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2011年广东省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文明的意义只有在历史的长时段中才能凸现,站在今天,回顾人类从早期游徙不定到定居生活的转变过程,最具决定性意义的一步是

A.谷物种植       B.房屋建造       C.陶器制作       D.牲畜饲养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图为春秋时期铸造的牛尊,许多历史学家以它来证明春秋时期我国生产力有了很大提高。持这一观点的学者,在观察此器时,必然要把注意力集中在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A.牛尊的制作材料上

B.牛尊的腿上

C.牛尊的鼻子上

D.牛尊的背部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汉代形成的“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若当时一位外国商人来中国采购商品,他可能购买到的商品有

①丝绸  ②青铜器  ③瓷器  ④棉布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康熙皇帝任命曹雪芹的祖父曹寅主持江宁织造局的生产。根据当时的制度,该局产品

A.全部投放市场,收入归皇室          B.全部供皇室使用,不投放市场

C.部分用于纳税,部分投放市场        D.部分供皇室使用,部分投放市场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某电视剧以西汉的历史为背景,其间很多故事情节发生于长安“市”上,以下是电视剧中西汉“市”的场景,其中不符合历史真实的是

A.“市”的四面建有围墙            

B.“市”门内外店铺林立

C.“市”里有专职管理的官员            

D.“市”门在白天定时开关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图为北宋末年东京(今开封)示意图,其中设置了两处错误,它们是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清朝前期的商人“以末致富,用本守之”的做法,对当时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造成的最大影响是

A.市场狭小       B.原料不足        C.劳力缺乏       D.资金短缺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利玛窦是意大利的耶稣会传教士,学者。明朝万历年间来到中国居住。以下场景最有可能发生的是         

A.他在市场购买珐琅彩瓷器时使用交子

B.他喜欢阅读曹雪芹的《红楼梦》

C.他去农田参观时对筒车赞叹不已

D.他发现中国商人出海要有海外渡航证明书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新航路开辟引起了所谓的“价格革命”,下列关于“价格革命”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金银价值下降,物价飞涨            B.引起了阶级力量对比的变化

C.扩大了世界各地区间的交往          D.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各民族的历史逐渐融合为一部统一的人类历史。这种“融合”和“统一”实现的主要方式是

A.西方的殖民掠夺                   B.东方的借鉴学习  

C.正常的文化交流                    D.封建主阶级的衰落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殖民制度大大促进了贸易和航运的发展。‘垄断公司’是资本积聚的强有力手段,殖民地为迅速产生的工场手工业保证了销售市场,保证了通过对市场的垄断而加速的积累。在欧洲以外直接掠夺、奴役和杀人越货夺得财宝,源源流入宗主国,在这里转化成为资本。”马克思这句话实质上揭示了

A.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                B.殖民活动的进步作用。

C.西欧资本原始积累的过程            D.西欧资本主义发展血腥性质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如果你是一位生活在16世纪欧洲的市民

①你会发现市场上出现了玉米、甘薯等农产品 

②如果你有机会去做生意,一般会获得较好的利润

③如果你去美洲,可能会遇到一些装满了黑奴的船只

④在陆地上,你可以坐火车;在海洋上,你可以乘汽船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据统计英国的煤炭消费量从1800年的1000万吨,猛增到1856年的6000万吨。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蒸汽机的推广   B.工厂制的推行    C.内燃机的出现   D.发电机的发明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19世纪中期的一位英国记者报道:“没有一个曼彻斯特的工人没有钟表,这是他们须臾不可离开的东西……(他们)最通常的物品是那小小的荷兰机械,有一个忙碌的摆,在整个世界面前公开而公正地摆动着。”这一材料表明,当时的曼彻斯特

A.钟表工业非常发达                  B.工厂纪律严格

C.工人消费水平较高                  D.贫富差距缩小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有学者在论述科技发展时说:“知识边疆的自主扩张不仅产生了各种各样无法想象的实际成果,而且工业界现在可以作为客户从实验室订购迫切需要得到之物,就像工厂发货一样。”这种现象的普通出现始于

A.18世纪中后期  B.19世纪前期      C.19世纪中后期  D.20世纪前期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随着外国资本主义的扩张,中国的封建经济加快解体,“解体”指的是

A.封建经济停滞,半封建经济发展

B.封建经济和外商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并存

C.出现手工工场的行业增加,工场的规模扩大

D.封建的农业和家庭手工业逐渐分离并日益商品化

 

详细信息
17. 难度:简单

洋务运动时期,有一类企业是“由官总其大纲,察其利病,而听该商董等自立条议,悦服众商”。采用这种经营管理方式的企业是 

A.江南制造总局   B.轮船招商局      C.发昌机器厂     D.耶松船厂

 

详细信息
18. 难度:简单

近代前期,一些商办企业往往向外商支付一笔费用,然后以他们的名义注册,江浙、福建、广东各省的商办小轮船公司几乎都采取这种做法。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

A.民族资本依附外国资本              B.民族资本受外国资本控制

C.民族资本受本国官府压制            D.民族资本与外国资本利益一致

 

详细信息
19. 难度:简单

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有所发展,但最终未能繁盛的根本原因是

A.受民族资产阶级两面性的制约        B.中国没有形成统一的国内市场

C.民族资产阶级没有政治地位          D.近代中国社会形态的制约

 

详细信息
20. 难度:简单

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这是因为

①各国政府干预经济                   ②国家间争夺世界市场

③各国政治丑闻迭出                   ④各国加强对外掠夺

A.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           D.①③④

 

详细信息
21. 难度:简单

1933年罗斯福实行新政后,美国商品获得了更大的海外市场,国内商品价格也有一定提高,债务人特别是农民的债务负担减轻了将近一半。对这些变化起直接作用的新政措施是

A.整顿财政金融   B.调整农业结构    C.复兴工业生产   D.实行社会救济

 

详细信息
22. 难度:简单

罗斯福新政时期,美国政府大力兴办公共工程,其客观作用包括

①扩大生产资料市场  ②增加就业机会  ③刺激消费需求  ④抑制物价上涨

A.②③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详细信息
23. 难度:简单

1933年底,一位美国国会议员在演说中说:“我已经看到一位独裁者在成长……私营企业的独立性己成往事,个人自由不过是记忆而已。”他的主旨在于

A.批评政府大规模干预经济            B.肯定新政挽救了美国经济

C.要求进一步强化民主制度            D.给予劳动者与雇主谈判权

 

详细信息
24. 难度:简单

1945年英国工党上台执政后,大力推行社会福利等政策,目的是为了

A.带动知识经济发展                  B.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C.减轻政府财政负担                  D.改变资本主义性质

 

详细信息
25. 难度:简单

国家福利制度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建立在生产力高度发展的基础上   

B.福利资金由个人、企业和国家三方共同承担

C.福利制度缓和了社会矛盾,扩大了社会消费   

D.社会福利主要针对少数贫困者救济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26. 难度:简单

(25分)人类从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不断改变世界面貌和人们生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 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 朝令而暮改。

材料二  “海客乘天风,将船远行役。譬如云中鸟,一去无踪迹。”      

——唐、李白:《估客乐》

“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如今不似时平日,犹自笙歌彻夜闻。”

——唐、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时会琴客》

“今夜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 

——宋、陆游《杂赋》

材料三  明朝小说《醒世恒言》里,施复夫妇二人住在苏州盛泽镇上,靠养蚕织绸生活,本是小户人家。由于他们织的丝绸光彩润泽,在市场上卖得很好,赚了许多银子。几年后,他们增买了三四张织机,不到十年,积累了几千两金子,后来他们又买了两所大房子和三四十张织机,雇人织绸,成为机户。施复夫妇由小手工者发展成为机户。

材料四  中国早期民族企业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材料五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江苏南通人张謇创办的南通大生纱厂等企业发展很快,仅大生纱厂一、二厂,到1921年就获利白银一千六百多万两,其中三分之二是在大战期间获得的。但到20年代中期,张謇的企业就每况愈下了。

材料六  科技的进步是人类步入工业文明的关键因素。恩格斯说:“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

材料七  19世纪英国古典经济学家认为市场经济是一种“自然秩序”,被一只“看不见的手”将生产的分工与商品的交换调节起来,使人们彼此满足了需求,从而促进社会的利益。他们要求让“看不见的手”所造成的“自然秩序”不受干扰地存在,不要用人为的制度去加以控制。政府只需发挥保卫国家的职能,并维持某些公共工程,其余的就该让“看不见的手”去发挥作用。

(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古代的什么生产经营方式?根据材料概括这种生活方式的特点。(3分)

(2)依据材料概括唐宋商业发展的状况。(2分)

(3)材料中反映我国明朝时期经济领域出现什么变化?(2分)

(4)材料二中民族工业与明代“机房”相比,最大的不同点是什么?(2分)其分布地点有什么特点(1分)

(5)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张謇的企业在大战期间迅速发展的原因?(4分)

(6)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次工业革命在生产力和社会关系方面各起着怎样的推动作用?(4分)

(7)材料七反映了什么经济思想?(2分)它产生的社会背景是什么?(2分)

(8)20世纪30年代这一经济理论受到了怎样的冲击?(3分)

 

详细信息
27. 难度:简单

(25分)新航路开辟开启了人类文明以海洋争夺为中心的“海洋时代”,深刻改变人类对世界的认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海洋时代”的来临——

材料一  托勒密留下的传统地理观念——赤道附近的海水会“沸腾”,南方炎热,生命无法存在。1418年的第一次试航就因为船员对赤道太恐惧而被迫返航。

“海洋时代”下的世界——

材料二  新航路开辟后,以欧洲为中心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逐步形成。

“海洋时代”下的中国——

材料三  有学者认为,18世纪中后期西方“选择了海洋”,中国“选择了陆地”。

材料四  有学者认为,洋务派是近代中国“海洋意识”较强的阶层,他们呼吁加强海防,开发海洋。

“海洋时代”下史学观念的演变——

材料五  15、16世纪以来人们通常使用“哥伦布发现美洲”的提法,“发现”的意思是“使所有人和所有民族都并入欧洲文明”。1984年,部分拉美学者倡议改称“美洲发现——两个文明汇合”。1992年,联合围教科文组织主张以“两个大陆相遇500年”为主题,举行哥伦布航抵美洲纪念活动。

材料六  20世纪70—80年代,西方史学界在世界历史的编纂方面总体上进人了全球文明史。“全球史观”的基本特征是:将人类社会的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各个相互影响的活动范围在这个发展进程中愈来愈扩大,各民族的原始闭关自守状态则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此自发地发展起来的各民族之间的分工而消灭得愈来愈彻底,历史也就在愈来愈大的程度上成为全世界的历史。”

(1)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第一位穿越赤道的航海家是谁?(2分)推动航海家们打破恐惧、挑战海洋的“无形之手”有哪些?(4分)

(2)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描述世界市场形成的主要过程。(4分)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选择了陆地”指的是中国实行了什么政策?(2分)导致中国“选择了陆地”的因素有哪些?(2分)

(4)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材料四的观点。(2分)

(5)“发现美洲”的提法是站在什么立场上看待哥伦布远航美洲的?(2分)“两个文明汇合”和“两个大陆相遇”提法的合理性是什么?(2分)

(6)按照材料六的研究角度来研究世界近代史,可能会对l5世纪—l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哪些重要事件评价较高?(3分)按照材料六的研究角度,评价航路开辟。(2分)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