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简单 | |
《元史·张雄飞传》记载,元世祖忽必烈问政于汉臣张雄飞,张雄飞答道:“古有御史台,为天子耳目,凡政事得失,民间疾苦,皆得言;百官奸邪,贪秽不职者,即纠劾之。为此,则纪纲举,天下治矣。”元世祖遂设立御史台,从材料中可以看出御史台的主要职能是( ) A.监察官吏 B.征收赋税 C.行政管理 D.笔录政事
|
2. 难度:简单 | |
以下有关选拔官员的方式与主要依据搭配正确的是( ) 秦朝军功授爵制——汉代察举制——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隋唐科举制 A.军功——考试成绩——品行——门第声望 B.考试成绩——军功——品行——门第声望 C.考试成绩——品行——门第声望——军功 D.军功——品行——门第声望——考试成绩
|
3. 难度:简单 | |
中国古代文献中常出现“关东”一词。秦汉时期的“关东”指函谷关(今陕西境内)以东地区,明清时期的“关东”则指山海关以东地区,造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农耕技术的推广 B.经济重心的南移 C.政治中心的迁移 D.社会制度的变革
|
4. 难度:简单 | |
一位西方学者评论秦始皇:“建立了绝对的专制制度,这一制度以个人亲信为基础,而不考虑世袭和教育。”从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角度,这一政治转向的积极意义主要在( ) A.从血缘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 B.从军功政治向文治政治转变 C.从分权政治向专制政治转变 D.从地方分权向中央集权转变
|
5. 难度:简单 | |
中国古代对县级行政区的划分设置有个现象,即原有的县域经济富裕、人口密集了就再分出区域增设县治。此做法最主要考虑是( ) A.增加财税 B.多安置官吏 C.给予地方更多权利 D.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
6. 难度:简单 | |
杨行密(852—905),庐州(今安徽合肥)人。公元890年被授为“宁国军节度使”。领宣(城)、歙(县)、池(州)等3州,所辖区内各州刺史均为其下属。902年杨行密受封吴王,从此辖区内人们爱吃的“蜜糖”也要改称“蜂糖”。上述材料表明( ) A.汉代以来的刺史地位出现明显下降 B.尊者避讳制度在中国影响深远 C.唐末出现州县制向藩镇、王国制的逆转 D.分封制根深蒂固削弱了中央集权
|
7. 难度:简单 | |
古代雅典城邦平民能在反对贵族的斗争中取得胜利,最重要的社会因素是( ) A.平民开展暴力斗争 B.代表平民利益的领袖不断改革 C.平民中不再有债奴 D.平民中新兴工商业者力量壮大
|
8. 难度:简单 | |
古希腊国家机构中,有公民大会、五百人议事会、陪审法庭,而我国西周实行宗法制和分封制。决定这些国家机构和政治制度的是( ) A.地域特点 B.文化传统 C.社会习俗 D.经济模式
|
9. 难度:简单 | |
有一本书这样写道:他们(雅典人)每年至少召开四十次市民大会,讨论Polis的一切重要问题,通过法律决定战争与和平。其中“Polis”指的是( ) A.公民 B.政治 C.城邦 D.民主
|
10. 难度:简单 | |
克利斯提尼根据地区原则划分阿提卡的基层组织。阿提卡被分成三个区域:(一)雅典城及其近郊;(二)内陆中央地带:(三)沿海地区。每个区域分为十个部分,名为三分区。三个区域的一个三分区合在一起成为一个部落,这种部落并不是集合在一片毗连的地带的部落,而是跨三个区域的一种人为的集合,它唯有在公民大会表决期间才能集合起来。这样做的直接目的是( ) A.消灭贵族特权产生的基础 B.扩大公民大会的权力 C.为十将军的产生布局选区 D.壮大工商业奴隶主的力量
|
11. 难度:简单 | |
雅典直接民主与近代代议制不同,其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 A.经济发展水平低,缺乏代议制的经济基础 B.早期民主,民主程度低 C.小国寡民的城邦国家有利于直接民主 D.居民的文化程度低,只能是少数人的民主
|
12. 难度:简单 | |
魏源在《海国图志·大西洋英吉利国》中介绍“设有用兵和战之事,虽国王裁夺,亦必由巴厘满议允。国王行事有失,将承行之人交巴厘满议罚。”材料中的“巴厘满”是音译词,指的是( ) A.内阁 B.议会 C.首相 D.护国主
|
13. 难度:简单 | |
学者余秋雨曾这样评价某国政治制度的演进:较少的腥风血雨,较少的声色俱厉,较少的深思高论,只有一路随和,一路感觉,顺着经验走,绕着障碍走,怎么消耗少,怎么发展快就怎么走……温和中包含着刚健,渐进中累积着大步。”他评价的是( ) A.法国共和政体 B.美国民主共和制 C.英国君主立宪制 D.德国君主立宪制
|
14. 难度:简单 | |
《茶馆》中的第二幕有这样一段对话:王淑芬(看李三的辫子碍事)“三爷,咱们的茶馆改了良,你的小辫儿也该剪了吧?”李三“改良!改良!越改越凉,冰凉!……哼!我还留着我的小辫儿。万一把皇上改回来呢!”这揭示了( ) A.民主思想在中国没有反响 B.辛亥革命的不彻底 C.民众对西化的普遍排斥 D.普通民众的怀旧心理
|
15. 难度:简单 | |
1851年和1911年都是旧历辛亥年,在中国大地上都发生了大规模革命运动。这两场运动( ) A.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 B.都大大推动了中国政治民主化进程 C.都受到西方思想文化的影响 D.都尝试推翻清政府,最后被其绞杀
|
16. 难度:简单 | |
“男女平权,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阴阳合历,你过你的年,我过我的年。”上述材料反映的现象最早可能出现在( ) A.洋务运动时期 B.戊戌变法期间 C.民国初年 D.新中国成立初期
|
17. 难度:简单 | |
某历史档案馆记载:“中国共产党及各地根据地政权承认国民政府颁布的宪法法律的效力,根据地的法令以上述宪法法律的基本原则为依据,并根据各根据地的特殊情形予以制定。”导致这两种法律制度的并存,反映了( ) A.国共合作抗日政策的实现 B.中共建立人民民主政权的愿望 C.中共和平民主建国方针的实现 D.国民党坚持一党独裁
|
18. 难度:简单 | |
1940年,周恩来在重庆与当时的棋王谢侠逊对弈时一语双关地说:“明人重炮,清人重马,我们应该重兵卒。”周恩来的话实质上反映了( ) A.周恩来深谙历史知识 B.放弃炮马,亦和亦战,能扭转中国战局 C.要依靠政府军队 D.中共依靠群众,实行全面抗战路线
|
19. 难度:简单 | |
《共产党宣言》指出:资产阶级“使生产工具,从而使生产关系、从而使全部社会关系不断地革命化”,“开拓了世界市场”,“使乡村从属于城市”,“使未开化和半开化的国家从属于文明国家”等等。不可能为上述结沦提供事实依据的选项是( ) A.资本原始积累 B.资产阶级革命 C.巴黎公社 D.工业革命
|
20. 难度:简单 | |
巴黎公社是建立无产阶级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虽然失败了,但为十月革命提供了宝贵的教训和经验。其中不包括( ) A.莫斯科等城市的武装起义相继取得成功 B.将铁路、银行、大工业收归国有 C.颁布《土地法令》,没收地主土地 D.颁布《和平法令》,退出战争
|
21. 难度:简单 | |
2008年12月10日,庆祝“马克思纪念图书馆”成立75周年的场面令众多媒体大为惊叹。舆论认为,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不断加深.实体经济危机初露端倪的情况下,西方“重新发现”马克思的激情耐人寻味。下列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 A.金融危机的发生说明资本主义已经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B.这种现象说明金融危机下的西方社会普遍向往社会主义 C.这种现象说明西方社会认为马克思主义可以阻止金融危机的出现 D.这种现象说明马克思主义在金融危机的形势下引起了人们的进一步关注
|
22. 难度:简单 | |
下图所示漫画《梅开三度》反映了( ) A.世界多极化格局基本确立 B.国际政治力量的对比发生变化 C.大国结盟成为国际交往的发展趋势 D.外交工作的开展离不开稳定的政治环境
|
23. 难度:简单 | |
一位德国人叙述自己的生活经历:“小时候,每天走过一个广场上学,可以看到马克思与列宁的铜像,后来铜像拆了,国歌换了,就连使用的钱也改了。原本哪里都不可以去,现在可以在世界各地旅行。”与之直接相关的历史背景可能是( ) A.德国分裂 B.东欧剧变 C.苏联解体 D.欧共体成立
|
24. 难度:简单 | |
某论文的中心词主要有“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不结盟运动的兴起”和“苏联解体”。此论文研究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 A.美国霸权地位的崩溃 B.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C.世界格局多极化的趋势 D.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形成
|
25. 难度:简单 | |
班固《汉书·百官公卿表》载“县令、长,皆秦官,掌治其县。……大率十里一亭,亭有长,十亭一乡。以下解读正确的是( ) A.秦亡后,县令、长在汉初继续留任 B.秦朝每县掌治100个亭 C.汉朝县扩大辖区,掌治100个乡 D.汉代县制大体沿用秦制
|
26. 难度:简单 | |
“(楚庄王十六年)伐陈,杀夏征舒。……已破陈,即县之。”“(韩桓惠王十年)我上党郡守以上党郡降赵。”这说明春秋战国时期( ) A.楚国和赵国分别分封了陈国和韩国 B.出现了分封制与郡县制并存的局面 C.秦国在新征服的地方设立了郡县 D.楚庄王完成了对全国的统一
|
27. 难度:简单 | |
1975年湖北省云梦睡虎地11号秦墓出土《秦律十八种》,其中《工律》记载:“为器同物者,其小、大、短、长、广亦必等。”《金布律》要求:“买卖往来,商品各婴其贾(价格)。”对以上记录认识准确的是( ) A.秦朝的经济法规简略粗疏,轻罪重刑 B.秦朝政府控制了农副产品的市场交易 C.统一度最衡强化统治,加重百姓负担 D.秦朝重视运用法律管理社会经济生活
|
28. 难度:简单 | |
温家宝总理在一次答记者问时,引用了“一心中国梦,万古下泉诗”,“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这几句诗。该提问涉及的是( ) A.中美关系问题 B.台湾问题 C.西藏问题 D.钓鱼岛问题
|
29. 难度:简单 | |
口号反映时代特色。“谁敢反对毛主席,就砸烂谁的狗头!打翻在地,再踏上一只脚,让他永世不得翻身”“打倒旧政府”“砸烂公检法”,这些“文革”期间的口号反映的本质问题( ) A.中国社会出现了严重混乱 B.人民的生命安全得不到保障 C.阶级斗争已发展到党内 D.民主与法制横遭践踏
|
30. 难度:简单 | |
有外国记者报道:“(中国)……有选举权的公民都集中在会场上,每一个人都可以投自己最信任的人一票,选出领导者。选举结果公布后,人们欢呼雀跃,燃放鞭炮,场面让人仿佛回到了古代雅典”这个 “场面”的出现是因为实施了( ) A.《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B.《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C.《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D.《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
|
31. 难度:简单 |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们的传教士告诉我们,那个幅员广漠的中华帝国的政体是可称赞的,它的政体的原则是畏惧、荣誉和品德兼而有之……但是我不晓得,一个国家只有使用棍棒才能让人民做些事情,还能有什么荣誉可说呢。加之,我们的商人从没有告诉我们教士们所谈的这种品德;我们可以参考一下商人们所说的关于那里的官吏们的掠夺行为……在那个地方的一切历史里,是连一段表现自由精神的记录都不可能找到的。那里除了极端的奴役之外,我们将永远看不见任何其他东西……因此,中国是一个专制的国家。它的原则是恐怖。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材料二 旅行者们,尤其是传教士们,都认为到处看到的是专制制度。这些人从表面判断一切:看到一些人跪拜,便认为他们是奴隶,而接受人们跪拜的那个人必定是1.5亿人生命财产的绝对主宰,他一人的圣意便是法律。可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在帝国(指中国)最早时代,便允许人们在皇宫中一张长桌上写下他们认为朝政中应当受谴责之事,这个规定在公元前2世纪汉文帝时已经实行……这一重要事实推翻了《论法的精神》中对世界上这个最古老的国家提出笼统含混的责难……他(中国皇帝)可能是全国首屈一指的哲学家,最有权威的预言者;皇帝的御旨几乎从来都是关于道德的指示和圣训……人类智慧不能想出比中国政治还要优良的政治组织。 ——伏尔泰《风俗论》 材料三 伏尔泰和其他启蒙思想家视中国为开明君主制的榜样,因为中国皇帝运用儒家的理性价值来治理国家。对一个被启蒙思想鼓励过的理想的开明君主来说,与绅士阶层一起商议国事是一个本质特征。伏尔泰相信中国儒家士大夫的文化精神可以作为欧洲社会伦理和政治的榜样……通过伏尔泰和其他启蒙思想家的努力,中国的道德和政治取代语言和历史,开始对欧洲社会产生重大影响。 ——(美)孟德卫《1500—1800,中西方的伟大相遇》 (1)根据以上材料,分别概括孟德斯鸠、伏尔泰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认识。(4分)
(2)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孟德斯鸠、伏尔泰思想的共同之处。他们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评价不同,但其用意相同,请指出其相同的用意是什么?(4分)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孟德斯鸠、伏尔泰了解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主要途径。他们两人都没有到过中国,你认为谁的观点更贴近中国明清时期政治制度的现状?请简要说明理由。(5分)
|
32. 难度:简单 |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陂拉图是雅典郊区的一个农民,公元前459年30岁了。这一年是一个好收成的年份,家里的收成有300麦斗。有一天他要去雅典参加公民大会,这个公民大会虽然每十天就开一次,严重影响陂拉图干农活,但他还是很愿意去。到了雅典公民大会的会场,大会还没有正式开始,会场像往常一样热闹,会场围着篱笆,设有十道门。“大家注意,今天是公民大会,外邦人不许入内。”在门口执勤的监察员大声地喊着,“一个对政治毫无兴趣的男人,我们不说他是那种‘只扫自家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的人,而干脆把他当作废人。”作为首席将军的伯利克里大声训斥一些不愿意参加公民大会的男子。 今天公民大会的议题有三项:第一项是对即将离任的执政官进行任期审核。第二项是投票选出民主妨碍者。第三项是对是否进一步扩大海军规模进行辩论和表决。 五百人议事会在公民大会结束后执行公民大会的决议。公民大会结束后,陂拉图有资格参与法庭审判员的抽签,他成为陪审法许6000名审判员中的一名,并加入了言论法庭,这个法庭共501人。今天讨论是历史申诉案“苏格拉底之死”,在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因腐蚀青年、否定神并宣称自己是新神的罪名而被处死。经过激烈的辩论,法庭决定维持原判。 请回答: (1)陂拉图“很愿意去”参加公民大会的经济原因是什么?(2分)
(2)请你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对雅典民主制度的看法。(8分)
|
33. 难度:简单 |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尼克松有一种意识形态的僵硬性和政治上实用主义的独特结合,而实用主义在他同大国打交道时表现得特别明显。……这位总统在全球外交方面自称是超脱意识形态的。” 材料二 1971年7月,尼克松在堪萨斯城重申他的意见,认为现在已有五个世界……实力中心——西欧、日本、中国以及苏联和美国,在本世纪1/3时间里,这五支力量将成为……决定未来的中心。 ——以上材料均摘自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材料三 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1972年20年间,中美关系处于敌对状态。在你担任总统的时候,改变了这个状态。我非常赞赏你的看法,考虑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应该主要从国家自身的战略利益出发……不去计较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区别……我知道你是反对共产主义的,而我是共产主义者。 ——邓小平1989年会见尼克松时的谈话 材料四 “在这个世纪……实行过去失败了的任何政策都是不行的,遏制已过时了。” ——尼克松《不战而胜》 材料五 “在美苏进行对话的同时,美国可能需要在中国问题上为自己找个可以依靠的有利地位。” ——尼克松与戴高乐的谈话 请完成: (1)根据材料一、三,尼克松僵硬的意识形态是什么?他自称在外交方面“超脱意识形态”的真实含义是什么?(2分)
(2)据材料二、四、五,指出美国急于改善中美关系的三个原因。(3分)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20世纪70年代美苏争霸的态势。据此美国在亚洲采取了哪些重大政策?(4分)
|
34. 难度:简单 | |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对外用兵42次,直接投入实战11次,年均用兵率比“冷战”时期高出一倍还多。1998年以来,美国对外国多次实施航空兵与导弹打击,规模也一次比一次大——1998年8月对苏丹和阿富汗实施代号为“无所不至”的导弹袭击;同年12月对伊拉克实施代号为“沙漠之狐”的航空兵与导弹打击;1999年3月又以对南盟发动了代号为“联盟力量”的航空兵与导弹打击。 材料二 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在北约开始对南联盟空中打击6小时之后,对美国全国发表了电视讲话。他首先为北约的军事行动辩解说:“我们是在避免一场更大规模的战争。”“我们现在采取行动,是捍卫我们的价值观念,保卫我们的利益,推进和平事业。”他还说:“结束科索沃的灾难,是我们道德上不可推卸的义务……我们的坚定立场是科索沃人民的唯一希望。” 请完成: (1)“冷战”结束后,美国干预他国内政的背景与目的如何?(2)
(2)以美国为首的北约以“人权高于主权”为借口对南联盟进行轰炸。你怎样评价这个借口?(6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