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简单 | |
虽然雅典民主制不得不以马其顿亚历山大征服而告结束,但其民主传统却得以遗赠后世……经中世纪而到近代欧洲民主制度与古代希腊民主传统均有着一定的历史渊源的关系。 (摘自《浅析欧洲民主的渊源》)以下近代民主制度中与古代希腊文明有一定的历史渊源的有 ①选举制 ②任期制 ③议会制 ④比例代表制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④
|
2. 难度:简单 | |
在美国麻省的参议员竞选(竞选的是去世的参议员肯尼迪空出的议席)辩论中,当主持人向侯选人提到“肯尼迪的席位”是,共和党候选人斯考特·布朗厉声反驳道“不是肯尼迪的席位,而是人民的席位。”布朗因此名声大振,最终当选。布朗这句名言体现了 A.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B.人民主权的思想 C.天赋人权的思想 D.自由平等的思想
|
3. 难度:简单 | |
清光绪帝曾发布《罪己诏》:“今兹议约,不侵我主权,不割我土地,念列邦之见谅,疾愚暴之无知,事后追思,惭愤交集。”文中“议约”和“疾愚暴之无知”是指 A.《南京条约》 三元里人民抗英 B.《北京条约》 大沽保卫战 C.《马关条约》 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D.《辛丑条约》 义和团运动
|
4. 难度:简单 | |
恩格斯说:“我读了各种各样的书,其中有达尔文的《自然选择》一书。它为我们的观点提供了自然史的基础。”这里说的“我们的观点”最有可能是指马克思主义中的 A.剩余价值理论 B.“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 C.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 D.《和平法令》
|
5. 难度:简单 | |
阅读漫画《革命后的俄国士兵》,指出士兵在革命胜利后不可能遇到的现象是 A.广大民众迫切要求得到土地、面包、和平 B.政府退出一战,自己不必去前线打仗 C.出现了两个政权并存的特殊局面 D.有人幻想通过和平的方式实现“全部政权归苏维埃”
|
6. 难度:简单 | |
据 “借谷票”中的信息判断,群众借出谷物是为了支援 A.北伐战争 B.反“围剿’斗争 C.抗日战争 D.解放战争
|
7. 难度:简单 | |
“周恩来、乔冠华等人不仅亲自与美国重庆战时新闻处费正清处长建立了朋友关系,而且还介绍了中共地下党员参加到美国的新闻机构中去开展工作,使战时新闻处成了中共与美方联系的一个成功的通道。”这一现象发生于 A.抗日战争时期 B.解放战争时期 C.中苏关系破裂之后 D.中美关系正常化之后
|
8. 难度:简单 | |
2006年4月19日,某报纸刊登一篇题为《忘记过去意味着背叛》的文章中指出:“今年的五月十六日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四十年前的这一天,一场席卷中国大地的政治运动爆发了。它无论是从广度还是深度给中国人民带来的灾害超越了任何一场战争,是人类历史上罕见的浩劫。”导致此浩劫的主要原因是 A.国际形势的日益恶化 B.反党集团的推动和利用 C.指导思想出现重大失误 D.个人崇拜的发展和推动
|
9. 难度:简单 | |
下列诗句中最能体现中国传统农业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的是 A. 药圃茶园为产业,野鹿林鹤是交游。云生涧户衣裳润,岚隐山厨火竹幽; B. “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 C. “翻倒,翻倒,喝得醉来吐掉。转来转去自行,……禾苗待我灌醉。” D. “世人结交须黄金,黄金不多交不深。纵令然诺暂相许,终是悠悠行路心。”
|
10. 难度:简单 | |
中国古代手工业生产长期领先世界,在影响世界的同时也逐渐融入一些外来风格和技术以,以下手工业品中能够体现这一特点的是
|
11. 难度:简单 | |
晋商在经营活动中,总结出许多有关经商的谚语,如“宁叫赔折腰,不让客吃亏。” “售货无诀窍,信誉第一条。”这些体现了 A.儒家思想 B.法家思想 C.道家思想 D.墨家思想
|
12. 难度:简单 | |
郑观应在《商务叹》中写道:“轮船电报开平矿,创自商人尽商股……总办商董举自官,不依商律自商举,……不闻岁举查账员,股息多少任所予。……不恰舆情无是非,事事输入糜费巨。”诗中所言反映出 A.自然经济解体,商品经济发展 B.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兴办 C.官督商办的民用企业举步艰难 D.洋务运动成效甚微
|
13. 难度:简单 | |
今年由春至夏,中部持续干旱,湖北地区1838.2万亩农田严重受旱,6月5日胡锦涛亲临湖北视察旱情,指导湖北人民抗旱救灾。下面是灾区广大军民开展生产自救时用到的工具,与第二次工业革命密切相关的有 ①官兵用塑料桶挑水抗旱②飞机人工增雨 ③抽水机抽水 ④用汽车将水运到田间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
14. 难度:简单 | |
某时期有位记者曾写道:“今天的上海真的‘美化’了,美国货充斥了整个市场的每个角落……各大城市出现了‘无货不美,有美皆备’的局面。”这里,“某时期”是指 A.国民革命时期 B.土地革命时期 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
|
15. 难度:简单 | |
苏俄新经济政策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相比,从经济规律的角度讲,主要“新”在 A.加强国家政权对经济的管理 B.中小企业允许资本家经营 C.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发展生产 D.目的是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
|
16. 难度:简单 | |
上世纪90年代中期,不少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不再局限于辛勤耕作来解决温饱问题,他们把农畜产品卖到农贸市场上,甚至洗脚离田开始闯市场、做生意。农村春联也随之出现了一个新变化:以“丰衣足食、年年有余”为主题的对联减少了,许多农户都爱贴上古代商家的传统对联“生意兴隆通四海,财源茂盛达三江”。导致这一变化的直接原因是 A.农村所有制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 B.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广泛推行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确立 D.外国企业对华投资的迅速扩大
|
17. 难度:简单 | |
有人在采访法国外长于贝尔·韦德里纳时提出:“全球化与美国化是相同的吗?在这个新的全球化中为什么美国似乎是水中之鱼?”韦德里纳回答:“水中之鱼的确是准确的表述。”以下各项表述正确的是 ①全球化就是美国化 ②美国在政治、经济、军事、科技领域拥有明显的优势 ③美国在全球化进程中无所不能 ④世界其他各国在全球化进程中没有任何利益可言 ⑤经济全球化是美国及其他发达国家主导下的全球化 A.①③④ B.②⑤ C.②③⑤ D.②④⑤
|
18. 难度:简单 | |
有人认为“董仲舒新儒学的基础是‘天人感应’学说”。董仲舒的下列言论中,能够支持这一观点的是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屈民而仲君,屈君而伸天” C.“薄赋敛,省徭役,以宽民力” D.“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
19. 难度:简单 | |
以下是《中国的世界记录》收录的中国古代科技成果统计 表中的数据反映出我国古代科技发展的特点是①数学、天文历法、地学、农学等传统科技成果显著②实用性强,主要为农业服务③科技发展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④我国古代的传统科技领先世界 A. ①③④ B. ①②④ C. ①②③ D. ②③④
|
20. 难度:简单 | |
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是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两大运动,两者相比 ①都是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 ②都反对君主专制,主张君主立宪 ③前者侧重于个性解放,后者侧重于强调理性④前者是文明再兴,后者是文明新生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 D.③④
|
21. 难度:简单 | |
20世纪初,有人提出空间和时间也会随着物体运动速度的变化而变化,即出现所谓的“尺缩效应”、“钟慢效应”。这个发现否定了 A.物体的大小决定了下降速度的快慢 B.地球是宇宙的中心 C.经典力学的绝对时空观 C.普朗克的量子假说
|
22. 难度:简单 | |
梁启超读到一本书时说:“在卢梭《民约论》前约数十年,有此议论,不能不视为人类文化史最高出品。撰者固自负,亭林亦复推重。乾隆间,此书列入禁书;光绪之季,吾曾私自传印,以为播送民主思想之工具。”这本书是 A.《日知录》 B.《明夷待访录》 C.《变法通议》 D.《天下郡国利病书》
|
23. 难度:简单 | |
林琴南(1852—1924年),即林纾,不懂外文却翻译了170多部外国文学著作,确立了作为中国新文化先驱及译界之王的地位。光绪辛丑年,林琴南“恶其名不典”,把《汤姆叔叔的小屋》易名为《黑奴吁天录》。他真正的动机是 A.纠正斯托夫人给小说取名的不当 B.林纾“不谙西文”,故作典雅 C.“触黄种之将亡”,爱国保种 D.声援美国黑人反对种族歧视
|
24. 难度:简单 | |
1924年,孙中山在建国纲领中说:“建设之首要在民生。故对于全国人民之食、衣、住、行四大需要,政府当与人民协力,共谋农业之发展,以足民食;共谋织造之发展,以裕民衣;建筑大计划之各式屋舍,以乐民居;修治道路、运河,以利民行。……土地之岁收,地价之增益,公地之生产,山林川泽之息,矿产水力之利,皆为地方政府之所有,……”以下符合材料观点的选项是 A.认为民生问题是三民主义的核心 B.政府可通过发展经济来改善民生 C.主张土地国有,国民共享 D.实现民族独立是解决民生问题的前提
|
25. 难度:简单 | |
下图是分别收藏大陆和台湾的《富春山居图》有分离60 余年后,于2011年6月1日在台湾合作开展的开幕式场景,外电评论说从“未有一幅画,如此拨动两岸亿万同胞的心弦”。对其主题 “山水合壁”的认识正确的有 ①画展之所以万众瞩目,因为此画见证了两岸同根、折射出同胞的悲欢; ②“山水合壁”折射出中华文化对‘圆满与和谐’的不懈追求; ③画展的成功开幕昭示着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时代大潮; ④此次残画的破镜重圆标志着阻碍两岸交流的“人为障碍之墙”最终崩溃。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
26. 难度:简单 | |
(16分)阅读材料: 材料一 (明代)连江县的杨崇家庭,六世同居,男女老幼有70口人,饮食一道,财产共有。南平廖氏,五代同居,也同耕共食。大田县吴氏六世同居,男耕女织,不分彼此。福清县王荣也是六世同居,大小家人七百余口,不曾折箸争吵过,而且这个家庭一直发展到清代,是福建历史上受明清两代封建王朝表彰而名扬一时的大家庭。 ——彭文宇《历史上闽台家庭与家族交往》 材料二 20世纪初,一个引人瞩目的现象是,家庭制度在中国受到空前激烈的批判:一个将家庭作为组织、管理社会基础的传统社会,在现代化进程中,为了从传统之茧中蝶化,对家庭制度进行批判是必然的。 ——据孟宪范《家庭:百年来的三次冲击及我们的选择》 材料三 家谱是一种以表谱形式,记载一个以血缘关系为主体的家族世系繁衍和重要人物事迹的特殊图书体裁,是中国特有的文化遗产。……在现代的侨乡家谱中,都普遍记录了不同时代出洋人的姓名……出洋时间与原因……同故乡故国的联系与贡献等内容。有些还辟有专章、专传介绍,这就为他们的后裔寻根问祖提供了可靠的根据,也就更增加了他们对故国故乡的依恋之情。 (1)据材料一,概括明清时期福建地区大家庭的基本特征。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统治者表彰这类大家庭的主要目的。(6分) (2)结合材料一,材料二和所学的知识,从现代化的角度分析,20世纪初“家庭制度在中国受到空前激烈的批判”的原因(6分) (3)依据材料三,分析家谱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起的积极作用。(4分)
|
27. 难度:简单 | |
(16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清政府限制国内商民出海贸易。康熙二十三年(1684)开海贸易后,规定山东、江南、浙江、福建、广东等省各海口的“商民人等有欲出洋贸易者,呈明地方官,登记姓名,取具保结,给发执照。将船身烙号刊名,令守口官弁查验,准其出入贸易”,但是只“许令乘载五百石以下船只,往来行走”……康熙五十六年(1717)定例:“出洋贸易人民,三年之内,准其回籍”,“三年不归,不准再回原籍”。 清政府限制出口商品的品种和数量。康熙四十七年(1708),“禁商贩米出洋”。五十九年(1720)规定:“沿海各省出洋商船,炮械军器概行禁止携带”。乾隆二十四年(1759),“禁丝觔贩卖出洋”。其他如火药、硝磺、铁器、大黄、绸缎、茶叶、书籍等商品也在限制之列。 材料二 “1929~1933年经济危机……各国提高关税、限制进口。率先行动的是美国,它通过国会立法,提高了对大部分进口工业品和农产品征收的关税。从1931年6月到1932年4月,先后有76个国家提高了进口商品的关税率。 ” ——袁明《国际关系史》 材料三 “2010年11月4日,胡锦涛主席访法时指出,反对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推动多哈回合谈判取得全面均平衡的成果,尽早实现发展回合目标。出席了总值超过200亿美元的合作协议签署仪式,涉及航空、核能、金融和环保等领域,其中包括向空中巴士公司购买102架客机,价值140亿美元。” “11月12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在韩国首都首尔举行的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五次峰会上发表题为《再接再厉 共促发展》的重要讲话。胡锦涛主席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五次峰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世界近现代史的发展历程表明,贸易越是自由,世界就越是发展;经济越是开放,发展就越是迅速。” ——摘自《新华网》 请回答: (1)依据材料一指出清政府对外贸易政策(1分),并分析此政策对中国产生的影响。(3分)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各国提高关税的目的。(2分)及其给当时世界带来的影响。(2分) (3)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胡主席为什么一再强调贸易自由、经济开放?(8分)
|
28. 难度:简单 | |
(18分)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9世纪以来,外报传入中国后,一些知识分子积极投身报界,引进“西学”,自办报刊。中国人自己办的报刊,在国内始于19世纪70年代。具有代表性的有艾小梅办的汉口《昭文新报》、王韬主编的香港《循环日报》、容闳等创办的上海《汇报》、上海官商合办的《新报》以及广州的《述报》《广报》等。这些报刊对西方先进科学技术和文化广收博揽,学习吸收洋为中用,以求自身发展。其版式、体例和印刷技术,都仿效外国报纸。 材料二 凡国家之政治,风俗之变迁,中外交涉之要务,商贾贸易之利弊,与夫一切可惊可愕可喜之事,足以新人听闻者,靡不毕载,务求其真实无妄,使观者明白易晓,不为浮夸之样,不述荒唐之误,庶几留心时务者于此可以得其概,而出谋生理者于此亦不至受其欺。此新闻之作,固大有益于天下也。 ——《申报》创刊词 材料三:事实上,白话文的推行,近代报刊是先行者。比如近代小说采用白话,间接因素是缘于西方小说叙事手法的影响,其直接原因是中国近代报刊的白话趋势,促使小说章回体市场锐缩,转而积极与报刊白话文化融合,以适应一般读者的审美习惯和阅读需求。 ——《中国出版史料》 材料四:及武昌革命军兴,清吏张鸣岐、龙济光、李准等初欲负嵎自固,讵沪电谣传“京陷帝崩”四字,港、粤各报相率登载,全城人士欢声雷动,张督知人心已去,无可挽救,始仓皇出走,龙、李遂亦卑辞乞降。使广东省城,得以不流血而获光复者,报纸之力为多焉。 ——冯自由 《广东报纸与革命运动》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的知识说明19世纪70年代出现国人自办报刊的原因。(8分) (2)依据材料二,概括《申报》登载的内容主要涉及哪些方面?结合图片概括《申报》的主要特点?(8分) (3)根据材料三、材料四,回答近代报刊推动了哪些重大历史事件的发展?(2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