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2011年江西省高二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卷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梭伦改革的积极作用有(   )

①从根本上解决了贵族和平民的矛盾         ②大大促进了雅典农工商业的发展

③奠定了城邦民主政治的基础               ④解除了雅典平民沦为奴隶的威胁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②③       D.①②③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雅典僭主政治和贵族政治的相同结果是(   )

A.阻碍了工商业的发展       B.削弱了贵族的势力

C.被民主政治所取代         D.损害了平民的利益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迪奥普斯一家住在梅加腊,公元前588年他想举家迁居雅典并取得公民权,根据当时雅典的政策,他达到目的最便捷的条件是自己有(   )

A.栽种葡萄的技术       B.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C.大量的土地           D.高超的手工业技术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从根本上瓦解了贵族世袭政治特权的基础的措施是(   )

A、确立财产等级制度      B、鼓励发展工商业

C、恢复公民大会的权力    D、设立“四百人会议”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史家认为,管仲在齐国实行“相地而衰征”是一次重大的变革,因为它的实质是(   )

A、承认土地私有的合法性     B、扩大了作战的兵源

C、争取了民众的支持         D、提高了平民的地位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商鞅变法法令规定“戮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反映了变法的根本目的是(   )

A、保护农民阶级的利益      B、实现秦国的富国强兵

C、保持和稳定小农经济      D、巩固和发展土地私有制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商鞅变法的措施中对后世有消极影响的是(   )

①重农抑商        ②“燔诗书而明法令”          ③奖励军功        ④废除井田制         ⑤实行连坐法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⑤       C、①②③⑤       D、②④⑤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管仲改革和商鞅变法(    )

A、内容相同,性质相反            B、都废除了奴隶制度而确立了封建制度

C、都壮大了本国争霸的实力        D、都改变了所在国的社会性质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下列关于王安石变法内容中保甲法作用的评述,正确的是(   )

A、加强对人民控制,增强国防力量

B、改变更戌法,提高武将政治地位

C、实行兵农合一,保证军粮的供给

D、军权更集中,消除割据的经济基础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王安石颁布的青苗法、蓦役法、方田均税法要解决的共同问题是(   )

A.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B.限制大地主大官僚利益

C.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D.巩固中央集权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有关王安石变法的作用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     B.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

C.军事实力也有所增强     D.扭转了积贫积弱的局面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司马光说:“介甫(王安石)文章节义,过人处甚多。但性不晓事,而喜遂非。至忠直疏远,谗佞辐辏”。司马光所说的“谗佞”是指(   )

A、政府中的贪官污吏     B、拥护王安石变法的人

C、反对王安石变法的人   D、变法中得益的农民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北魏孝文帝改革的措施中有利于其直接控制黄河流域的是(   )

A.迁都洛阳        B.实行汉化措施

C.颁布均田令      D.采纳汉族统治制度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下列关于孝文帝改革作用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加速北方各族封建化的进程    B.促进了黄河流域的统一

C.促进了北方民族的大融合    D.使北方经济得到了恢复与发展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北魏孝文帝改革,对北方内迁各民族最重要的影响是(   )

A.学会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     B.加速向封建生产关系的转化

C.生产生活比较稳定           D.学会汉族的文字和风俗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教皇英诺森三世说:“教皇权力好比太阳,国王权力犹如月亮,它的光是向着太阳借来的”。这句话反映了(   )

A.封建君主的权力是从教皇的权力中分化出来的

B.天主教迫使各国统治者听命于教皇,取得政治上的神权统治

C.罗马教会统治一切,影响世俗社会的每一个方面

D.人们既是国家的臣民,也是教会的子民

 

详细信息
17. 难度:简单

下列关于宗教神学与人文主义的对比,错误的是(   )

A.以神为中心——以人为中心         B.禁欲和来世——现世的享受

C.自由平等——等级观念             D.蒙昧主义——理性和科学

 

详细信息
18. 难度:简单

马丁·路德认为:人的“原罪”使得人的本性败坏,只有内心信仰虔诚,才能与上帝直接沟通,去恶向善,获得上帝的拯救,外在的一切苦修与事功都达不到这个目的。马丁·路德的这一主张其意义在于(   )

A.否定了天主教会的作用及其神学权威    B.确立了“教随国定”的原则

C.打击了罗马天主教会的势力            D.维护了德意志各阶层的利益

 

详细信息
19. 难度:简单

加尔文教认为:上帝自创世纪以来,就把人分为“选民”和“弃民”,前者注定得救,后者注定沉沦。这种学说实质上反映了当时(   )

A.封建贵族的世袭思想    B.封建社会的等级思想

C.人本主义思想           D.原始积累时期的资产阶级思想

 

详细信息
20. 难度:简单

马丁·路德、加尔文和亨利八世宗教改革的共同影响包括(   )

①确定了“教随国定”的原则 ②建立了以国王为首脑的教会 ③否定了罗马教廷的权威④促进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③④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21. 难度:简单

(12分)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夫民之从事死制也,以上之设荣名,置赏罚之明也。不用辩说私门而功立矣.故民之喜农而乐战也。见上之尊农战之士,而下辩说技艺之民,而贱游学之人也,故民壹务:其家必富,而身显于国。……治国能抟(tuán,集聚)民力而壹民务者强,能事本而禁末者富。

                                                             ——《商君书·壹言第八》

材料二

民本,法也。故善治者,塞民以法,而名地作矣。……国之乱也,非其法乱也,非法不用也。国皆有法,而无使法必行之法。……故善治者,刑不善,而不赏善,故不刑而民善。不刑而民善,

刑重也。刑重者,民不敢犯,故无刑也。而民莫敢为非。是一国皆善也……

                                                           ——《商君书·画策第十八》

(1)概括材料中商鞅的观点。(4分)

 

 

(2)结合所学知识评价材料中商鞅的观点。(8分)

 

 

 

 

详细信息
22. 难度:简单

(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冬十月丁未,诏曰:“朕承乾在位,十有五年。每览先王之典,经纶百氏,储畜既积,黎元永安。今富强者并兼山泽,贫弱者望绝一廛,致令地有遗利,民无余财,或因饥馑以弃业,或因灾贫而流亡。仓廪不足,租调难持,而欲天下太平,百姓丰足,安可得哉?

——《魏书·高祖纪上》

(1)材料一反映了孝文帝改革前怎样的社会问题?(2分)为解决这些问题,孝文帝采取了哪一改革措施?(1分)此外, 孝文帝还制定了那些新制度? (2分)

 

 

 

 

材料二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图13 北魏文官汉服俑               图14 汉人胡食图

(2)从材料二中你能获得什么历史信息?(2分)反映了什么历史趋势?(1分)

 

 

 

材料三  李唐一族之所以崛兴,盖取塞外野蛮精悍之血,注入中原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扩大恢张,遂能别创空前之世局。

                                               ——陈寅恪《隋唐政治制度史》

(3)依据材料三,分析孝文帝改革产生的影响。(2分)

 

 

详细信息
23. 难度:简单

阅读下列材料:(13分)

材料一:其一:你们这些财物山积、丰衣足食而且有余的人,应当抑制你们贪婪的心情,压制它,使它平衡。

其二:我手执一个有力的盾牌,站在两个阶级的前面,不许它们任何一方不公平地占着优势。

其三:我制定法律,无分贵贱,一视同仁。按照正义,人人各得其所。

                                                          —— 梭伦

材料二: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巡礼者不足多。

                                                          ——商鞅

材料三:(康有为说)泰西讲求三百年而治,日本施行三十年而强,吾中国国土之大,人民之众,变法三年可以自立,此后则蒸蒸日上,富强可驾万国。

                                                          ——《戊戌变法》

材料四: 戊戌变政,首在裁官。京师闲散衙门被裁者不下十余处,连带关系,因之失职失业者将及万人,朝野震骇……

                                                          ——《梦蕉亭杂记》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梭伦改革的出发点是什么?(2分)

 

(2)根据材料二、三,分别指出商鞅、康有为为什么能取得最高统治者支持?(3分)

 

 

(3)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的性质分别是什么?两场改革对社会发展的主要作用分别是什么?(4分)

 

 

(4)据材料一、四分别指出两场改革一成一败的主要原因。从中你得出什么启示?(4分)

 

 

 

详细信息
24. 难度:简单

(15分)阅读下列有关王安石变法的材料:

材料一  盖免役之法……则使之家至户到,均平如一,举天下之役,人人用募,释天下之农,归于畎亩。苟不得其人而行,则五等必不平,而募役必不均矣。……得其人缓而谋之,则为大利;非其人急而成之、则为大害。故免役之法成,则农时不夺,而民力均矣。

                                                     ——《临川先生文集》

材料二  臣(司马光)向曾上言:“教阅保甲,公私劳膏,而无所用之;敛免役钱,宽富而困贫,以养浮浪之人,使农民失业;穷愁无告……此皆所害者大,所及者众,先宜变更。”

                                                    ——《续通鉴长编》                                                  

材料三  及神宗朝,荆公秉政……国事日非,膏肓之疾,遂不可治。后之人但言其农田、水利、青苗、保甲诸法为百姓害,而不知其移人心、变风俗为朝廷之害。其害于百姓者,可以一旦而更。而其害于朝廷者,历数十百年,滔滔之势,一往而不可反矣。

                                                     ——《日知录》

请回答:

(1)材料一与材料二争论的是什么问题?各自的观点和理由是什么?(3分)

 

 

(2)材料一与材料二都谈到要关心“民”的疾苦,对此你有何看法?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民本思想对今天有何现实意义?(4分)

 

 

(3)材料三的观点与材料二比较,有何相同点和区别?(2分)

 

(4)三段材料作者所谈问题的根本目的有无区别?为什么? (2分)

 

(5)变法虽败,但我们应赞扬王安石的什么精神?并请你结合所学知识提出合理化建议,助其变法成功。(4分)

 

 

 

详细信息
25. 难度:简单

(10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罗马天主教会鼓吹“因行称义”的修道信条。所谓因行称义,是指一个基督徒靠其行事修为而成为符合上帝意愿的义人,灵魂得以升入天堂。因此,必须绝色弃欲、积功行善,诸如持斋、守贞、安贫、乞食、忍让、施舍,服从教会、遵守教规、购买赎罪券等,而入修道院修道是最佳途径。

材料二  马丁·路德提出“因信称义”说。他认为,灵魂得救只须靠个人虔诚的信仰,根本不需要教会的烦琐仪式。上帝的恩典是上帝给人的礼物,只有上帝才能赦免罪人。信徒得救不靠行为,全凭信仰。要得救上天堂,不靠教会或行善,更不靠赎罪券。

材料三  加尔文主张“信仰得救”。他认为得救在于信仰而不在于善行;而且得救与否取决于上帝预先的安排,上帝事先早已把人分为“选民”和“弃民”;选民发财致富,万事顺利,死后进入天堂,弃民则相反。

请回答:

(1)据上述材料看,马丁·路德和加尔文的基本主张的共同点是什么?与罗马天主教会的主张有何不同?他们为什么要提出这一与天主教会不同的思想?(4分)

 

 

(2)结合所学知识及材料信息,比较马丁·路德和加尔文的宗教改革主张有何异同?(6分)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