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2011年广东省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剪纸是我国的民间艺术,观察剪纸,它们形象地反映了(   )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A.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           B.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 

C.领先世界的手工技术           D.古代社会的和谐融洽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看过《封神演义》的都知道,商纣王昏庸而残暴,竟然创制出一种“炮烙之刑”来对付前来劝谏他的臣子。这种“炮”的材料应是(   )

A.铜           B.青铜         C.铁          D.黄金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唐代诗人陆龟蒙曾写下“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的诗句,此诗句赞美的瓷器是(   )

A.唐三彩     B.青瓷      C.粉彩瓷     D.白瓷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假设古代最高统治者为表示重视农业而示范犁地,图中扶犁的最有可能的是(   )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A.齐桓公       B.汉景帝       C.隋文帝      D.唐太宗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乾隆年间的一首《竹枝词》写道:“呼郎早趁大冈墟,妾理蚕缫已满车;记问洋船曾到几,近来丝价竞何如。”该情景应出现在(   )

A.天津地区   B.上海地区   C.苏杭地区   D.珠三角地区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图描绘的是我国古代的劳动生产场景,图中题诗为康熙帝所作。与这一劳动生产场景相关的行业是(   )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A.棉纺织业   B.麻纺织业   C.造纸业     D.丝织业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诺贝尔奖获得者道格拉斯·诺斯写道:“假设一位古希腊人能被奇迹般地送到1750年的英国,他或她会发现许多熟悉的事物。不过,如果希腊人再晚两个世纪被送来,就会发现,自己宛如置身于一个‘幻想’的世界,什么都不认识,甚至什么都不理解。”作者提出后一种假设的主要历史依据是(   )

A.工业社会形成与发展                     B.人口爆炸性增长

C.经济全球化进程加速                     D.各国间交往密切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电影《泰坦尼克号》描述的是英国的一艘豪华巨轮与冰山相撞而沉没的一次重大海难。当海难发生时,船上曾通过无线电发出求救信号。下列说法最确切的是(   )

A.它是18世纪以前的轮船                  B.它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

C.它是第一、第二次工业革命结合的成果     D.它是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某同学在搜集有关“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的材料时,在网络上找到一些有关“世界市场对西欧社会产生的重要影响”的观点。其中表述最准确的是(   )

A.为西欧商人带来了丰厚的利润

B.给西欧各国人民带来了沉重的灾难

C.为西欧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

D.提供了丰厚的资本和广阔的海外市场,促进了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航海家迪亚士曾经说过,他航行的目的是“为上帝和皇帝陛下服务,给处于黑暗中的人们带去光明,并像所有人渴望的那样去发财致富”。从中可以看出推动欧洲人开辟新航路的原因至少有(   )

①追求黄金②传播宗教③探索地球是否是圆的④输出商品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钱乘旦、许洁明合著的《英国通史》中说:“……过去以天为单位,现在以分钟、秒为单位;……火车还教会人们守时,准时准点成为了现代生活的准则,人们开始随身带上一块表,时间概念是一个全新的概念”。这说明(   )

A.火车发明引发了了技术创新的连锁反应  B.科学技术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加快

C.工业革命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D.科技发明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18世纪末,英格兰人约翰·马卡丹设计了新的筑路方法,用碎石铺路,路中偏高,便于排水,路面平坦宽阔。后来,这种路被称为“马卡丹路”,简称“马路”。马路的出现主要是适应当时英国社会出现的什么重大变革的需要?(    )

A.马车的发明和普及                    B.旅游观光的需要

C.工业革命的需要                      D.借助水力驱动机器设备的需要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业结构发生的巨大变化是(   )

A.重工业占主导地位    B.交通运输业获得迅速发展

C.化学工业兴起        D.钢铁业发生飞跃式发展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17世纪和18世纪初,西方人了解中国的历史、艺术、哲学和政治后,(对这些人文资源)完全入迷了。”但到了“18世纪末19世纪初,欧洲人则对中国的自然资源更感兴趣”。导致西方人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A.中国自然资源被发现                   B.世界市场的形成

C.《马可·波罗行纪》的诱导              D.工业革命的需要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李鸿章自称“一生风雨裱糊匠”,他裱糊的屋子叫     ;材料是:     。 (   )

A.清朝封建统治   西方先进科技          B.中华民国   民主共和制度

C.清朝封建统治   君主立宪制度          D.中华民国   火药、枪炮、养兵练兵之法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中央电视台播出的系列纪录片《幼童》,追述了清政府派出的詹天佑等第一批留学生的求学生涯。他们出洋留学是在(   )

A.鸦片战争时期      B.洋务运动时期      C.维新变法时期     D.辛亥革命时期

 

详细信息
17. 难度:简单

“它因模仿一部分西方器物而异于传统,又因其主事者以新卫旧的本来意愿而难以挣脱传统。”此评论适用于 (   )

A.林则徐迈出师夷长技的第一步           B.洪仁玕提出中国第一个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C.洋务派开启中国近代化的步伐           D.维新派第一次提出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详细信息
18. 难度:简单

设想你是19世纪60年代企业家,从投资小、见效快的角度考虑,最好投资于(   )

A.重工业        B.轻工业         C.农业           D.军事工业

 

详细信息
19. 难度:简单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是“欧风美雨”的产物,意思是西方经济侵略瓦解了中国自然经济,从而为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提供了(   )

①劳动力市场②先进技术③商品市场④充足资金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详细信息
20. 难度:简单

小李查资料时发现一段文字“公司是私家经营,有外籍技师一人,中国职工约100人,……它迄今还没有分付股息。因为这个缘故,同时又由于原料昂贵与日本纸的竞争,业务难以改进。此厂已濒于停业。”该公司应该是(   )

A.洋务企业          B.外商企业     

C.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D.官僚资本主义企业

 

详细信息
21. 难度:简单

图所示是民国九年的一则报纸广告。作为直接证据,它可以用于研究(   )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A.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B.工人阶级的诞生 

C.实业救国的思潮     D.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详细信息
22. 难度:简单

读下图,如果把树苗比喻成中国民族工业,则“春天”所描述的历史时期应为(   )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A.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B.国民政府统治前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详细信息
23. 难度:简单

图提供的信息表明当时中国政府(   )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A.积极开拓国际市场         B.进行国营企业改革

C.实行社会主义改造         D.发展中外合资企业

 

详细信息
24. 难度:简单

某中学生读了漫画后得出以下认识,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A.大跃进运动                            

B.受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模式的影响

C.表明当时经济建设追求高速度            

D.三大改造时期

 

详细信息
25. 难度:简单

下面是湖北天门县一农民家贴的两幅春联:1974年:过年只有两斤米,压岁并无一分钱。横批:我也过年。1980年:过年储米十余担,压岁存款上千元。横批:欢度春节。出现这种显著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农民重新获得了土地所有权        

B.“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的提出

C.人民公社制的推行                      

D.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详细信息
26. 难度:简单

人的取名往往带有时代的特定烙印。下列哪一组最能反应20世纪80年代的历史(   )

A.建国、建新、抗美、解放                B.学峰、向红、文革、爱武

C.学军、卫东、逢春、新生                 D.安娜、勤富、小康、求知

 

详细信息
27. 难度:简单

1984年3月,来自福建全省各地国有骨干企业的55位厂长经理联合发表了一封呼吁信——《给我们松绑》,要求扩大企业自主权,试行厂长(经理)负责制。这些厂长经理的目的是希望(   )

A.增强企业活力                           B.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C.发展非公有制经济                        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详细信息
28. 难度:简单

民国时期,在社交礼仪上逐渐用西方的握手、鞠躬取代跪拜礼,称呼上用“先生”“同志”取代“老爷”“大人”,这一变化体现了(   )

A.近代化的历史趋势                       B.民主共和的平等精神

C.西学在中国的发展                       D.“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详细信息
29. 难度:简单

1960年中共中央提出“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其中“调整”是指

A.缩小城乡人民的收入差距             B.调整中共八大提出的经济发展方针

C.调整阶级斗争与经济建设的关系       D.调整国民经济各方面的比例关系

 

详细信息
30. 难度:简单

新中国成立以来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人们要凭粮票才能购买到粮食。1990年,广东省宣布终止粮票的流通,1993年全国终止粮票流通。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

A.改革开放前我国粮食供应紧张         B.表明我国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

C.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促进了粮食生产     D.广东省率先进行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详细信息
31. 难度:简单

春联是中国特有的文学艺术形式,也折射出了历史的变迁,具有很强的时代性,据此判断以下农家百姓春联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①食堂巧煮千家饭,公社饱暖万人心 

②改革开放同添异彩,经济建设共展宏图

③万里山河归人民,五亿群众庆新生

A.①②③          B.③①②          C.①③②          D.②①③

 

详细信息
32. 难度:简单

用“春天”来形容上个世纪80年代的中国是十分恰当的:枯木可见,但万物复苏,各行各业充满生机。下列情景与那个年代无关的是(   )

A.春播的田野上,父子兄妹聚在一小块土地上精耕细作

B.日新月异的深圳:“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标语振奋人心

C.浦东新区,高楼四起,跨国公司的招牌特别引人注目

D.充满幻想与希望的海南省,有各地客商.民工来去匆匆

 

详细信息
33. 难度:简单

有一首歌唱到“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歌中的两个“春天”分别喻指(   )

A.“三步走”部署和“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B.建立经济特区和邓小平南方讲话

C.国有企业改革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

 

详细信息
34. 难度:简单

下列四项中,哪一项不属于对外开放格局的特点?(   )

A.宽领域              B.全方位            C.多层次            D.高起点

 

详细信息
35. 难度:简单

广州沙面至今仍保存着大量的西洋式建筑。这种现象反映的社会状况是(   )

A.洋务运动全面开展                         B.中西文化交流广泛

C.中国步入半殖民地社会                     D.广州是著名的对外窗口

 

详细信息
36. 难度:简单

“有一位新国民,戴一顶自由帽,穿一套文明装,著一双进步靴,走过了交通路,来到了模范街,踏进了公益会,说几句义务话”。这首打油诗应出现在 (    )

A.洋务运动时期        B.戊戌变法时期      C.辛亥革命时期      D.新中国成立后

 

详细信息
37. 难度:简单

中国历来都重视历法和年号,其中“改正朔,用阳历”开始于 (   )

A.光绪登基时      B.戊戌变法时期       

C.辛亥革命后      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

 

详细信息
38. 难度:简单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近现代史上,科技革命不仅大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而且造就了许多新职业,为人类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下列职业人员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汽船船长—空姐—汽车售票员—火车司机   

B.汽车售票员—汽船船长—火车司机—空姐

C.汽船船长—火车司机—汽车售票员—空姐   

D.汽车售票员—空姐—汽船船长—火车司机

 

详细信息
39. 难度:简单

有人写诗描述19世纪八十年代初出现于上海的一种新事物:“东西遥隔语言通,此器名称德律风。沪上巨商装设广,几如面话一堂中。”“此器”应是(   )

A.电灯              B.电报              C.电话             D.电视

 

详细信息
40. 难度:简单

近代以来,科技的发展使人们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以下场景,不可能出现的是

A.1842年,英国女王在电灯下阅读关于鸦片战争的电报

B.1905年,谭鑫培表演的京剧被拍摄成影片

C.文化大革命时期,人们通过电视接收最高指示

D.1998年,中国人通过国际互联网进行网上贸易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41. 难度:简单

(10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生之有时而用之无度,则物力必屈……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今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末计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畜积足而人乐其所矣。                              

——贾谊《论积贮疏》

材料二: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请回答:

(1)材料一、二是如何看待农业和商业的关系?各自的理由是什么?(理由可引用原句)(4分)

(2)尽管封建社会推行抑商政策,但商业还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请列举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两件史实。(4分)

(3)有一种观点认为“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今天在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我们应如何正确看待农、工、商三者的关系?(2分)

 

详细信息
42. 难度:简单

(10分)世界博览会被誉为“经济、科技与文化界的奥林匹克盛会”,至今已走过了一百多年的历程。

材料一  1851年英国伦敦举办第一届世界工业品博览会,中国上海商人徐荣村得知后,寄出12包精选的“荣记湖丝”并一举获金、银大奖,中国参与世博会的历史由此破题。但当时最受参观者瞩目的展品是英国展出的蒸汽机、水力印刷机、纺织机械等产品。

材料二  1915年的美国旧金山巴拿马世博会是令中国人难忘的一次盛会,中国共获取1211枚奖牌,在全部31个参展国中独占鳌头。张裕酿酒公司的可雅白兰地获4枚金质奖章和最优秀奖,遂更名为金奖白兰地……本次博览会后,中国出口大幅度增加。

——《世界知识》2009年第17期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中英参展商品有何不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存在这种不同的原因是什么?(4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在巴拿马世博会后“出口大幅度增加”的原因是什么?(4分)

(3)纵观历届世博会的展品,既有传统的优秀产品,又有最新的科技成果。你认为在人类历史的发展中,哪一个起的作用更大?结合史实加以说明。(2分)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