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难度:简单 | |
被史学界称之为“我国古代农业技术史上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是( ) A. B. C. D.
|
2. 难度:简单 | |
我国著名学者余秋雨曾写下一段优美的文字:“就在秦始皇下令修长城的数十年前,四川平原上已经完成了一个了不起的工程。它的规模从表面上看远不如长城宏大,却注定要稳稳当当地造福千年。长城的社会功用早已废弛,而它至今还在为无数民众输送汩汩清流。”请你判断,余秋雨笔下的“它”指的是( ) A.都江堰 B.郑国渠 C.灵渠 D.大运河
|
3. 难度:简单 | |
中国古代的自然经济 ①是中国传统社会赖以存在的基础 ②是以满足生产者本身或本经济单位需要进行生产的经济 ③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 ④带有开放性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
4. 难度:简单 | |
中国最精美的手工业产品大多来自 A.家庭手工业 B.官营手工业 C.私营手工业 D.民营手工业
|
5. 难度:简单 | |
图中素纱禅衣反映了哪个朝代的纺织成就( ) A.秦朝 B.汉朝 C.唐朝 D.宋朝
|
6. 难度:简单 | |
青瓷与白瓷是中国著名的传统瓷器,历代均有不少吟咏诗句。下列唐诗形象描绘出青瓷特征的是 A.君家白碗胜霜雪,急送茅斋也可怜 B.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 C.素瓷传静夜,芳气满闲轩 D.焰红湘浦口,烟浊洞庭云
|
7. 难度:简单 | |
某电视剧以西汉的历史为背景,其间很多故事情节发生于长安“市”上,以下是电视剧中西汉“市”的场景,其中不符合历史真实的是 A.“市”的四面建有围墙 B.“市”门内外店铺林立 C.“市”里有专职管理的官员 D.“市”门在白天定时开关
|
8. 难度:简单 | |
下图所示城市的繁荣景象出现于( ) A.汉代的长安 B.唐代的长安 C.北宋的东京 D.明代的北京
|
9. 难度:简单 | |
以下各项最能说明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是 A.“共计一坯功,过手七十二,方克成器 B.“东北半城皆居机户,郡城之东皆习机业” C.“机户出资经营,机匠计工受值,原属相需,各无异议” D.“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
|
10. 难度:简单 | |
明清政府实行的海禁政策的含义是 A.禁绝中国对外贸易 B.一概排斥西方事物 C.禁止国人出海、限制外人来华贸易 D.封闭边界固守疆土
|
11. 难度:简单 | |
鸦片战争后,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的标志是( ) A.英国扩大对中国的商品输出 B.西方列强控制了中国海关 C.资本主义工业开始出现 D.传统手工棉纺织业的衰败
|
12. 难度:简单 | |
阅读右表《中国土特产品出口统计表》,以下对表格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 A.中国茶、丝加工水平高,竞争力强 B.中国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加深 C.中国土特产品出口量呈现增长的趋势 D.中国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
|
13. 难度:简单 | |
火花是贴在火柴盒上的招贴画,也是其商标。根据你的观察,这组火花应出现于( ) A.鸦片战争后 B.甲午战争后 C.民国建立后 D.抗日战争后
|
14. 难度:简单 | |
“火柴大王”刘鸿生回忆说:“我在重庆办的中国毛纺织工业部、火柴原料厂及兰州办的毛纺厂,都有官僚资本的投资。我原来在上海是大老板,到重庆却成了大老板的伙计。”材料说明民族工业发展的另一障碍来自于( ) A.地主阶级 B.外国资本 C.封建官府 D.官僚资本
|
15. 难度:简单 | |
中国近代资本主义企业中的“近代”的含义,最重要的一点是 A.产生和发展于中国近代历史时期 B.卷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C.采用机器从事生产 D.由私人投资兴建
|
16. 难度:简单 | |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举步维艰,但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像一颗小树在夹缝中还是逐渐生长。以下两家近代企业的共同点有 ①它们都采用机器生产 ②都是近代中外合资企业 ③都是洋务运动的直接产物 ④是近代民族工业的代表
张謇创办的大生纱厂 荣氏兄弟创办的申新纺织公司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
17. 难度:简单 | |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一战期间的发展状况用下列哪句诗来形容最恰当? A.千呼万唤始出来 B.小荷才露尖尖角 C.忽如一夜春风来 D.无可奈何花落去
|
18. 难度:简单 | |
下图是20世纪初重庆商务总会的一副楹联,它体现了近代工商业者的 A.重义轻利思想 B.维新图强思想 C.实业救国思想 D.中庸自保思想
|
19. 难度:简单 | |
我国近代著名的烟草企业“红金龙”香烟盒上写着:“今有烟二种,一为国货,其一则否。君购国货可为国家挽回少许利权,否则为国家增漏苊矣。”由此可以看出 ①争尝异味乃人之普遍心理 ②反映了民族资本家爱国精神 ③为追求利润而不惜欺骗国人 ④有利于抵制外来经济的侵略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①③
|
20. 难度:简单 | |
19世纪70年代宁波买办严信原创办轧花厂,因惧怕官吏们反对,所以表面上依附于日本人的保护之下;上海均昌机器厂造成一艘小汽船,船头悬挂英国旗,船尾悬挂中国龙旗。造成以上现象的根源是 A.中外合资生产开始形成 B.民族资产阶级得到了外国的大力支持 C.民族资本主义先天不足 D.民族资本主义生存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21. 难度:简单 | |
一张照片就是一段历史。下边照片反映了1953~1956年中国农村的重大历史事件。它就是( ) A.土地改革 B.农业合作化运动 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
22. 难度:简单 | |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标志这一变革完成的是( ) A.解放战争的胜利 B.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D.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
23. 难度:简单 | |
20世纪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中期,影响中国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A.中国经济起步晚,基础薄弱 B.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的经济封锁 C.中共缺少社会主义建设经验 D.指导思想犯了急于求成、脱离实际的“左”倾错误
|
24. 难度:简单 | |
《人民日报》续报道“小麦亩产12万斤”“水稻亩产3万斤”“一棵白菜500斤”的好消息。这一现象发生在( ) A.1953年 B.1958年 C.1962年 D.1979年
|
25. 难度:简单 | |
下列图示中,最能显示“文革”期间我国工农业总产值变化趋势的一幅是
|
26. 难度:简单 | |
电视剧《当家的女人》中有这样一个情节:村长带人搜查各家各户私养的羊、兔,“割资本主义尾巴”,女主人公菊香说:“都说是上边政策已经放宽了,你们怎么还这样做呢?”该情节反映的历史时期大致处于( ) A.20世纪50年代初 B.农业合作化时期 C.“文化大革命”初期 D.20世纪70年代末
|
27. 难度:简单 | |
下图是1984年4月30日美国《时代》周刊封面,一个普通的中国人手里拿着可口可乐,面露微笑。照片上的配文是:“中国的新面貌,里根将会看到什么?”我们不能从中看到的是( ) A.中国正在对外开放 B.假冒伪劣产品使中国人购买外国货 C.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D.美国对中国的开放持赞赏态度
|
28. 难度:简单 | |
我国农村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共同点不包括( ) A.改变单一的管理形式 B.有利于解放社会生产力 C.克服分配上的平均主义 D.从根本上改变所有制形式
|
29. 难度:简单 | |
20世纪80年代初,某外国公司意欲到政策条件比较优越的深圳投资,因为深圳是( ) A.经济特区 B.沿海开放区 C.民族自治区 D.特别行政区
|
30. 难度:简单 | |
中共十四大提出的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是( ) A.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B.深化国企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C.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 D.建立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
|
31. 难度:简单 | |
材料二:生之有时而用之无度,则物力必屈……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今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末计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蓄积足而人乐其所矣。 ——贾谊《论积贮疏》 材料三: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盖皆本也。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材料四: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积妊,多治麻丝葛绪捆布黪,此其分事也。 (1)结合材料一说明在古代中国的农业生产中,主要的耕作方式是什么?(1分)
(2)材料二是如何看待农业和商业关系的?(1分)形成了什么样的经济政策?(1分)该政策有何影响?(2分)
(3)材料三是如何看待农业和商业关系的?(1分)
(4)材料四反映了我国古代什么样的生产方式?(1分)这种生产方式有何特点?(1分)
(5)尽管古代社会推行抑制工商业发展的措施,但手工业和商业还是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请列举古代手工业三大部门和两个最著名的商帮(5分)
|
32. 难度:简单 | |||||||||||||
阅读下列图表和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回答问题:(共14分) 材料一:中国早期民族企业
材料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变化 (1)根据材料一所示内容,填上相应的企业名称。(4分)
(2)材料一中中国早期民族企业创办于何时?(1分) 其分布地点具有什么样的特点?(1分)
(3)从材料二可以看出民族资本主义在历史上有过发展的高潮,这一高潮大概出现在什么时期?(2分)这一高潮出现的原因是什么?(3分)之后为何很快又衰落了?(1分)
(4)从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历史命运中,我们可以得出怎样的认识?(2分)
|
33. 难度:简单 | |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3分) 1978年初,凤阳县乃至安徽省尝试“包干到组”,小岗人也满怀兴趣把20户人家分成4个小组。没干多久,组里就产生了矛盾,于是每个小组又分“叉”,全队分成8个小组,还是干不好。一天夜晚,生产队召开社员会议。穷疯了的社员提议:这样干不好,干脆包干到户。大家最终拟订了3条意见:1.夏秋两季打的头场粮食要先把国家公粮和集体提留交齐;2.明组暗户,瞒上不瞒下;3.如果队长因此犯法坐牢,他家的活由全队包下来,小孩由全队养到18岁。到会的18户户主赌咒发誓按下红手印。这就是震惊全国的“大包干”。 小岗人用18个鲜红的手印揭开了中国农村改革蔚为壮观的一页。“大包干”诞生伊始,就有人责难说,这违背了“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原则,是资本主义;也有人说,“大包干”是机会主义。 就在有人对“大包干”提出质疑、改革处于关键时刻时,1980年5月31日,小平同志在同其他中央负责人就农村问题发表重要谈话时指出:“农村政策放开后,一些适应搞包产到户的地方搞包产到户,效果很好,变化很快……‘凤阳花鼓’中唱的那个凤阳县,绝大多数搞了‘大包干’,也是一年翻身改变面貌,有的同志担心这样搞会不会影响集体,我看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 ——《安徽凤阳县小岗村农民:邓小平扭转了乾坤》记者 靳生 黄勇 根据材料回答: (1)为什么要实行“大包干”,“大包干”指的是什么?(4)
(2)“大包干”经历了哪几个步骤?为什么得到邓小平同志的支持?(5分)
(3)简要分析建国以来,党和政府对我国农业发展主要采取了哪些政策和措施?(4分)
|