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2011年河南省郑州市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卷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2009年6月,海内外人士在湖南举行公祭炎帝大典。相传炎帝“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这里的“耒耜”是指

A.生产工具     B.作战武器     C.生活用具     D.祭坛礼器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以下四项哪个选项最能反映出我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

A.“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B.“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

C.“买不尽的松江布,收不尽的魏塘沙”

D.“机工出力,机户出资”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安徽六安双墩汉墓遗址被评为全国“2006年度十大考古新发现”之一。下图所列物品不可能由该墓葬出土的是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A                 B                  C                D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万历年间,王世懋所著《二酉委谭》说:“万杵之声殷地,火光炸天,夜令人不能寝,戏呼之日四时雷电镇。”这最有可能描述的

A.唐都上元节夜市的热闹街景      B.特权阶层把持选官权

C.清初广州冶铁作坊紧张的生产    D.明初景德镇制瓷作坊烧制瓷器的夜景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下表明代洪武至弘治年间(1368——1505)徽州祁门土地买卖契约情况表

时间

使用通货类别及契约张数

洪武年间至永乐年间

宝钞23、银1、布1

宣德年间至景泰年间

宝钞4、银27、布42、稻谷4

天顺年间至弘治年间

银52、稻谷1

反映了

A.宝钞在民间的信用降低          B.社会经济大幅度衰退

C.生活资料均可作为支付手段      D.白银始终是主要流通货币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综观整个中国历史,春秋战国是中国社会发展的重要转型期。下列有关该时期发展特点的正确叙述是

①农用动力发生改变 ②自耕农经济出现  ③土地所有制发生变化      ④官府垄断商业的局面被打破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重农抑商”的观念与政策对中国传统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下列理解错误的是

A.重农抑商政策并不禁止商人追求利润

B.重农抑商观念是中国农耕社会的产物

C.重农抑商政策提升了战国时秦国国力

D.重农抑商观念在明清时期已基本瓦解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战国时期商鞅在秦国变法,他规定:“戮(lù,并、合)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免除本身的徭役);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nú,举家没为官役婢)。”下列对这段材料的认识,正确的是

①本业指的是农耕业和家庭纺织业  ②末业指的是商业和手工业  ③其目的是维护封建国家的经济基 ④有利于维护封建国家政治稳定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明代张居正说:“商不得通有无以利农,则农病;农不得力本穑以资商,则商病。故商农之势,常若权衡。”这种农商并重的言论

A.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B.表现了重农抑商政策的瓦解

C.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    D.代表了士大夫对商业的态度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清代学者陶煦说:“金宝庐舍,转瞬灰烬,惟有田者,岿然而独无恙。故上至绅富,下至委巷工贾胥吏之俦,赢十百金,即莫不志在良田。”对此现象,理解错误的是

A.农本思想及重农抑商政策所导致    B.加速了自然经济的解体

C.不利于工商业的发展              D.是“以末致富,以本守之”的观点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你耕田来我织布,你挑水来我浇园。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这段唱词反映了①以农业和手工业相结合的基本生产模式②不承担国家赋税③农民富裕祥和的生活环境④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

A.①②      B.①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下列有关我国农业耕作技术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牛耕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             B.汉初出现了二牛一人的耦犁

C.唐朝以后牛耕技术没有实质性的飞跃   D.唐时可以调节犁耕的深浅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关于中国古代官营手工业生产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官营手工业代表古代手工业生产的最高水平

B.官营手工业一直占据着古代手工业的主导地位

C.其产品是不计成本的

D.产品主要供皇室和贵族使用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古代民谚“千生意,万买卖,不如翻地块”反映了

A.封建社会以农为本      B.封建经济的特征是自给自足

C.封建社会商业兴盛      D.封建统治者重视商业和农业的发展,轻视手工业的发展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下列历史现象符合唐朝的有

①市和坊用围墙隔开②早市、夜市、草市③长途贩运贸易繁荣④出现了银行的雏形

A.①②   B.①④      C.①③      D.②③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北宋苏洵在《田制》中指出:“耕者之田资于富民……而田之所入,己(富民)得其半,耕者得其半。”这反映的是

A.自耕农式经营   B.田庄式经营   C.官民合营     D.租佃式经营

 

详细信息
17. 难度:简单

在建立“日不落”殖民帝国过程中,英国于17世纪击败的主要对手是

A.法国          B.葡萄牙         C.西班牙         D.荷兰

 

详细信息
18. 难度:简单

18世纪,西方人所谓的“乌木”买卖成为英国工业革命重要的资本积累方式。“乌木”是

A在亚洲掠夺的檀香木       B对非洲黑人的蔑称

C在殖民地掠夺的煤炭       D对美洲棉花的反称

 

详细信息
19. 难度:简单

美国历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指出:“1500年至1763年的这些岁月是全球开始统一的时期,是从1500年以前时代的地区孤立主义到19世纪欧洲的世界霸权的过渡时期。”不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A.新航路的开辟         B.欧洲国家的对外扩张

C.工业革命密切了国际交流    D.英国确立了殖民霸权

 

详细信息
20. 难度:简单

英国人麦考利1830年说:“如今我们国家比1790年还穷吗?我们坚决相信,尽管统治者有种种管理不当之处,但英国一直在变得越来越富。有时略有停顿,有时暂时倒退,但总的趋势是不容置疑的。”这一说法的主要历史背景是

A.国际局势平稳发展       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

C.工业革命成效显著       D.西方殖民主义体系确立

 

详细信息
21. 难度:简单

英国曼彻斯特地区,在18世纪80年代初只有棉纺厂两家,短短的时间内棉纺厂发展很快:1802年52家,1809年64家,1830年99家,以上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珍妮纺纱机推动工业发展        B.蒸汽动力的普遍推广

C.铁路交通大规模兴建            D.英国棉纺品大量涌入中国

 

详细信息
22. 难度:简单

19世纪中期的一位英国记者报道:“没有一个曼彻斯特的工人没有钟表,这是他们须臾不可离开的东西……(他们)最通常的物品是那小小的荷兰机械,有一个忙碌的摆,在整个世界面前公开而公正地摆动着。”这一材料表明,当时的曼彻斯特

A.钟表工业非常发达    B.工厂纪律严格    C.工人消费水平较高   D.贫富差距缩小

 

详细信息
23. 难度:简单

1718世纪,欧洲大陆仍处于以土地贵族依附农民主体社会,英国较早发展以土地贵族——中间阶级——工资劳动者主体的社会结构表明

A.英国工业发展水平高于欧洲大陆      B.欧洲大陆农业发展水平高于英国

C.英国社会结构有利于工业革命      D.社会结构变迁工业革命同步发生

 

详细信息
24. 难度:简单

在不久前举行的第五届美洲国家首脑会议上,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送给美国总统奥巴马一本书——《拉丁美洲:被切开的血管》。该书名喻指拉丁美洲曾经

A.出现几何形国家边界  B.爆发民族独立战争

C.形成畸形单一作物制  D.遭受西方殖民侵略

 

详细信息
25. 难度:简单

1814年11月29日,正当《泰晤士报》的手工印刷工人准备工作时,社长竟向他们出示了一份印好的报纸,并骄傲地对工人们说:“本期报纸在一个小时内就印刷完毕,这是印刷术发明以来的最大成就。”四位同学对这则材料发表了如下的意见

甲说:这不可能.活字印刷术在19世纪还没有传人西方呢。

乙说:这太夸张了,不可能在这么短时间内印好报纸。

丙说:这是可能的,工业革命使机器生产的效率明显优于传统手工方式。

丁说:我也认为是真实的,因为我听说这则材料来自于一位学者的著作。

哪一位同学的意见最为合理?

A.甲     B.乙      C.丙     D.丁

 

详细信息
26. 难度:简单

某历史著作中主要有“火车的发明”、“大清帝国的衰落”、“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逐渐缩小的世界”等章节。此著作研究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A.工业文明下的世界

B.晚清政府的徘徊与挣扎

C.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

D.东西方的隔绝与冲突

 

详细信息
27. 难度:简单

历史学家罗荣渠指出:“英国发展的领先地位是17、18两个世纪中逐步形成的。”促成英国这一“领先地位”的因素不包括

A 海外市场的形成  B  垄断组织的出现    C  圈地运动的推进    D 民主制度的确立

 

详细信息
28. 难度:简单

下列关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出现新变化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资本主义国际垄断集团形成     B、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

C、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确立     D、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的趋势加强

 

详细信息
29. 难度:简单

美国钢铁业统计表

年份

1870

1900

企业总数(个)

808

669

工人总数(个)

78000

272000

产量(吨)

3200000

29500000

投资额(美元)

121000000

590000000

表格所反映的19世纪后期美国钢铁业发展变化的主要特征是

A  行业竞争激烈 B 生产和资本走向集中  C  企业规模保持稳定 D  劳动生产率快速提高

 

详细信息
30. 难度:简单

西方学者李普曼在其《道德序论》中指出:“在近代,人们已发明了作出发明的方法,人们已发现了作出发现的方法。机械的进步不再是碰巧的、偶然的,而成为有系统的、渐增的过程。”这说明

A.生产经验的积累推动了技术的进步   B.科学理论的发展促进了生产技术的革命

C.工业革命主要是生产方法的革命     D.科技革命是一个系统工程

 

详细信息
31. 难度:简单

斯塔夫利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归根到底,18世纪时,荷兰让位于英国和法国”。这些原因不包括

A.资源优势的丧失       B.技术优势的丧失

C.体制优势的丧失       D.战争的消耗

 

详细信息
32. 难度:简单

某论文把巴拿马运河开通、印度向英国出口棉花、华工赴美参与修建铁路、法国向俄国输出资本等作为重要证据。该论文的主题最可能是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          B.美国经济的崛起

C.英国“世界工厂”地位的确立      D.工业革命在欧洲扩散

 

详细信息
33. 难度:简单

博物馆陈列着三张图片。下列按图片顺序对应的信息,不准确的一组是(   )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珍妮纺纱机                 早期机车                  早期汽车

A.哈格里夫斯        史蒂芬孙          卡尔·本茨

B.人工动力         蒸汽动力          燃油动力

C.18世纪60年代    19世纪初          19世纪60年代

D.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

 

详细信息
34. 难度:简单

下图为首届世界博览会展馆。这届世博会反映了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①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

②西方列强对世界的掠夺

③英国的兴盛与强大

④世界市场基本形成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详细信息
35. 难度:简单

美国学者贾雷德·戴蒙德在其科普著名《枪炮、病菌和钢铁》中说:“就整个新大陆来说,据估计在哥伦布来到后的两个世纪中,印第安人人口减少了95%。……主要的杀手是旧大陆来的病菌。印第安人以前从来没有接触过这些病菌,因此对它们既没有免疫能力,也没有遗传抵抗能力。天花、麻疹、流行性感冒和斑疹伤寒争先恐后地要做杀手的头把交椅。……一个曼丹人村庄里的人口在几个星期之内就从2000人急剧减少到40人。”从世界发展趋势角度看,它给我们今天最大的启示是”

A.在西欧殖民扩张过程中病菌是第一“杀手”

B.西方发达国家有责任帮助落后国家脱贫

C.高度重视全球化进程中的负面影响

D.全世界都要加强对:“流行疾病”的防控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36. 难度:简单

(32分)阅读下列图文材料:材料一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图一 战国重要工商业中心分布图  图二 战国时期各国货币图

材料二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图三 明代棉花图·收贩  图四 明代施复夫妇经营丝织业的机房

材料三 清代沿袭明制设置的钞关,大有增加,计共设户关26个,工关5个,清代税关对商船户缴税也极为苛重,全国又欠缺统一税率,以致各关税吏敢于巧立名目,动辄以商人违反规定为由,没收财货,李人龙奏称,关税害商,在这样的苛刻税收下,商贾望见关津,若赴汤蹈火之苦。                              ──彭雨新《中国封建社会经济史》

材料四 (乾隆时人说)近日富商巨贾,挟其重资,多买田地,或数十顷,或数百顷。

──李文治《中国近代农业史资料》第一辑

请回答:

(1)图一和图二所反映的共同主题是什么?(2分)其具体表现有哪些?(4分)并简要分析该现象出现的积极意义?(4分)

 

 

 

(2)据图三、图四和所学知识,指出明朝时期我国商品经济发展出现了什么新现象?(4分)并分析导致这些新现象产生的有利因素有哪些?(4分)

 

 

 

(3)材料三和材料四揭示了清朝什么社会现象?(4分)这种现象对当时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2分)

 

 

(4)结合所学知识和上述材料,谈谈应该如何看待中国古代不同历史时期商品经济所起的作用?(6分)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