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2011年浙江省高二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历史卷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历史典故“烽火戏诸侯”中,诸侯因义务所在,蜂拥而至勤王。这一典故是下列哪一政治制度的反映

A、宗法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王位世袭制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历史典故“楚王问鼎”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诸侯对周天子的地位提出了公开挑战      B、诸侯争霸斗争激烈

C、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地位难以动摇      D、西周的冶铸水平高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明太祖曾说过“自秦以下,人人君天下者,皆不鉴秦设相之患,相从而命之,往往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这表明(    )

A.秦朝以后设相制度都是错误的        B.明太祖不希望重蹈秦朝灭亡的覆辙

C.要提防丞相专权的现象              D.明太祖意欲废除丞相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秦始皇本纪》载:“秦初并天下,令丞相、御史曰:‘……寡人以眇眇之身,兴兵诛暴乱,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皇帝名号的确立是秦完成大一统的产物 B、皇帝名号的确立是秦王嬴政称霸的需要

C、丞相和御史主动提出要给秦王改名号   D、秦王试图通过改名号让子孙认识自己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秦始皇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秦始皇为解决上述问题,“求其宁息”的措施是

A、焚书坑儒       B、推行郡县制       C、实行三公九卿制度        D、修筑长城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唐太宗说:“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画,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材料表明他主张

A、发挥宰相等大臣的议政权             B、君权与相权相互制衡

C、中央权力重心应当下移               D、君主不应实现专制统治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加强对官吏的监察是实现吏治清明的重要措施。历史上,下列机构或官职具有监察职权的是

①御史大夫  ②刺史  ③宣政院    ④军机处

A、①②          B、①④            C、③④      D、②③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孟德斯鸠说:“中国是一个专制的国家。它的原则是恐怖。在最初的那些朝代,政府的专制精神也许稍微差些;但是,今天的情况却正好相反。”下列最能够反映引文中“今天的情况却正好相反”含义的史实是(    )

A.明朝废除宰相制度        B.唐朝确立并完善了三省六部制

C.清朝设置军机处          D.清朝延续明朝的内阁制度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在某校一次公开课教学中,有这样一道题:谈谈你对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认识。某学生答题要点如下,你认为表述不准确的是(    )

A.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就是分封制

B.春秋时期,分封制瓦解,出现了“礼崩乐坏”的局面

C.唐朝统治者运用中央机构的权力制衡来维护自己的专制统治

D.内阁的设置实质上恢复了丞相的职权,是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的重要内容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定都天京后,洪秀全颁布法令:“贵贱宜分上下,制度必判尊卑”,说明洪秀全

A.背叛了农民革命事业                 B.为了完善农民政权的法律

C.害怕得不到尊重                     D.没有摆脱封建传统观念的影响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你见过扯线木偶吗?木偶被线扯着,任人摆布。清政府就像木偶一样受西方列强摆布。请问,清政府完全成为西方列强摆布的木偶是在下列哪一条约签订之后

A.《南京条约》     B.《马关条约》   C.《辛丑条约》      D.《天津条约》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杂文月刊》曾刊登过一篇名为《中国简史》的文章,其中有:“林则徐说:我销;洪秀全说:我反;康有为说:我变;孙中山说:看我的。”对其正确的认识是

A.纯属缺乏历史依据的文学夸张            B.反映了近代中国人的救国探索

C.都加速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D.四者的斗争对象和方式基本一致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义革命的开端,最主要的依据是

A.彻底的反帝反封建口号            B.受十月革命的影响

C.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D.无产阶级开始担负起革命的领导任务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中国民主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中,最重要的一条是

A.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B.开出展武装斗争 C.走社会主义道路  D.建立统一战线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主要由于它

A.结束了“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

B.事实上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C.独立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中国革命问题

D.保证了长征的胜利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指出党的工作重心必须从农村转移到城市。主要是因为

A.在农村的革命任务已经完成              B.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已完全变化

C.中国社会性质已完全变化                D.新民主主义革命即将取得胜利

 

详细信息
17. 难度:简单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出现了很多仍需我们弘扬的时代精神。下列精神按出现的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①“五四精神”②“井冈山精神”③“长征精神”④“西柏坡精神”

A.①②③④            B.①③②④            C.①③④②       D.①②④③

 

详细信息
18. 难度:简单

1956年中共提出与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根本目的是

A.建立爱国统一战线                    B.为实现“一国两制”的目标

C.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D.把民主党派改造成为劳动人民的政党

 

详细信息
19. 难度:简单

南京在中国近代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它见证了中国近代的耻辱和记录了中国人民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足迹。下列事件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的签订②南京大屠杀③资产阶级临时政府的建立 ④太平天国定都

A.①③④②    B.①④③②    C.①④②③    D.①②③④

 

详细信息
20. 难度:简单

下列关于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民族区域自治是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B、其内容在少数民族聚居区建立自治地方,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C、体现民族平等、民族团结与共同发展繁荣的原则

D、是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逐步建立起来的

 

详细信息
21. 难度:简单

图中邓小平否决了撒切尔夫人为维持其在香港的殖民利益,向中国方面提出的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A.主权与治权合一的建议          

B.将香港作为自治领看待的主张

C.英人与港人共同治理香港的主张   

D.用主权换治权的建议

 

详细信息
22. 难度:简单

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是

A.“和平统一、一国两制”               B.“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C.“三民主义、国共合作”               D.“一个中国、高度自治”

 

详细信息
23. 难度:简单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政府宣布:“凡愿遵守平等、互利及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政府,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但美国对于中国共产党和新中国继续采取敌对态度。根据上引材料,以下对新中国外交政策的评价中错误的一项是

A.该政策是为维护国家利益而做出的正确选择

B.该政策打破了美国孤立中国的政治企图

C.该政策有利于当时增强中国政治实力和国家安全

D.该政策导致了中国与西方关系的长期对立

 

详细信息
24. 难度:简单

当前中美关系发展的最大障碍是

A.意识形态问题      B.台湾问题      C.武器扩散问题      D.贸易问题

 

详细信息
25. 难度:简单

对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外交政策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世界局势将长期缓和是我国外交方针的一个出发点

B.继续发展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关系

C.作为不结盟成员国之一,我国将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D.开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建设和平的周边环境

 

详细信息
26. 难度:简单

下表反映了中国的外交政策是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A.推进区域性合作     B.积极开展多边合作

C.全面参与联合国事务 D.真正实行不结盟政策

 

详细信息
27. 难度:简单

“一国两制”首先提出是针对

A.香港问题     B.澳门问题        C.台湾问题        D.九龙半岛问题

 

详细信息
28. 难度:简单

由中国倡导建立的区域合作组织是

A、亚太经济合作组织    B、东南亚国家联盟     C、东盟     D、上海合作组织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29. 难度:简单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唐代科举取士,以进士、明经两科为主,“大抵众科之目,进士尤为贵,其得人亦最为盛焉。”

唐代明经、进士两科的考试内容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摘自陈茂同《中国历代选官制度》等

材料二“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

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              ——北宋汪洙编的《神童诗》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

安居不用架高楼,书中自有黄金屋。

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

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

男儿欲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       

——宋真宗赵恒《励学篇》

材料三“古往今来科举考试一再起死回生的历史说明:自古以来,中国就是一个人情社会,人情与关系在社会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为了防止人情的泛滥,使社会不至于陷入无序的状态,中国人发明了考试,以考试作为维护社会公平和社会秩序的调节阀。悠久的科举历史与普遍的考试现实一再雄辩地证明,考试选才具有恒久的价值。”

——刘海峰《科举学导论》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朝科举取士考查士人的哪几方面能力?(3分)

(2)到了宋朝,在科举制影响下,产生怎样的社会风气和社会观念(2分)对于这些观念,你怎样评价?(2分)

(3)材料三中“中国就是一个人情社会”的历史根源是什么?材料中认为“一再起死回生”的原因是什么?(2分)

(4)根据材料一、二、三说明科举制的影响。(3分)

 

详细信息
30. 难度:简单

史料研习、理论指导、问题研讨和社会调查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请运用这些方法分析近现代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发展进程。(9分)

(一)史料研习:

1912年3月,孙中山颁布了参议院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约法按照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的原则构建政治体制。……它规定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即实行责任内阁制。《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是近代中国民主化进程的一座丰碑。

请回答:(答案从文中的语句中摘录)

(1)文中属于原始史料的内容是什么?(1分)

(2)文中属于史料解释的内容是什么?(1分)

(3)文中属于历史评价的内容是什么?(1分)

(二)理论指导:

(4)建立和完善民主政治是社会主义制度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请回答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50年代中期中共是如何开创人民民主政治新局面的?(2分)

(三)问题研讨:

(5)“文化大革命”使国家的民主和法制被肆意践踏,全国陷入严重的政治危机和社会危机之中。请结合相关内容谈谈你对民主政治建设的看法。(2分)

(四)社会调查:

(6)调查见证人,了解、感受改革开放后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新成就。请自拟一个题目并说明调查的目的。

调查题目:(1分)

调查目的:(1分)

 

详细信息
31. 难度:简单

观察下列图片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图一 签订《马关条约》 图二 日本骑兵进入沈阳图三 关东军司令部 图四受降仪式

请回答 :(11分)

(1) 哪次战争导致图一所示事件的发生? (1分)

(2) 明治维新后日本对外扩张的基本政策是什么 ? 图二、图三说明为完成这一政策,日本采取了什么行动,结果如何 ?(3分)

 (3) 根据图一、图四,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二次战争中国一败一胜的国际国内的最主要因素各是什么?(4分)

(4) 有人说图四所反映的战争是14年抗战,有人说是8年抗战,请根据相关史实对这两种说法加以说明。面对图四的签约场景,你的内心定会备受鼓舞。为什么会有这种感受 ?(3分)

 

详细信息
32. 难度:简单

阅读下列材料(12分)

材料一  世界各国不分大小强弱,不论其社会制度如何,是可以和平共处的。各国人民的民族独立的自主权利是必须得到尊重的。各国人民都应该有选择其国家制度和生活方式的权利,不应受到其他国家的干涉。…… 如果这些原则能为一切国家所遵守,则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和平共处就有了保证,而侵略和干涉内政的威胁和对于侵略和干涉内政的恐惧就将为安全感和互信所代替。                       

——《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交关系文件集》第3集

材料二  下列两幅图片是20世纪50年代中期新中国两次重大外交活动的场景

说明: 6ec8aac122bd4f6e材料三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请回答:

(1)材料一中所说的“这些原则”是指什么?(2分)

(2)材料二中图一和图二分别是新中国参加的哪两次国际会议?(2分)  

(3)图3反映了中美关系的改善,对国际关系产生怎样的影响?(2分)除此之外,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关系重大成就的还有哪些?(2分)

(4)图四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什么创造性指导方针的成功实践?香港回归有何意义?(4分)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