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2011年河南省高一下学期第二次段考历史卷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在中国古代,“易于耕种的纤细黄土,能带来丰沛雨量的季候风,和时而润泽大地、时而泛滥成灾的黄河,是影响中国命运的三大因素。它们直接或间接地促使中国要采取中央集权式的官僚体系。”维系这种中央集权的经济基础是(   )

A.小农经济      B. 佃农经济      C.庄园经济      D. 商品经济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庄子·让王》:“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这话(   )

①反映了小农经济下人们的理想和追求  ②展现了自给自足,生活富裕的画面

③体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④表达了人们对社会安定的期盼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历代封建统治者都采取重农措施,注意兴修水利、调整田制和赋税,扶植并控制小农经济。其原因不包括(     )

A. 保障国家财税来源         B.扩大对外贸易规模

C.获得农民的支持和拥护     D.稳定封建国家政权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唐人张籍《贾客乐》中有关商人“年年逐利西复东,姓名不在县籍中。农夫税多长辛苦,弃业宁为贩宝翁。”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A.商人为追逐利润往来奔波     B.农民赋税沉重,被迫弃农经商

C.商人好逸恶劳,弃农经商     D.商人赋税沉重,被迫弃商经农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黄梅戏《天仙配》里有一段经典唱词:“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这是古代中国传统经济的写照。这种传统经济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

A.井田制的瓦解            B.铁犁牛耕的普及

C.封建生产关系的出现      D.政府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下列文献记载中,最能从根本上决定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发展趋势的是

A.“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B.“神农乃始教民,尝百草之滋味”

C.“恶金(指铁)以铸锄夷斤欘,试诸壤土。”

D.“伐木而树谷,燔莱而播粟,火耕而水耨”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宋史·五行志》载,南宋隆兴二年(1164年)冬,“淮甸流民二三十万避乱江南,结草舍遍山谷,暴露冻馁,疫死者半,仅有还者亦死”。同时,还将疾疫传染给了江南民众,“是岁,浙之饥民疫死者尤众”。这种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是

A.战乱频繁不断     B. 大量的人口流动

C.政府防治不力     D. 南方气候变化异常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明清之际,中国人逐渐冲破了“想要富,男子立田女织布”的传统观念,形成“家有良田万顷,不如日进分文”、“街头一席地,强似百亩田”的意识,这主要是由于

A.商品经济的发展     B.专制制度的衰落

C.西方文明的影响     D.抑商政策的松动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直到1500年以前,大西洋一直是一道栅栏,一个终点。到1500年左右,它一变而为一座桥梁,一个起程点了。”从长远来看,在这一变化中受益最多的是

A.西班牙     B.葡萄牙     C.美国     D.英国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下图描绘的是我国古代的劳动生产场景,图中题诗为  康熙帝所作。与这一劳动生产场景相关的行业是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A.棉纺织业      B.麻纺织业      C.造纸业      D.丝织业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礼记》有“天子为籍千亩”,“天子亲耕于南郊,以供斋盛”的记载,《礼经》有仲春“后率外内命妇始蚕于北郊”的记载。汉朝以后逐步形成一种国家礼仪,皇帝和皇后常常在春季举行“藉田礼”和“亲蚕礼”。这表明

A.统治者“以民为本”      B.统治者关心百姓疾苦

C.统治者常能与民同乐      D.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过程是

①新航路开辟,世界市场雏形出现 ②殖民扩张和殖民掠夺使世界市场进一步扩大 ③工业革命使世界市场形成 ④第二次工业革命,世界市场得到进一步发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阅读英国1801~1841年各部门的国民收入表(单位:万英镑),此表所反映的英国工业革命后果主要是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A.城市化进程加快      B.工人生活条件改善

C.全球化进程加快      D.工商业发展迅猛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史料记载:“(甲午战争后)随便走进哪一家农户,人们都可以看到,曾经是不可缺少的纺车,都蒙上了尘土,被人遗忘了。一捆捆机器压的孟买棉纱似乎使人注意到手纺车已经不合时宜了。”这种现象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民族工业的举步维艰      B.孟买棉纱质优价廉

C.手摇纺车的效率低下      D.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清末民初的著名学者辜鸿铭说:“窃谓中国自成同以来,经粤匪扰乱,内虚外感,纷至迭乘,如一丛病之躯,几难著手。当时得一时髦郎中湘乡曾姓者,拟方名曰“洋务清火汤”,服若干剂未效。至甲午,症大变……”。材料中的“时髦”指的是

A.兴办团练          B.巩固清朝的统治

C.学习西方的技艺    D.学习西方的政治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19世纪60年代,方举赞投资200元,在上海虹口创办了发昌机器厂,70年代,该厂有了较大发展,80年代因受外商排挤而日趋衰落,到90年代终被英商在上海开办的耶松船厂吞并。发昌机器厂的兴衰说明了

A.近代民族工业只在19世纪获得发展空间

B.中外合资才是民族工业发展的唯一途径

C.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昙花一现

D.帝国主义的压迫和剥削直接威胁民族工业的生存

 

详细信息
17. 难度:简单

1882年,上海街市出现了中国最早的电灯。“创议之初,华人闻者以为奇事,一时谣诼纷传,谓将遭电击,人心汹汹,不可抑制……后以试办无害,其禁乃开”。对此材料解析正确的是

A.中国政府禁止人们使用电灯照明

B.近代城市生活受到第二次工业革命影响

C.上海市民一直反对在市政中应用近代科技

D.电灯的应用说明洋务运动取得成功

 

详细信息
18. 难度:简单

清末民初山西有一首歌谣:破戏台,烂秀才,小足板子洋烟袋;火车站,德律风(指电话),大足板子毕业生。这反映出当地

①传统习俗受到冲击②文化教育日渐衰落③生活方式发生变化④思想观念有了改变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详细信息
19. 难度:简单

随着汽车、火车、轮船在近代中国的出现,“乘客不分男女座,可怜坐下挤非常”这样的竹枝词也开始流行起来,这反映了

A.新式交通工具的出现冲击了传统的伦理道德

B.新式交通工具并没有改善人们的出行状况

C.人们对新式交通工具的赞同与认可

D.人们从没有停止过对交通工具改进的追求

 

详细信息
20. 难度:简单

列宁说:“我们上层制定的经济政策是同下层脱离的,这一政策没有造成生产力的提高,而这一点在我们的党纲里却被认为是刻不容缓的任务。”材料中的“经济政策”是指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优先发展重工业政策      D.农业集体化政策

 

详细信息
21. 难度:简单

在斯大林模式下,全国是一个统一的“大工厂”,而企业只是这座“大工厂”中的一个“生产车间”……甚至“每一双皮鞋或每一件内衣,都要由中央调配”。这表明斯大林模式

A.实行指导性的计划管理      B.完全排斥市场调节

C.优先发展重工业            D.导致生活物资短缺

 

详细信息
22. 难度:简单

汤姆同学惊奇的发现:欧洲的有些地名与其他地区的地名非常相似,如大洋洲有新西兰(NewZealand),荷兰有西兰省(Zealand);美国有新奥尔良(NewOrleans),法国有奥尔良(Orleans)。对此,你最接近本质的解释是

A.两者地理形势相同      B.两者文化传统相同

C.两者有过历史联系      D.两者有过从属关系

 

详细信息
23. 难度:简单

1930年6月,美国国会通过了《斯穆特一霍利关税法》,修订了1125种商品的进口税率,其中增加税率的商品有890种,有50种商品由过去的免税改为征税。在当时的形势下,美国的这种做法

A.有力地刺激了美国产品的出口贸易     B.加剧了贸易保护主义的盛行

C.为摆脱经济危机提供了有效的模式     D.加快了美国摆脱危机的进程

 

详细信息
24. 难度:简单

古语说:“授人以鱼,三餐之需;授人以渔,终生之用”。罗斯福新政中体现这一特点的措施是

A.实行社会救济   B.兴办公共工程   C.调整农业政策   D.强化社会保障制度

 

详细信息
25. 难度:简单

1933年,美国共产党领导人威廉·福斯特参加总统竞选,获得了美共有史以来的最高选票。当时,美国失业工人甚至到苏联驻美使馆排队领取签证。当时的法国《时报》写道:“共产主义正在用极快的速度完成改造事业……布尔什维克在和我们的比赛中成为胜利者。”出现上述现象的关键因素是

A.苏联经济建设的巨大成就与西方严重经济危机的鲜明对比

B.各国共产党卓有成效的斗争扩大了自身的力量和影响

C.斯大林模式是最有效的经济建设道路

D.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得到西方国家人民的认可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26. 难度:简单

(16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明万历年间徽州人汪道昆的《太函集》中说:“吾乡左(轻视)儒右(崇尚)贾,喜厚利而薄名高,纤啬之夫,挟一缗而起巨万……要之,良贾何负于闳儒!”

材料二  明代徽州商人佘文义“……少贫困,操奇赢,辛勤以振其家。性不好华靡,布袍芒履,游名卿大贾间泊如也。置义田以养族之不给者,义屋以居之无庐者,义塾以教族之知学者。……捐四千金建石桥以围水口,以利行人,年逾八十而行义不衰。”清代商人胡荣命“……贾五十余年,临财不苟取,遇善举辄捐货为之,名重吴城。晚罢归,人以重价赁其肆名,荣命不可,谓:‘彼果诚实,何藉吾名?欲藉吾名,彼先不诚,终必累吾名也。’”

材料三   研究华商历史的郭德利指出:“在史籍中并不乏有关从商致富的记载,但几乎毫无例外,过去几个世纪以来,商人最后总是倾向于把累积得来的财富或过剩的资本投资于购买土地,或供应下一代有闲沉浸于传统典籍,参与科举,以便进入官僚行列。即使有人终生以商贾为业,仍会要求其下一代尽可能转向科举。因此,我们可以说,引发人们营商致富的动机中,实已包含了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

——以上材料均选自《中国全史·商贾史》

回答:

(1)依据材料一,指出明清时期人们在思想观念上发生了怎样的变化?(4分)

 

 

(2)根据材料二、三,概括指出明清商人的优良品行。(3分)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列举明清时期商业发展的表现(3分)

 

 

 

(3)郭德利认为“引发人们经营致富的动机中,实已包含了否定或摧毁商业企业发展的因素”。根据材料三,指出其论证的依据,(6分)并结合时代背景分析造成这一社会现象的原因。(6分)

 

 

 

 

 

 

 

详细信息
27. 难度:简单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苏美从各自的实际出发对本国的经济体制进行了调整和创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3分)

材料一  1921年列宁说:“目前已经很清楚,我们用冲击的方法,即用简捷、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从冲击转到围攻的方法上去。”

——引自《苏联兴亡史》

材料二  必须再后退,从国家资本主义转到国家调节买卖、货币流通,私人市场比我们强大,通常的买卖、贸易代替了商品交换。

——引自《列宁全集》42卷

材料三  兹宣布,国会的政策是:……促使各同业团体之间的合作行动,以提供普遍福利;要在适当的政府制裁和监督下,引导如维护劳资双方的联合行动;要淘汰不公平的竞争惯例;要使各产业的现有生产能力得到最充分的利用;要取消不适当的生产限制(暂时有需要的除外)。

——傅任敢译《全国产业复兴法(1933年(节录)》

材料四  “新政”未能使美国走出萧条、步入繁荣。由于政府对私人企业持敌视态度,对其管制过严,甚至政府直接参与同私人企业的竞争,因而私人企业的活力大大降低,美国经济反而遭到重创,只是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来临,美国通过向交战双方兜售军火才使美国真正走出经济危机。

——杨目、赵晓《罗斯福“新政”:评价及启示》

请回答:

(1)材料一说明了苏俄的经济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3分)

 

 

(2)材料二中的“再后退”退到了什么地步?(3分)“后退”的根本目的是什么?(3分)

 

 

 

(3)据材料三,指出罗斯福“新政”的内容有哪些?(8分)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罗斯福新政的核心措施是什么?(3分)

 

 

 

 

 

(4)材料四是怎样评价罗斯福“新政”功过的?(2分)材料四认为美国经济“真正恢复”得益于什么?(3分)

 

 

 

(5)依据以上四则材料,指出苏、美经济体制的调整与创新各有何特点?(6分)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