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2011年江苏省高一下学期学情调研测试(二)历史卷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近代以来,中国传统文化在与西方文化交融碰撞中孕育出了许多新的富有民族传统特色的新生事物。以下具有代表性的是 (   )

①旗袍  ②中山装  ③京剧  ④里弄住宅

A.②③④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清末的一首打油诗云:“洋帽洋衣洋式鞋,短胡两撇口边开。平生第一伤心事,碧眼生成学不来。”该诗反映了当时 (   )

A.服饰的西化                               B.洋货倾销中国    

C.社会上的崇洋现象                         D.学习西方的迫切愿望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1912年3月2日,南京临时政府以临时大总统孙中山的名义公布了《令内务部通知革除前清官厅称呼文》。文中指出:“查前清官厅视官之高下,有大人、老爷等名称,受之者,增惭;施之者,失体,义无取焉……嗣后各官厅人员,相称咸以官职。民间普通称呼则曰先生、曰君,不得再沿前清官厅恶称。”这些称谓改变的主要原因是 (   )

A.西方观念的影响                                B.政治制度的变革

C.领袖的个人决策                                D.底层民众的呼声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报刊的出现是近代中国杜会进步的体现。有关下列报纸说法正确的是 (   )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A.都创办于19世纪末           B.都宣传民主共和思想

C.都促进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    D.都彻底批判封建思想观念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歌手周杰伦在《上海1943》中唱道“消失的旧时光一九四三,在回忆的路上时间变好慢,老街坊小弄堂,是属于那年代白墙黑瓦的淡淡的忧伤……”下列情况与歌词中的描述不可能同时出现的是 (   )

A.青年男女着西服婚纱在教堂中举行婚礼        B.《申报》刊登上演国产电影的广告

C.公司职员坐电车或骑自行车上班              D.林小姐边喝咖啡边欣赏当地电视节目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1881年12月的《花图新报》载:“中国之设电线(电报线)也,始于同治十二年,由上海达吴淞,长三十余里,接连海底电线。……至中国自设之电线,则同治十三年,由福州城内通至制造局,长三十六里。其经费出自中国,操持仍属西国。”从此段史料中不可能获取的历史信息是(       )

A.近代中国最早在上海出现了有线电报  

B.近代中国最早的有线电报是由外国人创办的

C.中国最初自己架设电线时需要外国人资金上的帮助

D.中国最初自己架设电线时需要外国人技术上的支持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1909年初,《大公报》上的一篇文章称“第一是开眼界,可以当作游历,看看欧美各国的风土人情……真如同身历其境,亲眼看见一样……时常看看,岂不比听戏强的多么?”使人们“开眼界”的是 (   )

A.电视                  B.电影              C.报纸              D.广播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举头铁索路行空,电气能收夺化工,从此不愁鱼雁少,音书万里一时通”。此诗赞扬的是下列哪一项事业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   )

A.铁路运输              B.航运              C.航空              D.电报通讯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美国前总统布什在出席博鳌亚洲论坛09年会时表示,各国要紧密合作应对金融危机,保护主义无助于克服困难。然而,在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期间,正是美国带头大幅度提高关税,从而引发了一场关税大战。其直接影响是

A.资本主义各国间的矛盾日趋尖锐           B.资本主义各国政坛丑闻频出

C.资本主义各国社会危机日益加深           D.资本主义各国政府信誉扫地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给资本主义国家提供了一个机遇。其含义是

A.法西斯势力上台,达到称霸世界的目的    B.各国乘机加强中央集权,稳定资本主义

C.迫使政府内部调整,形成新的运行机制    D.运用更多的科技成就,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1929年的世界经济大危机是由多方面的原因引起的,下面一则当时美国一对母子的对话反映了哪方面的原因?“妈妈,为什么不生火?”“因为我们家没有煤了。”“为什么没有煤了呢?”“你爸爸失业了,我们没钱买。”“爸爸为什么失业了呢?”“因为矿上出产的煤太多了。”

A.财富集中在少数人身上                  B.许多部门的生产严重过剩

C.证券市场的资金并没有投入生产领域      D.美国盛行分期付款的购买方式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1932年,美国总统罗斯福说:“我看到这个国家二分之一的人们住无定所,衣不蔽体,食不果腹。什么是衡量进步的标准?那不是看已经拥有很多的人是否能获得更多,而是看那些几乎一无所有的人是否能够得到足够的保障!”按照他的这一理念,美国政府所采取的措施有

①推行以工代赈,扩大就业②鼓励削减农业,政府补贴

③保障存款,恢复银行信用④要求企业制定经营章程,规定工资标准和工作日时数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2008年1月31日 南方报业网—南方周末上世纪30年代“大萧条”,民主党总统罗斯福大加干预搞“新政”,把美国从萧条中拖回。但是至今不领情,反而抨击他毁坏自由经济根基的,也大有人在。“抨击他毁坏自由经济根基的”理由可能是( )

A.加强了政府对经济干预

B.规定了最高工作时数和最低工资标准,资本家的利益受到损害    

C.颁布《工业复兴法》,制定经济计划      

D.社会救济,以工代赈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诚信”是现代经济正常运行的主要保障。罗斯福新政的措施中,具有诚信机制作用的是

A.奖励农民,压缩农业产量 B.政府对银行存款进行担保

C.兴办公共工程,减少失业 D.实行美元贬值,刺激出口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阅读下面依据相关数据编制的《西方国家经济发展情况表》。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针对表中所反映的经济发展问题,西方国家采取了

①大力发展“混合经济”             ②增加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③减少政府的财政支出               ④削减社会福利开支

A.①③④        B.②③       C.②④      D.①②③④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福利国家”的概念源于19世纪中期的欧洲。现代福利国家则是20世纪的产物,它是指国家运用社会保障政策和社会福利开支,来保障个人和家庭所能享有的最低收入、经济安全以及公认的高标准的社会服务。下列关于福利国家的表述,正确的有

①1929年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之一是财富分配不均

②罗斯福新政是国家干预社会财富分配的一次成功实践

③二战后,世界上所有国家普遍推行社会福利保障制度

④20世纪末,美英法等国开始减少政府的公共福利开支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详细信息
17. 难度:简单

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建立起一整套自我调节的机制,主要表现在:①推行较广泛的社会福利制度②改革社会制度③实行计划经济④政府对经济加强宏观管理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    D.①④

 

详细信息
18. 难度:简单

1918年苏维埃俄国的一位市民拿100卢布在市场上购买了100斤粮食,以下判断及理由正确的是(     )

A.假的。当时形势严峻、物价上涨,粮食不可能那么便宜

B.假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不允许自由买卖的  

C.真的。国家实行余粮收集制,人们只能去买

D.真的。苏俄政府修改了原有政策,允许自由贸易

 

详细信息
19. 难度:简单

有人说,“对于苏俄农民而言,1920年的秋天阴云密布,1922年的春天是阳光灿烂。”这里“阳光灿烂”最有可能是因为(     )

A.农民无偿获得永久属于自己的土地   B.农民纳税后能自由支配剩余的粮食

C.苏维埃政府免去了农民的赋税       D.农民享有优先处理农产品的权利

 

详细信息
20. 难度:简单

1958年,如果中国的官员去苏联参观访问,双方就当年的农业建设交流经验教训,中苏双方谈论的主要话题,可能是(   )

①中国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运动    ②苏联的大规模种植玉米运动

③中国的人民公社化运动          ④苏联的农业集体化运动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详细信息
21. 难度:简单

在中国历史上,曾推动秦国走向强盛的重农抑商政策,到了清末却成了社会经济发展的绊脚石。中外历史上与此类似的经济政策还包括(   )

① 美国实行的自由放任政策     ② 列宁提出并实施的新经济政策

③ 斯大林的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 ④ 中国农村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详细信息
22. 难度:简单

有人称苏俄新经济政策是“布尔什维克转向资本主义”,有人说罗斯福新政是“社会主义计划经济”,这两种看法的共同缺陷是

①没有从政策实施的根本目的上看问题

②没有看到政策仅在一定限度内调整

③只看现象,不看本质

A.①②③        B.①③        C.②③       D.①②

 

详细信息
23. 难度:简单

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的作用是(    )

①维持了战后世界货币体系的正常运转  ②使国际货币金融关系有了统一标准和基础 

③在相对稳定的情况下扩大了世界贸易  ④对世界经济的恢复与发展起到了一定作用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详细信息
24. 难度:简单

关于关贸总协定的表述错误的是(    )  

A、签署于1947年                       B、是有关关税和贸易政策国际性多边协定

C、是一个国际经济组织                  D、确立了国际自由贸易体系

 

详细信息
25. 难度:简单

目前,不少欧洲人的观念从“我是法国人”或“我是德国人”转变为“我是欧洲人”。从根本上看,这一变化反映了欧洲(    )

A、政治一体化       B、国家一体化     C、经济一体化     D、军队一体化

 

详细信息
26. 难度:简单

中国积极参加亚太经合组织的目的是(    )

A、促进亚太地区的和平与发展          B、建立亚太地区各国之间持久的结盟关系

C、推动亚太地区各国间的民间交往      D、加强同亚太地区发展中国家的团结

 

详细信息
27. 难度:简单

自从2000 1 10月新一轮疯牛病危机在英国发生以来,一些欧洲国家已发现疯牛病和口蹄疫。同时,包括我国在内的世界各国纷纷采取措施,严防疯牛病和口蹄疫进入本国。这表明,面对全球经济化(    )

A、必须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      B、必须坚持平等互利原则

C、必须维护国家经济安全                  D、必须主动融入全球化的潮流中

 

详细信息
28. 难度:简单

下列关于经济全球化的认识,说法正确的是

①     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既加速世界经济发展,也加剧竞争中的失衡

②     在经济全球化中,发展中国家的主权和经济安全面临空前的压力和挑战

③     全球化进程中出现了环境污染、能源危机、粮食短缺、毒品泛滥等问题

④     由于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基础差、技术水平低,在全球化中处于劣势地位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详细信息
29. 难度:简单

KFC是世界著名的快厅连锁企业肯德基的标志。目前,中国已有5000余家肯德基加盟店,这说明经济全球化:①已影响到中国人的日常生活  ②被全世界人民普遍接受  ③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 ④实质上是资本主义在世界范围内的新一轮扩张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详细信息
30. 难度:简单

下列关于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不正确的是(  )

A、实现了全球范围贸易自由化          B、标志规范化和法制化的世界贸易体系建立起来

C、其决策采取“大国一致”的方式作出   D、彻底消除了国际经济贸易关系中的强权政治

 

二、判断题
详细信息
31. 难度:简单

1920年,中国首条空中航线北京至天津航线开通,标志着中国航空事业的开始。

 

详细信息
32. 难度:简单

大危机的爆发,表明资本主义告别“自由放任”政策占统治地位的时代,迎来了以国家干预经济为特征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期。

 

详细信息
33. 难度:简单

斯大林模式迅速促进了苏联的工业化,但也存在不少弊端,影响了苏联经济的持续发展。

 

详细信息
34. 难度:简单

中国是关贸总协定的创始成员国之一,2000年正式加入WTO。

 

详细信息
35. 难度:简单

两极格局的长期存在,严重阻碍了世界经济向一体化方向发展。

 

三、综合题
详细信息
36. 难度:简单

(10分)“社会史”是人类全部历史的浓缩,伴随着新课程的实施,社会史范式也逐渐进入了高考命题人的视野。请回答下列有关中国近代社会史的几个问题:

(1)下列三幅图片是重庆市游自国先生家族先人的老照片,深刻地反映了民国初期人们生活所发生的变化。据下图指出其变化及成因。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2)新中国成立以来,女性的服饰也经历了这样的变化过程:

说明: 6ec8aac122bd4f6e请回答:有人说“流行的服饰是社会发展、变化状况的一个缩影”,请你结合上述两幅图片阐述这个说法。

(3)综合以上认识,中国近现代服饰的变化主要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详细信息
37. 难度:简单

(10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冯骥才在《献给命运的紫罗兰》中写道:“好在世界已经变得越来越小。已无新  大陆可以发现。连南极冰层下的土地业已测量清楚,连大西洋中时隐时现的珊瑚岛也已记录在案。已有‘地球村’的说法。东方人、西方人,不过是‘地球村’中的‘鸡犬相闻’的村民而已。 

冯骥才在《献给命运的紫罗兰》

材料二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材料三 有人描述20世纪初世界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的情况时指出,伦敦的居民可以在1911年的某天,一边喝下午茶,一边打电话订购世界上任何产品,想订购多少悉听尊便,并放心地等着这些东西运到自家门口;同时,他也可以把自己的财富投资到地球任何角落的自然资源开发和新的冒险事业中,例如非洲的矿山,或上海的洋行;如果他愿意,他可以利用廉价和舒适的交通工具,立即动身去任何国家,在任何地方都能找到舒适的旅馆;他随身携带的金币可以在世界上各个地方兑换成当地货币而通行无阻。

请回答

(1)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一中的地球村的说法反应了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什么?趋势出现这一趋势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航路开辟对上述趋势的影响?

(3)根据材料二指出二战后世界经济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哪三大区域经济合作组织?

(4)根据材料三,指出20世纪初各国经济联系日益密切表现在哪些方面?

(5)材料一反映的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是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面对这一潮流我们如何积极应对?

 

详细信息
38. 难度:简单

在世界现代化进程中,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历史时期,经济发展模式也不尽相同。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以美国罗斯福新政为起点,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出现重大调整。罗斯福新政的主要背景和实质分别是什么?它使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3分)

(2)20世纪70年代初,美国和西欧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经济“滞胀”现象,各国纷纷采取怎样的经济对策?(1分)

(3)为修正本国经济发展模式的弊端,苏、中两国先后进行了改革。二战后苏联的经济改

革有哪些?(2分)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从思想和实践上全面突破“计划经济”模式,

其表现是什么?(2分)

(4)美、中两国对各自经济发展模式成功突破的手段有何共同之处?纵观经济发展模式的

调整过程,你能得出什么启示?(2分)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