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2011年江苏省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卷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举世瞩目的三峡工程在16年持续不断地建设施工后,2008年底基本建成,这是中国水利建设的又一个重要里程碑。中国古代在水利建设方面也取得了一系列辉煌成就。其中,兴建于战国时期,至今仍对长江流域的抗旱、防洪发挥着巨大作用的水利工程是

A.都江堰

B.筒车

C.龙首渠

D.白渠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宋都东京的城市布局打破了“坊”、“市”界限,这说明

A.东京的城市人口增多

B.东京的娱乐业发达

C.东京商业非常繁荣

D.东京城市治安状况良好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南宋统治者说:“市舶之利,颇助国用,宜循旧法以招袜远人。”这表明南宋政府

A.积极鼓励发展造船业

B.整顿交通,促进国内贸易发展—

C.大力开辟国际市场

D.重视海外贸易以增加财政收入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兴起的主要代表不包括

A.上海轮船招商局

B.广东继昌隆缫丝厂

C.上海发昌机器厂

D.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中国近代工业中“近代”特征主要表现在

A.产生和发展于中国近代历史时期

B.受外商企业刺激和洋务运动诱导

C.借鉴外商生产方式,采用机器生产

D.采用私人投资和市场营销的方式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有人认为: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这里的“启下”的具体表现是

①提出“师夷长技”的主张 ②创办近代民用工业

③创办近代海军          ④创办新式学堂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开平煤矿是洋务派官员李鸿章1881年创办的中国第一个使用机械开采的煤矿。在此之前,通商口岸所需要的煤几乎全被洋煤所垄断,开平煤投入市场后,由于质优价低,中外争相使用。以上材料说明

A.洋务运动能够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

B.洋务企业的发展受到西方列强的压制

C.洋务运动为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D.洋务运动中一部分产品投放市场并达到了分洋人之利的目的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出现短暂春天的最主要原因是

A.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B.辛亥革命的推动

C.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

D.“实业救国”思想的影响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王淑芬:(看李三辫子碍事)三爷,咱们的茶馆改了良,你的小辫子也该剪了吧?李三:改良!改良!越改越凉,冰凉!哼,皇上没啦,总算大改良吧?可是改来改去,袁世凯还是要做皇上。袁世凯死后,天下大乱,今儿个打炮,明儿个关城,改良?哼!我还留着我的小辫儿,万一把皇上改回来呢!”上面这段话出自老舍的《茶馆》,下面对其所反映时代特点的描述错误的是

A.“改良”成为一种社会思潮

B.辛亥革命后,民主的道路曲折

C.辛亥革命后彻底废除旧的陋习

D.当时的中国封建思想根深蒂固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1980年正式确定设置的经济特区是                                  

① 深圳    ②珠海    ③ 汕头   ④ 广州     ⑤ 上海    ⑥ 厦门

A.①②③④

B.③④⑤⑥

C.①②③⑥

D.①④⑤⑥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随着新航路的开辟,欧洲人发现了许多过去不知道的地方,他们把这个过程称为地理大发现。下列与地理大发现的影响无直接关系的是 

A欧亚美非等各大洲的联系加强       B、欧洲贸易中心的转移

C.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             D、西欧国家走上了殖民扩张道路

 

二、判断题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东汉烧制出成熟的白瓷,北朝烧制出成熟的青瓷。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宋朝时,出现了数十座较大的市镇。其中,汉口镇、佛山镇、景德镇、朱仙镇是最著名的四大商业名镇。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在殖民争夺的斗争中,英国先后打败了西班牙、荷兰、法国,最终取得了胜利,建立了世界殖民霸权。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建设了一大批的工矿企业,改变了我国工业落后的面貌,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中共十四大确立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框架,推动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

 

三、综合题
详细信息
17. 难度:简单

《天仙配》是黄梅戏的一个优秀剧目。其中的男女主人公董永和七仙女唱到:树上的鸟儿成双对,绿水青山带笑颜。从此不再受那奴役苦,夫妻双双把家还。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

回答下列问题:

(1)董永和七仙女的生活体现了中国古代的什么生活方式? (1分)你能说说这种生活方式的特点吗? (3分)

(2)自耕农经济在古代发展的有利(1分)和不利因素有哪些?(2分)

(3)歌词中描述了一幅相对安定的生活情景图,这种生活情景对后来中国古代历史发展有何不利影响?(2分)

(4)自耕农经济在19世纪中期开始走向解体的主要因素是什么?(1分)最终解体是何时?(1分)最终解体的原因是什么?(1分)

(5)新时期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也可以说是“现代的自耕农经济”。它与传统的自耕农经济在生产资料方面有何本质区别?(1分)

 

详细信息
18. 难度:简单

材料一:染坊罢而染工散者数千人,机房罢而机工散者又数千人。此皆自食其力之良民也。                                          

材料二:大户张机为生,小户趁织为活。每晨起,小户数百人,嗷嗷相聚玄庙口.听大户呼织,日取分金为饕餮计。大户一日之机不织则束手。小户一日不就人织则腹枵,两者相资为生久矣。                                               

——蒋以化:《西台漫记》卷四                                                                                                                                                                                                                                     

材料三:永乐二年,禁民下海。时福建濒海居民,私载海舡,交通外国。因以为寇,郡县以闻。遂下令禁民间海船。原有海船者,悉改为平头船.所在有司防其出入。

——《永乐实录》

材料四:顺治元年。清政府颁发“迁海令”.将北起山东南至广东的沿海居民内迁三十四华里,并且将所有沿海船只悉行烧毁,寸板不许下水。凡溪河装栅,货物不许越界,时刻了望,违者死无赦。                                           

——《台湾外纪》卷十二

材料五:夷货非衣食所需,可谓中国不缺耶。绝之则内外隔而构之衅无由生矣,夷虽欲窥伺我也,何可得哉!                                             

——《海防纂要》卷七

(1)材料一、二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1分)这种历史现象出现在何时?(1分)你认为出现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什么?(1分)

(2)材料三四五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1分)你认为出现这一历史现象的原因有哪些?(2分)

(3)这两个历史现象之间有何联系?(2分)

(4)材料一、二反映的历史现象对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产生什么消极影响? (3分) 

 

详细信息
19. 难度:简单

人类社会的古代几大区域呈点状分布,相互间基本处于隔绝状态,孤立地发展着。伴随工业文明的发展进程,世界逐渐连接成为一个整体。

(1)请简要叙述15世纪末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市场形成的过程如何?(8分)

(2)世界市场形成的主要途径是什么(2分)

(3)工业文明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对19世纪四十到六七十年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产生了怎样的影响?(3分)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