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简单 | |
《共产党宣言》中写道:“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这句话是 ①革命导师肯定了资本主义社会曾经发挥过的作用 ②革命导师通过反话正说的语言方式来嘲讽资本主义 ③革命导师将文章中引用的话拿来进行批驳贫富悬殊 ④革命导师从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的角度来认识资本主义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
2. 难度:简单 | |
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当今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在西方引发了一股“马克思热”,人们开始重新审视马克思的有关理论。这一现象说明 ①资本主义制度即将走到尽头,社会主义制度呼之欲出 ②马克思主义对资本主义社会的认识较为深刻 ③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解决资本主义制度的危机 ④马克思主义是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
3. 难度:简单 | |
某班同学在学习巴黎公社时,对巴黎公社产生了以下四种认识,其中正确的是 A.巴黎公社反映出资本主义的发展已呈下降趋势 B.巴黎公社是当时法国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结果 C. 巴黎公社若建立工农联盟就一定能够获得成功 D.巴黎公社是各种偶然因素促成的一个特殊事件
|
4. 难度:简单 | |
十月革命最本质的特征是 A.无产阶级用暴力夺取政权 B.无产阶级用和平方式夺取政权 C.无产阶级从城市到农村夺取政权 D.无产阶级从农村到城市夺取政权
|
5. 难度:简单 | |
之所以说十月革命开创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主要是因为十月革命 A.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 B.推动了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 C.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D.鼓舞了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
|
6. 难度:简单 | |
列宁在领导俄国社会主义运动的实践中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其表现之一是 A.强调农村包围城市的方式 B.探索出在相对落后国家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道路 C.指出了阶级斗争在阶级社会中的推动作用 D.推出了完整的社会主义建设理论
|
7. 难度:简单 | |
十月革命爆发的客观历史条件是 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 ②布尔什维克党的正确领导 ③俄国在当时已具有帝国主义的基本特征 ④无产阶级的组织性、革命性和战斗性很高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
8. 难度:简单 | |
五四运动爆发、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这三者最重要的基本条件是 A.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 B.资产阶级新文化运动的推动 C.民族危机的进一步加剧 D.中国无产阶级队伍的壮大
|
9. 难度:简单 | |
国民革命运动的突出成就是 A.中国共产党开始掌握一部分武装 B.基本上完成了反封建任务 C.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反动统治 D.革命形势发展到长江流域
|
10. 难度:简单 | |
1911-1921年中国革命发展的基本趋势是 A.由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 B.由以城市为中心向以农村为中心转变 C.由资产阶级改良向资产阶级革命转变 D.由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
|
11. 难度:简单 | |
20世纪30年代,正当中国革命和中华民族处于生死攸关的历史时刻,在中国的大西北先后发生了两件堪称扭转时局的政治事件。下列诗句中暗喻这两件事件的是 ①铁流两万五千时,各路劲旅大会师 ②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 ③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④谁人不知张少帅,千古功臣一代骄 A.①② B.①④ C.①③ D.③④
|
12. 难度:简单 | |
电视剧《亮剑》成功塑造了八路军独立团团长李云龙和国民党晋绥某部团长楚云飞共同抗日的情景。他们共同抗日的主要历史原因是 ①国共两党的阶级立场相同 ②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③国共两党的抗战路线基本一致 ④中日民族矛盾成为当时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A.①②③④ B. ①② C.②③ D. ②④
|
13. 难度:简单 | |
1945年8月,《大公报》报道毛泽东来到重庆的消息时称:“爱好民主自由的人士都知道,这是维系中国目前及未来历史和人民幸福的一个喜讯。”这反映了“爱好民主自由的人士”期盼 A.国共双方和平协商,创建新中国 B.国共双方消除隔阂,共同抗日 C.共产党领导人民推翻国民党统治 D.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合作建立新中国
|
14. 难度:简单 | |
大型电视政论片《复兴之路》分六集反映自1840年以来中国艰难曲折的民族振兴之路。下列是其前四集的名称,其中“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可能集中在 A.《千年巨变》 B.《峥嵘岁月》 C.《中国新生》 D.《伟大转折》
|
15. 难度:简单 | |
1982年宪法序言中指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具有广泛代表性的统一战线组织,过去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今后……将进一步发挥它的重要作用。”序言中“过去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是指 A.它曾代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职能 B.它曾代替国家宪法的职能 C.它曾是两次国共合作的重要组织形式 D.它曾为国家统一做出过贡献
|
16. 难度:简单 | |
人民代表大会制与西方代议制的本质区别是 A.性质不同 B.机关组成人员阶级基础不同 C.职权不同 D.政党制度不同
|
17. 难度:简单 | |
下列关于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民族区域自治是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 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C.体现了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共同发展繁荣的原则 D.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逐步建立起来的
|
18. 难度:简单 | |
在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开幕词中毛泽东说:“我们这次会议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这次会议是标志着我国人民从1949年建国以来的新胜利和新发展的里程碑……”材料中的“里程碑”表现在 A.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B.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的制定 C.新的国家领导人的选举 D.共产党核心地位的确定
|
19. 难度:简单 | |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按照宪法的规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行使的职权是 ①立法权和决定权 ②立法权和司法权 ③管理权和任免权 ④任免权和监督权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
20. 难度:简单 | |
中国近现代史上先后出现的两部宪法,一部宪法规定:“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另一部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据此可知,这两部宪法都体现了 A.“人民主权”思想 B.“三权分立”理论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向社会主义过渡
|
21. 难度:简单 | |
备受关注的物权法草案在2007年3月8日提请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议后,3月16日,国家主席胡锦涛签署主席令,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至此,经过七次审议的《物权法》最终尘埃落定。这充分说明了 A.私有制在我国现已占据主导地位 B.立法机关按照法定程序制定法律 C.我国的立法权归属国家主席 D.我国的民主法制建设业已完成
|
22. 难度:简单 | |
作家冯骥才在《关于文革博物馆》中说:“一代人经受的惨痛教训,是下一代人的精神财富。”文中所说的“教训”主要是 A.要注重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 B.要严格遵循客观经济规律 C.要依据生产力水平调整生产关系 D.要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
23. 难度:简单 | |
在香港回归十周年的日子里,《香港商报》发表了题为《十载不凡路,香江书华章》的社评。其中有这样的评论“如果说十年前无论是国际社会,还是在香港本地,都有不少人对‘一国两制’、‘港人治港’心存怀疑,今天,所有的疑虑都已经烟消云散了……”,请给该评论加一个适合的标题 A.“一国两制”的实践日益丰富 B.“一国两制”——香港繁荣稳定的制度 C.“一国两制”能够解决台湾问题 D.“一国两制”——走向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
24. 难度:简单 | |
《共同纲领》在新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因为它 A.确立了国家性质 B.确立了依法治国的方针 C.规定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总目标 D.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
|
25. 难度:简单 | |
“雨霁天晴,万紫千红增特色;凤鸣莺啭,三通两制促和平。”这副对联最早可能出现于20世纪 A.50年代末60年代初 B.60年代末70年代初 C.70年代末80年代初 D.80年代末90年代初
|
26. 难度:简单 | |
台湾地区领导人马英九在2008年当选后明确表示不会去搞“两国论”或“法理台独”,而是坚持“九二共识”。这表明马英九 A.拥护“一国两制”的方针 B.坚持两岸和平统一 C.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D.反对外国干涉势力
|
27. 难度:简单 | |
国民党《中央日报》就国共关系某一事件的影响评论道:“这一结果固然还有不能尽如人意的地方,但内战之不致发生,却已有确实的保障。”这指的是 A.国民党一大的召开 B.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C.达成《国内和平协定》 D.《双十协定》的签订
|
28. 难度:简单 | |
下图是1949—2008年中国与外国建交情况曲线图。在下列各项中,建交最高峰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新中国在万隆会议上赢得尊重 B.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 C.新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文化大革命扩大中国的政治影响
|
29. 难度:简单 | |
有人这样评价当今世界:“当今世界,巨人林立,美国是萎缩的巨人,日本是独脚巨人,俄罗斯是生病的巨人,欧洲是缺乏凝聚力的巨人,中国是潜在的巨人”如果说这一评论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概括性,说明当今世界的政治格局的基本特点是 A.当今世界是美、日、欧、俄、中共同主导的多极世界 B.众多“巨人”的出现标志世界多极化格局的最终形成 C.两极格局结束后,世界开始呈现多极化趋势 D.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正在发展之中,而且是一个漫长而复杂的过程
|
30. 难度:简单 | |
在纪念周恩来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胡锦涛指出:“他博大精深的外交思想、丰富多彩的外交实践、独具一格的外交艺术和外交风貌,在国际社会为党和国家赢得了很高的声誉。”下列各项不属于周恩来外交思想或外交实践的是 A.提出“一边倒”外交方针 B.1954年参加日内瓦会议 C.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1955年出席万隆会议
|
31. 难度:简单 | |
有一部记录新中国外交历程的纪念光盘,共十二集,每一集的标题反映了这一时期的外交特点。其中集中反映20世纪后半期中美关系特点的标题是 A.“分道扬镳”、“冤家路窄”、“峰回路转” B.“一往情深”、“患难与共”、“情深意长” C.“求同存异”、“风云突变”、“重归于好” D.“若即若离”、“冰释雪融”、“锦上添花”
|
32. 难度:简单 | |
当2003年,美国高盛公司在《与BRIC一起梦想:通往2050年的道路》的报告中,将巴西、俄罗斯、印度和中国4国的英文名首个字母连缀起来,制造了一个响亮的名称BRIC(与砖的英文Brick发音相同),“金砖四国”之名随之流行。高盛预测,如不出意外,到2050年,“金砖四国”将全部进入到世界经济前六强。与上述材料的理解无关的是 A.巴西、印度和中国是多极化中的重要力量 B.中国将随着国力的增强可为世界作出更大的贡献 C.俄罗斯正走出低谷,发展潜力不可低估 D.国际竞争日益激烈,使世界越来越动荡不安
|
33. 难度:简单 | |
“阻止共产党人的可能是面包和选票,而不是子弹。”二战后美国在西欧的哪一做法最能体现这种观点? A.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B.实施马歇尔计划 C.以议会政治遏制共产主义 D.进行反苏反共的舆论宣传
|
34. 难度:简单 | |
1951年的《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文本用的是荷兰纸张、德国墨水、法国印刷术,由比利时和卢森堡装订,附着意大利制作的飘带。这 A.分别利用了各国最先进的技术 B.体现了各国不同的技术优势 C.象征六国的合作 D.说明文本制作的工序复杂
|
35. 难度:简单 | |
在20世纪60年代末,日本发展为资本主义世界第二号经济强国的诸因素中,表述错误的是 A.重视发展教育,大力培养人才 B.国民经济非军事化,国防费用少 C.得益于二战前的民主化改革 D.朝鲜和越南战争促使经济发展
|
36. 难度:简单 | |
1992年9月,莫斯科的学生觉得历史课有点奇怪。老师对他们说不用课本,因为历史课本是两年前修订的。老师还说:“我不知道问什么问题,更不知道判什么答案是正确的。”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俄罗斯加强了思想文化控制 B.苏联时期虚构捏造历史 C.社会制度、意识形态发生剧变 D.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
|
37. 难度:简单 | |
1959年,美国国家展览会在莫斯科举办。对于榨汁机和洗碗机等展品,赫鲁晓夫表示工人阶级决不会购买这些无用的小器具,当场引起了美国副总统尼克松的反对。这反映了当时 A. 美苏冷战的重点从军事领域转向经济领域 B. 美国霸主地位动摇,急需打开苏联市场 C. 苏联轻工业发达,不需要进口这些器具 D. 经济文化交流没有改变两国意识形态的对立
|
38. 难度:简单 | |
1949年美国发起成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其目的是 A.拉拢东欧国家 B.压制殖民地独立运动 C.军事上遏制苏联 D.与华沙条约组织对抗
|
39. 难度:简单 | |
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反映了 A.第三世界国家的政治影响力扩大 B.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平起平坐 C.西方国家放弃了对第三世界国家的控制 D.发展中国家放弃了彼此间的合作
|
40. 难度:简单 | |
二战后,美日关系经历的发展轨迹是 A.扶持订货—对抗 B.占领制裁—扶持—战略伙伴 C.军事制裁—经济援助—合作对抗 D.惩罚—合作
|
41. 难度:简单 | |
(1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新华社特稿《在历史的关节点上——中国共产党86年回眸》一文将中国共产党86年的奋斗历程依次定格在一个又一个的关节点上:日出东方、星火燎原、力挽狂澜、灯塔指引、进京赶考、艰辛探索、拨乱反正、继往开来。 (1)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下列关节点的对应标志事件。(2分) ①日出东方——标志: 中共“一大”的召开(或中共的成立); ②星火燎原——标志: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③力挽狂澜——标志: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④艰辛探索——标志: 中共“八大”的召开; ⑤拨乱反正——标志: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材料二】西柏坡是全国著名的五大革命圣地之一,位于河北省平山县中部,1948年5月至1949年3月毛泽东同志率领中共中央、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移驻这里。 (2)请结合史实论述作家阎涛同志在其创作的西柏坡纪实文学《东行漫记》时概括出的“新中国从这里走来”这一观点。(2分)
【材料三】两部宪法: 第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82年)节选 第一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 (3)依据材料三,分析两部宪法对我国国家性质阐释的不同。(2分)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产生这种不同的主要原因。(1分)
【材料四】《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白皮书中写道: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根据自己的国情进行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在新中国成立后又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实行有自己特点的社会主义民主。 (4)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49~1956年新中国建立了哪些有自己特点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3分)
|
42. 难度:简单 | |
(10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43年《星期六晚邮报》发表《罗斯福的世界蓝图》一文,透露了罗斯福在战后建立以美国为核心的世界政治和经济世界秩序安排的设想。具体措施有二:一是组建一个美国在其中起主导作用的普遍性的国际组织——联合国;二是建立以美国为核心的世界经济体系。1945年,杜鲁门总统在致国会的咨文中郑重宣布:“胜利已使美国人民有经常而迫切的必要来领导世界了。” 【材料二】 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说:“在经济领导的问题上,他们在全世界同我们竞争得非常激烈。……同我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的时候相比,美国遇到了我们甚至连做梦也没有想到的那种挑战”。 【材料三】 1991年,克里姆林宫的红旗悄然落下,红色的年轮在大国兴起的舞台上刻写了74圈。 【材料四】 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两极格局解体,世界向多极化发展。中国不但经受住严峻的考验,而且始终抓住发展经济、社会进步的根本不动摇,中国已成为在世界事务中具有广泛影响的世界性大国。 ——引自《中华民族:由衰落走向复兴》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美国战后的什么战略意图?对国际格局产生了什么影响?(2分)
(2)材料二中“美国遇到的挑战”主要指的是哪些力量的崛起?对国际格局产生了怎样的影响?(4分)
(3)1991年,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结束后,大国实力出现了怎样的变化?对国际格局产生了什么影响?(2分)
(4)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中国参加了哪些国际或地区性组织,见证了“中国已成为在世界事务中具有广泛影响的世界性大国”?(2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