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简单 | |
史料记载:“所种之地,惟以伐木,纵火焚烧,用竹锥地成眼,点种苞谷。”这段材料反映的耕作方式是( ) A.铁犁牛耕 B.个体农耕 C.刀耕火种 D.石器锄耕
|
2. 难度:简单 | |
观察下列图片,图一至图三的变化主要说明了( )
图一 骨耜 图二 石犁 图三 六角形铁锄 A.生产工具由石器到铁器演变 B.中国传统农业的精耕细作 C.中国古代人民勤劳朴实 D.生产力水平提高
|
3. 难度:简单 | |
“水能利物,轮乃曲成。升降满农夫之用,低徊随匠氏之程。始崩腾以电散,俄宛转以风生。虽破浪于川湄,善行无迹;既斡流于波面,终夜有声。”唐朝陈廷章的《水轮赋》描述的是( ) A.水磨 B.筒车 C.水排 D.曲辕犁
|
4. 难度:简单 | |
下图所示的工具是东汉杜诗发明的水排,其用途是( ) A.直接用来冶铁的工具 B.利用水力鼓风冶铁 C.灌溉工具 D.播种工具
|
5. 难度:简单 | |
史书记载,盛唐时期邢窑白瓷“天下无贵贱,通用之”。这反映了盛唐时期( ) A.人民生活水平大大提高 B.政府向全国推销白瓷产品 C.唐朝白瓷生产技术已经成熟 D.邢窑制瓷技术在全国推广
|
6. 难度:简单 | |
唐人张籍《贾客乐》中有关商人的诗句:“年年逐利西复东,姓名不在县籍中。农夫税多长辛苦,弃业宁为贩宝翁。”该诗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A.商人为追逐利润而往来奔波 B.农民赋税沉重,被迫弃农经商 C.商人好逸恶劳,弃农经商 D.商人赋税沉重,被迫弃商务农
|
7. 难度:简单 | |
从隋唐到明清,茶叶、棉花等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不断扩大,这主要反映了( ) A.农业生产水平的提高 B.农业生产商品化趋势的加强 C.农村耕地面积的扩大 D.农业专业生产区域的形成
|
8. 难度:简单 | |
《“南海一号”:海上丝绸之路的荣光》一文中说:“据记载,东南亚一些国家在中国陶瓷传入以前,多以植物叶子为食器。宋瓷输入后,他们改变了过去‘掬而食之’的饮食习俗,用上了精美实用的瓷器……”其核心观点是( ) A.东南亚一些国家经济发展水平落后 B.中国陶瓷受到东南亚一些国家的欢迎 C.中国瓷器在宋朝开始外传 D.贸易交流有利于促进文明进步
|
9. 难度:简单 | |
据清代叶梦珠《阅世编》载,晚明上海“标布盛行,富商巨贾操重资而来市者,白银动以数万计,多或数十万两,少亦以万计,以故牙行奉布商如王侯,而争布商如对垒。”这说明明代( ) A.白银已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 B.商业较繁荣但是缺乏竞争 C.上海已成为繁华的商业城镇 D.政府已调整重农抑商政策
|
10. 难度:简单 | |
《九章算术》中的《均输章》第27题:“今有人持米出三关,外关三而取一,中关五而取一,内关七而取一,余米五斗。问本持米几何?”答曰:十斗九升八分之三。这则材料反映了( ) A.实行抑商政策” B.汉代关税的数额相当高 C.农业的重要地位 D.对“市”严格管理
|
11. 难度:简单 | |
《履园丛话·产业》中记载:明清时期,“凡置产业,自当以田地为上,市廛次之,典与铺又次之”。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封建地租沉重 B.政府实行“重农抑商”政策 C.商品经济繁荣 D.政府实行闭关政策
|
12. 难度:简单 | |
清初学者唐甄说:“为政之道,必先田市……农不安田,贾不安市,其国必贫。”以上言论反映的思想是( ) A.重农抑商 B.农商并重 C.重商主义 D.自由主义
|
13. 难度:简单 | |
《礼记》有“天子为籍千亩”“天子亲耕于南郊,以供斋盛”的记载,《礼经》有仲春“后率外内命妇始蚕于北郊”的记载。汉朝以后逐步形成一种国家礼仪,皇帝和皇后常常在春季举行“籍田礼”和“亲蚕礼”。这表明( ) A.统治者重视农业生产 B.统治者关心百姓疾苦 C.统治者常能与民同乐 D.统治者“以民为本”
|
14. 难度:简单 | |
中国古代统治者认为农业是天下之根本。为促进人民安居乐业,商鞅与清朝统治者都推行了重农抑商政策。两者都( ) A.推动了封建经济的发展 B.阻碍了当时社会的进步 C.适应了时代发展的需要 D.不利于当时社会的转型
|
15. 难度:简单 | |
乾隆皇帝谕令两广总督苏昌:“国家四海之大,何所不有,所以准通洋船者,特系怀柔远人之道。乃该夷来文内,有与天朝有益之语。该督等不但当行文笼统驳饬,并宜明切晓谕,使知来广贸易实为夷众有益起见,天朝并不籍此些微远物也。”材料体现的实质是( ) A.列强以有益天朝为由意欲侵略中国 B.天朝大国心态阻碍中外间贸易交往 C.清初帝王以怀柔之道处理国家关系 D.西方强权外交导致清初统治者不满
|
16. 难度:简单 | |
“西班牙向西走”简明扼要地概括了新航路开辟过程中,西班牙王室支持下的航海家的航行路线。在西班牙王室支持下“向西走”的航海家有( ) ①达·伽马 ②哥伦布 ③迪亚士 ④麦哲伦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17. 难度:简单 | |
“实际上,严格的全球意义上的世界历史直到哥伦布、达·伽马和麦哲伦进行远洋探险时才开始。”主要是由于( ) A.他们的探险使欧洲成为世界贸易中心 B.其探险打破了人类彼此隔绝的生活状态,促进了世界各民族的联系 C.他们在探险过程中都记述了所到地区的历史 D.其探险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
|
18. 难度:简单 | |
“殖民制度大大促进了贸易和航运的发展。垄断公司是资本积累的强有力手段,殖民地为迅速产生的工场手工业保证了销售市场,保证了通过对市场的垄断而加速的积累。在欧洲以外直接靠掠夺、奴役和杀人越货夺得财宝,源源流人宗主国,在这里转化为资本。”马克思的这段话实质上揭示了( ) A.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 B.殖民活动的进步作用 C.西欧资本原始积累的过程 D.西欧资本主义发展的血腥性质
|
19. 难度:简单 | |
马克思说:“新发现的土地殖民地化,助长了各地之间的商业战争,因而使这种斗争变得更加残酷了。”导致17~18世纪英荷、英法之间进行一系列商业战争的主要原因在于( ) A.殖民利益发生冲突 B.扩张的方向相同 C.争夺商品倾销的市场 D.它们立国的基础不同
|
20. 难度:简单 | |
“直到1500年以前,大西洋一直是一道栅栏,一个终点。到1500年左右,它一变而为一座桥梁,一个起程点了。”从长远来看,在这一变化中受益最多的是( ) A.西班牙 B.葡萄牙 C.美国 D.英国
|
21. 难度:简单 | |
第一次工业革命发明和使用的机器中,有一项发明是所有发明付诸实践的最关键因素,被称为“工业城市之母”.这项发明是( ) A.珍妮纺纱机 B.改良蒸汽机 C.火车机车 D.轮船
|
22. 难度:简单 | |
下表反映了1877年英国各行业就业人数占总就业人数的比例(%),形成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 A.工业革命的开展推动了工业化的进程 B.工业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 C.资产阶级革命的开展 D.手工工场的迅速发展
|
23. 难度:简单 | |
“如果说工业在开始时不得不满足于现有的交通工具,那么现在它就自己来发展新的交通工具,新的交通工具……加速了工业化的进程。”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对新的交通工具“加速了工业化的进程”的理解正确的是( ) A.交通工具的发明又反过来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B.工业化开始时的交通工具主要有汽船、火车等 C.生产力发展为新的交通工具的革新提出了新的要求 D.生产力发展对新的交通工具的发明创造了条件
|
24. 难度:简单 | |
钱乘旦、许洁明合著的《英国通史》中说:“……过去以天为单位,现在以分钟、秒计算;……火车还教会人们守时,准时准点成了现代生活的准则,人们开始要随身带上一块表,时间概念是一个全新的概念。”这说明( ) A.火车的发明引发了技术创新的连锁反应 B.工业革命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C.科学技术转化为直接生产力的速度加快 D.科技发明提高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
25. 难度:简单 | |
诺贝尔奖获得者道格拉斯·诺斯写道:“假设一位古希腊人能被奇迹般地送到1750年的英国.他或她会发现许多熟悉的事物。不过,如果希腊人再晚两个世纪被送来,就会发现,自己宛如置身于一个‘幻想’的世界,什么都不认识,甚至什么都不理解。”作者提出后一种假设的主要历史依据是( ) A.工业社会形成与发展 B.人口爆炸性增长 C.经济全球化进程加速 D.各国间交往密切
|
26. 难度:简单 | |
我们习惯上把第一、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分别称为“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这样划分的主要依据是( ) A.机械特色不同 B.通讯工具不同 C.主要动力不同 D.交通工具不同
|
27. 难度:简单 | |
恩格斯说:“如果我们从股份公司进而来看那支配着和垄断着整个工业部门的托拉斯,那么,那里不仅私人生产停止了,而且无计划性也没有了。”这段话表明恩格斯认为19世纪晚期出现的垄断组织的实质是( ) A.资本主义私人所有制的本质正在转变 B.资本主义国家开始全面实施计划经济 C.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局部调整 D.资本主义社会的根本矛盾发生了变化
|
28. 难度:简单 | |
1845年,福州官员奏称:洋货“充积于厦口”。洋棉、洋布,“其质既美,其价复廉,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因此,“江浙之棉布不复畅销”,“闽产之土布土棉……不能出口”。上述材料主要说明( ) A.小农经济不能顺应世界经济潮流 B.中国闭关锁国政策被打破,外国商品大量倾销 C.外国商品质优价廉,深受中国人喜爱 D.中国自然经济解体,政府官员非常恐惧
|
29. 难度:简单 | |
蒋廷黻在《中国近代史》中说“自强运动的领袖们……他们起初只知道国防近代化的必要,但是他们在这条路上前进一步后,就发现必须再进一步。”这里的“再进一步”主要体现的是开办( ) ①轮船招商局 ②江南制造总局 ③京师大学堂 ④开平煤矿 A.①②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④
|
30. 难度:简单 | |
清朝末年,民族资本家为了逃避政府苛税和官吏的勒索,或将企业设在租界里,或“假托洋商之名”,或“船头悬着英国国旗,船尾悬着中国龙旗”。这反映了( ) A.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春天的到来 B.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全面萎缩 C.西方列强支持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D.封建主义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阻力
|
31. 难度:简单 | |
(2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国是最早发明植桑养蚕织丝绸的国家。秦汉时代,黄河中下游地区农村,户户房前屋后种了桑麻,有的富户拥有上千亩的桑麻。那时候,桑麻种植开始向南发展到湖北、湖南和四川,向北发展到今天的内蒙古地区,汉朝的丝织品,以临淄和襄邑(在今河南)所产最为有名。那里的丝织品,种类多,产量大,有名贵的锦、绢、纱等……丝织业经过唐末五代及北宋一个长时期的发展,大大改变了唐中叶以前的面貌。北宋时,丝织业的产地逐渐形成江浙和四川两个中心……整个沿海地带都比较发达。——《简明宋史》 材料二 中国古代人口地理分布的变化(人口密度:人/平方千米) ——《简明宋史》 材料三 渭水上游的陇山山脉,秦汉时代一片葱笼。秦岭及其北麓在汉代被人称为“陆海”。然而,关中作为许多朝代帝王的京畿重地,建筑宫室,营建坟墓,所耗树木无法计算,其中主要是就近砍伐。唐代以后,渭水的流量已经明显减少,航运也就不见记载。秦岭北麓的森林至今早就无影无踪了。 ——《沧海神州·中国历史地理谈丛》 材料四 且说嘉靖年间,这盛泽镇(江苏苏州郊区)上有一人,姓施名复,浑家喻氏,夫妻两口,别无男女。家中开张绸机,每年养几筐蚕儿,妻络夫织,甚好过活……那施复一来蚕种拣得好,二来有些时运,凡养的蚕,并无一个绵茧,缫下丝来,细员匀紧,洁净光莹,再没一根粗节不匀的,每筐蚕又比别家分外多缫出许多丝来。照常织下的绸拿上市去,人看时光彩润泽,都增价竞买,比往常每匹平添许多银子。因有这些顺溜,几年间,就增上三四张绸机……(后来)夫妻依旧省吃俭用,昼夜营运。不上十年,就长有数千金家事。又买了左近一所大房居住,开起三四十张绸机,又讨几房家人小厮,把个家业收拾得十分完美。 ——冯梦龙《醒世恒言》 (1)根据材料一,概括说明我国古代丝绸生产格局的变化。(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我国古代丝绸生产格局变化的原因。(6分)
(3)施复夫妇经营的丝织业属什么性质?其产品用途是什么?(4分)
(4)从施复夫妇经营的丝织业规模变化来看,反映什么本质问题?结合史实分析这一本质问题出现的原因?(4分)
|
32. 难度:简单 | |
(2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19世纪英国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 材料二 人口向城市不断移住,农村因租地集中,耕地牧场化,以及机器等等而不断人口过剩化,农村人口因拆毁小屋而不断被驱逐,这种现象是同时并进的。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论人口问题》 材料三 在此期间,城镇人口由1843年的2070万人,至1893年增至2350万人。从占总人口的5.1%上升为6.6%。至1949年增至5766万人,从占总人口的5.1%上升至10.6%。……从“五口通商”始,至甲午战争前,全国通商口岸34个。这些口岸一般是被迫开放的……中国各地工厂有外资工厂、官办和官商合办工帮、民族资本主义工厂三大类。 ——皮明庥《洋务运动与中国城市化、城市近代化》 材料四 时至今日,农村破产,日益剧烈,农民痛苦,日益深刻,各乡村普遍有一种杌鼻句(wo hou)不安(注:心情焦灼不安)的现象。农民莫不纷纷离村,徙居都市。 ——董汝舟《中国农民离村问题之检讨》 (1)据材料一指出近代英国城市代的发展趋势。并据材料一、二分析推动英国城市化发展的主要因素。(6分)
(2)对比材料一、三归纳中国近代城市化的特点。(2分)
(3)根据材料三、四概括中国近代前期城市发展的背景。(8分)
(4)近代中英两国的城市化进程,对当今我国城市化的发展有何启示?(4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