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2011年河北省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卷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秦汉时期的廷议制度是一种由朝臣讨论国家大事,并向皇帝提出意见,皇帝在诸多争议中选择一种意见作出决断的制度。这种制度的实施说明

①这种制度使皇权受到了一定制约,具有一定的民主倾向②从这种制度中可以看出氏族社会民主制的遗风③这种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分割了宰相的权力 ④是君主专制得到空前强化的产物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

D.③④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据《大宋提刑官》讲述的是南宋人宋慈判案的传奇故事。历史上确有宋慈其人,据宋慈墓志铭记载,他先后做过“提点广东、江西、湖南刑狱”。历史上与宋慈的 “提刑官”职能较为类似的有

①刺史 ②都察院 ③御史台 ④参知政事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用一人焉则疑其自私,而又用一人以制其私;行一事焉则虑其可欺,而又设一事以防其欺。”能体现这一特点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有

①三省六部制  ②宋朝在中央设置中书门下,在地方设置通判  ③明朝的内阁  ④清朝的军机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②③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1900年6月八国联军对华采取战争行动后,清驻英公使罗丰禄向英国外交大臣索尔兹伯理询问联军行动的意图,索尔兹伯理答复说:“目前女王陛下政府丝毫无意采取任何步骤,影响北京现存政治局势。他们的唯一目的,是要恢复秩序及保障生命和财产。”由此可知,八国联军侵华的直接目的是

A.恢复中国的封建统治秩序

B.镇压义和团运动

C.维护列强在华的共同利益

D.协同作战瓜分中国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2009年底,《中日历史共同研究报告》对中日近代不幸的历史研究第一阶段达成一些共识,但对南京大屠杀死亡人数双方各执己见;对中日战争原因,日方的观点是“日本被军部的一部分势力拖入战争,从而将战线扩大”,中方观点是“日本有计划的侵略”。下列对材料信息的解读,准确的是

①第一阶段中日共同研究存在分歧  ②日方承认在二战期间日本侵华的事实

③日方否认1937年的南京大屠杀   ④中日历史问题的研究没有取得任何成果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

D.①③④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有学者认为,传统中国近代史研究的价值标准可以归纳为四条:以农民为主体的群众运动、暴力革命、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主义。若按这四条标准来评价下列历史事件,有可能得到完全肯定评价的是

A.太平天国运动

B.维新变法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辛亥革命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太平天国《天朝田亩制度》的内容

①发展了历代农民起义的平均思想   ②反映了小生产者获得土地强烈愿望

③标志着中国农民战争发展到最高峰 ④男女经济平等主张是富有革命性的新内容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太平天国运动发生在新旧交替的时代,时代赋予了它新的时代特征。下列选项不能体现这种新特征的是

A.创立拜上帝教

B.反对西方国家的侵略

C.《资政新篇》

D.反对清朝的封建统治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孙中山认为:“我们现在要集合中外的精华,防止一切流弊,便要采取外国的行政权、立法权、司法权,加入中国的考试权和监察权,连成一个很好的完璧,造成一个五权分立的政府。”对此段文字理解正确的是

①受到文艺复兴思潮的影响                  ②受到启蒙思想的影响

③认为可以吸收中国传统政治体制中有益因素  ④体现了主权在民的思想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1936年,一场震惊了世界的兵谏在中国爆发,导致这场兵谏的主要外因是

A.中日矛盾成为国内主要矛盾

B.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

C.中共倡导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D.蒋介石接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辛亥革命和国民革命的失败,最重要的标志是

A.被反动势力篡夺革命果实

B.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任务

C.没有建立起真正的资产阶级共和国

D.工农运动陷于低潮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美国人威廉?莫尔伍德形象地说:"长征简直是将革命划分为'公元前'和'公元后'的一条分界线。埃德蒙兹更是直截了当地说:"如果没有长征,中国今天就不是共产党的天下。"两位所指的是

A.肯定长征锻炼了革命力量

B.长征使中国共产党走向成熟

C.长征使毛泽东的领导地位得到确立

D.长征的胜利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奠定一定的基础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革命无罪,造反有理”是“文革”时期最流行的口号之一,造反派冲击党政司法机关,殴打“反革命分子”,对他们进行游行批斗。这一口号反映了

①我国的民主法制遭到严重践踏       ②“文革”时期无政府主义泛滥

③民主法制的建设将是一个长期的历程  ④我国没有建立民主制度

A.①②

B.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为庆祝澳门回归十年,中央人民政府驻澳门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和澳门记者联会主办了“十年回眸”全国巡回图片展。下列说法符合图片介绍的是

①“一国两制”促进了澳门的繁荣稳定  ②澳门回归促进了大陆与澳门的经济往来

③澳门回归是民族区域自治的成功实践  ④澳门回归为解决台湾问题提供了范例

A.①②④

B.③④ 

C.①④

D.①②③④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1949年周恩来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布:我们对外交问题有一个基本立场,即中华民族独立的立场,对于美帝国主义我们一定要采取严肃的态度,使他们了解中国是不可欺侮的,即使对苏联及各人民民主国家,我们也不能有所依赖。这表明新中国的外交方针是

A.不结盟政策

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独立自主

D.求同存异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美国总统尼克松曾说过,“没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及其7.5亿人民的参加,是不可能有稳定和持久的和平的。正因为如此,我在好几个方面采取主动行动,为两国之间的比较正常的关系敞开门户。”1971年尼克松采取的促使两国政府直接接触的“主动行动”是

A.基辛格秘密访华

B.尼克松访华并签订《中美联合公报》

C.美国乒乓球队访华

D.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详细信息
17. 难度:简单

《和平大使》一书中评述说:“英国的根本利益在于防止德国的崩溃,只要德国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欧洲就能或多或少地保持均势。”英国在下列哪些事件中的态度体现了上述原则

①巴黎和会 ②对德赔款问题 ③洛迦诺会议 ④华盛顿会议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详细信息
18. 难度:简单

下述关于《洛迦诺公约》对凡尔赛体系所作调整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对欧洲安全问题既使其暂时缓解,又留下隐患

B.为道威斯计划的继续实行创造了条件

C.协约国在政治上未承认德国的平等地位

D.有利于20年代中后期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详细信息
19. 难度:简单

“二战”爆发前英法对德意武装干涉西班牙采取了不干涉政策;1938年9月同德意共同签订慕尼黑协定宰割捷克斯洛伐克;1939年9月德军突袭波兰,英法对德宣战,但出现“奇怪战争”;1942年初,中美英苏等26国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对上述历史现象的分析不正确的有:

①英法自始至终推行绥靖政策 ②英法德意曾一度结成法西斯同盟压迫弱国 ③英法在“二战”爆发前反对德意法西斯侵略 ④英法对德宣战标志着绥靖政策的结束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详细信息
20. 难度:简单

珍珠港事件后,美国采取的反法西斯行动是

A.冻结日本在美国的所有财产

B.通过租借法案

C.决定对苏联进行军事援助

D.签订《26国宣言》

 

详细信息
21. 难度:简单

1944年10月9日,英国首相丘吉尔和苏联统帅斯大林对巴尔干半岛的战后控制权做了划分(下表),从中我们可以得出的正确认识是

 

罗马尼亚

希腊

南斯拉夫

匈牙利

保加利亚

苏联

90﹪

10﹪

50﹪

50﹪

75﹪

英国(美国参与)

10﹪

90﹪

50﹪

50﹪

25﹪

 

A.苏联在东欧有明显优势

B.东欧是“冷战”的前沿

C.两大阵营对抗矛盾尖锐

D.强国重新划分势力范围

 

详细信息
22. 难度:简单

2010年10月5日,朝鲜、美国围绕“天安”号事件在板门店举行了第六次大校级工作会谈。1945年日本投降后不久,朝鲜半岛便处于60多年的分裂状态。在这60多年中

①南北朝鲜由美苏占领区发展而来 ②在“冷战”阴影下朝鲜分裂 ③朝鲜战争是美苏局部热战的反映 ④中国迫使美国在朝鲜战争中签订停战协定

A.①③

B.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23. 难度:简单

(17分)宪政是学术界的热门术语,中国学术界对它的推崇和研究可为炙手可热,其势头直追百年前的宪政风潮。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作为舶来品,“宪政”一词何时在中文世界出现难证其详。据笔者掌握的资料,梁启超早在1899年4月《清议报》上发表的《各国宪法异同论》中已经使用宪政一词,至于是否属于最早使用尚有待考证。梁启超在其著述中将宪政解释为立宪政体,“世界之政体有两种:一曰有宪法之政(亦名立宪政体);二曰无宪法之政(亦名专制之政)。立宪政体,亦名有限权之政体。专制政体,亦名无限权之政体。有限权者云者,君有君之权,权有限;官有官之权,权有限;民有民之权,权有限。”……清末预备立宪启动后,宪政一词的使用渐渐增多。

——张一兵主编《政治哲学关键词》

材料二:清政府最终决定“预备立宪”是资产阶级立宪派长期斗争的结果……以慈禧为首的最高统治者为了维护统治集团的最高利益,为了消弭革命,为了笼络立宪派士人和实力派官员,宣布预备立宪……1908年8月,清政府颁布了具有君主立宪国家宪法性质的文献——《钦定宪法大纲》,包括附件在内总共有40条。尽管《钦定宪法大纲》的核心是强调君主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但却不能不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了臣民的权利。此外,还规定了议院、选举方面的内容,确定立宪预备期为9年。无论如何,《钦定宪法大纲》含有资产阶级宪政的性质,不能不说是一个历史性的进步……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通过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根据资产阶级“主权在民”原则,确立中华民国为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约法仿照西方资产阶级国家构造了三权分立、相互制衡的现代政治体制。

——杨宁一主编《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材料三:今天(1940年2月20日)延安各界人民代表开宪政促进会的成立大会,是为了发扬民意,战胜日本,建立新中国。宪政是什么呢?就是民主政治,是新民主主义的宪政。它不是旧的、过了时的、欧美式的、资产阶级专政的所谓民主政治;同时,也还不是苏联式的、无产阶级专政的民主政治。孙中山曾说过“国民党之民权主义,则为一般平民所共有,非少数人所得而私也。”……世界上历来的宪政,都是在革命成功有了民主事实之后,颁布一个宪法去确认它。中国则不然,中国的革命尚未成功,国内除边区等地而外,尚无民主政治的事实。所以现在的宪政运动是争取尚未取得的民主,不是承认已经民主化的事实。这是一个大斗争,决不是一件轻松容易的事。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宪政》

材料四: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所以,应该集中力量制定刑法、民法、诉讼法和其他各种必要的法律……

——邓小平《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梁启超的宪政思想及其实践。(3分)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钦定宪法大纲》和《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异同.(8分)

(3)依据材料三,分析毛泽东新民主主义宪政思想的特点(4分)

(4)材料四反映了怎样的思想?(1分)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的具体史实说明我国是如何实践这一思想的。(2分)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