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历史试卷 > 试卷信息
2011年浙江省高一3月质量检测历史卷
一、选择题
详细信息
1. 难度:简单

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农业技术史上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是

A.用牛拉车      B.用牛耕地      C.用桔槔灌溉      D.铁农具使用

 

详细信息
2. 难度:简单

农耕技术的发明与改进,推动了农业经济的发展。比较以下两图,其中图(1)所示的耕作技术始见于

 

A.战国    B.秦    C.西汉    D.东汉

 

详细信息
3. 难度:简单

汉代形成的“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交流。若当时一位外国商人来中国采购商品,他可能购买到的商品有

①丝绸   ②纸张    ③瓷器       ④棉布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

 

详细信息
4. 难度:简单

《吕氏春秋·上农》“民舍本而事末则是其产约(财立轻便),其产约则轻(容易)迁徙,轻迁徙,则国家有患,皆有远志,无有居心。”这段话的核心思想是

A.民贵君轻     B.重农抑商     C.施行仁政     D.闭关锁国

 

详细信息
5. 难度:简单

近代中国的经济结构发生巨大变化,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下列现象最能说明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的是

A.农民丧失土地的现象严重      B.洋纱、洋布畅销,手工棉纺织业衰败

C.五口通商后关税大幅降低      D.洋务派创办一批近代军事和民用工业

 

详细信息
6. 难度:简单

1914~1920年,中国生产的植物油、面粉等工业品的出口数量大幅度增加,同一时期进口货物的数量却大幅度减少。导致这一现象的最主要因素

A.五四运动            B.中国民众的抑制日货运动

C.第一次世界大战      D.中国工人阶级的罢工斗争

 

详细信息
7. 难度:简单

下列关于新中国经济建设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新民主主义制度的建立

B.“大跃进”期间国民经济协调发展

C.1956~1966年经济建设在曲折中前进

D.经济体制改革首先从城市取得突破

 

详细信息
8. 难度:简单

生活即历史。1992年夏天,深圳一座露天咖啡厅中,四个年轻小伙子在聊天。从他们四人聊天的内容中,请你判断,最不符合实际的是

A.小张说:“今年春节后不久,我在深圳有幸看到了小平同志。”

B.小李说:“今年联合国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举行首次会晤,我们的发展环境更安稳了。”

C.小马说:“今年要召开党的十四大了,估计改革开放的步伐又要加快了。”

D.小赵说:“听说上海浦东发展很快,我们是不是可以考虑到浦东去创业?”

 

详细信息
9. 难度:简单

宣传海报是一种特殊的政治艺术品。下列海报反映的事物按其出现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①粉碎“四人帮” 普及大寨县      ②农业合作化是让大家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③革命委员会好                         ④人民公社好

A.②③④①     B.②④③①     C.④②③①     D.④③②①

 

详细信息
10. 难度:简单

读下表,安徽省凤阳县粮食生产三年三大步,这种变化直接得益于:

年   代

1980年

1981年

1982年

粮食产量

5.02亿千克

6.70亿千克

7.15亿千克

A.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C.乡镇企业的发展           D.人民公社的撤销

 

详细信息
11. 难度:简单

1984年3月24日,福建省55位厂长经理在《福建日报》上发出“请给我们松绑”的呼吁。随后,《人民日报》转载了这封呼吁信,将“松绑”风吹向全国。这里的“松绑”主要是指

A.允许企业实行公私合营      B.承认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完全分离

C.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        D.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详细信息
12. 难度:简单

中国服饰文化源远流长,素有“衣冠王国”的美誉。近代以来,受西方文化的影响,服饰发生了重大变制,下列体现中西合壁特点的服饰是

A. 中山装    B.西装    C.长袍    D.马褂

 

详细信息
13. 难度:简单

下图是描绘《欧洲“商业革命”》的一幅图片,这一革命具体体现在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①世界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和文化交往扩大

②欧洲的商路和贸易中心转移

③海外市场和海外贸易的扩大④工商业资产阶级获取了暴利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详细信息
14. 难度:简单

从二战结束到20世纪70年代初期,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这一历史现象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A.罗斯福新政的推行            B.凯恩斯主义的推行

C.自由放任经济政策的推行      D.“混合经济”的出现

 

详细信息
15. 难度:简单

据报道,2007年5月,本赛季欧洲足球冠军联赛决赛在雅典奥林匹克体育场举行,决赛的门票自2月5日起发售。请判断,该门票票面价格使用的货币单位最有可能的是

A.美元     B.欧元    C.马克     D.英镑

 

详细信息
16. 难度:简单

18世纪中期英国确立了“海上霸主”的地位,在此过程中,英国先后战胜了

A.西班牙、荷兰、葡萄牙       B.荷兰、法国、葡萄牙

C.葡萄牙、法国、西班牙       D.西班牙、荷兰、法国

 

详细信息
17. 难度:简单

某欧美剧作家在他的一部最新电影剧本中描写了19世纪中期的伦敦,你认为需要修改的一项是

A.英国有钱人以坐轮船游览伦敦的泰晤士河为时尚

B.岸边工厂一间接着一间,巨大的烟囱冒着浓烟

C.大街上电线林立,一到夜晚整个城市霓虹灯闪烁

D.不时有一列列火车呼啸而过

 

详细信息
18. 难度:简单

法国科幻小说家儒勒·凡尔纳的著名作品《八十天环游地球》讲述了公元1872年主人公福克与人打赌,用80天环游地球的故事。在当时,现实中的凡尔纳要环游地球,可以使用的交通工具有

①火车  ②轮船  ③汽车  ④飞机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详细信息
19. 难度:简单

联系所学知识,你认为下图中1933年罗斯福与农民交谈中,涉及的话题最有可能是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A.提高农业产量          B.增加农业出口

C.压缩农业种植面积      D.修建水利设施

 

详细信息
20. 难度:简单

罗斯福新政与以往的资本主义改革相比,最突出的不同点是(    )

A.调整农村产业结构      B.彻底否认自由放任经济政策

C.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D.国家政权对经济的全面干预

 

详细信息
21. 难度:简单

列宁曾说:“我们当时不这样做就不能在一个经济遭到破坏的小农国家里战胜地主和资本家。我们取得了胜利……应当说我们实现‘战时共产主义’是一种功劳。”“战时共产主义”在当时所起的主要作用是

A.保证十月革命的胜利           B.为战胜国内外敌人提供了保证

C.强化了“按劳分配”的原则    D. 有利于直接向共产主义过渡

 

详细信息
22. 难度:简单

列宁说:“我们原来打算直接用无产阶级国家的法令,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生产和产品分配,但现实生活说明我们犯了错误。”这一错误的根本原因是

A.英美等协约国对苏俄实行经济封锁

B.世界资本主义国家处于兴盛时期

C.苏联建立起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管理体制

D.违背了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规律

 

详细信息
23. 难度:简单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1999年度《人类发展报告》指出:“迄今为止的全球化是不平衡的,它加深了穷国和富国、穷人和富人的鸿沟。”我国学者认为:“西方是经济全球化最大的赢家,第三世界却可悲地扮演着输家的角色。”以下对上述材料的认识,其中不正确的是

A、经济全球化的过程是西方主导的   B、发展中国家面临日益严重的挑战

C、旧的国际秩序不利于发展中国家   D、发展中国家应该回避全球化过程

 

详细信息
24. 难度:简单

2002年3月美国政府决定对部分进口钢材征收8%到30%的附加税,以保护美国钢铁工业的利益。欧盟、日本和中国等国对美国此举表示了强烈的不满,并向世贸组织提起诉讼。2003年,世贸组织最终裁定美国败诉,美国总统布什发表声明取消进口钢材高额关税。以上情况表明

①美国的贸易壁垒政策遭到了打击  ②世贸组织在经济全球化中发挥了作用 ③美国在国际经济事务中失去了影响力 ④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不可阻挡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④

 

详细信息
25. 难度:简单

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出现了环境污染。人口爆炸.粮食短缺.传染病横行。恐怖组织活动猖獗等触及全人类根本利益的问题,面临这些问题我们的对策应是

A.各自为政,互筑壁垒      B.从自身利益出发,采取区别对待政策

C.各国携手,共同应对      D.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采取相应措施解决

 

二、综合题
详细信息
26. 难度:简单

(16分)观察下列图片,阅读材料:

材料一:读图6、图7两幅图片信息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1)读材料一回答:图6反映了中国传统经济的什么基本特征?图7反映的现象对图6中的经济结构有何影响?  (4分)

 

 

材料二  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前后,中国开始有一部分官僚、地主和商人在通商口岸举办了一些商办的近代企业,但在中国甲午战争前,商办企业始终没有得到清政府正式承认而处于“不合法”的地位,直到1898年清政府才颁布《振兴工艺给奖章程》,表示要“提挈工商”。

(2)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前后,中国的近代企业为什么最早出现在通商口岸? (2分)中日甲午战争前,它为什么始终得不到清政府的承认? (2分)

 

 

材料三:1892年,著名的爱国侨领张弼士先生为了实现“实业兴邦”的梦想,先后投资300万两白银在烟台创办了"张裕酿酒公司"。1912年孙中山参观张裕葡萄酒集团,为其题词“品重体泉”。1915年在巴拿马太平洋万国葡萄酒大会上4种葡萄酒获金奖。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 1912-1918年张裕葡萄酒集团迅速发展是民族资本主义的一个缩影,分析民族资本主义在民国初期获得发展的主要条件有哪些?(3分)

 

 

材料四:1929年因难以维持,张裕葡萄酒公司只能租赁给别人。1934年因负责累累被中国银行接管。……1941年被日本强行接管……

(4)根据材料二分析解放前张裕葡萄酒集团遭受重创的主要原因。(3分)

 

 

材料五:2008年度,张裕A计划实现营业收入不低于30亿元,计划将主营业务成本及三项期间费用控制在19亿元以下。为了实现目标,公司将继续坚持以葡萄酒为主,多酒种全面发展的策略。

(5)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张裕葡萄酒集团在国内外再度辉煌的主要原因。(2分)

 

 

详细信息
27. 难度:简单

(22分) 2010年5月1日上海世博会将正式举办。主题:“城市,让生活更美好”。

材料一:1851年英国举办了第一届世博会。2010年上海世博会上英国馆主题:“传承经典,铸就未来”。下图是其造型亮点:主体建筑“种子圣殿”,下面还有一张“礼品包装纸”,整个建筑犹如一个展开的礼品盒。参观者进入“种子圣殿”里,展览将从过去、现在和将来的角度描绘自然在英国城市中的角色。

说明: 6ec8aac122bd4f6e

(1)英国给世界发展的礼品之一是播撒了工业文明的种子。英国工业革命开始的前提是什么?使英国工业革命有了雷霆万钧的力量和排山倒海的气势的是哪项技术发明?期间,英国政府可能为与会代表提供哪些先进的交通工具?(4分)

 

 

材料二: 1876年,美国费城的世界博览会,是美国第一次举办的世博会。这一年,适逢美国建国百年。美国展品占据了大部分的展览面积。主厅:美国展品占据了一半,有精巧的打字机、自来水笔、手表、幻灯放映机、刚刚问世的电灯等;机械宫:美国展品占据了3/4,展出了抽水机、挖泥船、缝纫机、织布机等工业品;农业宫:美国展品占据了2/3;园艺宫:基本全是美国展品;在博览会的总展览厅中,中国设立了自己的展室。正面一大牌楼,上书“大清国” 三字,横额日“物华天宝”,两侧有对联“集十八省大观,天工可夺;庆一百年盛会,友谊斯敦”。两旁有东西辕门,上插黄地青龙旗,很像官府衙门,形式非常严肃。里面陈列了许多古色古香的橱柜,放置绸缎、象牙雕刻、银器、景泰蓝、漆器、镜屏、瓷器、字画等。

(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美两国在费城世博会上展品的差异,(2分)并结合当时的时代

背景分析产生这种差异的原因。(4分)

 

 

 

  材料三  1910年,上海小说家陆士谔在他的幻想小说《新中国》里虚构了在一百年后的上海浦东举办世界博览会的具体情形。他在游历上海时惊讶地发现,租界的治外法权已经收回,昔日趾高气扬的洋人见了中国人毕恭毕敬,而街头的新生事物则更多,以往经常碰撞行人的电车也改为地下行驶。“把地中掘空,筑成了隧道,安放了铁轨,日夜点着电灯,电车就在里头飞行不绝。?“一座很大的铁桥,跨着黄浦,直筑到对岸浦东。”2010年百年梦想终成现实,上海世博会将如期举办。              --摘编自《世博岁月》

(3)根据材料三概括作者幻想百年后中国上海发生了哪些变化?(不得照抄材料)(4分)

并简要分析中国“百年梦想终成现实”的原因。(3分)

 

 

   材料四:2010年世博会举办城市上海的历史就是近代以来中国历史的缩影。

(4)上海是近代中国国门洞开的历史见证。出现这种状况的直接原因是什么?(1分)

 

(5)改革开放以来上海是如何“与世界接轨”的。(2分)

 

材料五:  2010年,上海将举办世博会,这将是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后,更加全面融入经济全球化的一项实质性措施,也是继申办奥运会成功以后再次向世人展现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发展成果的崭新机会。

(6)结合材料五,你认为举办上海世博会将对中国的发展产生哪些积极的影响?(2分)

 

 

详细信息
28. 难度:简单

(12分)20世纪以来,苏俄、美国、中国在现代化道路的探索中进行了各自的实践,开创了不同杜会制度下社会改革经济发展的模式。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8年列宁说:“在一个遭受帝国主义战争破坏的国家里,实行余粮收集制,禁止自由贸易——不仅是维持生活和对付战争,已经超越‘一般革命’的任务,而是共产主义的任务,是推进社会主义的主要门径。”

——摘自《苏联史》

材料二 1921年列宁又说:“目前已经很清楚,我们用冲击的方法,即用简捷、迅速、直接的办法实行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从冲击转到围攻的方法上去。”

——摘自《苏联兴亡史》

材料三 有人这样形容罗斯福新政前后企业与政府关系的变化:新政之前,企业主是老板,政府是“守夜人”;新政以来,企业主是大老板,政府是“守夜人”兼二老板。

材料四 1933年,政府成立了田纳西流域管理署,负责对田细西河进行综合治理。这是当时美国兴办的最大的工程,包括开凿内陆水道、建立水电站提供廉价电力、生产化肥、植树造林,以及控制洪水泛滥、防止水土流失等。它保护了3000万英亩的农田,使整个流域居民的平均收人提高了9倍。

——摘自岳麓版新课程教材《历史》必修二

材料五 “20世纪在世界现代化发展道路上有三次重要改革、调整机遇。一次是在20年代初的俄国,一次是在30年代西方危机时期的美国,还有一次是在70年代末期以来的中国。”

——《走向21世纪的中国和世界》

(1)材料一是针对当时苏俄实行的什么政策而言的?材料二说明了苏俄的经济政策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分)

 

(2)据材料三回答美国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发生了怎样的转变?(2分)

 

(3)结合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田纳西水利工程兴建的积极意义。(4分)

 

 

(4)根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俄、美、中三国改革背景的相似之处,并指出三国改革的不同的前提条件。(4分)

 

 

 

Copyright @ 2008-2013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