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2011年江西省高一5月月考历史卷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西周时“一人(踏)耒而耕,不过十亩”;战国时“一夫挟五口,有田百亩”。引起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    )

A、公田变为私田                        B、铁器牛耕的推广

C、国家走向统一                        D、中国原始的自然崇拜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2010年6月19日瑞典公主大婚,皇室送给各国要人的尊贵国礼是来自中国唐山的陶瓷制品。以下关于中国古代制瓷业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从商代中期到东汉晚期,是陶向瓷的过渡阶段

B、宋代民窑超过官窑,处于瓷器生产的主导地位

C、宋元以后景德镇成为全国的制瓷中心        

D、清朝前期瓷器只能通过广州销往国外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宋代文人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中记载:“市井经纪之家……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通晓不绝……盖都公私营干,夜深方归也。”材料所反映出宋代城市商业的特点是(    )

A、坊市界限不复存在                       B、市分散在城中,形成街市

C、实行整齐划一的坊市制度                 D、宋代取消了商业活动的时间限制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2010年世博会在上海举行,而最早见识世界博览会的中国人是以纯粹的私人身份去的,比如王韬,他亲历了1867年的巴黎博览会,游历了第一届世界博览会的胜迹——水晶宫。当时的中国人把世界博览会称为炫奇会或赛奇会。这反映了(   )

A、中国长期与世隔绝,落后于世界潮流        B、中国物产极大丰富

C、清朝统治者依旧做着“天朝上国”的迷梦    D、中英科技已有差距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观察图,从中能够直接得到的信息是 (  )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A、民国政府大力倡导公共机关一律使用国货

B、一战爆发使中国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

C、自强不息的爱国精神是民族企业发展的动力

D、中国民族工业产品大量出口并占据国际市场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带来的社会影响是(    )

①促使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        ②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③推动了新的社会阶层如买办的形成④为民族工业的产生创造了条件

A、①②            B、①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1934年,中国银行低于市场价格买走烟台张裕酒厂25万的股票,从而控制了这家最大的工业化葡萄酒厂。这反映出影响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是(    )

A、外国资本的压制                        B、封建主义的束缚  

C、官僚资本的侵蚀                        D、股票市场的紊乱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对图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A、图片反映了农业合作化运动                 

B、农民积极拥护走农业合作化道路

C、农民由于分配到属于自己的土地而喜笑颜开   

D、农民积极拥护党的政策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1962~1965年国民经济逐渐恢复,在这一过程中城镇出现了集市贸易,农民重新有了自留地,不少农村甚至开始了包产到户。这一现象说明了(  )

A、中央已经纠正了“左”倾的指导思想     B、中央开始了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C、“调整”在农村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D、当时农村的生产关系发生了根本变化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50年代末到改革开放前,安徽凤阳流行着一段花鼓词说:“凤阳地多不打粮,碾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出现上述情况的最本质和最直接的原因在于

A、社会秩序长期动荡   B、经济体制一大二公  

C、小农经济保守落后    D、自然环境制约发展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近代以来,中国传统文化在与西方文化交融碰撞中孕育出了许多新的富有民族传统特色的新生事物。以下最具代表性的是(    )

A、中山装            B、京剧             C、交谊舞             D、自由恋爱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近代以来,科技的发展使人们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以下场景不可能出现的是

A、1842年,英国女王在电灯下阅读关于鸦片战争的电报

B、1905年,潭鑫培表演的京剧被拍摄成影片

C、1936年,人们通过电视转播观看第十一届奥运会

D、1998年,中国人通过国际互联网进行网上贸易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据李景汉《北平郊外乡村生活》记载:1930年对北京地区所作的调查发现,京郊一个村子不仅缠足之陋俗未割除,已婚117名妇女中缠足仍有31人,占27%,男子中带发辫者尚占十分之一,并仍以“没辫子不好看”和“带惯了”等理由拒绝剪辫。这一现象表明

A、传统陋习对人们的影响根深蒂固         B、人们的审美观念呈现多样化

C、当时北京地区有较为自由的社会风气     D、辛亥革命在农村地区的影响有限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一位美国历史学家这样总结道:在欧洲的海外扩张中最重要的人物不是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而是那些拥有资本的企业家们。对这一点最恰当的解释是(    )

A、否认了航海家们的贡献         B、企业家为航海活动提供了物质支持

C、突显了企业家的作用           D、资本主义的发展和需求是海外扩张的根本原因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从16世纪30年代到17世纪,西班牙和葡萄牙的物价普遍上涨了3倍左右,英国、法国等国家的物价上涨了约2倍。物价上涨对西欧各国产生的影响,最深刻的是(    )

A、加速了西欧社会转型                   B、加快了资本原始积累进程

C、加剧了社会贫富分化                   D、加强了新兴资产阶级的力量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洛克认为“富有并不在于有多少黄金和白银,而在于比其他国家和邻国多多少金银,而谁能控制贸易,谁就能获得更多的金银。”这种经济思想(    )

A、是工业革命前的主流思想           B、是工业革命后的主流思想

C、是罗斯福新政后主流思想          D、是冷战结束后的主流思想

 

详细信息
17. 难度:简单

下表是1750年一1900年两次工业革命时期,世界各国及区域工业生产发展占世界份额表。此表格提供的信息证明了下列哪一选项的事实? (    )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A、中国在此时间段中工业生产总值急剧下降    

B、欧洲列强对印度进行了疯狂的侵略

C、欧洲工业总产值所占世界份额快速上升

D、美国后来居上,在1900年占了相当大的世界工业生产份额

 

详细信息
18. 难度:简单

一位著名的美国史学家说:“19世纪欧洲对世界的支配与其说是以其他任何一种手段或力量为基础,不如说是以蒸汽机为基础。”这句话说明的实质问题是(    )

A、以蒸汽机为标志的工业革命使欧洲征服了世界

B、使用蒸汽机的交通工具便利了世界各地的联系

C、蒸汽机的使用促进了工业城市的形成

D、蒸汽机的使用推动了机器的发明和使用

 

详细信息
19. 难度:简单

下面关于工业时代经济组织发展过程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工场制度成为工业生产的普遍的组织形式

B、第一次工业革命后企业规模越来越大,出现了垄断组织

C、随着大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出现了跨国公司等经济组织形式

D、在第一、二次工业革命中大企业始终保持着数量优势

 

详细信息
20. 难度:简单

1933年美国《美国国家工业复兴法》:确定各企业的生产规模、产品价格、销售市场的分配……凡是接受法规的企业,一律发给印有“我们尽我们的职责”蓝鹰标志。其意在

A、使产品优良价格公道                   B、带头赈济失业工人

C、防止盲目竞争                         D、使产品符合质量要求

 

详细信息
21. 难度:简单

1929—1933年的经济大萧条中,罗斯福在亚特兰大市的演说中表示:单纯的施舍对具有正当自尊心的美国人而言,将会伤害要求保持个人独立的一切本能,而这种工作正是防止他们精神上颓废的屏障。基于“单纯施舍”的弊端,罗斯福采取的措施是(    )

A.提高救济金,增加政府救济的力量   

B.增设心理咨询机构,帮助人们愈合心理创伤

C.以工代赈,增加就业机会           

D.整顿金融,恢复银行信誉

 

详细信息
22. 难度:简单

有学者指出:“美国思想体系的传统任何时候都不会转变为僵死的教条,而是在每一新的历史阶段为回答时代的呼唤而获得新生。”20世纪90年代初,美国“回答时代的呼唤而获得新生”的举措是    (    )

A、国家直接干预经济               B、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C、加大福利政策力度               D、发展“新经济”增长模式

 

详细信息
23. 难度:简单

《全球通史》中说:“农民和新商人即当时所称的‘耐泼曼', 都能雇佣劳动力, 并能保留他们在经营中获得的利润。不过, 列宁设法使国家控制了土地所有权……。”这一现象

A、 推动了十月革命的胜利            B、保障了国内革命战争的胜利

C、促进了苏俄经济的恢复             D、是苏俄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的设想和实践

 

详细信息
24. 难度:简单

前苏联在某一时期流传着一段笑话:美国外交代表团到苏联访问,接待官员陪他们参观“建设的伟大成就”,并且得意地说: “到了下一个五年计划,每个苏联家庭都可以拥有一架私人飞机!”美国人惊讶的问:“他们要飞机干什么呢?”苏联官员说:“当然有用啊……譬如你在莫斯科听说列宁格勒开始供应面包了,你可以马上开着飞机赶去排上队。”这一笑话主要反映了(    )

A、苏联国内交通建设的落后              B、赫鲁晓夫执政时期的浮夸风

C、美苏争夺世界霸权的交锋              D、苏联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详细信息
25. 难度:简单

上个世纪20年代开始,列宁在苏维埃俄国提出“新经济政策”,毛泽东在中国提出农民问题,并开创“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道路,30年代罗斯福在美国推行“新政”,90年代邓小平在中国提出“社会主义也有市场,”倡导中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有这些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A、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要相互学习借鉴    B、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制度没有优劣之分

C、这些历史巨人善于化腐朽为神奇        D、实事求是这一人类智慧的意义是世界性的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26. 难度:简单

(12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材料二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材料三  下图为1980年中共中央文件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请回答:

(1)阅读材料一,指出材料所述现象对近代前期中国农村经济造成的影响。(3分)

(2)依据材料二指出20世纪50年代我国农村经济发生了哪些重大变化。并指出这些变化中不利于我国农村经济健康发展的因素。(4分)

(3)材料三图片反映了中共中央农村经济政策发生了什么变化?这一政策的实质是什么?(2分)

(4)根据上述内容,你对我国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有什么建议?(3分)

 

详细信息
27. 难度:简单

(10分)科学技术是构成综合国力的重要因素。在经济全球化的形势下,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归根结底是科技与人才的竞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历史上最有影响的100人》书中科学家占38位。图两位科学家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两人的科技成果决定时代发展。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材料二  19世纪70年代,德国瞄准对重工业和新工业发展有决定影响的科技领域,设立许多科学研究机构。俾斯麦鼓励德国学子去学习和掌握德国还没掌握的高新科技。特拉瑙带回了爱迪生的电灯制造专利权。1883年创办德国爱迪生公司。电气工业的发展是造成德国90年代德国经济繁荣的基本因素。1851年至1900年,在重大科技革新和发明创造方面德国超过英法之总和,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                                            ──摘编自丁建宏《德国通史》

材料三 科学不仅刷新了我们的世界图景,也刷新了我们的日常生活。……然而,在科学成功的背后,我们必须看到一个潜在的危险正在显露出来。人类通过大规模地开发大自然,虽然掌握了更高的能量,有了支配自然界的能力,但却动摇了人类生存的根基。

──摘自吴国盛《科学的历程》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用具体史实说明“两人的科技成果决定时代发展”的理由。(4分)

(2)根据材料二,归纳德国发展高新科技的途径。(2分)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世纪后期德国科技发展的政治因素。(2分)

(3)据材料三,怎样理解科学“动摇了人类生存的根基”?如何应对这种“潜在的危险”?(2分)

 

详细信息
28. 难度:简单

(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

——罗斯福

材料二 罗斯福实行新政时,前总统胡佛攻击新政是“敲富人竹杠”、“社会主义异端”,一些报纸也骂罗斯福吃“烤百万富翁”,称《社会保障法》是抄自《共产党宣言》。

材料三   1920年,苏俄农民中流传这样的说法:“土地属于我们,面包却属于你们;水属于我们,鱼却属于你们;森林属于我们,木材却属于你们。”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921年列宁说:“目前已很清楚,我们用冲击的办法,即用简捷、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尝试已经失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从冲击转到围攻的方法上去。”   

——引自《苏联兴亡史》

(1)据材料一中“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回答罗斯福新政的根本目的。(2分)罗斯福新政受到什么经济理论的影响?(1分)

(2)罗斯福新政的中心措施是什么?(2分) “《社会保障法》是抄自《共产党宣言》”请问罗斯福新政哪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工人的权益?(2分)

(3)材料三反映了1920年苏俄怎样的政治形势?(2分)1921年列宁实施的“围攻的方法”是指什么?(2分)

(4)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罗斯福新政和列宁新经济政策有何相似之处?(4分)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