿中书省建制,故称“行中书省”。《元史·地理志》中载:“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 材料四 雍正年间,用兵西北……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诏。为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 ——赵翼《詹曝杂记》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回答,如果唐朝准备在长安城内兴建一大型工程,该工程在中央从决策到具体实施的基本程序如何?(2分) (2)材料二中北宋“尽夺藩镇之权”中“兵也收了,财也收了”的具体措施有哪些?作者对此有什么看法?(5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元朝的中书省与唐朝的中书省有何不同?元朝实行行省制的主要原因是什么?(3分) (4)根据材料四回答,军机处的设置说明了什么?(2分)
|
29. 难度:简单 |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据史料记载,从明太祖洪武十七年九月十四日到二十一日的八天内,内外诸司送到皇宫的奏折共1160件,共3391件事。明太祖即使“星存而出,日入而休”,也无法把事情一一处理好。 材料二(洪武)十五年(1382年)仿宋制,置华盖殿、武英殿、文渊阁、东阁诸大学士,又置文华殿大学士……大学士特侍左右,备顾问而己。……成祖即位,特简解缙、胡广、杨荣等直文渊阁,参预机务。……编、检、讲读之官(指编修)制诸司,诸司奏事,亦不得相关白。……世宗时,三殿成,改华盖为中极为建极,阁衔因之。嘉靖以后,朝位班次,俱列六部之上。 ——《明史》卷72《职官志》 材料三至嘉靖以后,等怙宠行私,上窃朝廷之权,下侵六曹之职,怨毒盈于天下,而祸败随之。盖阁臣之外重势而蒙恶声至此而极。 ——叶向高《纶扉奏稿》卷10《乞休第十一疏》 材料四(明朝)国家并未正式与阁臣以大权,阁臣之弄权者,皆不免以不光明手段得之,此乃“权臣”,非“大臣”。故虽如张居正之循名责实,起衰振弊,为明代有数能臣,而不能逃众议。 ——钱穆《国史大纲》 材料五雍正年间,用兵西北……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为军机大臣者,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 ——摘自赵翼《檐曝杂记》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当时送到皇宫的奏章如此之多,主要是因为明太祖对中央机构作了什么改革?什么人协助明太祖处理如此之多的奏章?(2分) (2)据材料二指出,殿阁大学士的职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3分) (3)有人认为严嵩、张居正等专权说明当时君主专制制度已经严重削弱,结合材料三、四谈谈你的看法。(4分) (4)材料三中军机处的主要职能和作用是什么?军机处的设置反映了什么时代特征?(3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